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摘要] 肝细胞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类型,如何有效提高肝细胞癌治疗效果是临床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中期肝细胞癌和不可外科手术的早期肝细胞癌的首选治疗方式。载药微球经动脉化疗栓塞术是临床常见的经动脉化疗栓塞类型。与传统TACE相比,载药微球经动脉化疗栓塞术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但未显著提高生存期限,如何有效提高载药微球经动脉化疗栓塞术的疗效是值得关注的问题。随着靶向及免疫药物在肝细胞癌治疗中的疗效不断明确,突破只能负载水溶性好的化疗药物的局限,探索新的载药性能是载药微球的新选择,也是提高载药微球经动脉化疗栓塞术整体疗效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2.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癌(HCC)的一线方案,术后随访及时和准确判断肿瘤存活与坏死情况,对于评价治疗效果、指导下一步治疗以及减轻患者的痛苦具有重要作用。介绍了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如磁共振波谱、灌注加权成像、扩散加权成像、体素内非相干运动、血氧水平依赖磁共振成像等无损地观察肿瘤细胞的代谢、血流、能量及血氧等变化,指出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对HCC的TACE疗效评价有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2007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124例行TACE治疗的中晚期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生存率,Log-rank法进行检验;各影响因素行单因素Cox分析,再用多因素Cox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12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40个月,患者0.5、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7.6%、74.2%、15.5%、4.1%,中位生存时间为482 d。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肿瘤大小、有无门静脉癌栓、肿瘤临床分期是HCC患者TACE预后的影响因素(P值均0.001);进一步多因素Cox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大小、肿瘤临床分期、术前血清AFP水平、门静脉癌栓是HCC患者TACE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Wald值分别为7.428、7.699、15.235、5.803,P值均0.05)。结论肿瘤大小、肿瘤临床分期、术前血清AFP水平、有无门静脉癌栓是HCC患者TACE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临床判断预后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海藻酸钠微球栓塞治疗术后复发性肝细胞癌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海藻酸钠微球栓塞(kelp micro gelation,KMG)治疗术后复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6/2007-12以海藻酸钠微球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的40例根治性肝切除术后复发的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栓塞治疗后并发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1 mo后肿瘤坏死率,1、2年的总生存率及影响其生存的相关因素.结果:男32例,女8例,平均年龄42岁,总共76个肿瘤结节(直径2.14 cm,平均4.2 cm),从初次栓塞治疗到治疗后2年共计实施了196例次栓塞,每例栓塞治疗2-7次,每次栓塞剂量在0.1-1.2 g.常见的不良反应分别是肝区疼痛(39.8%)、发热(35.2%)和恶心呕吐(34.2%),无严重并发症和治疗相关的死亡发生.初次栓塞后1 mo,复查增强CT或MRI并测量肿瘤坏死率,按照修正的RECIST标准评价:完全坏死13%(10/76),部分坏死47%(36/76),无变化32%(24/76),进展8%(6/76).1年、2年生存率分别是85%、47.5%.结论:海藻酸钠微球栓塞治疗术后复发性HCC安全、有效,可作为复发性HCC栓塞治疗时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5.
正据报道[1]每年约有750 000例肝癌新增病例,且逐年递增,其中80%~85%的肝癌患者被确诊时已丧失手术机会。不能手术的患者,可采用多种局部治疗方法,其中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为首选治疗方法[2-3],可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但它只能使肿瘤大部分坏死,早期的缺氧环境,会造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生成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抗病毒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肝细胞癌(HCC)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抗病毒联合TACE治疗78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HCC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与同期单独行TACE患者81例对比,观察比较两组患者1、2年生存率、肝功能Child-Pugh积分及HBV DNA定量的变化。两组基线临床资料(如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实验室检查及Child-Pugh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果治疗1、2年后,治疗组HBV DNA阴转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001),肝功能Child-Pugh积分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和对照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83.33%、66.67%和59.2%、36.67%(P均<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核苷酸类似物联合TACE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HCC的患者,可抑制HBV复制,保护患者肝功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超液态碘化油联合药物洗脱微球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巴塞罗那(BCLC) B/C期肝细胞癌(HC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8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超液态碘化油联合药物洗脱微球栓塞治疗的51例BCLC B/C期HCC患者,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3 d、7 d、1个月的肝功能变化,详细记录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评价术后1、3个月临床疗效。