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完全电视胸腔镜手术(cVATS)与腋下小切口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完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组(观察组)60例,腋下小切口肺叶切除术组(对照组)20例.统计2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卧床时间、术后24和48 h引流量、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同时记录术后并发症和疼痛及止疼药物使用.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置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疼痛评分和止痛药物使用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发生率在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完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具有降低创伤和出血量,减少术后患者疼痛的优点,是1种值得推荐的治疗肺癌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对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按照实际手术方式将85例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实验组(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对照组(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和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下床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6个月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3个月VC、FEVI、MV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3个月生理状况和功能状况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电视胸腔镜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时间短、肺功能恢复快,生活质量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通过单操作孔胸腔镜下手术(VATS)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5月行单操作孔胸腔镜下手术治疗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10例(观察组),与同期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ideo-assisted mini-thoracotomy,VAMT)肺叶切除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10例(对照组),分别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总引流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程度等。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病例。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以及术后并发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血量、术后总引流量、引流管放置天数和术后疼痛(术后第1~3天)评分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操作孔胸腔镜下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肯定,比VAMT创伤小,更易于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电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与开胸肺叶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81例初诊为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照组给予开胸肺叶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定期随访,比较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3年的生活质量及3年生存率.结果 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有7例出现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17.1%;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合计1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22).术后第3个月、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2个月2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3年生存率为29.3%,对照组的生存率为3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4).结论 电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术后生存质量高,术后3年生存率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无明显差异,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本研究系统评价胸腔镜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CBM、CNKI、VIP等数据库,收集有关胸腔镜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随机对照研究,由两名评价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提取资料,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随机对照研究,共53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胸腔镜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相比,两组手术时间(SMD=0.27,95%CI:0.10-0.44)、胸腔引流量(SMD=-0.23,95%CI:-0.45--0.01)、术后住院时间(SMD=-0.25,95%CI:-0.46--0.05)、并发症发生率(SMD=0.51,95%CI:0.32-0.80)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术中淋巴结清扫个数(SMD=-0.01,95%CI:-0.22-0.19)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开胸肺叶切除术相比,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淋巴结清扫个数相当,但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胸腔引流液量、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张自超  刘青  潘茂杰 《癌症进展》2019,17(10):1191-1194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62例(接受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对照组40例(接受传统开胸肺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生活质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术后3天,两组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低于本组术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L-6、TNF-α和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术后,观察组患者的肺癌症状量表(LCS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创伤较小,可有效减少患者机体的炎性反应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康复进程的影响。 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1月至2017年3月,河南博爱县人民医院心胸外科收治的85例早期NSCL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术式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2例)。观察组行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对照组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对比两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术后1~5 d视觉模拟评分。 结果两组手术时长、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较对照组少,术后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5 d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显著,有利于促进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根据手术方式将103例NSCLC患者分为观察组(59例)与对照组(44例),观察组在全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对照组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直视下行肺叶切除术,现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止痛药物使用时间、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直视下肺叶切除术治疗NSCLC的疗效相当,但是前者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是临床治疗NSCLC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9.
