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皮肤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核因子-κB(NF-κ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分化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用ABC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0例皮肤鳞癌标本(其中高分化鳞癌34例,低分化鳞癌16例,伴有淋巴结转移14例)中NF-κB、VEGF表达。结果:NF-κB、VEGF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0%、72%;二者在低分化鳞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高分化者(P〈0.05),且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皮肤鳞癌中NF-κB和VEGF表达与其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myb和NF-κB p65在皮肤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与皮肤淋巴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分别检测40例皮肤淋巴瘤和15例皮肤炎症病变标本中c-myb和NF-κB p65蛋白的表达。结果:(1)c-myb及NF-κB p65在皮肤淋巴瘤组织中均呈高表达(77.5%,90%),其阳性率明显高于皮肤炎症病变(0%,73.3%),其中c-myb在两者之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c-myb及NF-κB p65在皮肤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3)c-myb、NF-κB p65的表达与蕈样肉芽肿(mycosis fungoides,MF)的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c-myb、NF-κB p65的异常表达与皮肤淋巴瘤的发生发展有关,c-myb阳性和(或)NF-κB p65强阳性提示病变皮肤淋巴瘤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黑素瘤细胞A375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与核因子κB(NF-κB)信号转导通路的交互作用。 方法 将培养的A375细胞分为对照组、选择性ERK信号通路抑制剂U0126(10 μmol/L、5 μmol/L)处理组和选择性NF-κB通路抑制剂BMS-345541(10 μmol/L、5 μmol/L)处理组,分别提取蛋白质和mRNA,用Western 印迹、RT-PCR观察U0126抑制ERK通路后,NF-κB P65、p-IκBα蛋白及NF-κB P65 mRNA的表达,观察BMS-345541抑制NF-κB通路后ERK1/2 、p-ERK1/2蛋白及ERK1 mRNA的表达。 结果 应用10 μmol/L、5 μmol/L U0126抑制ERK通路后,胞核NF-κB P65蛋白表达(分别为0.60 ± 0.04、0.56 ± 0.06)均较对照组(1.54 ± 0.15)减少(P < 0.01),其表达量与药物浓度无显著相关性(P > 0.01);p-IκBα蛋白的表达(0.90 ± 0.05、0.70 ± 0.02)均较对照组(0.61 ± 0.03)增加(P < 0.01),两药物浓度组之间的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NF-κB P65 mRNA的表达(0.79 ± 0.05,0.75 ± 0.04)均较对照组(0.86 ± 0.05)减少(P < 0.01)。应用10 μmol/L BMS-345541抑制NF-κB通路后,ERK1/2、p-ERK1/2蛋白及ERK1 mRNA的表达(0.73 ± 0.07、0.75 ± 0.09、1.51 ± 0.02)较对照组减少(P < 0.01),BMS-345541浓度为5 μmol/L时,ERK1/2、p-ERK1/2蛋白和ERK1 mRNA的表达(0.94 ± 0.11、0.99 ± 0.04、1.62 ± 0.03)较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NF-κB通路和ERK通路在黑素瘤A375细胞中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皮肤鳞状细胞癌(鳞癌)组织中Notch1,NF-κB p65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和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58例皮肤鳞癌组织及58例正常皮肤组织中Notch1及NF-κBp65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皮肤鳞癌组织中Notch1mRNA相对含量(0.451±0.072)低于其在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0.715±0.08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F-κBp65mRNA相对含量(0.646±0.062)高于其在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0.445±0.06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鳞癌组织中Notch1蛋白阳性表达率31.03%(18/58)低于正常皮肤组织77.59%(45/5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F-κBp65蛋白阳性表达率81.03%(47/58)高于正常皮肤组织34.48%(20/5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otch1的低表达和NF-κBp