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51例患者均完成超选择栓塞,治疗病灶术后1个月疾病缓解率为70. 6%,疾病控制率为96. 1%; 3个月疾病缓解率为64. 0%,疾病控制率为88. 0%。术后3 d急性肝损伤发生率9. 8%(5/51),ALT、AST、TBil、Alb变化较术前有明显差异(t值分别为-5. 454、-3. 997、-5. 346、7. 212,P值均0. 001),术后1周ALT、TBil、Alb变化较术前有明显差异(t值分别为-3. 177、-3. 665、3. 194,P值均0. 05)。术后1个月1级和2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 6%(35/51),未出现肝衰竭、肝脓肿、胆汁瘤、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61 d因肿瘤进展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超液态碘化油联合药物洗脱微球TACE治疗BCLC B/C期HCC是安全有效的,远期疗效及生存获益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肝细胞癌(HCC)病情进展迅速,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为较晚期或合并肝硬化,失去了外科手术治疗的机会,因此介入治疗成为肝癌目前非外科手术治疗的丰要手段.目前介入治疗比较常用的方法之一为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n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由于TACE后仪有部分肿瘤组织完全坏死而不能一次性杀火肿瘤细胞,肿瘤易复发,故通常需要多次重复治疗.准确评价手术疗效并早期诊断肿瘤复发对进一步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现对目前磁共振成像(MRI)评价原发性肝癌TACE的疗效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8):1841-1847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Meta分析比较CalliSpheres载药微球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CSM-TACE)与传统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cTACE)治疗肝细胞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系统的检索PubMed、Web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比较CSM-TACE与cTACE在肝细胞癌中应用的所有中英文文献,截止日期到2020年10月。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学评价后,采用Cochrane Library提供的RevMan 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经筛选后共纳入15篇研究,包括1535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接受CSM-TACE治疗的患者1年总生存率(OR=2.26,95% CI:1.63~3.13,P0.000 01)、2年总生存率(OR=1.73,95% CI:1.20~2.50,P=0.003)和 2 年无进展生存率(OR=1.60,95% CI:1.05~2.43,P=0.03)显著高于接受 cTACE 治疗的患者。而且在安全性方面,接受CSM-TACE治疗的患者术后呕吐率(OR=0.65,95% CI:0.46~0.92,P=0.01)、骨髓抑制率(OR=0.17,95% CI:0.05~0.54,P=0.003)、粒细胞减少率(OR=0.18,95% CI:0.07~0.45,P=0.000 3)均明显低于接受 cTACE治疗的患者,在术后发热率、腹痛率、腹水率方面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CSM-TACE在提高1年和2年总生存率以及2年无进展生存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而且可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呕吐率、骨髓抑制率、粒细胞减少率。因此,CSMTACE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后的效果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2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收治的152例行TACE治疗的HCC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TACE术后肝衰竭、上消化道大出血、栓塞后综合征等发生情况,分析生存期资料与影响预后的因素。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生存率,采用Log-Rank法进行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5.0(95%可信区间:4.4~5.6)个月,6、12、18个月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37%、18%和9%。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肿瘤类型、肝两叶累及、远处转移和Child-Pugh分级是HCC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行TACE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χ2值分别为5.108、11.542、6.036、12.319、22.574,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肿瘤类型、远处转移和Child-Pugh分级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Wald值分别为11.243、5.021、7.651、25.876,P值均0.05);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发生肝衰竭的唯一影响因素是Child-Pugh分级(P=0.015)。结论在肝功能良好的HCC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中,TACE是安全有效的。肿瘤大小、肿瘤类型、远处转移、Child-Pugh分级是影响患者生存的最主要因素,为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介入治疗患者提供了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1.
