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齐秀玉  陶芳标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2):1148-1150
人体质量指数、腰围、腰臀比、腰高比值、锥削度指数和皮脂厚度均是常用的人体测量指标,其改变能反映体成分特别是体脂百分比以及分布的改变,与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密切相关。研究儿童青少年中这些人体测量指标对代谢综合征的预测价值,可以有效地发现高危儿童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从而预防代谢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黑皮素4受体(MC4R)基因V103I多态性与青少年肥胖、血脂的相关性,为控制肥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北京市东城区919名14~17岁初中生进行身体测量、血脂测定和V103I多态性检测。结果青少年各项血脂指标均表现为肥胖组>超重组>体重正常组(P<0.05),肥胖与血脂存在一定相关性;V103I等位基因突变率(G>A)为3.9%;体重正常、超重和肥胖组之间基因型构成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超重组GG基因型的腰臀比(WHR)略低于GA/AA基因型(P<0.05);血脂指标TC,TG,LDL-C异常者与正常者相比,基因型构成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国青少年MC4R基因V103I多态性突变率与白种人接近,该多态性可能与男性超重有关,但与血脂异常没有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青少年肥胖和糖代谢异常与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基因Pro12Ala多态性的相关性,为探讨肥胖病因和预防控制肥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北京市东城区14~17岁初中生955名,进行身体测量、血糖测定和Pro12Ala多态性检测。结果Pro12Ala等位基因突变率(P>A)为6.7%;Pro12Ala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体重正常、超重和肥胖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肥胖(BMI≥30kg/m2)青少年与体重正常者比较,基因型构成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中不同基因型的BMI、腰臀比、腰围和腰围身高比水平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分性别比较,仅发现肥胖组男生Ala等位基因携带者这些指标水平较高(P<0.05);肥胖组空腹血糖异常组Ala频率要高于空腹血糖正常组(P<0.05)。结论Pro12Ala等位基因突变率与已有汉族人群研究结果相近,其多态性与肥胖有关,与肥胖的协同作用可能导致糖代谢异常。男生Ala等位基因携带者更易发生中心型肥胖,提示性别可能有一定的效应修正作用。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肥胖与某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我国青少年肥胖与单核苷酸多态性rs7566605的相关性,为进一步研究rs7566605在我国人群中的发生情况提供参考。方法在北京市东城区选择919名14-17岁初中生,进行身体测量和rs7566605基因型鉴定。结果919名青少年rs7566605突变率(G>C)为35.9%,与欧美人接近。体重正常、超重和肥胖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比较体重正常和重度肥胖组[体质量指数(BMI)≥30]发现,重度肥胖青少年CC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体重正常组,分别为18.5%,10.3%,CC基因型携带者比GC/CC基因型更容易发生重度肥胖(OR=1.101,P<0.05)。CC基因型携带者的BMI平均比GG/GC基因型者高0.88 kg/m2(P<0.05)。结论单核苷酸多态性rs7566605与我国青少年重度肥胖发生有关,CC基因型携带者发生重度肥胖的危险性更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儿童脂代谢与LEPR及ApoE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常规苯酚-氯仿法抽提基因组DNA,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135例单纯性肥胖儿童及84例健康儿童LEPR基因的第20外显子和ApoE基因的第4外显子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变异频率,并测定两组儿童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浓度,并测定两组儿童身高和体重,按公式计算其体重指数(bodymass index,BMI)。结果本实验检出3种LEPR基因第20外显子的基因型,分别为:A/A型、A/G型、G/G型;4种ApoE基因第4外显子的基因型,分别为:E3/3型、E4/3型、E2/3型、E4/2型,未检出E2/2、E4/4纯合型。与健康儿童相比,单纯性肥胖儿童LEPR基因第3057位核苷酸G→A突变频率及ApoE基因第3934位核苷酸T→C(ε4)突变频率增高(P〈0.05)。与非ε4携带ApoE基因型个体比较,携带ε4基因的G/A型肥胖儿童的血TG,LDLC浓度升高,BMI增高;携带ε4基因的A/A型单纯性肥胖儿童血TC,TG,LDLC浓度升高,BMI亦增高,血HDLC下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本地区健康及单纯性肥胖儿童存在LEPR基因第20外显子及ApoE基因第4外显子,存在基因多态性变化。LEPR基因与ApoE基因变异,可以明显影响儿童血脂及BMI,且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了解隐性肥胖女大学生身体指标与生活方式状况及其相关性,为有效开展隐性肥胖筛查和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分层整群方便抽样原则,从河南省7所高校中抽取2044名女大学生进行身体指标测试和生活方式量表调查,对隐性肥胖组与体脂正常组各项均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身体各指标与生活方式的关系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女大学生隐性肥胖报告率为28.6%.