65的过表达可能与皮肤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NF)-κBp65、CC趋化因子配体20(CCL20)在银屑病患者皮损区及非皮损区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40例进行期银屑病患者斑块状皮损及20例进行期银屑病患者非皮损区皮肤、10例正常皮肤石蜡标本中的TLR4、NF-κBp65、CCL20的表达,对其在皮损中的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银屑病皮损区角质形成细胞中TLR4、NF-κBp65、CCL20的表达(A值分别为0.3006±0.1200、0.4551±0.1572和0.3862±0.1304)较正常人皮肤TLR4、NF-κBp65、CCL20的表达(A值分别为0.1379±0.0663、0.1970±0.0679和0.1262±0.0612)及银屑病非皮损区组(A值分别为0.1930±0.0687、0.2626±0.0606和0.2387±0.0467)明显上调(t值分别为4.113、5.044、6.106、3.711、5.265和4.889,均P<0.05).与正常人皮肤相比,银屑病非皮损区TLR4、NF-κBp65、CCL20表达明显上调(t值分别为2.118、2.685和5.608,均P<0.05).银屑病患者TLR4、NF-κBp65、CCL20的表达水平间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66、0.851和0.885,均P<0.05).结论 TLR4、NF-κBp65、CCL20的高表达可能与银屑病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中波紫外线(UVB)照射对体外培养的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NF-κB p65及其抑制因子IκBα表达的调控效应.方法 4.5、10及50 mJ/cm2UVB照射人角质形成细胞系及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设置未经照射的对照组,在照射后4h使用Western印迹法测定细胞总蛋白中IκBα及NF-κB p65的表达水平.并对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进行50 mJ/cm2UVB照射,照射后继续培养2、4、8、12h,分别测定4个时间点IκBα及NF-κB p65的表达水平.蛋白条带密度分析使用Quantity One(R)4.6.8软件,分别计算IKKβ、IκBα、NF-κB p65以及磷酸化IKKα/β、IκBα、NF-κB p65和β肌动蛋白条带吸光度和面积的乘积,再分别计算IKKβ、IκBα和NF-κB p65与β肌动蛋白的比值,取3次实验结果.结果 4.5和10 mJ/cm2 UVB照射后4h,相对于对照组细胞,人角质形成细胞系及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总蛋白中IKKβ、IκBα、NF-κB p65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 0.05);50 mJ/cm2 UVB照射后4h,细胞系及原代角质形成细胞中IKKβ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原代角质形成细胞IκBα表达水平(0.173±0.055)较对照组细胞(0.462±0.142)显著降低(t=5.64,P< 0.05),NF-κB p65表达水平(0.076±0.030)也较对照组细胞(0.120±0.034)降低(t=5.40,P<0.05);角质形成细胞IκBα表达水平(0.160±0.046)较对照组细胞(0.398±0.136)轻度下调(t=4.37,P<0.05),NF-κB p65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50 mJ/cm2 UVB照射原代角质形成细胞后2h,IκBα表达水平(0.140±0.034)相对于对照组细胞(0.208±0.031)开始下调(t=17.55,P< 0.05),并随照射后时间延长下调效应更为显著;NF-κB p65的表达水平在2h和4h时较对照细胞无明显变化(P>0.05),8h时(1.162±0.345)较对照细胞(1.235±0.349)表达水平下调(t=36.67,P<0.05),12 h时(1.061±0.246)较对照细胞(1.390±0.226)仍下调(t=8.71,P<0.05),随着时间的推进下调效应无明显改变;磷酸化IKKα/β(ser176/180)、IKKβ、磷酸化IκBα(ser32)、磷酸化NF-κB p65(ser536)表达量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高剂量(50 mJ/cm2)UVB照射可显著抑制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IκBα表达,同时轻度抑制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提示可能存在UVB照射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引起NF-κB p65活化的另一种通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确定体外当归多糖对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与角质形成细胞(KC)NF-κB表达及IFN-γ分泌的影响.方法:将正常人KC+银屑病患者PBMC混合培养(A组),正常人KC和正常人PBMC混合培养作为作对照(B组).当归多糖作用于两组,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混合细胞中NF-κB的蛋白表达水平,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FN-γ的水平.