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赝复体联合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腭部恶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赝复体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在口腔颌面部腺源性恶性肿瘤靶向放疗中的初步应用并评价其疗效。方法:从2009年起在就诊于我科的颌面部腺源性恶性肿瘤患者中,选择腭腺肿瘤患者5例。5例患者在术前经CT检查,设计粒子植入靶区方案。在全麻下先手术切除肿瘤组织,2周后按照术前设计方案,分层立体式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同期行上颌腭部缺损取模,设计并制作赝复体义齿,在近瘤腔的赝复体基托组织面呈球形埋入数枚放射性粒子。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副反应。结果:术后随访2~15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发现靶区所覆盖范围肿瘤复发或转移。所有5例患者戴用赝复体均感语音、咀嚼、面容明显改善,除2例患者有舌体轻度烧灼感外,无任何不适主诉。结论:对腭部腺源性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切除后采用赝复体放射性粒子埋入联合组织间放射性粒子植入的方法,对靶区行立体式、全方位的放射治疗,在增强放疗效果、防治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方面近期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方法、近期疗效和并发症。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病房6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在CT引导下实施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1~4个月复查CT,随访6~19个月。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粒子植入,平均每例患者植入25.6颗粒子,5例患者粒子植入后分布情况与术前治疗计划系统结果相符,1例患者植入37颗粒子后CT扫描显示靶区粒子分布不匀,7d后补种9颗。术后TPS验证肿瘤匹配周边剂量90~140Gy。对4例舌癌低剂量区和颈部亚临床病灶补充外照射40~46Gy。手术后1~4个月复查CT,未出现粒子移位,局部控制良好,随访6~19个月,植入区未见肿瘤复发,局部控制良好。2例患者短暂出血反应,3例出现轻度咽喉部吞咽疼痛。未见远期方式损伤。结论 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靶区,安全可靠,创伤小,控制口腔癌病灶及颈淋巴结转移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经CT引导头颈部恶性肿瘤125I放射性粒子的植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经CT引导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的方法和应用。方法5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3例行手术辅以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2例行单纯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按照治疗计划先行定位针植入,根据CT扫描,调整定位针的位置和方向,将125I放射性粒子依次植入靶区,即刻再次CT扫描,并验证靶区及周围重要组织器官的剂量。结果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植入。12根定位针有5根需要进行位置和深度调整,即刻剂量验证与术前计划完全一致。结论经CT引导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头颈部恶性肿瘤可以精确地实施治疗计划,同时可以对术后剂量进行即刻验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CT引导^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的方法和应用。方法5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3例行手术辅以^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2例行单纯^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按照治疗计划先行定位针植入,根据CT扫描,调整定位针的位置和方向,将^125Ⅰ放射性粒子依次植入靶区,即刻再次CT扫描,并验证靶区及周围重要组织器官的剂量。结果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植入。12根定位针有5根需要进行位置和深度调整,即刻剂量验证与术前计划完全一致。结论经CT引导^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头颈部恶性肿瘤可以精确地实施治疗计划,同时可以对术后剂量进行即刻验证。  相似文献   

