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关系,为开展ADHD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分别对74例ADHD及74例对照组儿童进行评定。结果ADHD组患儿的父母情感温暖因子评分显著低于正常儿童,父母惩罚、拒绝因子评分及父亲的过度保护因子评分显著高于正常儿童;ADHD组在PSQ量表中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多动指数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结论父母的不良教养方式与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共患对立违抗障碍(ODD)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社会功能特征,为改善ADHD儿童社会功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中文版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评定量表-父母版(SNAP-Ⅳ)、Weiss功能缺陷量表父母版(WFIRS-P)及儿童困难问卷(QCD),对首次就诊于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心理卫生科的192名单纯ADHD儿童、243名共患ODD的ADHD儿童,以及珠海市某学校118名正常对照儿童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3组儿童SNAP-Ⅳ量表注意缺陷因子得分分别为[1.9(1.7,2.1),1.8(1.6,1.9),1.0(0.6,1.2)],多动冲动因子得分分别为[1.8(1.4,2.1),1.6(1.1,1.8),0.7(0.2,1.0)],对立违抗因子得分分别为[1.6(1.5,1.9),1.0(0.8,1.1),0.8(0.5,1.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268.44,237.97,418.66,P值均<0.01)。3组儿童WFIRS-P量表各维度及总分分别为家庭[0.8(0.6,1.1),0.6(0.3,0.8),0.3(0.1,0.6)];学习和学校[0...  相似文献   

3.
成新宁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8):1604-1605
目的探讨多动症儿童的注意力和康纳氏问卷结果的特点。方法所有来多动症门诊就诊的儿童通过持续性操作测试软件完成注意力测试,由了解孩子的父亲或母亲完成康纳氏父母症状问卷。结果因多动来多动症门诊就诊的169例儿童中28例(16.6%)不符合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诊断标准,ADHD儿童中各年龄组间品行障碍、冲动、焦虑、多动异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学习障碍、心身问题异常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ADHD注意缺陷型、多动-冲动型、混合型各组间品行、学习、心身、冲动、焦虑、多动障碍异常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冲动-多动型、混合型患儿的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注意力缺陷组(P0.01)。结论来多动症门诊就诊的患儿或多或少都存在品行、学习、心身、冲动、焦虑、多动障碍,应对患儿家长及时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和指导。  相似文献   

4.
《现代医院》2016,(2):180-183
目的探讨学龄期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社会功能与行为问题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到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儿童精神科门诊首诊并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的学龄期ADHD儿童62例作为ADHD组,在公立小学中随机抽取77例学生作为对照组,两组家长均完成Conners父母行为问卷(PSQ)、儿童行为量表(CBCL)和Weiss功能缺陷量表(WFIRS-P)。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DHD组PSQ的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障碍、冲动-多动、焦虑、多动指数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CBCL的行为分值高于对照组,而活动能力、社交能力、学习能力、社会能力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01);WFIRS-P的家庭、学习和学校、生活技能、自我管理、社会活动、冒险活动和总分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与PSQ和CBCL的行为问题分值存在正相关(P<0.05),与CBCL的活动能力、社交能力、学习能力和社会能力总分存在负相关(P<0.01)。结论 ADHD儿童较正常儿童存在更多的行为问题和功能损害,且两者密切相关,临床治疗ADHD应重视儿童社会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推广SNAP-Ⅳ父母等级评定量表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诊断和疗效评估中的应用。方法 对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ADHD诊断标准的205患儿(注意缺陷型ADHD 93例、多动-冲动型ADHD 33例和混合型ADHD 79例),分别对性别比、年龄组成、SNAP-Ⅳ父母等级评定量表评分分布特征进行评估。结果 ADHD患儿的注意力缺陷、多动/冲动子量表SNAP评分均服从正态分布,注意缺陷子量表均分2.09±0.33 ,多动/冲动子量表均分为1.99±0.34。注意缺陷子量表均分大于1.54,多动/冲动子量表均分大于1.43,应考虑ADHD的相应诊断。结论 SNAP-Ⅳ父母等级评定量表是ADHD诊断和疗效评估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新疆维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各亚型分布情况及Conners父母量表六个因子得分差别。 【方法】 收集乌鲁木齐市儿童医院2008年9月-2010年确诊的3~17岁ADHD儿童,分析维汉ADHD各亚型分布情况;然后按1/6比例随机抽取符合入组标准的三型ADHD汉族儿童,与维族所有各型ADHD儿童组成ADHD组,选取同期3~17岁非ADHD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维汉ADHD儿童与对照组Conners父母量表各因子分。 