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研发深圳市学生健康监测信息系统,以实现学生常见疾病的早期症状监测、缺勤监测以及学校教学生活环境监测,为学校疾病的暴发发挥预警作用.方法 对学生健康监测的业务需求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系统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开发,架构采用B/S模式,服务器端软件采用java编写,MS SQL Server作为数据库.结果 该系统以学校为数据端,以市区两级教育卫生部门为综合应用端,实现了学生传染病、食物中毒、伤害等疾病的早期症状监测和学生缺勤情况的实时上报、统计分析;也实现了学校教学环境监测的在线处理、反馈和报告查询、打印.结论 该系统满足了学生健康管理工作的业务需求,为学校卫生业务管理、技术服务及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大大提高了学校卫生管理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健康危害监测信息系统在深圳市龙岗区的使用情况和评价系统使用者对该系统的认可程度.方法 在深圳市龙岗区8家职业病防治机构开展问卷调查,系统使用人员对系统的使用进行评分,指标为系统的可接受性、可操作性、主观真实性和主观满意度等方面,按照操作者对系统的认同程度由高到低进行打分,从而评价系统使用者对健康危害监测信息系统的认可程度.结果 系统使用者平均每次登陆系统停留的时间约为30 min,经常(每周)登录管理系统的使用者占26.9%,69.3%的主要系统使用者平均15 d或者更长时间登录1次健康危害监测信息系统.系统使用者根据自身的使用感觉,对健康危害监测信息系统可接受性的总体评分为4.2分(满分5分,下同),可操作性的总体评分为4.1分,主观真实性的总体评分为3.9分,主观满意性的总体评分为3.5分.结论 深圳市健康危害监测信息系统使用者对该系统的操作简便性认可度较高,但对系统的主观真实性、接受性和主观满意性的评价稍差. 相似文献
3.
掌握深圳市学生因病缺勤的情况,为降低学生因病缺勤率提供参考.方法 对“深圳市学生健康监测系统”中2018学年上学期学生因病缺勤及症状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并与2017学年上学期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18学年上学期深圳市学生健康监测信息系统上报最多的症状是发热(5.82%);不同学段上报症状构成不同,学前和小学阶段是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和咽痛)的高发阶段(8.55%,21.85%,4.02%;7.04%,3.00%,1.55%),高中阶段则易发生腹泻(10.52%).流感对因病缺勤的影响较大,所占比例在2017年和2018年分别排第2和第4,传染病预警中流感相关预警比例达77.85%.2018年预警例数和峰值远低于2017学年上学期.结论 应重视流感季节性流行的预防,加强因病缺勤登记上报,提前采取干预措施;不同学段针对性加强相关疾病健康教育、普及防病知识,避免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15—2018学年顺德区因病缺勤监测情况,为防控学校传染病提供依据。方法 从“佛山市学生健康监护信息系统”中收集顺德区2015—2018学年因病缺勤数据,采用描述和卡方检验等方法,对比分析不同街道,不同病因及不同学段学生因病缺勤情况。结果 2015—2018学年顺德区在“佛山市学生健康监护信息系统”共报告因病缺勤个案837 076人次,因病缺勤率为0.28%,缺课病因以普通感冒(69.82%)为主。缺勤人次数下学期多于上学期,各种病因缺勤分布有不同。经济水平不同的镇街之间因病缺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 724.20,P<0.001),不同月份、学段的因病缺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0 483.68,P<0.001)。结论 各学年的下半学期是因病缺勤的高发时间,学龄前儿童是重点关注人群,不同的镇街应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控制疾病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佛山市南海区学校学生症状监测信息系统的建立与运作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数据的可靠性与敏感性。方法从信息系统中导出2007年1月1日至2008年7月31日南海区区学校报告因病缺勤、发热、腹泻、呕吐、咳嗽、皮疹、红眼症等7个症状指标数据以及异常情况事件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全区508所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加入该监测信息系统,覆盖8个镇街29万学生;共报告基于暴发疫情早期的异常情况事件216起,流感与皮疹症状监测与国家疫情报告系统数据趋势基本一致,皮疹症状提早5周发出异常信号。结论学校学生症状监测信息系统在本地区成功建立并正常运作,通过流感症状及皮疹症状监测与国家疫情报告信息系统比较,症状监测信息系统数据可靠,能早期预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杭州市学生健康监测与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在学生健康相关信息管理和学校传染病疫情监测预警中的作用。