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病理性近视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18眼病理性近视患者的临床资料。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0.5mg(0.05mL),术后每个月随访时行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眼底彩照、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检查,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时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luorescencefundusangiography,FFA)检查。随访过程中发现CNV部分闭合或持续渗漏者则再次予以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比较治疗前后BCVA、OCT、眼底彩照及FFA检查结果,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时,BCVA均较术前明显提高(F=11.354,P<0.05);黄斑中心凹厚度均较术前明显降低(F=4.242,P<0.05)。术后6个月随访时,16眼视力提高2行以上,2眼视力稳定;眼底彩照示所有患眼黄斑区出血吸收,FFA检查示14眼CNV完全闭合,4眼大部分闭合。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平均次数为2.56次,其中3眼行1次,8眼行2次,5眼行3次,2眼行4次。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眼部及全身并发症。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病理性近视合并CNV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玻璃体内注射Lucentis联合局部视网膜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retinalveinocclusion,BRVO)合并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BR-VO合并黄斑水肿的患者24例24眼,予以玻璃体内注射10g?L-1Lucentis0.05mL1次,7d后行局部视网膜光凝。观察联合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区视网膜厚度(centralmacularthickness,CMT)、P1波的振幅密度及潜伏期的变化。结果 联合治疗前最佳矫正视力为0.13±0.10,治疗后1个月为0.29±0.21,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其中13眼(54.2%)最佳矫正视力提高3行。联合治疗前黄斑中心凹厚度为(585±154)μm,治疗后黄斑中心凹厚度降为(383±173)μm(P<0.01)。联合治疗后1环、2环、3环P1波振幅密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潜伏期均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玻璃体内注射后3眼出现结膜下出血,1眼白内障加重。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Lucentis联合视网膜局部光凝治疗BRVO合并黄斑水肿,可快速降低CMT,提高视力,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病理性近视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门诊于2012年11月至2015年5月明确诊断为高度近视性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56例56眼,视治疗情况给予玻璃体内注射单次或多次雷珠单抗,注射后随访6个月,记录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结果。结果 治疗过程中,行一次注射者17例17眼,两次者32例32眼,三次者7例7眼,平均注射1.82次。治疗后BCVA为0.31±0.36,较治疗前的0.08±0.26明显提高(P<0.05),视力提高及稳定者占87.3%。年龄≥50岁者16例16眼,治疗前BCVA为0.04±0.38,治疗后为0.25±0.31(t=2.238,P<0.05);年龄<50岁者40例40眼,治疗前BCVA为0.18±0.32,治疗后为0.54±0.33(t=3.341,P<0.05);脉络膜新生血管位于中心凹下者19例19眼,治疗前BCVA为0.05±0.26,治疗后为0.29±0.37(t=2.319,P<0.05),位于中心凹旁者37例37眼,治疗前BCVA为0.21±0.27,治疗后为0.56±0.31(t=2.981,P<0.05)。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示黄斑部视网膜厚度治疗前为(365.13±98.77)μm,治疗后为(254.24±54.86)μm(t=3.164,P<0.05)。FFA检查黄斑部CNV荧光渗漏消失者49例49眼;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渗漏持续存在,但较治疗前渗漏面积明显减弱者7例7眼。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病理性近视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雷珠单抗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idiopathic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ICNV)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非随机对照临床回顾性研究,对18例18眼经间接眼底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OCT)、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FFA)检查确诊的ICNV患者,行玻璃体内注射0.5mg雷珠单抗治疗。术后每个月随访1次,6个月后若病情稳定可改为每2个月随访一次,随访时经OCT、FFA证实病情反复者则眼内重复注射。统计分析治疗期间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retinathickness,CRT)、眼部及全身不良反应。结果 18例18眼患者均完成6~12个月的随访,治疗前患者的BCVA为45.00±1.00,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BCVA分别为55.89±4.23、64.22±9.35、73.00±7.44、76.17±6.62、73.72±5.9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患者的CRT为(338.44±37.85)μm,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CRT分别是(289.22±32.53)μm、(237.67±32.45)μm、(216.06±25.11)μm、(215.39±20.41)μm、(200.39±15.10)μm,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过程中未发现全身不良反应及眼部严重并发症。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能快速有效地提高ICNV患者的BCVA,稳定病情,但必要时需重复注射。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周边视网膜选择性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于我院眼科就诊的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26例26眼,予以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0.5mg。