6.
<正>头颈部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极易侵袭神经并循神经扩展,镜下常可见神经周围间隙甚至神经纤维内有肿瘤细胞侵犯,从而被描述为头颈部最具破坏性和不可预见性的肿瘤之一[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结合放射性I125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头颈部肿瘤的技术可行性和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江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24例头颈部癌患者,均于术中切除病灶,切缘及可疑残灶术中行Ⅰ125粒子植入。结果:24例患者治疗后均无严重术后并发症,8例伴有不同程度疼痛,术后随访3~27个月,21例生存至今。结论:放射性Ⅰ125粒子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癌疗效确切,尤其是为那些手术后或放疗复发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行的、安全和微创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王兴  孟箭 《广东牙病防治》2016,(11):671-673
舌根鳞癌是预后较差的头颈部恶性肿瘤之一,通常发现时已属晚期。本文报告2例合并全身系统性疾病的晚期舌根鳞癌患者,经125I放射性粒子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于3D打印导板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的优势。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颌面肿瘤外科2016年1月~2022年1月收治入院并诊断为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共40例,数字化设计联合3D打印组(n=20)和传统组(n=20),对比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效果,评价术后疼痛、肿瘤直径变化、肿瘤转移及复发等情况。结果:实施3D打印导板引导下进行粒子植入的患者,其手术时间较传统手术组明显缩短,术后疼痛明显减轻。采用3D打印导板引导下进行粒子植入患者的肿瘤最大直径较传统手术组明显缩小。结论:数字化设计联合3D打印技术辅助125-I粒子植入术不仅提高了手术的精确性,而且减少手术时间和患者术后的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影响功能的口腔恶性肿瘤应用125碘粒子插植治疗并观察其疗效及口腔功能改善情况。方法对23例确诊的有功能障碍的口腔恶性肿瘤患者,按治疗计划,通过影像引导或直视下植入放射性核素125碘粒子,并进行验证。结果CT或B超引导植入9例;直视下植入14例;125碘粒子插植治疗后2个月检查显示: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17例,稳定(NC)5例,进展(PD)0例,肿瘤均有减小,总有效率为78.2%,6、12个月继续随访患者,口腔功能持续改善。患者不良反应症状、体征发生率低于外照射放疗。结论放射性125碘粒子插植治疗口腔恶性肿瘤可明显改善患者口腔功能,副作用轻。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头颈鳞状细胞癌侵袭和转移方面的分子水平研究成为头颈鳞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本文就目前在头颈鳞癌侵袭与转移相关的动物模型、相关基因与临床预后、生物治疗相关分子靶点等实验和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外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本组67例患者,全部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选择性地将导管插入颈外动脉的肿瘤供应支,经导管分次灌注化疗药物。结果67例患者近期临床疗效总有效率(CR+PR)为73.1%,其中多次治疗疗效(79.4%)优于单次治疗(66.7%),多血管型肿瘤的疗效(76.7%)优于少血管型肿瘤(66.7%)。结论中晚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采用颈外动脉灌注化疗疗效显著,全身副作用小,可以作为中晚期头颈部癌瘤综合治疗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治疗中要注意肿瘤的血供类型及强调肿瘤的治疗次数。  相似文献   

13.
周璐  龚霞  熊屏 《上海口腔医学》2020,29(2):168-173
目的 体外研究一种具有靶向性、副作用少、同时具备诊断和治疗作用的针对头颈鳞癌治疗的微泡颗粒。方法 分别制备载吉非替尼脂质体-微泡模型和载氯喹脂质体-微泡模型。将HN-30细胞分为5组,即PBS缓冲液组、载吉非替尼脂质体+载氯喹脂质体(GE-Lipo+CQ-Lipo)组、载吉非替尼脂质体-微泡模型(MB-GE-Lipo)组、载氯喹脂质体-微泡模型(MB-CQ-Lipo)组和载吉非替尼脂质体-微泡模型+载氯喹脂质体-微泡模型(MB-GE-Lipo+ MB-CQ-Lipo)组。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抑制效果。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当卵磷脂酰胆碱(egg phosphatidylcholine)∶胆固醇(Cholesterol)=2∶1时,与8∶1组相比,包封率无显著差异(P>0.05),2∶1与5∶1、10∶1、20∶1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1、8∶1、10∶1、20∶1 4组之间两两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对于HN-3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MB-GE-Lipo+ MB-CQ-Lipo)组与PBS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B-GE-Lipo+ MB-CQ-Lipo)组与(MB-GE-Lipo)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EPC∶Chol=5∶1时,载吉非替尼脂质体包封率较高,且胆固醇比例合适,脂质体较稳定。MB-GE-Lipo+ MB-CQ-Lipo联合超声对HN-3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LLY-283通过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protein arginine methyltransferase 5,PRMT5)对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增殖和转移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通过TCGA数据库、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迹实验检测PRMT5在HNSCC组织、细胞系中表达水平;利用慢病毒技术构建PRMT5敲低稳转细胞株,分析PRMT5对HNSCC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药物杀伤实验观察LLY-283在细胞系中IC50变化;细胞实验和裸鼠移植瘤实验进一步检测LLY-283通过PRMT5对HNSCC生物学作用。结果: PRMT5在HNSCC组织和细胞系中高表达,促进HNSCC增殖和转移能力,降低药物LLY-283的IC50值。LLY-283可通过PRMT5显著降低HNSCC增殖和转移能力、体内裸鼠移植瘤体积和Ki-67表达量。结论: LLY-283可能通过抑制PRMT5和Ki-67表达,降低HNSCC增殖、转移和裸鼠移植瘤形成能力,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Cancer stem cells contribute to tumor recurrence, and a hypoxic environment is critical for maintaining cancer stem cells. Apigenin is a natural product with anticancer activity. However, the effect of apigenin on cancer stem cells remains unclear. Our aim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pigenin on cancer stem cell marker expression in 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cells under hypoxia.DesignWe used three 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cell lines; HN-8, HN-30, and HSC-3. The mRNA expression of cancer stem cell markers was determined by semiquantitative RT-PCR and Real-time PCR. The cytotoxic effect of apigenin was determined by MTT colorimetric assay. Flow cytometry was used to reveal the number of cells expressing cancer stem cell surface markers.ResultsHN-30 cells, a cancer cell line from the pharynx, showed the greatest response to hypoxia by increasing their expression of CD44, CD105, NANOG, OCT-4, REX-1, and VEGF. Apigenin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HN-30 cell viability in dose- and time-dependent manners. In addition, 40 μM apigenin significantly down-regulated the mRNA expression of CD44, NANOG, and CD105. Consistent with these results, the hypoxia-induced increase in CD44+ cells, CD105+ cells, and STRO-1+ cells was significantly abolished by apigenin.ConclusionApigenin suppresses cancer stem cell marker expression and the number of cells expressing cell surface markers under hypoxia.  相似文献   

