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10—2019年福建省淋病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目的 了解2010—2019年福建省淋病时空分布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0—2019年福建省各县区报告的淋病病例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信息报告系统,采用OpenGeoda 1.12软件进行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用莫兰指数(Moran′s I)作为统计量,SaTScan 9.6软件进行时空聚集性分析,探索高风险地区。结果 2010—2019年福建省共报告56 053例淋病,2010—2013年报告发病率小幅增长,2013—2014年降低,2014—2018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年均增长8.36%,2019年报告发病率又出现大幅下降。全局自相关分析显示,2010—2019年全局Moran′s I值为0.48 ~ 0.65(P < 0.05),存在全局空间自相关。局部自相关分析显示,福建省淋病聚集类型主要为高-高、低-低和高-低聚集,近年来高-高聚集区有扩大趋势,高-高聚集区主要分布于厦门市思明区和湖里区,泉州市鲤城区、丰泽区、晋江市、石狮市和南安市。时空聚集性分析显示,一级时空集聚区为厦门市辖区和泉州市中心城区及晋江市、石狮市和南安市,聚集时间为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结论 福建省淋病发病存在时空聚集性,高-高聚集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近年有逐渐扩大趋势。厦门市辖区和泉州市中心城区以及周边县区应作为重点防控区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浙江省2016—2020年梅毒疫情时空分布特征,探测聚集区域,为梅毒精准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系统个案管理模块导出浙江省2016—2020年网络直报的梅毒病例,利用Arcgis10.2软件作为数据管理和呈现平台,建立浙江省2016—2020年梅毒空间分析数据库,对梅毒疫情...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佛山市2004~2011年淋病和梅毒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11年佛山市淋病和梅毒疫情报告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自2005年以来,淋病报告发病率呈减少趋势;在梅毒报告病例中,隐性梅毒构成比为50%,其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Ⅰ期+Ⅱ期梅毒报告发病率呈减少趋势.淋病及梅毒报告病例中,男女性别比分别为1:0.13、1:0.85,发病均以20~39岁青壮年为主,职业构成均以工人、民工为主.报告例数主要集中在南海区、顺德区.结论:由于近年来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自2005年以来佛山市淋病与梅毒的流行呈减少趋势,但控制梅毒母婴传播的任务依然艰巨.  相似文献   

4.
收集2004-2018年山东省报告的淋病病例资料,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SPSS 2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示2004-2018年山东省淋病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19/105,山东省淋病维持在低流行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流行水平(χ2=18.434,P<0.05).淋病发病存在明显区域和人群分布差异,年均报告发病率居于前5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了解北京市顺义区2010年至2015年淋病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分析其流行规律和原因,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采用Excel 2007和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年至2015年顺义区累计报告淋病病例207例,发病年龄集中在20~39岁年龄组,男性为主,男女之比为19.7∶1;职业以农民、工人和家务及待业为主。结论:应根据该区淋病的流行特征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健全市区-城镇-村(居委会、工会)三位一体的教育预防体系,将宣传教育和高危人群干预相结合,同时规范性病诊疗,是今后我区淋病以及其他性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惠州市大亚湾区2002年~2004年梅毒、淋病流行特征.方法:对大亚湾区2002年~2004年性病疫情报表中梅毒和淋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亚湾区梅毒、淋病占惠州市同期发病数18.96%,平均发病率122.4/10万.结论:大亚湾区梅毒、淋病得到初步控制,但是梅毒、淋病的流行已成为社会问题,政府必须加强综合治理,普及科学知识才能有效地遏制梅毒、淋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了解近年中国淋病流行趋势和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5—2019年全国淋病报告病例数据进行“三间分布”分析。结果 全国淋病报告发病率由2015年的7.36/10万增长至2017年的10.06/10万,2019年下降至8.45/10万,总体年均增长3.51%。各年男性报告发病率约为女性的5倍。5年间15~19岁、20~24岁组报告发病率呈逐年快速增长趋势,年均增幅分别为33.67%、22.77%,其余各年龄组报告发病率总体下降或基本持平。2015—2018年高发年龄段为25~29岁、30~34岁,2019年变为20~24岁、15~19岁。各职业人群均有病例报告,以农民与民工最多(29.81%~33.36%),学生年均增幅最大(31.09%)。高发省份(发病率>12/10万)为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低发省份(发病率<3/10万)为河北、天津和西藏等。结论 近5年中国淋病报告发病率总体轻度上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高发年龄有年轻化倾向,农民与民工为重要受影响人群,高发地区为东南沿海省份。  相似文献   