12.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索拉非尼是目前治疗失去手术机会的中晚期肝细胞癌(HCC)最常用的策略,但具体治疗模式还未形成共识。分析了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HCC的治疗模式及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认为不同的治疗模式均具有其利弊,还需要进行更多的临床研究,为中晚期肝癌患者的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观察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单用或联合替吉奥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CC)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8月-2010年10月本院收治的无法手术切除的中晚期HCC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TACE联合替吉奥口服,对照组仅行TACE。观察2组的有效率、疾病控制率、生存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生存分析运用Logrank检验。结果有效率:治疗组63.3%,对照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06,P=0.020);疾病控制率:治疗组86.7%,对照组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08,P=0.000)。1年生存率:治疗组77.3%,对照组5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3,P=0.032);2年生存率:治疗组34.8%,对照组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2,P=0.028)。治疗组、对照组不良反应轻微,主要是恶心呕吐、腹泻和骨髓抑制,为1、2级,对症治疗可缓解,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吉奥联合TACE术对中晚期HCC有一定的治疗价值,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旨在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在肝细胞癌(HCC)切除术前应用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VIP、万方数据库,截止日期到2013年3月12日。收集公开发表的关于HCC切除术前TACE治疗与单纯手术治疗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Man5.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4个随机对照试验,共34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前TACE组与单用手术切除治疗HCC组相比,术后1、3、5年无瘤生存率的相对危险度(RR)[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1.07(0.92~1.25)(P=0.38)、1.05(0.79~1.41)(P=0.72)、0.95(0.64~1.42)(P=0.81);1、3、5年总生存率的RR(95%CI)分别为1.01(0.92~1.10)(P=0.85)、1.14(0.97~1.34)(P=0.11)、0.95(0.75~1.21)(P=0.6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合并分析其相对危险度的RR(95%CI)分别为0.89(0.45~1.75)(P=0.73)、0.77(0.25~2.37)(P=0.65)。2组的术后1、3、5年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CC术前应用TACE不能提高术后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但是本研究中纳入的文献数及病例数均较少,尚需更多高质量的大样本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微波消融(MWA)(TACE-MWA)与重复肝切除术(RR)治疗复发性肝细胞癌(RHCC)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1日—2020年9月30日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78例RHCC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RR组(n=64例)和TACE-MWA组(n=114)。记录治疗前基线人口学资料、肝功能及肿瘤相关情况等。随访至2021年10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总生存期(OS)和无复发生存期(RFS)。进行基于复发模式(复发时间和肿瘤大小)的亚组分析,并研究预后的影响因素。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术后生存率用Kaplan-Meier法,两组间生存差异用Log-rank检验;使用Cox多因素分析方法探寻影响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AFP水平、ALT、Alb和复发时间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P值均<0.05),AFP水平和复发时间是RFS的独立预后因素(P值均<0.05)。对于晚期复发(>2年)的RHCC,RR组与TACE-MWA组之间的中位O...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采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效果,并评估现有肝癌预后评价模型的指导价值。方法筛选2010年1月—2016年5月在全国24家三级医院行TACE治疗的HCC患者,最终共纳入266例合并门静脉癌栓的HC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采用log-rank法进行比较;采用Cox回归分析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建立Cox回归模型;计算HAP评分、mHAP评分、mHAP2评分、mHAP3评分及6&12标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和C指数,比较各种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所纳入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9.867个月,根据Child-Pugh分级,Child-Pugh A级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0.067个月,明显长于Child-Pugh B级患者的5.967个月(χ2=5.181,P=0.023)。AFP≤800 ng/ml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3.10个月,而AFP>800/ml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8.1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43,P=0.00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数目、肿瘤直径、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AST、ALT与患者的生存有关(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数目(HR=1.186,95%CI:1.058~1.329,P<0.05)、肿瘤直径(HR=1.047,95%CI:1.001~1.095,P<0.05)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6&12标准的1年、2年、3年AUC分别为0.651、0.655、0.641,高于其他模型,而6&12标准和新建模型的C指数分别为0.577和0.579,高于其他模型。