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社会家庭综合干预对社区精神病人危险行为的影响。方法宣传精神疾病知识,建立管理治疗网络,对危险行为评定为二级及以上的140例社区精神病人有针对性的进行家庭干预,由社区医生上门随访,了解病情,指导用药,强化监护人责任,协助解决实际困难等。1年后对病人危险行为进行级别评定和肇事肇祸统计。结果干预后病人的危险行为级别明显降低,肇事肇祸率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实施社会家庭综合干预能降低社区精神病人危险行为级别,减少危险行为的发生,降低肇事肇祸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社区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防治现状。方法对社区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现状及干预模式的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肇事肇祸率重性精神障碍患者为22.1%,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为83.6%,旅途性精神障碍患者为54.8%;农村及西部欠发达地区重性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率高达到100%;20.0%的患者从未就医,43.0%的患者未住院治疗,75.0%的重性精神障碍患者10年中未接受正规治疗。我国根据“三级预防”的原则,依托“686项目,构建了不同类型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模式。结论我国精神卫生服务需求较大,但资源相对缺乏,应根据“三级预防”的原则,依托“686项目构建“医院、社区、家庭、个人”四位一体的综合系统处置体系,加强社区对精神障碍患者的综合干预能力,以减少其肇事肇祸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医院-社区一体化防治护理对社区曾经被“关锁”精神病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 对260例曾经被“关锁”精神病病人采取医院-社区一体化防治护理,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相关部门协作,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组织管理体系,培训精神疾病防治工作人员,实施“解锁工程”,为病人建档立卡,社区监护和防治及社区康复护理.结果 开展医院-社区一体化防治护理后,曾经被“关锁”精神病病人的监护率、病情显好率、社会参与率均较前显著提高(P<0.01);肇事肇祸率较前显著下降(P<0.01);服药依从性提高(P<0.01);疾病复发率下降(P<0.01);住院率下降(P<0.01),杜绝重新被“关锁”现象.结论 医院-社区一体化防治护理对曾经被关锁精神病病人的康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延续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防治和康复中的效果。方法: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延续护理,对比2组患者一年内防治效果、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水平。结果:干预1年后,观察组防治效果包括病情好转率、家庭参与率、监护率、服药依从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肇事肇祸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总分、心理社会量表、动力和精力量表及症状和不良反应量表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延续护理能有效的改善和控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并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住院与社区康复治疗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与社区康复治疗两组患者疗效、社会功能缺陷以及对社会的影响、卫生经济学指标有何差异。方法:以住院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300例及在社区康复站治疗300例进行为期一年的观察,采用BPRS、PANSS、SDSS量表,自编肇事肇祸危险性评估量表及生存质量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 结果:两组BPRS、PANSS减分率、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SDSS在治疗第3、6个月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第9、12个月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对照组则下降,与治疗前比较P<0.01。治疗组肇事肇祸危险性评估分值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家属生活满意度及总体幸福感明显好于治疗组(P<0.01)。对照组平均每月医疗费用明显低于治疗组。结论: 开展社区康复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可以达到理想的疗效,较好的社会功能,较低的肇事肇祸率,减轻家庭及政府的经济负担,提高家属及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模式。方法通过对江北区筛查发现的1239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开展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规范化管理,内容包括健全精防网络,落实各类保障措施,组织各类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推动相关部门的联动,创新管理的手段,落实试点建设,抓共同管理的格局。结果1239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达99.14%,服药率79.83%,稳定率98.71%,轻度滋事和肇事肇祸率均为0%。结论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通过社区规范化管理后病情稳定,有效降低了肇事肇祸率,为和谐社会的稳定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一体化防治护理对重性精神病病人防治效果的影响。方法对358例重性精神病病人采取医院-社区一体化防治护理,内容包括培训精神疾病防治工作人员,加强重性精神病病人的监护和防治及社区护理。比较开展一体化护理前后重性精神病病人防治效果。结果开展医院-社区一体化护理后,重性精神病病人的监护率、病情好转率、社会参与率和服药依从性均较前提高(均P〈0.01);重性精神病病人的肇事肇祸率较前下降(P〈0.05)。结论实施医院-社区一体化防治护理提高了重性精神病病人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广州市社区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主观幸福感水平,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8月—2020年8月选取广州市13个社区526名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总体幸福感量表、身体健康感知量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和中文人生意义问卷对其进行调查,运用分层多元回归分析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结果 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主观幸福感总分为(69.41±19.17)分;分层多元回归结果显示,照顾者的社会人口学因素(性别、宗教信仰、婚姻状况和目前工作状态)、身体健康状况(患有慢性病数和身体健康感知)、照顾因素(是否与老人同住、与老人的关系和照顾意愿)、家庭支持(协助照顾工作的家庭成员人数和家庭关怀度)以及生命意义感是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共解释41.3%的变异量,其中身体健康状况贡献最大,解释14.4%的变异量。结论 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受到性别、宗教、婚姻和工作状态等社会人口学特征、照顾情况、身体状况、家庭支持和生命意义感等因素的影响。社区工作者应加强照顾者生命意义教育,调动家庭支持作用,改善身体素质,增强幸福感体验,从而提高失能老人的照顾质量。  相似文献   

9.
