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输尿管支架管(以下简称支架管)结石的形成原因。方法回顾性选择本院2021年6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183例拔除支架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支架管结石与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结石手术处理方式、原发结石成分、支架管类型、支架管留置时间、结石残留情况、置管后尿路感染等的相关性。结果支架管结石发生率与留置时间(OR=1.033, 95%CI:1.005~1.062)、置管后尿路感染(OR=1.018, 95%CI:1.004~1.033)、年龄(OR=2.334, 95%CI:1.048~5.202)有相关性, 与患者性别、原发结石手术处理方式、原发结石成分、支架管类型、有无结石残留等无相关性。支架管结石成分以草酸钙结石、无水尿酸结石、碳酸磷灰石为主, 与原发结石成分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支架管结石发生率与留置时间、置管后尿路感染、年龄相关。支架管结石成份与原发结石成份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国产和进口覆膜支架治疗非复杂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和成本。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2016年9月—2021年9月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的93例非复杂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数据, 根据术中使用覆膜支架的不同分为两组, 其中47例患者接受国产覆膜支架治疗(观察组), 46例患者接受进口覆膜支架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 并发症发生率, 治疗成本和成本-效果比, 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62%、97.83%,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38%、2.17%,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覆膜支架成本(62 155.49±10 231.08)元和总成本(95 063.66±20 042.34)元均低于对照组(93 825.37±16 577.04)元和(126 0...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3D打印引导下应用覆膜支架体外开窗、预束径技术及分支支架技术, 完全腔内修复复杂腹主动脉病变并重建内脏动脉分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科、河南省胸科医院心内科及开封市中心医院心外科利用3D打印技术辅助腹主动脉内脏分支重建的20例复杂腹主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均利用CT数据制作3D打印模型, 术中在3D模型引导下, 依次主动脉支架体外开窗、预束径及内脏动脉分支支架置入行完全主动脉腔内修复术。2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 其中单开窗2例、双开窗5例、三开窗10例、四开窗3例, 无中转开放手术。术中重建内脏分支54根(右肾动脉20根、左肾动脉18根、肠系膜上动脉13根及腹腔干3根)。中位随访时间14.6个月, 死亡1例, 分支动脉一期通畅率98.1%;4例发生内漏。1例术后3个月脑血管意外死亡, 无1例截瘫或内脏器官缺血发生。结论 3D打印辅助覆膜支架体外开窗、预束径技术及分支支架技术, 可以实现内脏动脉分支重建并全腔内隔绝治疗复杂腹主动脉病变, 近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不同的支架放大率(oversize)对B型主动脉夹层(TBAD)管腔重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20年6月烟台毓璜顶医院89例接受TEVAR治疗的TBAD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按近端支架oversize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低oversize组(<10%, 47例)和高oversize组(≥10%, 42例), 分析两组支架近端正常血管直径、面积以及支架远端真/假腔的长径、短径及面积在术后3、6、12个月的变化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低oversize组近端血管直径随时间变化幅度小于高oversize组(P<0.05), 低oversize组支架远端假腔面积随时间变化幅度大于高oversize组(P<0.05)。高oversize组容易发生逆撕致A型主动脉夹层(RTAD)(P<0.05)。结论低oversize支架更有利于TBAD患者TEVAR术后早中期主动脉管腔的重塑。  相似文献   

5.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危及生命的心血管疾病, 许多国家建立了主动脉夹层多中心注册数据库。早期建立的国际主动脉夹层注册数据库产出了多项研究成果, 对全球主动脉夹层诊治产生了重大影响: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成人心脏外科数据库总结了主动脉夹层围手术期资料, 德国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注册数据库在A型主动脉夹层神经系统保护与器官灌注方面做出了斐然的成绩, 北欧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联盟对主动脉夹层围手术期用药提供了指导性意见。国内第一个主动脉夹层注册研究尽管得出了国人的发病特点, 但近5年未再报告新的主动脉夹层数据。因此, 建立我国自己的主动脉夹层数据库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目前已成为Stanford B型主动脉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为了保证支架的成功释放以及良好的近端锚定效果, 需要尽可能保留或重建左锁骨下动脉血运。随着各类腔内辅助技术的不断进步, 多种左锁骨下动脉重建的方式得到广泛采用。到目前为止, 通过烟囱技术、开窗技术、分支支架技术、血管转流或转位技术可以重建左锁骨下动脉以及弓上其他分支血管。本文对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左锁骨下动脉重建的现状以及各种重建方式的选择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机器人手术作为微创手术的发展趋势, 因为其手术视野效果更好, 机器人手臂更加灵活, 对于精细操作更加稳定, 目前正在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尤其在肝胆胰腺外科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汇总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并结合笔者自身经验对当前机器人在胰腺外科、肝脏外科、胆道外科的研究进展与临床效果进行回顾, 并展望了机器人手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性比较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主动脉根部瓣膜保留手术中使用重塑(remodeling)和再植(reimplantation)两种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Cochrane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CENTRAL)数据库, 查找有关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重塑和再植的临床对照研究文献。相关结局指标通过Review Manager 5.3联合Stata 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纳入7项研究, 共计356例患者。重塑手术与再植手术相比, 术后Ⅱ或Ⅲ度主动脉瓣反流发生率高(OR=5.56, 95%CI:1.89~16.41, P<0.05)、术后5年再手术率高(OR=7.50, 95%CI:2.11~26.65, P<0.05)、体外循环时间较短(MD=-20.81, 95%CI:-35.08~6.54, P<0.05)、主动脉阻断时间较长(MD=35.23, 95%CI:21.21~49.26, P<0.05)。两组术后30天/住院病死率(OR=1.09,...  相似文献   