结果:A组混合培养体系中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及上清液中IFN-γ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1);经当归多糖作用后,A组混合培养体系中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及上清液中IFN-γ水平较处理前降低(P<0.05),而B培养体系中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及上清液中IFN-γ水平较处理前升高(P<0.05).结论:当归多糖可能通过抑制NF-κB活化、减少IFN-γ分泌,对银屑病治疗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NF)-κBp65、CC趋化因子配体20(CCL20)在银屑病患者皮损区及非皮损区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40例进行期银屑病患者斑块状皮损及20例进行期银屑病患者非皮损区皮肤、10例正常皮肤石蜡标本中的TLR4、NF-κBp65、CCL20的表达,对其在皮损中的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银屑病皮损区角质形成细胞中TLR4、NF-κBp65、CCL20的表达(A值分别为0.3006±0.1200、0.4551±0.1572和0.3862±0.1304)较正常人皮肤TLR4、NF-κBp65、CCL20的表达(A值分别为0.1379±0.0663、0.1970±0.0679和0.1262±0.0612)及银屑病非皮损区组(A值分别为0.1930±0.0687、0.2626±0.0606和0.2387±0.0467)明显上调(t值分别为4.113、5.044、6.106、3.711、5.265和4.889,均P〈0.05)。与正常人皮肤相比,银屑病非皮损区TLR4、NF-κBp65、CCL20表达明显上调(t值分别为2.118、2.685和5.608,均P〈0.05)。银屑病患者TLR4、NF-κBp65、CCL20的表达水平问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66、0.851和0.885,均P〈0.05)。结论TLR4、NF-κBp65、CCL20的高表达可能与银屑病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绞股蓝皂苷(GP)对光损伤Balb/C小鼠皮肤中核转录因子kappa-B(NF-κB)、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的影响,进一步探讨GP抗皮肤光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8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10只.①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②UVB模型组:UVB照射60 s;③GP乳膏Ⅰ组;④GP乳膏Ⅱ组;⑤维生素E乳膏Ⅰ组;⑥维生素E乳膏Ⅱ组;⑦基质Ⅰ组;⑧基质Ⅱ组.Ⅰ组均先外涂相应的乳膏或基质,30 min后照射UVB 60 s;Ⅱ组均先用UVB照射60 s,30 min后外涂相应的乳膏或基质.采用隔日UVB照射7次Balb/C小鼠建立皮肤光损伤动物模型,应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小鼠皮肤中NF-κB抑制蛋白(IκB蛋白)、κB抑制蛋白激酶(IKK蛋白)及p38MAPK、磷酸化p38MAPK(pp38)的表达.结果 空白对照组小鼠表皮中IκB、IKK蛋白未见表达.UVB模型组小鼠表皮中IκB蛋白水平为0.40±0.07,IKK蛋白为2.01±1.75.GP乳膏Ⅰ组与Ⅱ组IκB蛋白表达(分别为1.63±0.85和0.90±0.40)明显高于UVB模型组(P值均<0.05),IKK蛋白表达(分别为0.23±0.12和0.45±0.29)明显低于UVB模型组(P值均<0.05),与维生素E组小鼠皮肤中IκB蛋白、IKK蛋白的表达结果相似.各组p38MAPK表达量没有明显差异.GP乳膏Ⅰ组与Ⅱ组磷酸化p38MAPK表达水平(分别为0.425±0.054和0.571±0.090)明显低于UVB模型组(0.835±0.049),与维生素E组相似.结论 UVB照射能促使NF-κB活化,激活磷酸化p38MAPK; 1.5%GP乳膏能抑制UVB诱导的NF-κB通路及p38MAPK的激活,可能是其抗炎、抗光损伤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中波紫外线(UVB)对HaCaT细胞核因子-κB(NF-κB)和p53表达的影响。方法以60mJ/cm2的UVB照射HaCaT细胞后8h、16h和24h,采用real time PCR和western blot等技术检测NF-κB和p53的表达情况。结果 1与未处理组相比,UVB照射HaCaT细胞8h、16h和24h后,NF-κB mRNA水平升高程度分别为27%、32%和42%,p53 mRNA水平升高程度分别为13%、20%和28%;2未处理组HaCaT细胞NF-κB和p53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3989±0.04802和0.3018±0.03605,UVB照射8h、16h和24h后,二者的表达均随时间延长而升高,NF-κB为0.4283±0.0195、0.5976±0.0401和0.8255±0.0214,p53为0.3925±0.0244、0.4595±0.0362和0.5811±0.04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VB可致HaCat细胞中NF-κB和p53表达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MAPK信号转导通路中磷酸化MEK和ERK及核因子(NF)-κB 在寻常性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30例寻常性银屑病皮损及15例正常人表皮中磷酸化MEK、ERK和NF-κB 的表达,并利用计算机图像采集与分析系统对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平均吸光度(A值)测定,并对免疫印迹测定结果进行灰度扫描、统计学处理。结果 免疫组化检测显示,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中磷酸化MEK、ERK和NF-κB的表达(A值分别为0.36 ± 0.03、0.36 ± 0.04和0.26 ± 0.04)明显高于正常人皮肤(A值分别为0.22 ± 0.02、0.18 ± 0.03和0.16 ± 0.03),两组比较,P值均 < 0.01。