1周后,根据FFA结果,对于周边视网膜存在无灌注区的患者,联合周边视网膜选择性光凝;分别于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进行复查,若黄斑水肿无明显减轻或复发[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macularthickness,CMT)>225μm或CMT增厚>100μm],行重复注射;对比分析患眼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CMT的变化并观察有无眼部或全身并发症。结果 治疗前患眼BCVA为0.09±0.05,治疗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时BCVA分别为0.16±0.06、0.25±0.07、0.21±0.07、0.20±0.08,各时间点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周=9.392,t1个月=14.440,t2个月=9.295,t3个月=6.709,均为P<0.05);治疗前患眼CMT为(608.50±119.45)μm,治疗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CMT分别为(364.35±84.33)μm、(279.12±79.73)μm、(308.00±77.90)μm、(326.77±91.78)μm。复查各时间点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周=11.124,t1个月=14.667,t2个月=14.176,t3个月=13.434,均为P<0.05);随访期间,26眼均未发生与药物、玻璃体内注射相关的局部及全身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周边视网膜选择性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可以减轻黄斑水肿,提高患者的视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间接光凝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serouschorioretinopathy,CSC)的临床疗效。方法 CSC患者41例(42眼),对渗漏点位于黄斑中心凹1/3PD(500μm)以内的20眼进行间接光凝为观察组,对渗漏点位于黄斑中心凹1/3PD(500μm)以外的22眼进行直接光凝为对照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检查并记录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眼底、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fovealthickness,CFT)等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前BCVA分别为0.59±0.20、0.60±0.22,治疗后3个月分别为0.90±0.18、0.91±0.04,两组治疗后视力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两组间相比,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BC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CFT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两组治疗后1个月CFT均低于治疗后1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CF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点CFT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和直接光凝相比,间接光凝对CSC同样具有良好的疗效,为不能进行直接光凝的旁中心凹渗漏的CSC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therapy,PDT)联合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MD)后患者黄斑区中心视野的变化情况。方法 本研究纳入湿性AMD患者26例(28眼),每例患者予以1次维替泊芬联合PDT后3d再给予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然后根据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Humphrey10-2中心视野检查、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fovealthickness,CFT)、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及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greenangiography,ICGA)的渗漏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再次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结果 联合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湿性AMD患者的BCVA明显提高,分别为0.22±0.07、0.26±0.07、0.24±0.08(P=0.029、0.004、0.015),而治疗前BCVA为0.12±0.09;CFT显著降低,分别为(264.09±28.40)μm、(273.45±24.89)μm、(286.54±26.39)μm(均为P=0.000),而治疗前CFT为(458.27±27.38)μm;中心视野10°范围内的平均敏感度(meansensitivity,MS)增加了,分别为(24.33±3.20)dB、(24.54±3.25)dB、(26.89±3.46)dB(P=0.015、0.010、0.000),而治疗前的MS为(20.25±3.12)dB;4°范围内MS增加了,分别为(23.66±4.23)dB、(23.40±4.49)dB、(25.93±4.43)dB(P=0.024、0.034、0.001),而治疗前4°范围内MS是(19.49±4.66)dB;视野平均缺损(meandevia-tion,MD)降低了,分别为(-7.60±3.24)dB、(-7.72±3.51)dB、(-6.29±3.21)dB(P=0.008、0.010、0.001),而治疗前MD为(-11.98±3.18)dB。模式标准差增加了,分别是5.44±1.53、5.78±1.82、6.88±1.65(P=0.013、0.004、0.000),而治疗前模式标准差为3.34±1.04。所有的数据均提示黄斑区的功能有好转。此外,BCVA和CFT(r=-0.297,P=0.005)、CFT和中心视野10°范围内的MS(r=-0.385,P=0.000)、CFT和视野的MD(r=-0.193,P=0.033)两两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结论 黄斑区中心Humphrey视野指数的改变可用于评估PDT联合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湿性AMD后患者视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黄银花  章晖  叶波  邱新文  刘琼  淦强 《眼科新进展》2016,(11):1054-1057