16.
诱导化疗在头颈鳞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恶性肿瘤的治疗以多学科、多手段的综合治疗为原则。虽然在临床应用时需考虑多种因素,但半个多世纪以来,绝大多数肿瘤医师已肯定这一原则。对头颈部肿瘤(主要为鳞状细胞癌)的中晚期(Ⅲ及Ⅳ期)病变,联合应用放射及手术(术前或术后放疗)治疗,其效果(以5年生存率为统计要求)优于单一治疗手段已经被临床实证充分肯定。但化疗的应用是否能够提高头颈部实体瘤如鳞癌的疗效,仍然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构建及鉴定头颈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HNSCC)患者源性类器官(patient-derived organoid, PDO)模型。方法: 通过HNSCC样本分离肿瘤细胞,于基质胶中三维培养和传代,定时记录模型生长情况。利用H-E染色观察PDO模型与患者肿瘤组织的组织病理学形态,同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HNSCC标志物CKH、P63、SMA和Ki67在两者间的表达情况,评估PDO模型与患者肿瘤组织间的符合程度。结果: 本研究建立3例能稳定传代的PDO模型,组织病理学及4个肿瘤标志物鉴定结果显示模型与患者组织间一致性较高。结论: 以HNSCC样本构建的PDO模型能够反映患者的组织形态学和生物标志物特征,可作为今后HNSCC研究中可靠的临床前模型。  相似文献   

18.
合成致死指在2个基因中,单独1个基因发生功能性缺失不影响细胞存活,但是2个基因同时发生功能性缺失,能够特异性诱导细胞死亡。头颈鳞癌是以抑癌基因高频突变为特征的恶性肿瘤,利用合成致死能够为该类靶向药物匮乏的肿瘤提供全新的治疗策略。得益于RNA干扰技术和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肿瘤合成致死筛选变得更加精准高效,开辟了全基因组范围内筛选抗肿瘤合成致死新靶点,完善了联合用药方案和逆转肿瘤免疫逃逸等治疗策略。由于合成致死具有强烈的遗传背景依赖性,人源性肿瘤异种移植瘤模型能够充分反映肿瘤异质性和患者的遗传学背景,是进行合成致死筛选和验证的理想临床前模型。  相似文献   

19.
颈部哨位淋巴结是头颈部鳞癌最早发生转移的淋巴结,其所在位置及有无转移或微转移,是决定是否行区域性颈淋巴清扫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哨位淋巴结阴性的cN0患者,为减少过度治疗,精确定位哨位淋巴结十分重要。目前多采用示踪法检测哨位淋巴结,本文就其判断cN0头颈鳞癌隐匿性转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