隐性肥胖组与体脂正常组腰臀比(W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6,P=0.29),在体质量指数(BMI)、体脂百分比(BF%)和内脏脂肪指数(VFI)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98,-28.69,-23.49,P值均<0.01).隐性肥胖组与体脂正常组在生活规律行为、健康危害行为、人际关系行为、压力管理行为和生命欣赏行为5个维度及生活方式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运动锻炼行为、饮食营养行为和健康责任行为3个维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4,2.69,-2.16,P值均<0.05).运动锻炼行为是预测隐性肥胖女大学生BMI,BF%和VFI的主要因素(B值分别为-0.12,-0.18,-0.08,P值均<0.01).结论 除BF%外,BMI和VFI也可能是筛查女大学生隐性肥胖的有效指标,但需做进一步的实证研究;运动锻炼行为对以上指标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儿童青少年肥胖与神经肽Y第二受体(NPY2R)基因rs1047214多态性的相关性,及其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 选择北京市2030名7~18岁的中小学生进行身体测量、血液生化指标测定和rs1047214多态性检测.结果 NPY2R基因rs1047214多态性的等位基因突变率(T>C)为18.6%;非肥胖组的纯合突变CC基因型频率为3.7%.明显高于肥胖组(1.7%,P<0.05);不同基因型BMI、腰围、腰臀比和腰围身高比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基因型低于非纯合突变型,性别分析显示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用BMI调整后,不同基因型腰围、腰臀比和腰围身高比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基因型的血脂、血压、血糖指标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儿童青少年NPY2R基因rs1047214多态性的突变率与男性肥胖有关,但与血脂、血压、血糖异常可能没有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儿童青少年肥胖与神经肽Y第二受体(NPY2R)基因rs1047214多态性的相关性,及其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 选择北京市2030名7~18岁的中小学生进行身体测量、血液生化指标测定和rs1047214多态性检测.结果 NPY2R基因rs1047214多态性的等位基因突变率(T>C)为18.6%;非肥胖组的纯合突变CC基因型频率为3.7%.明显高于肥胖组(1.7%,P<0.05);不同基因型BMI、腰围、腰臀比和腰围身高比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基因型低于非纯合突变型,性别分析显示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用BMI调整后,不同基因型腰围、腰臀比和腰围身高比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基因型的血脂、血压、血糖指标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儿童青少年NPY2R基因rs1047214多态性的突变率与男性肥胖有关,但与血脂、血压、血糖异常可能没有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儿童青少年肥胖与神经肽Y第二受体(NPY2R)基因rs1047214多态性的相关性,及其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 选择北京市2030名7~18岁的中小学生进行身体测量、血液生化指标测定和rs1047214多态性检测.结果 NPY2R基因rs1047214多态性的等位基因突变率(T>C)为18.6%;非肥胖组的纯合突变CC基因型频率为3.7%.明显高于肥胖组(1.7%,P<0.05);不同基因型BMI、腰围、腰臀比和腰围身高比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基因型低于非纯合突变型,性别分析显示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用BMI调整后,不同基因型腰围、腰臀比和腰围身高比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基因型的血脂、血压、血糖指标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儿童青少年NPY2R基因rs1047214多态性的突变率与男性肥胖有关,但与血脂、血压、血糖异常可能没有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儿童青少年肥胖与神经肽Y第二受体(NPY2R)基因rs1047214多态性的相关性,及其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 选择北京市2030名7~18岁的中小学生进行身体测量、血液生化指标测定和rs1047214多态性检测.结果 NPY2R基因rs1047214多态性的等位基因突变率(T>C)为18.6%;非肥胖组的纯合突变CC基因型频率为3.7%.明显高于肥胖组(1.7%,P<0.05);不同基因型BMI、腰围、腰臀比和腰围身高比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基因型低于非纯合突变型,性别分析显示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用BMI调整后,不同基因型腰围、腰臀比和腰围身高比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基因型的血脂、血压、血糖指标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儿童青少年NPY2R基因rs1047214多态性的突变率与男性肥胖有关,但与血脂、血压、血糖异常可能没有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11.