目的 使用深部增强成像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enhanceddepthimagingspectraldomain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EDISD-OCT)观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成功复位1a以上低视力患眼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choroidalthickness,SFCT),分析其与低视力的关系。方法 将南昌爱尔眼科医院2010年1月到2014年3月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成功复位术后1a以上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0.3的患者72例(72眼)纳入研究。行双眼BCVA及EDISD-OCT扫描SFCT检查。分析患眼与对侧健眼术后末次随访的BCVA与SFCT的相关性。结果 患眼术后末次随访SD-OCT检查显示,72眼中,黄斑中心凹正常者3眼(4.2%);外层视网膜微结构异常者69眼(95.8%)。患眼术后末次随访BCVA,转换为5分记录视力为3.59±0.51,同期健眼为4.94±0.11;患眼术后末次随访SFCT为(164.47±62.95)μm,对侧健眼SFCT为(235.47±42.40)μm;患眼与对侧健眼术后末次随访BCVA、SF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患眼术后末次随访BCVA与SF-CT有相关性(P<0.05)。患眼黄斑区外层视网膜微结构异常眼与正常眼的BCVA、SFC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成功复位术后1a以上低视力眼的SFCT薄,且与BCVA存在相关性;其视力的恢复可能要晚于EDISD-OCT下观察到的外层视网膜微结构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对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MD)患者脉络膜厚度(choroidalthickness,CT)的影响。方法 确诊为渗出性AMD患者42例42眼,分为典型AMD(typical-AMD,tAMD)组和息肉样血管病变(polypoidalchoroidalvasculopathy,PCV)组,均行3+PRN方案的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的增强深度成像技术测量治疗前及初次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治疗眼及对侧眼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choroidalthickness,SFCT)及距离中心凹1mm的鼻侧和颞侧CT,对比分析康柏西普治疗前后的CT变化。结果 渗出性AMD患眼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SFCT分别为(223.55±30.71)μm、(221.52±33.37)μm、(214.43±31.81)μm、(214.93±31.41)μm;治疗后6个月鼻侧CT从(225.40±43.97)μm减少至(205.71±42.20)μm,颞侧CT从(235.21±47.22)μm降至(203.52±39.15)μm;与基线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其中,tAMD组SFCT从(234.06±41.04)μm减至(209.19±32.14)μm,PCV组从(274.60±27.73)μm减至(233.30±21.08)μm,各随访时间点所测SFCT与基线时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对侧正常眼6个月各时间点SFCT无明显改变。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会引起渗出型AMD(tAMD和PCV)CT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使用半剂量维替泊芬和半能量激光的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therapy,PDT)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hroniccentralserouschorioreti-nopathy,CCS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分析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在我科就诊的CCSC患者25例(33眼),所有患者接受静脉注射剂量为3mg?m-2体表面积的维替泊芬和能量为25J?cm-2的PDT治疗,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复查,重复进行BCVA、裂隙灯、间接眼底镜和OCT检查,治疗后6个月复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末次随访时视力改善者31眼、稳定者2眼,最佳矫正视力(0.15±0.09)LogMAR,与治疗前的(0.50±0.18)LogMAR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34,P<0.001);OCT检查示,显效率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分别为48.5%、84.8%、93.9%和100.0%。CCSC眼治疗后1个月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为(391.53±101.18)μm,与治疗前的(483.21±89.13)μm相比明显降低(t=-3.902,P<0.001),黄斑中心凹下平均脉络膜厚度随时间推移不断下降。治疗后6个月FFA结果显示33眼渗漏病灶均完全消失。未观察到复发、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使用半剂量维替泊芬和半能量PDT治疗对于单纯黄斑区神经上皮脱离的CCSC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光凝前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对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及视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CNV患者100例(100眼),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后行激光光凝,对照组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及抗生素滴眼液滴眼后行激光光凝。术后随访3~6个月,平均4个月,观察两组患者CNV变化及临床疗效,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患者裸眼视力,同时采用OCT测量患者治疗前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0%、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8,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前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分别为(351.2±10.3)μm、(351.3±10.2)μm,治疗后分别为(150.4±7.8)μm、(252.3±9.6)μm,两组治疗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9.90、49.98,均为P<0.01);但观察组治疗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下降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8.25,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前裸眼视力均为0.2±0.1,治疗后分别为1.0±0.3、0.3±0.3;两组治疗后裸眼视力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89、2.24,均为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裸眼视力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33,P<0.05)。结论 CNV患者光凝前行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视力恢复显著,有助于视功能及视网膜形态的恢复,临床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retinalveinocclusion,BRVO)在不同时期进行光凝及光凝联合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进行比较,探索治疗BRVO合并黄斑水肿更为有效的方法。方法 75例BRVO患者纳入研究,均为单眼。将所有患者分为5组,A组14例、病程为3~6个月,B组16例、病程<3个月,以上两组入选后即行黄斑区局部格栅样光凝及颞上象限局部光凝治疗,C、D、E组均为入选后即行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4mg,注射后光凝时间分别为2周、4周、6周,每组15例。