9.
新生题录     
本文以平行病历的形式, 记录了医护争分夺秒地抢救患者后, 患者却因心理问题拒绝治疗, 后来在医护人员和家人的帮助下, 积极接受治疗, 重新融入社会的感人故事。医护人员不仅要治疗疾病, 更要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和关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合并难治性肠系膜上动脉(SMA)缺血的手术策略与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0年8月至2020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24例主动脉夹层合并难治性SMA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1例, 女性3例, 年龄(50.3±9.9)岁(范围:44~72岁)。A型主动脉夹层(TAAD)9例, B型主动脉夹层(TBAD)15例。患者入院后均行CT血管造影检查, 根据影像学特征将患者分为3型:Ⅰ型, 仅SMA真腔重度狭窄或闭塞;Ⅱ型, 降主动脉合并SMA真腔狭窄(分离型);Ⅲ型, SMA上段胸腹主动脉合并SMA真腔狭窄(延续型)。根据影像学分型不同采用相应的SMA腔内治疗方法。记录患者的影像学分型、手术情况及并发症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 并计算生存率及再干预率。结果 24例患者中, Ⅰ型17例(70.8%), Ⅱ型4例(16.7%), Ⅲ型3例(12.5%)。14例Ⅰ型患者采用TEVAR加SMA支架植入术治疗;3例Ⅰ型及1例Ⅱ型患者仅行SMA重建(1例慢性TAAD患者行髂动脉-SMA旁路术治疗);3例Ⅱ型及3例Ⅲ型患者...  相似文献   

11.
更正题录     
本刊2023年第43卷第10期发表的文章"GSTM1表达在亚低温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与小胶质细胞极化的关系", 通信作者单位更正为:1南京医科大学青岛临床医学院, 青岛 266071;2青岛市市立医院麻醉科, 青岛 266071。  相似文献   

12.
更正题录     
本刊2023年第43卷第9期发表的文章"合并扩张型心肌病和慢性心力衰竭的高龄患者行单孔胸腔镜右肺上叶切除术的麻醉与围术期管理", 第一作者单位更正为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 石河子 832008。  相似文献   

13.
高流量湿化氧疗(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 HFNC)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因其具有最大流量可达80 L/min、氧气加湿、加热度高达100%等特点, 可以更好地挽救患者生命;但存在临床适应证把握不当造成气管插管延迟、延误治疗的情况。文章从HFNC生理学效应出发, 对近几年来HFNC在不同人群临床治疗及围手术期应用进展做进一步阐述, 以期为临床合理使用HFNC提供更多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主动脉原发性血栓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1年11月河南省安阳地区医院血管科/介入中心收治的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下肢疼痛11例, 腹痛2例, 同时伴有腹痛及下肢疼痛1例;Ⅱa+Ⅱb 型1例, Ⅱb型2例, Ⅲ+Ⅳ型3例, Ⅳ型8例。主动脉血栓广基底附壁患者采取单纯抗凝治疗, 窄基底附壁或漂浮患者采取抗凝+取栓或支架植入。术中应用Fogarty球囊或Wallstent支架半释放技术预防远端动脉栓塞。下肢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累及者采取介入手术治疗, 余部位抗凝治疗。遗传性高危因素患者术后终身抗凝;可控高危因素患者基础病治疗后抗凝治疗1年, 余患者抗凝治疗半年。术后1、3、6、12月复查主动脉CTA和下肢动脉彩超。结果对于主动脉血栓的治疗, 14例患者中, 单纯抗凝6例;手术治疗8例, 其中取栓3例, 裸支架治疗2例, 直接覆膜支架治疗3例。对于周围血管栓塞的治疗, 2例抗凝治疗, 余12例手术治疗。中位随访时间18.5个月。随访期间, 6例主动脉血栓抗凝治疗患者血栓消失1例, 血栓明显减少5例。3例主动脉取栓患者, 2例血栓消失, 1例2个月后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再次正中开胸行孙氏手术(全弓替换+支架象鼻置入术)治疗主动脉疾病的临床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 在北京安贞医院主动脉外科中心接受再次正中开胸的孙氏手术的55例患者资料, 其中男41例, 女14例;年龄(45.4±12.7)岁。首次正中开胸手术的病因包括A型主动脉夹层、主动脉根部或升主动脉瘤、心脏瓣膜手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再次手术的指征残余主动脉夹层瘤样扩张, 直径超过55 mm、主动脉瘤扩张、新发A型主动脉夹层, 吻合口漏及假性动脉瘤。手术均在全麻, 正中开胸下完成, 顺行性单侧或双侧脑灌注完成支架象鼻置入和弓部替换手术。结果无术中死亡, 术后死亡5例(9.1%, 5/55), 死亡原因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例, 呼吸功能衰竭、脑部并发症和消化道出血各1例。除死亡病例外, 术后脑部并发症2例(2/50, 4%), 脊髓损伤(一过性截瘫)5例(5/50, 10%);呼吸机辅助14~42 h, 中位时间17 h, 8例(8/50, 16%)超过48 h;肾功能衰竭需要替代治疗2例。完成随访45例(90%), 随访(25.9±11.2)个月(...  相似文献   