刘强 《实用癌症杂志》2018,(2):273-276,286
目的比较亚肺叶切除与肺叶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8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引流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术后的DLCO、MVV、FEV1、HR等心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76%)低于对照组(35.29%)(P<0.05)。2组的1年与3年无进展生存率、复发转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20.24±4.36)月,对照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9.78±4.61)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肺叶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与生存率较为理想,可以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4例早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患者患者采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开放式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围术期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和随访指标等。结果两组患者患淋巴结清扫个数和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 4%,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 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经术后5年的随访观察,观察组患者的肿瘤复发率、远端转移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显著,安全性好,有较好的远期疗效,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完全电视胸腔镜手术(cVATS)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行肺叶切除术患者79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59例,采用完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照组20例,采用开胸肺叶切除术组.统计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24和48 h引流量、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比较2组患者术前24 h、术后24 h及第7天的C反应蛋白(CRP)等体液免疫指标.同时记录术后并发症和疼痛及止疼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置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疼痛评分和止痛药物使用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感染率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2组患者CRP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天,2组患者CRP水平又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完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具有降低创伤和出血量,减少术后患者疼痛和并发症的优点,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单孔胸腔镜下肺叶解剖切除术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共8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及对照组(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手术创伤指标、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情况及术中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胸管留置时间为(4.95±1.22)d,术后住院时间为(6.56±1.60)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04±1.88)d及(8.14±1.8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3天及第5天的疼痛程度评分分别为(3.41±0.42)分及(2.46±0.61)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11±0.71)分及(3.20±0.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术后均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单孔胸腔镜下肺叶解剖切除术在保证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疗效的前提下,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加快术后恢复速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间大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早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电视全胸腔镜肺叶肺段切除术,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及术后相关指标变化。结果围手术期间,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无死亡病例,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术后相关指标的改善情况及住院时间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总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各项实验室指标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电视全胸腔镜肺叶肺段切除术治疗,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62例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液总量、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62例早期肺癌患者经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其中2例中转开胸。手术时间(195±57)min,术中出血量(227±153)ml,术后胸液总量(1595±1038)ml,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7.2±3.1)d,术后住院天数(9.3±3.2)d,淋巴结清扫(4.1±1.3)组,人均(14.0±8.6)枚,全组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胸腔镜下肺叶切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对早期肺癌患者可达到与开胸手术相似的淋巴结清扫效果,是早期周围型肺癌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叶菊花  时红云 《癌症进展》2016,14(6):559-562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接受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胸腔镜组44例与对照组44例,全胸腔镜组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照组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免疫细胞水平、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全胸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引流管引流量、术后疼痛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肺通气30 min后、单肺通气结束后、手术结束时,全胸腔镜组CI、CO、MAP、SV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胸腔镜组手术后7 d NK、CD4+、CD8+、CD4+/CD8+免疫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手术后7 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胸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4.55%)低于对照组(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胸腔镜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3年生存率分别为4.55%、18.18%、88.64%,对照组分别为11.36%、25.00%、75.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侵袭性小,可有效维护肺癌患者血流动力学、免疫系统的稳定性,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病率、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对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Ⅰ~Ⅱ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3)和观察组(n=47),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观察组患者接受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肺功能指标和SF-36量表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FEV1、PEF和MVV高于对照组,SF-36量表中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及精神健康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Ⅰ~Ⅱ期NSCLC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且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全胸腔镜与小切口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0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患者意愿选择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47)。观察组于全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对照组行小切口开胸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1年和3年生存率和复发率。结果10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镇痛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1年、3年肿瘤复发率和生存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全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术后疼痛、患者恢复快,是临床治疗早期肺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早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液体量、手术切口长度、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1年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效果与传统开胸手术相当,应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与目的 目前未见对全电视胸腔镜手术与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在本meta分析中,我们比较两组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系统地检索7个主要的医学期刊数据库:PubMed、Embase、CNKI、VIP、ISI 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和CBM,收集时间涵盖2006年5月-2016年5月的有关完全电视胸腔镜手术与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由两名研究者对文献质量独立进行评价并提取相关数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3篇RCT,共1,605例患者.其中完全电视胸腔镜组(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815例,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组(video-assisted mini-thoracotomy,VAMT)79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全胸腔镜手术与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相比,手术时间(SMD=13.56,95%CI:4.96-22.16)、术中出血量(SMD=-33.68,95%CI:-45.70--21.66)、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SMD=-1.05,95%CI:-1.48--0.62)、胸腔引流量(SMD=-83.69,95%CI:-143.33--24.05)、术后疼痛程度(SMD=-1.68,95%CI:-1.98--1.38)、术后住院时间(SMD=-2.27,95%CI:-3.23--1.31)、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SMD=-0.48,95%CI:-0.80--0.17)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术中的并发症发生率(SMD=0.83,95%CI:0.54-1.29)、手术死亡率(SMD=0.95,95%CI:0.55-1.63)和1年复发率(RR=0.87,95%CI:0.34-2.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完全电视胸腔镜手术与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切除术相比,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相当,但二者在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量、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和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有差异.现有的临床资料显示:相比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全胸腔镜手术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6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38例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照组38例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和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淋巴结清扫个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血清TNF-α、CRP、IL-6、IL-10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组TNF-α、CRP、IL-6及IL-10的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术后3 d血清TNF-α、CRP、IL-6、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开胸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