【结果】 1)符合入组标准的ADHD儿童共1 164人,汉族1 114人,维族50人,其中注意缺陷型485人,多动冲动型127人,混合型552人。2)维汉ADHD儿童各亚型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汉族儿童以注意缺陷和混合型为主,维族儿童以混合型为主;汉、维儿童学龄前均以冲动多动型为主,小学阶段以混合型为主,其次为注意缺陷型;汉族儿童中学阶段以注意缺陷型为主,维族儿童各型未见差别;冲动多动型多以年龄段比较小的小学和学龄前为主。汉族ADHA三个亚型在PSQ品行、学习问题、焦虑、多动指数和冲动-多动因子等5个因子上均高于对照组(P<0.05);维族ADHA三个亚型中仅冲动型和混合型在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及多动指数高于对照(P<0.05),在焦虑和身心障碍因子上无差异(P>0.05)。 【结论】 新疆维汉ADHD儿童亚型分布和相应的行为问题不同,应进一步探讨影响因素以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柳州市学龄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情绪和行为特征,为制定科学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以符合DSM-IV诊断标准的468例ADHD儿童为病例组,采用长处与困难量表(SDQ)父母版比较ADHD儿童与1 404例正常健康儿童的情绪行为特征。结果两组SDQ得分比较,ADHD儿童情绪、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同伴交往以及困难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儿童(P=0. 000),亲社会因子得分对照组高于ADHD组(P=0. 000)。不同性别ADHD儿童SDQ得分比较,女童亲社会行为得分高于男童(P=0. 022)。品行问题和多动注意不能因子得分在不同年级ADHD儿童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ADHD儿童多伴随情绪、品行问题、注意力集中不能等问题,ADHD男童的困难总分高于女童。ADHD儿童的干预训练要根据儿童行为特征及性别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雷晓梅  杨玉凤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1):4433-4435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患儿补充二十二碳-6烯酸(DHA)后情绪障碍的变化。方法:对确诊的ADHD儿童补充DHA,分析补充DHA对ADHD儿童情绪改变的影响。结果:①ADHD儿童在服用DHA前后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量表得分比较,因子躯体化/惊恐、分离性焦虑、广泛性焦虑在用药前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童和6~12岁儿童表现最明显。②ADHD儿童在服用DHA前后抑郁障碍自评量表得分比较,除"对自己有信心"外,其余因子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充DHA对ADHD患儿情绪障碍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9.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适应行为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由于过度活动,注意集中困难,学习困难和冲动而使其在社会适应行为中表现能力不足.应用儿童适应量表AAMD-ABS对ADHD儿童进行分析,ADHD儿童的适应行为表现在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问题、冲动-多动问题以及焦虑、抑郁等方面较正常儿童有显著差异.家庭和社会因素对ADHD儿童的适应行为不良有着主要的影响.对ADHD儿童适应行为的分析,为ADHD儿童适应行为不良的矫正和教育对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学龄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父母的一般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其与儿童ADHD症状的相关性。 方法 2015年5月-2017年1月选取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诊断标准的学龄前ADHD儿童119例,以及附近普通幼儿园正常对照儿童115例,年龄范围均为4岁0月~5岁11月。研究采用SNAP-Ⅳ评定量表对两组儿童的症状进行评估,采用12项一般健康问卷(GHQ-12)、患者健康问卷抑郁症状群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对两组父母的一般心理健康水平和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定,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及相关性分析。 结果 1)研究组儿童SNAP-Ⅳ各因子得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儿童(P<0.001)。 2)研究组儿童父母的 PHQ-9和GAD-7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且心理健康水平筛查阳性率和焦虑、抑郁症状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 3)学龄前ADHD儿童SNAP-Ⅳ各因子得分及总分与父母的GHQ-12、PHQ-9、GAD-7得分呈低至中度正相关(r=0.22~0.35,P<0.01)。 结论 学龄前ADHD儿童父母的焦虑、抑郁水平较高,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儿童ADHD的症状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应重视对学龄前ADHD儿童父母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分析乌鲁木齐市6~14岁儿童不同亚型注意缺损多动障碍(ADHD)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帮助ADHD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和家庭生活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从乌鲁木齐分层随机整群抽取的3所小学2 066名儿童中筛选出有ADHD可能的儿童,使用访谈及DSM-Ⅳ的诊断标准确定ADHD各亚型,并考察ADHD各亚型的行为问题检出率及主要行为问题.