16.
急性主动脉夹层(AD)是一种高度致命性的血管外科急症。尽管过去的20多年对急性AD的外科及腔内治疗取得了巨大进展, 但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研究显示急性AD最主要的病理特征主要包括内皮细胞损伤, 平滑肌细胞耗竭, 炎症细胞浸润和细胞外基质降解等。在此基础上, 突发的高血压状态下, 血流冲击、撕裂内膜进入主动脉中层, 导致急性AD的形成。本文系统回顾了近年急性AD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成果, 并进行了分析、归纳和总结, 显示多因素、多信号通路的共同作用导致了急性AD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未接受过主动脉弓部置换的马方综合征患者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行TEVAR治疗TBAD的未接受过主动脉弓部置换的23例马方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5例, 女性8例;年龄(38.0±11.0)岁(范围:24~56岁), 其中12例患者有升主动脉手术史。分析患者的手术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和再干预情况, 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术后生存情况。结果患者技术成功率为91.3%(21/23)。2例手术失败患者, 1例出现少量Ⅰa型内漏, 随访期间消失;1例出现支架远端内膜脱套, 再次植入第2枚支架, 两枚支架重叠处出现少量Ⅲ型内漏, 随访期间消失。围手术期死亡1例(4.3%)。随访时间[M(IQR)]60(48)个月(范围:12~132个月)。7例患者需要再干预, 原因包括远端支架源性新破口3例, 远端瘤样扩张2例, Ⅰa型内漏1例及近端逆行撕裂性A型夹层1例。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为86.7%(95%CI:...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儿童前臂缺血性肌挛缩不同时期的手术疗效进行对比及疗效分析。方法自2008年至2020年我科共收治小儿前臂缺血性肌挛缩19例, 予手术治疗, 随访统计手术疗效, 并对不同时间的疗效作对比分析。结果前臂缺血性肌挛缩术后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 手术越早, 疗效越好, 需要的手术次数越少, 手术方式越简单;患儿年龄越小恢复越好。结论儿童缺血性肌挛缩的手术越早介入, 对神经、肌肉和关节功能的恢复越好, 所需手术次数越少, 并且可以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 对上尿路动力学的研究朝着数字化、模拟化和无创化的方向发展。本文对上尿路动力学的生理机制、临床应用以及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起搏细胞被认为是上尿路蠕动发生的基础, 但具体的启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临床上广泛应用上尿路动力学技术研究灌注速率与压力的关系, Whitaker试验可作为可疑病例诊断的辅助检查。人工智能、三维重建等多学科融合可能是未来上尿路动力学研究的重点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veno-lined支架技术进行改良,探究一种更加快速简便且并发症少的大鼠原位肝移植(OLT)方法。方法利用改良的veno-lined支架技术对30对Wistar大鼠进行OLT。将制作好的veno-lined支架预先从供肝胸段的肝上下腔静脉(SHVC)切口处插入,到达膈肌下的SHVC后打结固定;在受体手术的无肝期,将带有供肝的veno-lined支架从受体肝脏左外侧叶根部切口处插入,到达膈肌以下后进行SHVC的吻合固定。记录各阶段的手术时长、手术成功率、7 d存活率和探讨术后SHVC有关的并发症。结果 SHVC吻合时长:(3.9±0.7)min;无肝期时长:(7.0±0.8)min;受体手术时长:(44.2±2.8)min;手术成功率:100%;7 d存活率:90%。SHVC出血、扭折、以及支架脱落等并发症并未出现;在veno-lined支架制作时和SHVC吻合固定时,通过规范打结线的固定位置,能够避免SHVC血栓形成。结论改良后的veno-lined支架技术,能将无肝期时长控制在7 min以内,是一种快速简便且并发症少的大鼠OLT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