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的临床表现、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 观察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患者(其中卵巢巧克力囊肿恶变4例,子宫腺肌病恶变1例)的病理形态,并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 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患者的主要表现为盆腔包块、腹痛、痛经.病理类型为卵巢子宫内膜样癌2例,卵巢透明细胞癌2例,子宫腺癌1例,镜下均可见良性的异位子宫内膜向恶性移行的证据.临床分期均为I期.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的确切发生率难以估计,该病的治疗以肿瘤细胞减灭术+化疗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的临床表现、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观察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患者(其中卵巢巧克力囊肿恶变4例,子宫腺肌病恶变1例)的病理形态,并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患者的主要表现为盆腔包块、腹痛、痛经。病理类型为卵巢子宫内膜样癌2例,卵巢透明细胞癌2例,子宫腺癌1例,镜下均可见良性的异位子宫内膜向恶性移行的证据。临床分期均为Ⅰ期。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的确切发生率难以估计,该病的治疗以肿瘤细胞减灭术+化疗为主。  相似文献   

3.
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21例CT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CT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21例临床CT和术后病理资料齐全的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的CT图像特征.结果 21例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囊实混合型4例,囊肿型17例.囊肿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囊壁厚、毛糙,与周围结构粘连,囊液呈高密度或混杂密度,具有囊液分层特征.囊实混合型具有囊肿型和包块型CT图像表现.结论 囊肿型、囊实混合型之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CT图像表现具有特征性.  相似文献   

4.
骨桥蛋白和整合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骨桥蛋白(OPN)和整合素αv亚基、β3亚基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中OPN、整合紊αv亚基、β3亚基的表达,正常月经周期子宫内膜OPN、整合素αv亚基、β3亚基的表达作为对照。结果异位内膜组织只能简单地分为增生期与分泌期,68.2%与在位内膜一致。OPN在正常子宫内膜分布于腺上皮及腔上皮细胞内,腺腔表面表达明显,分泌期强于增生期,间质几无表达。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OPN的表达规律与正常子宫内膜相似。异位内膜OPN的表达失去周期性。异位内膜OPN的表达高于在位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分布于腺上皮的细胞膜上,增生期均强表达。分泌期腺体之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与异位内膜整合素αv亚基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子宫内膜中整合素β3亚基主要表达于分泌中期、晚期腺上皮细胞的胞浆内及血管内皮,增生期无表达。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增生期整合素β3亚基也有弱表达,分泌期的表达下调。异位内膜整合素β3亚基显著高于在位内膜。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在位内膜OPN、整合素β3亚基显著高表达,提示整合索αv、β3及配体OPN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内膜息肉均为临床常见疾病,且其伴发风险较高,将对女性生殖功能产生严重影响,为此本研究将探讨两镜联合手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04-15—2016-10-27驻马店市妇幼保健医院就诊的9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B超等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分组,分别为非息肉组(未合并子宫内膜息肉,53例)与息肉组(合并子宫内膜息肉,45例),本研究中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均已接受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比较其术后妊娠情况与复发率。结果非息肉组和息肉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5.28%和37.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息肉组和息肉组胚胎停育率分别为1.89%和4.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息肉组和息肉组分娩率分别为43.40%和3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息肉组和息肉组自然妊娠率分别为49.06%和44.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息肉组和息肉组术后复发率分别为11.32%和17.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两镜联合手术治疗的效果与非息肉组基本一致,可有效改善生殖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内膜息肉患者的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自然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该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内膜息肉患者50例(试验组),选取同时期50例单纯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观察手术效果,并探讨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内膜息肉患者自然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试验组疾病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低于对照组的94.00%,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妊娠率为30.00%,妊娠分娩率为22.00%,足月分娩率为20.00%,对照组对应为34.00%、26.00%、22.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胚胎停育率为16.00%,高于对照组的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内膜息肉效果满意,与未合并内膜息肉者相比,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内膜息肉者更容易发生胚胎停育,临床应加强重视。  相似文献   