探讨父母吸烟与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关系,为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危险因素识别及干预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中国7省市38228名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使用log-binomial回归模型估计父亲吸烟情况与儿童肥胖的关联.结果 按照父亲是否吸烟进行分组,不吸烟组包括19096名研究对象(50.0%),吸烟组包括19 132名研究对象(50.0%).不吸烟组研究对象子女肥胖率为10.2%,吸烟组研究对象子女肥胖率为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42,P<0.01).单因素分析发现,父亲吸烟的儿童青少年发生肥胖的风险为不吸烟组的1.24倍(95%CI=1.18~ 1.32,P<0.05).经多因素调整后表明,父亲吸烟的儿童青少年发生肥胖的风险为不吸烟组的1.28倍(95%CI=1.21~1.35,P<0.01).结论 父亲吸烟会增加儿童青少年发生肥胖的风险.父母应戒除吸烟等不良生活行为习惯,从而有效控制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探讨宁夏儿童青少年不同肥胖类型与血压水平的关系,为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预防与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14年全国青少年体质与健康调研宁夏地区资料,根据相关筛选标准,选取11 260名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肥胖类型与血压水平的关系.结果 宁夏儿童青少年肥胖总检出率为5.2%,单纯腹型肥胖、外周型肥胖、混合型肥胖检出率分别为9.5%,0.5%,4.7%,高血压总检出率为13.8%.总人群BMI、腰围与SBP和DBP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09,0.515;0.372,0.384,P值均<0.01),SBP和DBP在不同肥胖类型间的增高趋势为混合型肥胖>单纯腹型肥胖>外周型肥胖>正常体型(P值均<0.05).正常体型、单纯腹型肥胖、外周型肥胖、混合型肥胖高血压检出率依次为11.1%,24.2%,14.0%,41.9%.相对于正常体型学生,混合型肥胖者血压偏高的危险性最大,单纯腹型肥胖次之,外周型肥胖最低[OR值分别为5.8(4.8~7.0),4.4(2.1~9.5),2.3(1.8~2.8)].结论 肥胖是引起儿童青少年血压升高的一个危险因素,混合型肥胖与血压升高的关系更为密切.预防儿童高血压应从预防肥胖做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与儿童青少年肥胖类型的关联,为儿童期不同类型肥胖影响因素的识别和干预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中国7个省市抽取93所中小学校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选择母乳喂养等资料完整的30 437名7~17岁中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母乳喂养与儿童青少年肥胖类型的关联。结果研究对象母乳喂养率为69.8%。母乳喂养组一般性肥胖、单纯腹型肥胖和复合型肥胖发生率依次为7.1%,3.9%和18.7%,非母乳喂养组为7.0%,4.7%和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4,P<0.01)。单因素分析发现,以正常组(体质量指数非超重肥胖且腰围相似文献   

14.
分析宁夏银川、吴忠两市7~18岁儿童青少年膳食知识水平和饮食模式与超重肥胖的关系,为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控制提供合理的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3年9月在银川、吴忠两市抽取儿童青少年3 910名,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 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0.1%,5.8%.男生超重、肥胖率(12.5%,7.4%)均高于女生(7.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4.86,17.70,P值均<0.01).小学、初中、高中学生的超重率分别为13.8%,10.3%,6.9%,肥胖率分别为11.1%,5.2%,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 206.27,3 540.96,P值均<0.0l).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儿童青少年高膳食知识水平可降低超重肥胖的发生率(OR=0.71,95%CI=0.52~0.97,P=0.03).因子分析共确定3种饮食模式:模式1与油炸食品、高能量零食、含糖软饮料、西式快餐、在外就餐有关;模式2与鲜奶、早餐、蔬菜、水果有关;模式3与吃饭速度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重肥胖在模式3中的分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吃饭速度适中与超重和肥胖呈负性相关(OR=0.59,95%CI=0.47~0.74).结论 儿童青少年膳食知识水平及饮食模式与超重肥胖存在一定的关联.提高儿童青少年知识水平可降低超重肥胖率,改变饮食行为方式可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探讨儿童青少年饮食行为模式与超重肥胖的关系,为制定营养教育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中国7省市28 612名儿童青少年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采用7d饮食行为回顾法收集饮食行为资料.结果 共确定4种饮食行为模式:模式1贡献率为16.58%,与油炸食品、高能量零食、西式快餐、含糖软饮料、在外就餐有关;模式2贡献率为13.02%,与蔬菜、水果、肉或肉制品有关;模式3贡献率为15.58%与早餐、奶有关;模式4贡献率为9.50%,与饭碗大小、吃饭速度有关.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模式1(OR=1.146,95% CI=1.058~1.242)和模式4(OR=1.848,95% CI=1.699 ~2.010)是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模式3是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OR=0.734,95%CI=0.676 ~ 0.798).结论 儿童青少年饮食行为模式与超重肥胖存在一定关联,应加强营养教育,确保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探讨儿童青少年肥胖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的关系,为儿童青少年心血管疾病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济南市城区289名6~17岁中小学生,测量身高、体重、血压和cIMT,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肥胖和cIMT的关系.