Western印迹结果(两组比较,P值均 < 0.01)与免疫组化检测一致。结论 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中磷酸化MEK、ERK和NF-κB表达水平均增高,MAPK信号通路中上下游分子的异常激活可能参与了银屑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并探讨erbB4和PTEN在皮肤鳞状细胞癌(鳞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52例皮肤鳞癌(其中11例伴有淋巴结转移,41例无转移)、10例正常人皮肤标本中erbB4和PTEN蛋白表达。结果 皮肤鳞癌组中39例erbB4蛋白呈阳性表达,阳性率为75%;对照组中仅1例阳性表达,两组阳性率比较,χ2 = 12.77,P < 0.01;皮肤鳞癌患者中在有淋巴结转移组erbB4蛋白阳性表达率(100%)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68.29%),两组阳性率比较,P < 0.05。PTEN蛋白在皮肤鳞癌组中25例阳性表达,阳性率为48.08%,对照组10例均为阳性表达,两组阳性率比较,χ2 = 9.20,P < 0.01;在鳞癌高分化组及中低分化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8.57%、36.8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有淋巴结转移组PTEN阳性率(9.09%)明显低于无转移组(58.54%)(P < 0.01)。皮肤鳞癌erbB4蛋白与PTE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 = -0.42,P < 0.01)。结论 erbB4与PTEN可能参与了皮肤鳞癌的发生、恶性进展及转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特定性皮炎(AD)模型小鼠皮损中Toll样受体(TLR)-4和核转录因子(NF)-κB p65表达,探寻龙牡汤治疗AD的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取18只BALB/c小鼠,将其中12只制作成AD模型小鼠,并将其分为3组(中药组、模型组、空白组),通过对比3组小鼠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4、IgE、干扰素(IFN)-γ以及局部皮损中TLR-4、NF-κB p65的差异,分析其相关性,探讨龙牡汤发挥作用的机理。结果 (1)TLR-4、NF-κB p65在3组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模型组最高,中药组其次,空白组最小(P0.05);(2)TLR-4和NF-κB p65的表达呈正相关(r=0.618,P0.05);(3) IL-4、IgE、IFN-γ与TLR-4/NF-κB p65通路相关性分析:IL-4与TLR-4、NF-κB p65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485、0.569(P0.05);IgE与TLR-4、NF-κB p65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651、0.721(P0.05);IFN-γ与TLR-4、NF-κB p65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55、0.634(P0.05)。结论龙牡汤有可能是通过影响TLR-4表达进而阻断NF-κB p65通路释放炎症因子,从而平衡Th1/Th2细胞亚群来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核因子κB、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扁平苔藓中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核因子κB(NF—κB)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扁平苔藓皮损中表达的变化及其在皮损形成过程中的作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核因子κB亚单位P65(NF—κBP65)和ICAM-1在32例扁平苔藓皮损中的表达,25例正常皮肤组织作为对照。结果:(1)扁平苔藓皮损中NF—κBP65和ICAM-1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8.13%和93.75%;25例正常皮肤组织中,NF—JcBP65无一例阳性表达,ICAM-1表达的阳性率为20%;二者的表达在扁平苔藓皮损中和正常皮肤组织中之间差异显著,P〈0.01。(2)NF—κBP65和ICAM-1在扁平苔藓皮损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722,P〈0.01)。NF-κB及ICAM-1在扁平苔藓发病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棕榈酸对HaCaT细胞增殖及产生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不同浓度棕榈酸(0、25、50、75、100、125、150、175、200 μmol/L)刺激HaCaT细胞3~ 24h,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HaCaT细胞增殖情况.选取一定浓度棕榈酸(0、75、100、125、150 μmol/L)刺激HaCaT细胞24 h后,分别用免疫组化荧光染色法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核因子(NF)-κB p65细胞核转位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介素6(IL-6)分泌量,实时PCR法检测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α(PPARα)mRNA及IL-6mRNA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PPARα、总蛋白NF-κB p65及核蛋白NF-κB p65表达量.