结果 最终确定ADHD儿童97名,检出率为4.7%.混合型ADHD儿童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障碍、冲动—多动、焦虑问题的检出率较高(65.6%,28.1%,59.4%,25.0%),注意缺损型品行问题及学习问题的检出率较高(34.0%,58.0%),多动冲动型品行问题及冲动多动问题检出率较高(33.3%,60.0%).结论 乌鲁木齐市6 ~14岁ADHD儿童行为问题较突出,不同亚型主要行为问题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ADHD儿童冲动行为与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进一步探索不良情绪与冲动症状的关系。方法以2005年1月-2007年7月就诊的187名(8~12岁)ADHD儿童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年龄相当的126名为儿童对照组。2组儿童分别完成Barratt冲动性量表和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结果冲动组、ADHD非冲动组和对照组焦虑、抑郁情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冲动组在除社交恐怖以外的焦虑各分量表及总分、抑郁总分上高于ADHD非冲动组和对照组(P值均0.05),在学校恐怖和抑郁总分上高于ADHD非冲动组(P值均0.05);ADHD非冲动组的躯体/惊恐和分离焦虑得分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Bar-ratt冲动性量表的3个因子及总分与除社交恐怖外的焦虑各分量表及焦虑总分、抑郁总分呈显著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ADHD儿童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焦虑抑郁情绪越强烈,冲动行为越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沙盘游戏应用于学龄前儿童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惠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就诊的学龄前儿童ADHD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不刻意改变学龄前儿童患者的生活习惯和方式,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治疗时加入沙盘游戏。分别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PSQ量表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使用了沙盘游戏治疗的观察组儿童,其多动指数、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障碍、冲动-多动及焦虑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学龄前儿童ADHD治疗时加入沙盘游戏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探索中国男性小学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与入学年龄的相关性,为探讨ADHD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防控建议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青年基金“我国学龄儿童主要慢性病干预模式及适宜技术研究”中的男性小学生12 731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长处和困难问卷(SDQ)(家长版)的注意缺陷与多动量表分析提前入学和适龄入学男童在ADHD问题上的差异.结果 提前入学男童比适龄入学男童ADHD得分更高(t=-2.373,P=0.018),进一步将该量表分为多动、冲动和注意缺陷因子,发现提前入学男童的注意缺陷得分高于适龄入学男童(t=-2.610,P=0.009),多动和冲动未发现统计学差异.提前入学男童在五、六年级时ADHD得分高于适龄入学者,一~四年级ADHD各因子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男童提前入学可能是ADHD的危险因素.应严格限制入学年龄,并对提前入学的儿童给予更多关注,减少ADHD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音乐治疗合并药物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e disorder,ADHD)的疗效。方法将66例ADHD儿童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音乐治疗结合盐酸哌甲酯缓释剂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盐酸哌甲酯缓释剂治疗。两组均予治疗前及治疗16周后采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父母用儿童长处和困难问卷(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SDQ)评估ADHD的临床症状。结果 1)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SDQ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及困难总数因子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SDQ情绪因子得分明显下降,差异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2)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Conners量表学习问题、品行问题、多动冲动及多动指数因子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研究组SDQ因子中的情绪问题、同伴交往和困难总分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研究组Conners父母量表的品行问题因子得分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音乐治疗合并药物治疗比单纯药物治疗能够更好地改善ADHD儿童的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癫痫儿童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临床分型及日常生活功能比较。