对比观察5组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 OCT)、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electroretinogram,mfERG)结果。结果 BCVA:5组中以C组BCVA改善最为显著,优于A、B、D、E组(均为P<0.05)。OCT结果:C组最终黄斑中心凹厚度与A、B、D、E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D、E组均明显低于A、B组(均为P<0.05)。mfERG结果:C、D、E各组黄斑区(即1、2环)P1、N1波振幅密度分别与A、B组比较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联合光凝治疗BRVO效果优于单纯激光治疗,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2周后行激光光凝治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单次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MD)患者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pigmentepithelium,RPE)隆起的面积及容积变化,以评价康柏西普治疗AMD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渗出型AMD患者40例(45眼),所有患者均行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0.05mL(0.5mg)治疗。术前、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复诊行Cirrus5000OCT检查,比较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VCA)、黄斑中心凹厚度及RPE隆起的面积、容积。结果 术后1周、1个月,BCVA(logMAR)由术前1.25±0.79分别提升至0.92±0.66(P<0.001)和0.94±0.61(P<0.001),3mm圆内RPE隆起面积及容积由术前的(2.91±1.73)mm2、(0.50±0.73)mm3分别降至(2.75±1.82)mm2(P=0.024)、(0.42±0.71)mm3(P=0.020)和(2.33±1.85)mm2(P=0.002)、(0.32±0.09)mm3(P=0.046)。术后3个月时BCVA下降至1.30±0.82,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mm圆内RPE隆起面积及容积增加到(2.73±1.81)mm2、(0.51±0.79)mm3,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5mm圆内RPE隆起面积及容积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黄斑中心凹厚度仅在术后1个月由术前(244.56±25.37)μm降至(234.91±21.50)μm(P=0.044)。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眼部并发症及全身不良反应。结论 康柏西普短期内治疗渗出型AMD可显著提高视力,恢复视网膜结构,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后巩膜加固术治疗硅油填充术后复发性超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acularholeretinaldetachment,MHRD)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硅油填充术后的复发性超高度近视性MHRD患者36例(36眼),所有患者均由同一术者行黄斑区改良后巩膜加固术,术后3个月取出硅油。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记录术后并发症、视网膜脱离复位情况、黄斑裂孔闭合情况、术后视力、眼轴长度等指标。结果 36眼视网膜完全复位,视网膜复位率为100%;末次随访SD-OCT示22眼黄斑裂孔完全闭合,占61.1%,11眼黄斑部分闭合,占30.6%,3眼仍未闭合,占8.3%;31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visualacuity,BCVA)较术前提高,占86.1%,5眼BCVA较术前无明显改变,占13.9%;术前患者BCVA为(1.48±0.92)logMAR,术后BCVA为(0.93±0.38)logMA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患者眼轴长度为(30.95±1.16)mm,术后为(28.46±1.3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所有患眼均未发生眼底出血、眼内炎、涡静脉回流障碍、眼前部缺血综合征等并发症。结论 改良后巩膜加固术是治疗硅油填充术后复发性超高度近视MHRD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能提高视网膜解剖复位率、黄斑裂孔闭合率、视力及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23G玻璃体切割术前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Ranibizumab,Lucentis)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手术难度的改善、手术并发症及疗效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74例(176眼)23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其中2012年1月至12月92例(92眼)患者术前未进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作为非注射组(A组)、2013年1月至12月82例(84眼)患者术前先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0.05mL作为注射组(B组)。比较2组患者所需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视力。结果 A组的手术时间为(11622±1746)min,B组为(80.49±18.11)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A组较大量出血20眼,占21.7%,B组较大量出血4眼,占4.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63,P<0.05);A组医源性视网膜裂孔24眼(26.1%),B组医源性视网膜裂孔4眼(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04,P<0.05)。术后随访期内,A组再出血8眼,其中4眼出现再增殖合并局限性牵拉性视网膜脱离需要再手术,B组未见再出血及再增殖的病例,视网膜均平伏。术后视力:A组为手动~0.3,B组为手动~0.5,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前、术后视力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23G玻璃体切割术前注射雷珠单抗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手术中医源性视网膜裂孔、术中出血和术后出血发生率,并且术后没有明显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吲哚青绿介导的光栓塞(indocyaninegreen-mediatedphotothrombosis,IMP)治疗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的疗效。方法 选择特发性CNV(idiopathicCNV,I-CNV)和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MD)伴黄斑中心凹下CNV(AMDwithsubfovealCNV,A-CNV)患者共360例(432眼),分成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therapy,PDT)治疗组(PDT组)、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thermothera-py,TTT)组、IMP组、IMP+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intravitrealtriamcinoloneacetonide,IVTA)组及对照组。