【】 目的:为上海世博会营造一个健康、安详、安全的公共卫生环境。方法:由精神科医师、精神科护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精防医务人员、居委会精防干部、社区民警和助残人员等对本区所有登记在册的重性精神病人进行危险行为的风险评估,采用0-5六级评估法。结果:评估现状不容乐观,困难重重,采取相应的对策后,状况有所改变,评估及后续工作基本能顺利进行。世博会前后全区均未发生精神病人肇事肇祸的现象。结论:风险评估以后,均纳入网络化管理。独居精神病人,通过签订监护责任书后,监护到位;外区托管及外地精神病人,进行属地化管理后,病情及时得到控制和治疗。重性精神病人病情稳定的人数增加,不稳定的病人及时得到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在城市社区中开展艾滋病防治管理的有效方式。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4年连续3年中,本社区居民对艾滋病的认识情况,艾滋病感染者/病人纳入管理及人数分布的统计数据。 结果社区居民对艾滋病的性、血液及母婴传播途径知晓率逐年提高, 达93%以上,辖下艾滋病感染者/病人病例转介率、建档率、随访干预率、配偶或性伴侣检测率、CD4检测率显著增加,社区内新增发病人数较大,以90后青少年为主。 结论建立以社区管理为基础的艾滋病感染者/病人随访干预模式,开展针对性强、形式多样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可提高艾滋病综合防治效果,是遏制艾滋病传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社区“以医助养”模式对老年人营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2月王母社区和大鹏社区的90例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予以社区“以医助养”干预,对比干预前后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率、老年人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营养健康状态、老年人自我效能感、幸福度、家庭功能、社会支持得分的差异。结果干预6个月后,老年人健康评估与规划、建立社区健康档案、参与健康教育活动、领取教育资料、接受社区养老服务均优于干预前(P<0.05)。干预6个月后,老年人常见疾病防治知识、生活及心理卫生、保健知识及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总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6个月后,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转铁蛋白(TRF)、前白蛋白(PAB)等营养健康指标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6个月后,老年患者自我效能感、幸福度、家庭功能、社会支持得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以医助养”模式应用于伴有慢性病老年人的社区养老管理,能提高老年人健康知识掌埋度,改善老年慢性病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率,进而提升老年人的营养健康状态、幸福度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医疗机构照顾、社区服务结合家庭护理在社区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2月—2014年11月收治的56例老年病人作为对照组,将2014年12月—2015年11月收治的56例老年病人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病人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采用医疗机构照顾、社区服务结合家庭护理式的社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比较两组病人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医疗机构照顾、社区服务和家庭护理相结合的社区延续性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提高护理安全度,提高病人自护能力,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社区综合护理对肿瘤患者及家属心理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个体、家属、群体相结合的社区综合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康复指导、临终关怀等)对社区肿瘤患者及家属心理状况的影响,探讨适合城市社区肿瘤患者康复的社区综合护理。方法 2008年10月—2009年3月将自愿加入的社区肿瘤患者及家属184对按社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2对实验组进行社区综合护理干预6个月,对照组为传统社区随访,干预前后应用抑郁自评量表Zung分别测定患者及家属的抑郁状况。结果干预6个月后,实验组患者及家属抑郁发生率及抑郁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况,减少抑郁的发生,有助于促进肿瘤人群的社区康复,提高患者及家庭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两组维持原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健康教育,观察24周。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评定精神症状、社会功能及自知力,并统计复发状况。结果健康教育24周末,两组简明精神病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分均较入组时显著降低(P <0.05或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评分较入组时显著升高(P <0.05或0.01),对照组则无显著变化(P >0.05),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研究组复发率为0,对照组为6.7%,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健康教育能显著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及社会功能,提高自知力,有利于促进患者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家庭访视式延续性照护策略对脊髓损伤患者术后功能及社会交往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9月收治的45例脊髓损伤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电话随访;2016年10月-2017年9月收治的42例脊髓损伤患者设为研究组,实施家庭访视式延续性照护。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末均接受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社会交往量表、家庭支持自评量表、生存质量量表测评并加以比较;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干预后的FIM、社会交往、家庭支持及生存质量的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们发现,家庭访视式延续性照护模式应用于脊髓损伤患者,能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力度,且能改善其生存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老年人的视角来探讨社区护士主导居家养老服务的影响因素,为构建以社区护士为主导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提供参考。方法应用质性研究的现象学方法,对15名社区老年人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化访谈,采用Colaizzi主题分析法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从老年人的视角提炼出5个主要影响因素:人力资源配比不均衡,老人经济条件不足,社区护士待遇低,社区护士养老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欠缺,社区护士的社会价值降低。结论大部分老年人对以社区护士为主导的居家养老接受度不高,社区护士主导居家养老的发展需要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社区护士应加强各项养老知识技能的培训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政府和社区应加强对社区护理的宣传,以提高居民的信任。  相似文献   