用GraphPad Prism 5.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50~175 μmol/L棕榈酸均可刺激HaCaT细胞增殖(均P< 0.05).75、100、125、150 μmol/L棕榈酸可剂量依赖性增强HaCaT细胞NF-κB p65向细胞核内转位,各浓度组核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536±0.0173、0.5184±0.0206、0.5333±0.0231、0.6160±0.0297,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PPARα mRNA及其蛋白产物、IL-6 mRNA及分泌量呈剂量依赖性增加,各浓度组IL-6分泌量分别为(31.5677±0.2268)、(32.3773±0.4156)、(32.9837±0.0029)、(33.6890±0.0936) ng/L,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棕榈酸可促进HaCaT细胞增殖,并在一定浓度内剂量依赖性增强NF-κB核转移、IL-6及PPARα表达量,在激活和促进相关炎症因子表达中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P物质和FK-506对人角质形成细胞产生抗菌肽(CAMP)和NF-κB信号活化的影响。方法:P物质单独或联合FK-506处理培养HaCaT细胞24h,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AMP mRNA表达,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CAMP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染色观察CAMP蛋白原位表达及NF-κB/p65核转位。结果:P物质刺激HaCaT细胞CAMP 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其中1μM处理24 h效果最明显,与空白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P物质处理30 min可诱导HaCaT细胞NF-κB/p65发生核转位,此后随处理时间延长核转位减弱,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K-506抑制P物质诱导HaCaT细胞NF-κB/p65核转位并减低了P物质刺激的CAMP表达,P物质与FK-506联合处理组与P物质组比较,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物质通过激活NF-κB信号诱导角质形成细胞产生抗菌肽。针对抑制“P物质-NF-κB信号活化-抗菌肽”机制可能是治疗玫瑰痤疮的潜在新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鲍恩样丘疹病(BP)皮损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细胞周期相关因子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 E)及其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蛋白p27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基因芯片法检测BP皮损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感染(HPV)类型,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4例BP皮损组织及10例正常包皮环切组织中细胞周期调控蛋白Cyclin D1、Cyclin E及p27的表达水平。结果 44例BP中HPV感染率为100%,高危型感染38例,占86.36%,其中含HPV16感染者30例,占68.18%,单一HPV16感染者16例,合并其他高低危混合感染者14例,其他高危型感染为8例,低危感染6例,主要为HPV6型感染。在BP组织中,HPV高危组(u = 53.00,P < 0.05)、高低危混合组(u = 12.00,P < 0.01),低危组(u = 5.00,P < 0.01)中Cyclin D1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增高,高低危混合组(u = 44.00,P < 0.01)、低危组(u = 22.50,P < 0.05)Cyclin D1表达较高危组显著增高;Cyclin E在HPV高危组(u = 0.00,P < 0.01),高低危混合组(u = 4.00,P < 0.01),低危组(u = 1.50,P < 0.01)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高危组显著高于低危组(u = 11.00,P < 0.01);p27的表达在HPV高低危感染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7在年龄 > 50岁组较20 ~ 30岁组(u = 47.00,P < 0.05)、31 ~ 50岁组(u = 55.50,P < 0.05)显著增高。Cyclin E的表达在年龄 > 50岁组较20 ~ 30岁组(u = 45.50,P < 0.05)显著增高。还发现,女性患者Cyclin E的表达明显高于男性患者(u = 137.50,P < 0.05)。结论 不同HPV感染类型中,细胞周期调控蛋白Cyclin D1、Cyclin E及p27的表达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及核因子-κB(NF-κB)在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特应性皮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blotting法检测22例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及非皮损,以及12名正常皮肤组织中PPAR-γ、NF-κB的表达。