方法采用BROWSE/SEVER结构、Net开发平台研发系统,通过对系统收集的杭州市学生健康体检、学校教学生活环境监测及学生症状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检验系统运行情况。结果 2009-2010学年共监测学校115所、学生118 088人,2010-2011学年监测学校113所、学生119 594人。经分析,学生常见病以视力不良检出率最高,两学年分别为70.32%和72.40%;除营养不良外,视力不良、龋齿、沙眼、肥胖等其他常见病检出率2010-2011学年均高于2009-2010学年(χ2=62.177、54.730、120.110、99.110、284.695,P均<0.05)。学校教学生活环境中课桌椅与学生身高总体符合率较低,两学年分别仅为9.11%和9.55%,除餐饮具和课椅合格率2010-2011学年较低外(χ2=29.444、0.417,P均<0.05),其他项目合格率两学年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症状监测两学年均以流感样症状(发热、咽痛、咳嗽)为主,但2009-2010学年明显较高。结论该系统的运行对及时掌握学生主要健康问题和其影响因素以及早期发现、预警学校传染病疫情具有重要意义,应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福建省传染病监测自动预警信息系统的运行效果。方法对福建省2008-2009年传染病自动预警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并与同期发病数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比对。结果预警信号以P90为主,时空模型的响应率最高,单病例模型的疑似率、阳性率居首位。福州、龙岩、厦门地区的响应率最高,福州的信号疑似率居首位,泉州的信号阳性率居首位。甲型H1N1流感的响应率、疑似率居首位,霍乱的阳性率居首位。超过50%的信号均能在1 h内响应。对疑似事件进行判断的方式主要为监测数据分析与电话核实。结论预警系统能对所涉及的传染病暴发事件有效预警,但特异度偏低。预警信号数与发病数及所涉及病种的关注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深圳市罗湖区2006-2007年狂犬病暴露人群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狂犬病暴露人群的监测以及所采取的预防接种狂犬疫苗等综合性措施的现况调查,为探索与狂犬病相关危险因素和制定相应的狂犬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6—2007年两年罗湖区7个狂犬疫苗预防接种门诊的就诊登记和个案调查资料.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2007年罗湖区狂犬病暴露12752例,其中伤人动物以犬类为主(9400例,占73.71%),其次为猫类(14.28%),鼠类(10.45%)。结论2007年罗湖区狂犬病暴露人数较2006年呈明显上升趋势,同比增长37.95%。因此,除对暴露人群进行及时有效的预防接种外.还必须严格犬类管理,只有对犬类及相关宠物进行强制性的预防免疫,才能够最终达到控制和消灭狂犬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深圳市狂犬病暴露人群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2005~2006年深圳市狂犬病门诊暴露人群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为狂犬病暴露后的正确处理及控制狂犬病的流行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狂犬病接种门诊建立的狂犬病暴露人群监测系统,收集2005年和2006年的监测数据并进行χ^2分析。结果2006年有55744例接种狂犬疫苗,2005年为39292例,狂犬病暴露人群上升了41.87%,年平均致伤率为395.98/10万,其中年龄在15~44岁的共占60.8%,79.4%的伤人动物是家犬或宠物犬,受伤程度以Ⅰ级为主,只有5.4%的狂犬病暴露者在Ⅲ级暴露后注射免疫球蛋白。结论近两年来深圳市狂犬病暴露监测人群上升明显,正确及时的暴露后处理对控制狂犬病的发生非常重要,尤其是要加强对Ⅲ级暴露后免疫球蛋白的注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深圳市感染性腹泻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运行状况,以提高监测工作质量。方法参照国际疾病监测系统评估方法,依据深圳市感染性腹泻病原谱哨点监测工作方案要求,通过现场考察、问卷调查等方法,对该市11家哨点医院、6个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情况及该系统使用情况开展调查。结果本次评估共调查该信息管理系统相关操作人员40人,男性14人(35%),女性26人(65%),其中疾病预防控制机构22人,医疗机构18人,被调查人群在性别、年龄、学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可操作性方面,大部分人认为系统容易使用,界面美观舒适,用语浅显易懂,能很快学会;47.5%的人认为登录速度还不够理想。在简便性方面,大部分人认为该系统对日常工作影响较小,病例定义容易判断、细菌和病毒纳入标准较容易判断,病例排除标准容易判断;41.0%的人认为系统要求的样本数量难以达到。