17.
社区老年人护理需求及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社区老年人对社区护理服务的需求情况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提出改进社区护理的对策,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方法 选择深圳市2个社区的388名老人作为研究对象,用自制的社区护理需求调查问卷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表(GQOLI-74),对其生活质量状况、社区护理需求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 老年人生活质量得分为61.71±9.85;对社区护理需求得分为2.52±1.03,对健康促进需求最高(2.88±1.09)分.影响社区护理需求的主要因素是对社区护理的认识、患病数目、年龄等;影响老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患病情况、经济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年龄等.老年人对社区护理各领域需求与生活质量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呈负相关关系(P<0.05,P<0.01);对疾病护理方面和护理需求总分与社会功能呈负相关关系(P<0.05,P<0.01).结论 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偏低,对社区护理需求较高,其生活质量和社区护理需求呈负相关关系,需针对老年人需求特点开展社区护理工作,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a 2-year mixed methodology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study examining the reintegra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of community-residing adul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SCI). A convenience sample of 100 individuals with SCI completed three questionnaires for the quantitative study phase. A self-selected subsample of 34 of the participants then attended qualitative focus groups to further explore adjustment to living in the community after SCI.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locus of control is crucial to subjective quality of life, productivity status, satisfaction with performance of daily activities and satisfaction with community integration. Respondents confirmed that substantial adjustments are required after SCI, and that these can be aided through education, involvement in productive activity and participation in social and leisure activities. A dominant finding was that social support and peer mentoring were invaluable. Stable health and appropriate pain management were crucial to subjective satisfaction with community integration, yet for many of the respondents these were elusive. Although the participants valued the rehabilitation process, they felt that "the system" was not client-centred and that the timing of services and information was not always relevant to individual needs. The clinical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of these result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中风病人主要家庭照顾者的抑郁情况,探讨照顾者抑郁与其所得到的社会支持及所照顾的病人的生活能力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1例中风病人的主要家庭照顾者为研究对象,采用CESD量表、BarthelIndex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本组照顾者及病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本组主要照顾者有54.90%发生抑郁,社会支持得分属于较低水平;有抑郁的照顾者与其所得到的社会支持和所照顾的病人的生活能力呈负相关。结论社区护理人员、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关注中风病人照顾者的抑郁问题,加强社会支持度,提高照顾者的生活质量和照顾质量。  相似文献   

20.
卢冬梅  李利 《护理管理杂志》2010,10(12):850-851
目的调查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及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生存质量和社会支持问卷,对61例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状况因子分较高,提示这两个维度状况较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社会支持总分和主观支持得分分别与生存质量总分、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状况评分呈负相关(P0.01或P0.05)。结论社区护理人员应加强对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管理,重视社会支持,以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