结果 男生肥胖组cIMT水平和增厚检出率均高于非肥胖组(P值均<0.05);女生肥胖组与非肥胖组cIMT水平和增厚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调整性别、年龄和血压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总人群肥胖组cIMT增厚风险OR值及95%CI为3.03(95%CI=1.11~8.28);男女生肥胖组OR值及95%CI为4.32(95%CI=1.23~15.21),1.45(95% CI=0.23~9.37).结论 肥胖可能增加儿童青少年的cI-MT水平和cIMT增厚检出率.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儿童青少年肥胖,降低儿童青少年血管结构异常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泸州市青少年膳食模式与超重和肥胖的关系,为青少年的膳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于泸州市抽取3 869名青少年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膳食习惯,并通过膳食频率法获取调查对象近1年内摄取各种食物的频率以及每次的摄入量;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泸州市青少年的膳食模式,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讨青少年膳食模式与超重肥胖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结果  泸州市青少年存在3种膳食模式,分别为蔬菜水果膳食模式,速食食品膳食模式以及主食肉类膳食模式。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混杂因素后,与速食食品膳食模式高分组相比,随着分值的降低,肥胖发生的风险增加(中高分组OR=0.59, 95% CI: 0.36~0.97, P=0.041;中低分组OR=0.60, 95% CI: 0.36~0.99, P=0.046)。结论  青少年的膳食模式和肥胖之间有相关性,相关部门应加强健康教育和膳食干预,优化青少年膳食模式,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探讨儿童青少年不同肥胖类型与代谢异常的关系,为儿童青少年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济南市城区1 170名7~17岁儿童青少年,测量身高、体重、腰围(WC)和血压,同时测定空腹血糖、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血生化指标,分析不同肥胖类型与代谢异常的关系.结果 儿童青少年各类生化指标平均水平(血糖、总胆固醇除外)和代谢异常检出率(高血糖除外)在不同肥胖类型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且表现为复合型肥胖组>全身性肥胖或中心性肥胖组>体质量指数(BMI)和WC均正常组.以BMI与WC均正常为对照组,任意肥胖类型组以及复合型肥胖组罹患各类代谢异常的风险均较高.以预测代谢异常≥2个为例,任意肥胖类型的风险OR值为1.50(95%CI=0.78~ 2.90),复合型肥胖的风险OR值为7.84(95%CI=5.00~ 12.30).结论 在学生体检工作中,应联合使用BMI和WC来判定儿童肥胖,从而更有效地防控儿童青少年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儿童青少年体型自我评价和体重指数(BMI)评价结果的一致性,分析体型与抑郁症状的关系.方法 以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安徽省池州市5555名9~18岁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比较体型自我评价和BMI评价结果的一致性及其与抑郁症状的关系.结果 男女生体型自我评价和BMI评价结果具有轻度一致性(Kappa=0.217,P=0.000;Kappa=0.203,P=0.000).43.0%的男生和37.5%的女生错误估计了自己的体型,男女生体型低估率分别为35.9%和23.3%,高估率分别为7.1%和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5.223,P=0.000).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型自我评价和体型错估均与抑郁症状存在统计学关联.与自我评价正常组比较,自我评价消瘦、超重和肥胖的抑郁症状检出率比值比分别为1.255(95%CI:1.066~1.478)、1.538(95%CI:1.275~1.856)和1.713(95%CI:1.035 ~ 2.834),体型高估和低估学生抑郁症状的风险分别是一致组的1.705倍(95%CI:1.382~ 2.105)和1.241倍(95%CI:1.059 ~1.454).结论 儿童青少年体型自我评价与BMI评价结果一致性轻微,体型错估是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应开展以生活技能为核心的综合性干预措施,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FTO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9939609、rs8050136与壮族儿童肥胖的相关性,为预防肥胖的发生、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SNaPshot技术分析151例柳州壮族肥胖儿童和134例健康对照儿童的FTO基因rs9939609、rs8050136,统计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状况,并分析其与肥胖代谢的关联性。结果健康对照组和肥胖组FTO基因rs9939609T/T型、T/A型及A/A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9.85%、17.16%、2.99%和71.52%、25.17%、3.31%,两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88.43%、11.57%和84.10%、15.89%,A等位基因的OR值为1.45,95%的可信区间为0.89-2.35。rs8050136C/C型、C/A型及A/A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7.61%、19.40%、2.97%和70.76%、25.83%、3.31%,两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87.31%、12.69%和83.77%、16.23%,A等位基因的OR值为1.33,95%的可信区间为0.83~2.14。两组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检验,其等位基因在两种人群中的分布符合遗传平衡,说明样本具有群体代表性。rs9939609位点AA与TT/AT基因型及rs8050136位点AA与CC/CA基因型与各代谢指标(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FTO基因rs9939609、rs8050136位点多态性与广西壮族儿童肥胖无相关性,各基因型携带者间代谢指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