结论在AFP水平较低、肝功能良好的HCC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中,TACE是安全有效的。肿瘤直径和肿瘤数目为筛选合适的患者行TACE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现有的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的预后评价模型中,6&12标准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肝细胞癌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其特点为起病隐匿,发展速度快,早期诊断难度较大,确诊时大多已达晚期,可手术的病例占少数,如仅给予支持治疗则生存期较短。对于中晚期肝癌,多采用系统治疗作为姑息治疗的主要手段,用以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此前部分传统的细胞毒药物曾试用于原发性肝癌,但单药有效率较低,缺乏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近几年对于原发性肝癌的化疗已开展了众多临床研究,其中很多结果令人鼓舞,现重点针对肝癌的化疗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ABCR评分系统对肝细胞癌患者再次TACE治疗的指导价值,并探讨ABCR评分为1~3分患者的治疗策略。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7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TACE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为研究不同ABCR分值患者再次TACE治疗的有效性,选取连续行TACE治疗(至少2次,且不联合全身系统治疗)的229例患者为A组,并分为A1组(ABCR评分≤0,n=92)、A2组(ABCR评分:1~3分,n=78)和A3组(ABCR评分≥4,n=59);为研究ABCR评分为1-3分患者首次TACE治疗后接受不同治疗方案的生存期,选取首次行TACE治疗的ABCR评分为1~3分的118例患者为B组,分为B1组(首次TACE后继续TACE,n=78)、B2组(TACE联合索拉非尼,n=21)和B3组(索拉非尼单药治疗,n=19)。分析以上各组患者的生存情况。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检验,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各组生存期。结果 A1组中位生存期32.0个月(95%CI:27.7~36.3); A2组中位生存期10.3个月(95%CI:8.4~12.2); A3组中位生存期4.6个月(95%CI:3.7~5.5)。A1组生存期优于A2组(χ2=106.99,P 0.01),A2组生存期优于A3组(χ2=49.66,P 0.01)。B1组中位生存期10.3个月(95%CI:8.4~12.2),B2组中位生存期14.8个月(95%CI:7.8~21.8),B3组中位生存期6.0个月(95%CI:4.6~7.4),B2组生存期优于B1组(χ2=6.80,P 0.01)和B3组(χ2=29.89,P 0.01)。结论 ABCR评分对肝细胞癌患者的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ABCR评分≤0,可考虑继续TACE治疗;评分≥4,TACE治疗可能无法使患者获益;评分为1~3,TACE联合索拉非尼可能使患者生存期获益最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肝功能良好的肝细胞癌患者中,评估并比较Child-Pugh评分和ALBI分级对患者总生存情况的预测能力。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接受TACE治疗的不可切除185例HCC患者,收集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年龄、性别、病因等),实验室检查资料(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以及影像学检查资料(肿瘤大小、数目等),计算总生存时间,根据其基线状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计算Child-Pugh评分和ALBI分级。使用Child-Pugh评分和ALBI评分进行危险分层,采用Kaplan-Meier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对总生存时间进行分析比较。Cox回归模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通过依时ROC曲线分析和C指数比较2种评分预测生存情况的能力。结果根据ChildPugh评分,5分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及95%可信区间(95%CI)为25.3(20.1~30.5)个月;6分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8.6(7.5~16.9)个月,2者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根据ALBI评分,1级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9.1(25.9~32.3)个月,2级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5.1(12.7~17.6)个月,2者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COG评分、肿瘤大小、肿瘤数目、AFP、AST、Alb、TBil、Child-Pugh评分以及ALBI分级均与生存相关(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调整风险比(HR)之后,白蛋白[HR(95%CI):0.93(0.90~0.97),P<0.001)]、胆红素[HR(95%CI):1.04(1.02~1.06),P<0.001)]、Child-Pugh评分[HR(95%CI):1.75(1.18~2.59),P=0.005)]以及ALBI评分[HR(95%CI):1.82(1.29~2.59),P=0.001]均是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预测因素。根据依时ROC曲线,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Child-Pugh评分对生存的预测能力呈下降趋势,而ALBI评分的预测能力比较稳定。在预测1年以内的生存方面,2种评分方式预测能力相近,而随着时间的延长,ALBI评分的预测价值更高。Child-Pugh评分的C指数略低于ALBI的C指数为[0.57(95%CI:0.53~0.60)vs 0.63(95%CI:0.57~0.68)]。结论对于接受单纯TACE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ALBI评分与Child-Pugh评分均是生存时间的独立预测因素,但是ALBI的远期预测能力相对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