结果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组PPAR-γ的阳性表达计数为0.738±0.069,低于正常对照组的0.869±0.048和非皮损组的0.802±0.026(P〈0.05);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组NF-κB的阳性表达计数为0.937±0.039,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735±0.015和非皮损组的0.796±0.068(P〈0.05);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组PPAR-γ和NF-κB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组PPAR-γ表达减弱、NF-κB表达增强在发病过程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为特应性皮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芹菜素对咪喹莫特(IMQ)造模小鼠及对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炎症通路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小鼠随机分为4组,连续6 d使用凡士林或IMQ涂抹背部皮肤建立对照组和银屑病模型,期间每日予芹菜素或玉米油灌胃。于第7天比较治疗后各组皮损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核因子κB抑制蛋白(IKB)α、磷酸化(phosphorylation,p)-IKBα、凋亡及细胞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p-NF-κB p65、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3、p-STAT3、细胞增殖抗原(Ki-67)和角蛋白(keratin,K)17蛋白变化。体外实验设对照组、模型组、5μmol/L芹菜素处理组和10μmol/L芹菜素处理组;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角质形成细胞p-STAT3、STAT3、p-IKB α、IKB α、p-NF-κB p65、NF-κB p65、Ki-67和K17变化。结果:芹菜素改善了IMQ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的皮损及病理改变。与造模组比较,干预组小鼠皮损中p-STAT3、p-IκB、p-NF-κB p65、Ki-67、...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7(TLR7)及其相关信号转导分子在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和尖锐湿疣复发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用双色免疫荧光抗体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健康人、35例初发尖锐湿疣患者,32例复发尖锐湿疣患者和30例使用咪喹莫特联合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的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不同亚群T细胞内TLR7的表达,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t检验。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各组尖锐湿疣患者及健康人外周血CD3+ T细胞内接头蛋白MyD88及相关信号分子TRAF6、PI3K、AKT、p42/44和核因子κB(NF-κB)等表达的变化。结果 健康人外周血CD3+ CD4+ T细胞和CD3+CD8+ T细胞内均可检测到TLR7的表达。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初发和复发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CD3+CD8+ T细胞内TLR7的表达水平无显著改变,而CD3+CD4+ T细胞内TLR7的表达明显增加(健康对照组为12.6% ± 6.3%,初发尖锐湿疣组为23.3% ± 8.4%,t = 4.72,P < 0.01;复发尖锐湿疣组为32.8% ± 8.9%,t = 10.76,P < 0.01);与复发尖锐湿疣患者比较,咪喹莫特联合ALA-PDT治疗组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CD3+CD4+ T细胞内TLR7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20.3% ± 5.7%,t = 5.41,P < 0.01)。初发和复发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CD3+ T细胞内MyD88、TRAF6、PI3K、p42/44和NF-κB蛋白表达显著增加,而AKT蛋白表达变化不明显;咪喹莫特联合ALA-PDT治疗组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CD3+ T细胞内MyD88、TRAF6、p42/44和NF-κB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结论 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CD3+CD4+ T细胞内表达上调的TLR7可作为HPV病毒感染的识别受体,参与机体的抗HPV免疫应答。 【关键词】 尖锐湿疣; α乳头状瘤病毒属; Toll样受体7; T淋巴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肽和相关蛋白质类; 髓系分化因子8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