7.
24例卵巢异位子宫内膜恶变的临床病理分析及恶变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开选  孙亮  徐炼  万宇  宋波  姚先莹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4):2790-2791
[目的]探讨卵巢异位子宫内膜恶变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卵巢异位子宫内膜恶变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卵巢异位子宫内膜恶变24例,其中23例(95.83%)为异位子宫内膜腺上皮恶变,腺癌形成;1例为异位内膜肉瘤变,宫内膜间质细胞肉瘤形成。[结论]当卵巢宫内膜囊肿近期迅速增大,疼痛加剧,CA125升高≥正常值2倍,提示恶变的可能。腺上皮非典型增生是异位宫内膜恶变的的癌前病变,其恶变与激素分泌紊乱,相关酶及其受体调节失调,相关基因表达异常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裴慧琳  于欢 《现代保健》2012,(19):116-117
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整体恶变率在逐渐增加,而卵巢癌妇女中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比率也在增加。由于卵巢癌缺乏早期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多数患者在诊断时已为癌症晚期,故其在妇科恶性肿瘤死亡率中仍居首位。本文通过对卵巢癌合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47个病例和同期诊断为卵巢癌的50个病例的临床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卵巢癌的关系,旨在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癌变的机制及病理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断卵巢癌提供依据及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发生潜在恶变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病理类型分为病变组(子宫内膜息肉伴非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息肉伴子宫内膜癌)、良性组(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内膜息肉伴单纯/复杂增生),每组各6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观察指标、息肉径线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发生潜在恶变及恶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病变组患者的息肉径线≥15mm率、肥胖率均较良性组升高(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发生潜在恶变的危险因素为息肉径线≥15mm、肥胖(P0.05)。结论: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发生潜在恶变及恶变与息肉径线≥15mm、肥胖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后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10年9月~2011年6月门诊宫腔镜检查后子宫内膜活检或诊断性刮宫372例患者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增生期内膜伴部分腺体增生过长、分泌期内膜、子宫内膜炎者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厚度均有多种表现,但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泌期内膜、子宫内膜息肉者,宫腔镜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样增生者增多,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炎者,宫腔镜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样增生者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镜检查为正常者,病理检查有多种表现。结论:宫腔镜检查后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可提高对子宫内膜病变诊断的准确性,为后续治疗提供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11.
经阴道超声诊断不孕妇女子宫内膜息肉及其相关疾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孕妇女子宫内膜息肉(EP)声像图特征及与可能伴发高发生率的盆腔疾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2005年6月腹腔镜术前经阴道超声(TVS)检查疑有EP的116例不孕患者,经宫腔镜术及病理检查证实EP的超声声像图,同时分析经腹腔镜证实伴发的高发生率的盆腔疾病。结果:116例患者经宫腔镜和病理证实EP94例,符合率为81.03%(94/116),误诊率为18.97%(22/116)。EP声像图主要表现为子宫腔内高或等回声团块,团块所在部位宫腔线弯曲、中断或消失;部份内膜呈不均匀高回声,宫腔线未能清晰显示,误诊的22例病理结果为内膜单纯性增生过长、增殖期及分泌期子宫内膜。经宫腔镜和病理证实的EP患者腹腔镜术中发现伴发有较高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其发生率为53.19%(50/94)。结论:TVS诊断EP声像图有一定的特征性,但易与内膜增长过长等混淆,须结合宫腔镜和病理检查提高诊断符合率;有子宫内膜息肉的不孕妇女有高发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息肉在3种不孕症中发生率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 s)中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率。方法:对1998年1月~2005年2月期间女性不孕症门诊诊治的308例不孕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病因分为3组,EM s组94例,按照美国生殖学会分类法标准(AFS分期法)分为4期,其中Ⅰ期27例,Ⅱ期22例,Ⅲ期26例,Ⅳ期19例,慢性盆腔炎组98例,正常盆腔组116例。慢性盆腔炎、正常盆腔为对照组。子宫内膜异位症和慢性盆腔炎均经腹腔镜或开腹手术确诊,正常盆腔经腹腔镜证实,子宫内膜息肉经宫腔镜检查后病理证实。对3组不孕症和不同期别的EM s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EM s组发现子宫内膜息肉20例(21.3%),慢性盆腔炎组4例(4.1%),正常盆腔4例(3.4%),EM s组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期别的EM s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明确诊断的EM s患者,行经阴道超声(TVS)注意排除宫腔占位,如发现宫腔占位,需行宫腔镜检查。反之,对于TVS或宫腔镜提示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可放宽腹腔镜检查指征,以明确是否有EM s存在。  相似文献   