通过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吲哚青绿血管造影等检查观察CNV的消退情况,观察视力的变化,比较各种治疗效果。结果 各组A-CNV患者治疗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I-CNV,PDT组、TTT组、IMP组、IMP+IVTA组、对照组治疗前后具体的视力变化分别为0.13±0.11、0.09±0.12、0.12±0.14、0.19±0.15、0.10±0.12,各组之间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A-CNV,各组治疗前后具体的视力变化分别为0.23±0.14、0.13±0.10、0.18±0.09、0.19±0.11、0.03±0.03,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T治疗组较其余各组可获得最好的视力效果;IMP联合或不联合IVTA的疗效其次,不如PDT组;TTT治疗组与其余各组比较,治疗效果最差;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IMP是一种治疗CNV的更为经济有效的替代方法,适合推广应用,特别是在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用配对研究的方法评价内界膜翻瓣术治疗黄斑裂孔(macularhole,MH)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MH患者34例(34眼),将情况相近的患者进行配对,分为两组,A组术中行内界膜翻瓣术、B组术中行内界膜剥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记录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裂孔闭合率、MH闭合形态及椭圆体区闭合率等指标。结果 A组术后BCVA为(0.50±0.07)log-MAR,明显好于B组(0.91±0.12)logMA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86,P=0.002);A组裂孔闭合率为94.1%(16/17),B组闭合率为70.6%(12/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5);A组U型闭合8例,V型闭合7例,W型闭合1例;B组U型闭合4例,V型闭合8例,W型闭合0例;A组椭圆体区闭合率为29.4%,B组椭圆体区闭合率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翻瓣术可提高MH患者术后BCVA和裂孔闭合率,使U型闭合增加,提高椭圆体区术后闭合率,是治疗MH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杨丽  唐慧 《眼科新进展》2016,(4):368-370
目的 观察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panretinal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glaucoma,NVG)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NVG患者60例(80眼),均采用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及PRP治疗,术后随访1~6个月,观察患者术后一般疗效、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80眼中手术完全成功70眼,条件成功6眼,失败4眼,手术成功率为95.0%。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1个月、6个月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P<0.05)。术前、术后1周、1个月、6个月眼压分别为(35.2±2.8)mmHg(1kPa=7.5mm-Hg)、(17.4±1.3)mmHg、(18.2±1.6)mmHg、(18.4±1.5)mmHg,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1个月、6个月眼压均下降,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术后1周形成功能性滤过泡58眼(82.9%),非功能性滤过泡12眼(17.1%);术后6个月形成功能性滤过泡62眼(77.5%),非功能性滤过泡18眼(22.5%)。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前房积血、浅前房、前部葡萄膜炎、玻璃体积血等。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及PRP治疗NVG能显著控制眼压,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9.
陈莉  陈松 《眼科新进展》2016,(3):261-264
目的 观察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患者24例24眼,同期收集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43例43眼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标准三通道经睫状体平坦部23G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观察两组术前及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黄斑裂孔封闭情况。结果 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组与特发性黄斑裂孔组的解剖闭合率(79.2% 和88.4%)及术后BCVA(LogMAR)(0.56±0.42和0.63±1.3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BCVA(LogMAR)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86、6.735,均为P<0.001)。两组术中均未见医源性裂孔形成,术后无眼内出血或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是修复高度近视眼解剖和功能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局灶性脉络膜凹陷(focalchoroidalexcavation,FCE)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17眼)临床确诊的FCE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裂隙灯显微镜、间接眼底镜检查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部分患者行眼底彩色照相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greenangiography,ICGA)检查。结果 16例患者中男11例(68.8%),女5例(31.2%);年龄25~75(43.56±12.53)岁;双眼1例,单眼15例。17眼中,正视6眼(35.3%),近视11眼(64.7%)。患眼初诊BCVA0.2~1.0(0.69±0.22)。眼底检查FCE处表现为大致正常、不同程度脱色素或黄白色病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示16眼为单一FCE,1眼有2处FCE;9眼(52.9%)为偏中心凹型FCE,8眼(47.1%)为中心凹下型FCE。FCE病灶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呈透见荧光或者大致正常,ICGA呈程度不同的低荧光。结论 FCE多单眼发病,也可双眼发病;与屈光状态无显著相关性;视力可正常或不同程度下降;FCE处眼底表现为不同程度脱色素或黄白色改变,也可大致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