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于福建省立医院就诊的癫痫患儿200例,采用儿童困难问卷(QC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SNAP-Ⅳ)量表,评估患儿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及日常生活功能情况。结果 ADHD罹患率28.5%(57/200),其中ADHD-I型占64.9%(37例)、ADHD-C型占21.1%(12例)、AHDH-HI型占14.0%(8例);ADHD组与无ADHD组患儿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P>0.05);多组组间比较显示,ADHD-I型患儿的QCD总分、一天中除夜晚外剩余时间段得分及总体行为得分均低于无ADHD组;ADHD-C型患儿的QCD总分、清晨/上学前、在学校、晚上时段得分均低于无ADHD患儿。结论 癫痫患儿ADHD罹患率较高,以ADHD-I型为主,ADHD-I型、ADHD-C型对患儿日常生活功能的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昆山地区托幼机构6~7岁儿童的行为问题现状,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关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arent Symptom Questionnaire,PSQ),对昆山地区托幼机构的7 149名6~7岁儿童的行为问题进行调查,并将结果与Conners国内常模进行比较。【结果】昆山地区托幼机构6~7岁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症状阳性总检出率为3.43%,男童的检出率(4.48%)高于女童(2.25%),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26.63,P0.01);不同年龄组间冲动-多动、焦虑、多动指数等因子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男童的品行问题、冲动-多动、多动指数等因子得分均高于女童(P值均0.05);男童冲动-多动因子得分较国内常模较低、多动指数因子得分较国内常模较高(P值均0.05);女童的品行问题、心身问题、冲动-多动、焦虑以及多动指数得分均较国内常模高(P值均0.05)。【结论】昆山地区学龄前儿童多动等行为问题明显,应早期预防、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8.
了解宁波市中学生注意缺陷多动症状与焦虑情绪发生状况及两者相关性,为有效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对宁波市4所中学的2 218名学生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焦虑自评问卷(SAS)和中文版注意缺陷多动障碍SNAP-ⅣV评定量表(父母版)18项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学生焦虑情绪阳性率为14.8%,其中轻度焦虑率为11.1%,中度焦虑率为2.7%,重度焦虑率为1.1%;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状阳性率为5.7%,注意缺陷症状阳性率为4.4%,多动/冲动症状阳性率为1.4%.注意缺陷症状阳性组中,轻、中、重度焦虑的比例分别为24.7%(24/97),8.2%(8/97),3.1%(3/97);多动冲动症状阳性组中轻、中、重度焦虑的比例分别为20.0% (6/30),10.0%(3/30),33.3%(1/30).注意缺陷症状与焦虑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13,P<0.01),多动冲动症状与焦虑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06,P<0.05).结论 注意缺陷多动症状高评分学生有较高的焦虑情绪阳性率,对焦虑情绪的干预应作为注意缺陷多动症状的治疗维度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学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为开展该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南昌市-小学四年级全体633名学生,采用Conners问卷(家长及教师用问卷)做一级筛查,对阳性者使用CCMD-3诊断标准作二级诊断,同时进行相关因素调查分析.[结果]9~11岁在校小学生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病率为5.85%,男生为6.73%,女生为4.81%,男、女生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5,P>0.05);ADHD学生Conners问卷中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障碍、冲动-多动、焦虑5个因子得分均高于非 ADHD学生(P<0.05);Logistic分析显示分娩方式、孕期长短、父亲文化程度、母孕期心理创伤、家族中有多动-冲动行业者、学习成绩、家庭关系7项因素对小学生ADHD影响较大大.[结论]ADHD为小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ADHD患儿心理健康状况欠佳;家庭、学校、医院应密切配合,积极防治ADHD.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盐酸哌甲酯缓释片(MPH)与盐酸托莫西汀(ATX)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症状及执行功能的改善效果,为临床干预提供更多依据。方法 选取2017—2019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儿少门诊未曾用药的ADHD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建议服用药物的64名患儿,根据用药情况分为MPH组与ATX组。在基线、用药4周末、8周末及24周末评估症状得分及执行功能指标变化。采用斯诺佩量表(SNAP-Ⅳ)、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对症状评估;Stroop测试、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试、数字广度测试进行执行功能评估。结果 24周末两组ADHD患儿的症状得分及执行功能多个核心指标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儿在基线、4周、8周及24周末的SNAP-Ⅳ量表评分、PSQ因子分、Stroop测验结果、WCST指标及背数的组间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H与ATX均能持续改善ADHD的症状,提高执行功能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