8.
淋病是由淋病双球菌引起的以性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的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在天桥区法定传染病报告中已从1995年的第7位上升到2004年的第4位。为了分析其流行因素,总结防治经验,有效预防和控制淋病疫情,我们对1995~2004年天桥区淋病疫情资料进行了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西双版纳州(2011~2015)年淋病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为制定淋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西双版纳州(2011~2015)年报告淋病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西双版纳州(2011 ~2015)年共报告淋病980例,年均发病率17.13/10万;发病率由2011年的12.26/10万上升至2015年的23.37/10万,年均增长17.50%;男性患者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5.71∶1;高发年龄组为(15 ~35)岁年龄段,占报告发病总数的74.08%;女性病例中(0~5)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发病重点人群是农民、家务及待业人员.结论 西双版纳州淋病疫情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应采取有效的综合干预措施控制本病的进一步蔓延.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2011—2020年生殖器疱疹流行特征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目的 分析浙江省生殖器疱疹的流行特征和趋势,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系统导出浙江省2011—2020年网络直报的生殖器疱疹病例数据,对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1—2020年,浙江省生殖器疱疹报告发病率为4.92/10万 ~ 6.19/10万,无明显上升或下降趋势(χ2趋势 = 0.03,P = 0.959);女性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χ2趋势 = 5.13,P = 0.034),由4.50/10万上升至6.02/10万,年均上升3.27%;高发年龄段为20 ~ 39岁性活跃人群,但15 ~ 19岁及50岁以上各年龄组报告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年均增幅分别为8.10%(15 ~ 19岁)、9.24%(50 ~ 54岁)、7.81%(55 ~ 59岁)、4.27%(≥ 60岁)。病例职业构成以农民为主(28.38%,8 779/30 931),医务人员、离退人员、学生、家务及待业、干部职员职业构成比年均增幅居前,分别为13.71%、13.14%、10.74%、9.36%、7.00%。报告发病率较高的是宁波、温州、台州等东部沿海地区及浙江中部工业经济较发达的金华市,年报告发病率均在5/10万以上;杭州市年报告发病率明显上升,年均增幅5.39%。结论 2011—2020年浙江省生殖器疱疹疫情无明显下降趋势,今后需关注女性、青少年和老年人群的防治工作,加强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状况监测及感染途径、接触史调查。  相似文献   

11.
王秀莹  郑彩霞 《中国性科学》2011,20(8):16-17,19
目的:了解西安市淋病发病趋势及流行特征,探讨其流行规律,为今后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西安市2005~2010年淋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年发病高峰年份后,2006~2010年处于持平状态,各月份间发病无明显聚集性,发病职业以工人、农民和民工、干部职员、家务及待业和学生为主,年龄以20~45岁人员占主要部分,性别比例为8.12∶1。结论:西安市淋病发病以青壮年为主,男性明显多于女性,重点人群仍然为工人、农民,但学生所占比例较大,应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COVID-19流行期间皮肤科门诊患者流行病学特点及疾病谱。方法:回顾性比较COVID-19流行期间(2020年1月23日至2020年4月15日)及2019年同期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门诊人次、性别、年龄以及病种等。计数资料采用Pearson χ2检验统计分析。 结果:COVID-19流...  相似文献   

13.
2011-2015年中国麻风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2011-2015年中国麻风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1-2015年收集的全国麻风病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和趋势分析.结果 中国麻风病发现率从2011年的0.085/10万下降至2015年的0.049/10万,年均下降12.9%.2011-2015年新发现麻风病例4 775例,其中儿童、女性、流动人口、多菌型和2级残疾病例分别占新发现病例总数的2.2%(106例)、31.4%(1 499例)、10.8%(518例)、84.6%(4 041例)和23.7%(1 134例).2011-2015年全国发现复发病例328例,其中联合化疗后复发病例占复发病例总数的46.6%(153例).患病率从2011年的0.407/10万下降至2015年的0.235/10万,年均下降12.9%.2015年底,全国尚有现症麻风病例3 230例,麻风病患病率> 1/10万的县(市、区)为124个.结论 2011-2015年,全国麻风病发现率和患病率持续下降,高流行省份为云南、贵州、四川、广东,中低流行省份的麻风病控制工作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头孢地嗪联合氧氟沙星治疗淋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至2015年6月收治的淋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人。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头孢地嗪联合氧氟沙星治疗。观察患者症状改善情况以及细菌涂片结果等指标,评价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治疗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患者治疗后复发情况;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在本次试验中,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81.67%,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复发率为11.67%,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0,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复发率明显比对照组低,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组间差异不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地嗪联合氧氟沙星对淋病患者进行治疗具有比较好的临床疗效,治疗后复发率低,且临床不良反应较小,安全性较高。但该药物是否能长期使用,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李斌 《中国性科学》2013,(11):43-44,68
目的:比较头孢地嗪和头孢曲松钠治疗淋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淋病患者1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头孢地嗪治疗,对照组采用头孢曲松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地嗪和头孢曲松钠治疗淋病均具有显著效果,但是头孢地嗪治疗患者复发率比较低,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中国淋病流行特征及趋势,为制定控制对策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00—2014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报告的淋病病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淋病报告发病率由2000年22.92/10万下降至2014年7.25/10万,年均下降7.89%。不同地区发病率差异较大,高发地区主要为长江三角洲(浙江、上海、江苏)、珠江三角洲(广东、广西、海南),其次为西北地区(新疆、宁夏、内蒙古)。男性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有扩大趋势,由2000年1.96 ∶ 1扩大至2014年4.52 ∶ 1。高发年龄段为20 ~ 44岁,男女两性发病率最高年龄组均为25 ~ 29岁;除15 ~ 19岁年龄组男性年均增长4.18%外,其余各年龄组均呈下降趋势。在20种职业中,报告病例以农民最多(占26.00%),各职业的淋病报告病例数均呈下降趋势。 结论 淋病仍然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需要根据淋病流行特点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