13.
柯妍  沙青  严丽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9):4603-4605
目的:探讨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和子宫内膜细胞增殖能力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组)患者(包括36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和22例子宫腺肌症)的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及15例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内膜(对照组)中ki-67的表达情况,以增殖指数为统计指标。结果:卵巢EMS和子宫腺肌症的在位和异位内膜ki-67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子宫内膜和EMS组在位内膜的腺体和间质的ki-67表达在增生期均显著高于分泌期,EMS异位内膜增殖指数在增生期和分泌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MS异位内膜ki-67增殖指数在增殖期低于在位内膜,但在分泌期则显著高于在位内膜(P<0.01);EMS异位内膜腺体Ⅰ~Ⅱ期时的ki-67表达高于Ⅲ、Ⅳ期(P<0.05),但在位内膜的ki-67表达在不同临床分期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i-67增殖指数反映了子宫内膜细胞的增殖活性,EMS异位内膜细胞持续增殖活跃可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效果,总结其临床经验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42例,对其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皆治愈出院,治愈率100%,术后无1例感染、大出血及死亡案例,病灶区均进行完整的切除,将切除组织取标本送病理检查证实患者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影像学检查结果符合,均可见子宫内膜间质及腺体,腺体的分化良好;术后随访6个月~1年,无l例复发和并发症发生,预后良好。结论发生腹壁子宫内异症的原因多与妇产科手术中的直接种植有-定关系,因此,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可通过在妇产科手术后结合患者的手术情况、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辅助检查手段等进行尽早诊断,一旦确诊,可及时采取手术治疗,早期行彻底的手术切除,可以明显提高治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和远期复发,具有同样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群芝  张静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7):2751-2752
目的:探讨不孕不育患者子宫内膜的病理变化情况。方法:对2006年2月~2010年2月120例不孕女性子宫内膜的病理结果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120例女性不孕症患者中,子宫内膜腺体分泌反应良好34例,子宫内膜腺体分泌反应欠佳59例,子宫内膜腺体分泌不良及无分泌9例,子宫内膜增生反应13例,良性病变或疾病3例。子宫内膜腺体分泌异常(r=0.965,P<0.05)、慢性子宫内膜炎(r=0.725,P<0.05)、子宫内膜增生(r=0.836,P<0.05)与不孕不育具有相关性。不孕不育与各种异常相关性依次为子宫内膜腺体分泌异常>子宫内膜增生>慢性子宫内膜炎,说明在不孕不育的宫腔病因中子宫内膜腺体分泌异常的发生率最高。结论:在不孕不育的宫腔病因中子宫内膜腺体分泌异常的发生率最高,而其中以子宫内膜表现为分泌反应欠佳及增生反应多见。  相似文献   

16.
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恶变过程的连续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患者的随访,追踪反复发作的顽固病例,以观察其恶变情况。方法:将1991年1月~2003年12月在本院确诊的各期EM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4 519例。每年随访1次,对症状顽固的病例则密切追踪观察。结果:随访率79%~82%,恶变1例,占0.02%。此1例最初为阴道残端EMT恶变,之后发展为异位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最后转变为子宫内膜样腺癌。经历了从良性病变、癌前病变到癌变的完整演变过程。本例病变发展的特点是病灶顽固生长、反复发作,虽然患者激素水平一直处于绝经状态,但病灶仍然继续生长,最终恶变。结论:异位的子宫内膜可以发生恶性变,但恶变率很低,恶变前可以经历癌前病变的过程,其生长转变似乎不依赖卵巢分泌的性激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不孕患者中子宫内膜病变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010~2014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490例因不孕症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腹腔镜及病理证实的EMs患者131例纳入内异症组,将输卵管阻塞、积水、输卵管系膜囊肿、慢性盆腔炎及腹腔镜下盆腹腔无明显异常者359例纳入对照组。所有患者行宫腔镜全面探查宫腔,内膜病变由术后病理证实。对比两组患者内膜病变发生情况,并分析内异症组内膜病变的发生与内异症分期、病变部位、不孕症类型及患者年龄的相关关系。结果 1内异症组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42.75%)显著高于对照组(22.56%),(P0.05),内异症组子宫内膜增生症发生率(3.05%)略高于对照组(1.3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EMs不孕患者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呈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P0.05),36岁以上患者内膜息肉发生率是25岁以下患者的3.67倍;3EMs不孕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与内异症分期、病变部位、不孕类型及不孕持续时间无关(P0.05)。结论 EMs相关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明显升高,并随着年龄增长逐渐递增。  相似文献   

18.
子宫非典型息肉状腺肌瘤(atypical polypoid adenomyoma,APA)是一种少见的宫腔内息肉状病变,以混合性上皮及间叶增生为主要病理特征。表现为结构复杂及细胞异型的子宫内膜腺体在富于细胞的肌纤维性间质中增生。一般认为本病是一个良性的过程,但有报道APA可合并子宫内膜腺癌或向子宫内膜腺癌转化.因此有关APA的生物学行为存在不同的见解.临床上对于APA的处理也较难把握。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常见的妇科良性疾病,但具有恶性行为。有报道此病可能经过一系列病变过程最后发展成恶性肿瘤,病例中以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最为多见。目前对其恶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现将近年有关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发生发展的研究近况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子宫畸形致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子宫畸形致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原因、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方法:2002年6月~2004年12月间我院经宫腔镜结合超声对6例青春期少女进行检查、诊断,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子宫畸形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对其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临床表现:6例患者均以原发性痛经为主要表现,其中1例先天无阴道患者表现为周期性腹痛。②宫腔镜结合超声检查:6例病例中诊断盲角子宫3例,残角子宫3例,其中5例合并与病侧子宫同侧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③手术方式:以切除残角或盲角子宫为基本术式,盲角子宫者行大部盲角子宫切除术,术中完全切除盲角子宫内子宫内膜,合并卵巢巧克力囊肿者均行囊肿核除术、保留正常卵巢组织及另侧子宫,最终旨在保留正常生育功能。结论:宫腔镜结合B超检查可在术前早期明确诊断青春期少女子宫畸形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保证青春期少女的生育功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