在及时性方面,对患者样本的采集和检测基本能在患者发病3d内完成,但对患者信息的录入时间不一致;在数据可靠性方面,大部分人认为录入数据真实可信,结果真实可信,愿意使用该系统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功能能够达到需求,有32.5%的人认为不能很好地了解本监测点的情况。在目的可达性方面,大部分人认为能够了解感染性腹泻的病原谱构成,对暴发疫情起到早期预警的作用,能够引导对重点地区和人群的主动监测,能为微生物风险评估提供疾病监测的本底数据。结论深圳市感染性腹泻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运转良好,但仍存在部分问题,个别监测目标目前仍难以实现,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In the paper results of long-term exploitation of apparatuses complex of before-doctor examination of patients for monitoring a condition of somatic health of students are presented. Influence of physical preparation on a state of health is discussed. Recommendations are given and the monitoring technique is offered on the basis of the received experience.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深圳市区中学生青春期发育情况、生殖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对性相关问题的态度,为建立科学的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分层整群抽取深圳市城区13~18岁的中学生938名,进行性发育现况及生殖健康态度调查。采用SPSS 16.0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男生首次遗精平均年龄为(13.49±1.45)岁,女生初潮平均年龄为(12.82±1.27)岁。8.7%的中学生有性经历,其中48.8%没有采取避孕措施。中学生简单生殖健康知识答对率超过70.0%,避孕知识答对率为10.7%。中学生性行为、未婚先孕的看法较开放,男、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中学生性发育普遍提前,生殖健康知识掌握不全面,性态度开放。应加强科学的生殖健康教育及相关服务。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建立集数据采集、管理、质控、统计及可视化等于一体的全新空气污染人群健康影响监测信息系统。方法采用业务应用与权限管理相互分离,数据集中式管理的设计理念,通过B/S架构将权限管理、流程管理、质量控制等整合到数据采集、数据管理、数据审核、数据分析等的全过程。结果系统实现了数据采集、三级审核、统计分析、数据可视化展示等核心业务功能,以及权限、用户、角色等的灵活配置和统一管理;已经在全国31个省65个城市126个点的监测工作中使用,业务数据超过1600万条,数据量超过10 G。结论新版空气污染人群健康影响监测信息系统自上线以来运行良好,不仅可以满足监测工作的需求,同时也可为空气污染健康影响的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基础平台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分析卫生宣传日舆情监测结果,通过舆情监测探讨卫生宣传日宣传效果。方法用大黄蜂采集器(V1.1)法对8种媒体进行监测,把采集的信息整理汇总,用Excel200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3月1日—2013年2月28日监测知名网站收集疾病控制相关信息1657条。信息收集频度为1次/周,采集的卫生信息主要与卫生宣传日相关。采集的信息数排在前5位的依次为:世界艾滋病日发布88条、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发布73条、世界卫生日发布69条、全国《食品卫生法》宣传周发布69条和世界慢阻肺日发布64条。结论舆情监测是现代卫生防病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监测卫生宣传日前后健康相关信息与媒体宣传报道情况,为健康知识传播提供补充。 相似文献
18.
深圳市在执行新版医疗服务价格后,由于价格制定、政府的补贴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得非营利医疗机构经营面临困难.文章着重就制定医疗服务价格的方法、核算非营利医疗机构的经营成本,加大政府投入以及建立社会捐赠机制提出了思考,希冀得以促进非营利医疗机构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张冬梅 《中国卫生信息管理》2006,3(6):32-33
本文通过对目前卫生信息行业暴露出来大量不良现象的研究和分析,判断出许多问题正是由于卫生监督信息系统的缺失而得不到恰当的处理和解决。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建设卫生信息系统的必要性和意义,并说明了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的内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