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波  潘景韬 《天津医药》1992,20(8):499-500
扩张型心肌病(DCM)和肥厚型心肌病(HCM)病因不清。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心肌病尤其是DCM存在免疫异常,故推测免疫因素参与心肌病特别是DCM的发病机制。为探讨免疫因素在DCM、HCM发病中的作用,我们用单克隆抗体测定了20例DCM、15例HCM及20例正常对照组(NC)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缺血性心肌病(ICM)和扩张型心肌病(DCM)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的33例缺血性心肌病和29例扩张型心肌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者在心脏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方面的差异。结果①ICM组心脏左房室腔扩大呈“圆拱门形”,心尖圆钝变薄,室壁活动呈节段性障碍;DCM组心脏多个房室腔扩大呈“球形”,室壁变薄而心尖部不变薄,室壁活动呈弥漫性减弱;②IcM组多为单瓣膜返流且程度较轻;DCM组多瓣膜返流发生率高且程度较重;ICM组主动脉瓣返流高于DCM组(P〈0.05);③DCM组以收缩功能降低为主,舒张功能可表现为正常;ICM组以舒张功能障碍为主,收缩功能可表现为正常;二尖瓣E/A:ICM组〈1或〉2,而DCM组〉1(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是缺血性心肌病与扩张型心肌病鉴别的一种有价值的无创性手段。  相似文献   

3.
扩张型心肌病(DCM)病因至今不明,是一种以心脏扩大,心肌收缩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心肌病,常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心衰,血栓栓塞甚或猝死[1],其发病率居各类心肌病首位.心律失常是DCM主要临床表现之一,本文对95例DCM患者进行心律失常的动态监测记录,探讨其规律性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缺血性心肌病(ICM)心力衰竭和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就诊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的63例ICM心力衰竭患者(ICM组)和78例DCM心力衰竭患者(DCM组)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口服治疗,连续治疗12...  相似文献   

5.
吴鹏 《现代医药卫生》2022,(9):1515-1519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心肌病中最常见的一类.心脏磁共振(CMR)可对心肌病进行形态学评价,有描述组织特征的能力,并可对心肌存在的水肿或纤维化及其分布进行评估,为DCM诊断提供线索.同时,CMR的有关数据对DCM的风险分层也非常重要.该文就CMR在DCM中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扩张型心肌病的药物治疗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扩张型心肌病(DCM)常表现为进行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管栓塞等症状。治疗原则是改善心功能,预防栓塞,治疗有症状的心律失常及降低猝死危险和缓解心力衰竭发展,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目前临床用于治疗DCM的药物很多,但各种药物疗效不一。在此就DCM的药物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扩张型心肌病心电图分析7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电图改变特点,加深对扩张型心肌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75例DCM患者的心电图资料,总结DCM心电图特点。结果75例患者中有73例DCM患者的心电图有异常,其中以心律失常最多见(86.7%),其他依次为ST-T改变(54.7%),房室肥大(50.7%),低电压(16%),异常Q波(6.7%)等。结论DCM有多种心电图表现,其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且多样易变,其发生与广泛心肌纤维化致心电生理异常,影响心肌细胞的电传导和自律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扩展型心肌病(DCM)是以心脏扩大和心功能减退为特征,其发病原因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酒精中毒、家族遗传等因素有关。研究表明:自身免疫被认为是DCM的主要病因。我院心内科在扩展型心肌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免疫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心肌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而彩色超声多普勒是诊断该病最为方便,快速,准确的方法之一。笔者就近三年工作中遇到的48例扩张型心肌病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得出一些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扩张型心肌病的体会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0.
曲乃路  许广沅 《天津医药》1991,19(4):205-208
我们对有较明显心脏症状及 ECG 异常而临床无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的病人采用了心内膜心肌活检(EMB),部分病例的病理组织形态学所见结合临床资料可支持扩张型心肌病(DCM),这些病人应属于 DCM 早期阶段。本文提示 EMB 对 DCM 早期的诊断具有重要辅助价值。鉴于 DCM 晚期预后不良,因此早期发现对改善 DCM 预后具有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及其继发的脂毒性在临床上具有扩张型心肌病(DCM)特点的心肌病变分布及其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具有扩张型心肌病变特点患者共259例,分析其T2DM患病情况及血清游离脂肪酸(FFA)水平,了解T2DM及FFA对DCM患者心功能的影响。结果 DCM患者,特别是继发性者,具有较高的T2DM患病率,合并T2DM及高FFA水平的DCM患者心功能较差。结论 DCM患者具有较高的T2DM患病率及其继发的脂毒性,临床工作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资料表明,Q—T离散度(QTd)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高血压左室肥厚及心衰等的关系,已有许多研究,但其与扩张型心肌病(DCM)关系如何,少有报道,本文对60例DCM患者心电图QTd进行分析,观察其对QTd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位硬膜外阻滞(TEB)在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治疗上的护理.方法 通过30例DCM 患者接受TEB治疗,可以减轻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结果 DCM患者 24 h内室性期前收缩减少,RonT室性期前收缩亦明显减少,无1例出现感染、脱管、渗药等并发症,均治疗护理后好转出院.结论 TEB治疗可减少DCM 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通过细心护理,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降低,并安全出院.  相似文献   

14.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原发性心肌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占原发性心肌病的45.6%-66.7%,发病率居心肌病首位。近年来该病在国内外均有增多趋势。我院自1996年1月-2007年12月共收治扩张型心肌病90例,现就其具体诊治体会报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SIRT1在扩张型心肌病(DCM)大鼠心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阿霉素8周建立大鼠DCM模型,彩色多普勒检测大鼠左心室结构和功能,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心肌组织中SIRT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DCM组大鼠左室舒张期末径和左室收缩期末径均明显增大,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下降;DCM大鼠心肌组织中SIRT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结论 SIRT1在DCM心肌中表达下调,提示其与DCM的发生与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为观察美托洛尔长期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心衰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理,选10例心功能Ⅱ~Ⅳ级的DCM患者,美托洛尔平均剂量26.25±13.76mg/天,治疗时间为5.4±2.07个月。治疗后心功能改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及异丙肾上腺素敏感试验ICD25下降小周血淋巴细胞β受体无改变。DCM心功能改善的可能机制是通过阻滞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兴奋及上调心肌β受体而实现。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小儿扩张型心肌病(DCM)的疾病过程及预后,我们对1973年1月至2003年1月曾在我院住院确诊的小儿DCM进行较长时间的治疗随诊,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MRI及对比剂延迟强化在扩张型心肌病(DCM)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心脏MRI检查,分析21例DCM患者及22例正常人的左心房径线、左心室容积及左心功能。结果心脏MRI显示DCM患者左心房、室扩张,射血分数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脏MRI能够准确诊断并评价DCM。  相似文献   

19.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临床上常见的特发性心肌病,其病因可能与感染、自身免疫异常、各种代谢异常以及家族遗传性有关,预后差,目前治疗方法虽较多,但治疗有待进一步探讨。本研究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高位胸段硬膜外阻滞(HTEA)治疗DCM15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缺血性心肌病和扩张性心肌病的核素显像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性心肌病(ICM)和扩张性心肌病(DCM)具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相同临床表现,是造成心脏患者生存质量下降以至死亡的重要原因.鉴别二者对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136例心肌病患者的核家门控心室显像和心肌断层显像表现及特征,旨在提高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因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