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杨福珍 《中国医学文摘(护理学)》2014,(5)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与股动脉2种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诊治冠心病的利弊,以及针对不同的途径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将645例冠心病患者按介入途径不同分为桡动脉组510例和股动脉组135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和主观不适等发生率。结果桡动脉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股动脉组,迷走神经反射、患者主观不适、皮下血肿、假性动脉瘤、排便困难、术后低血压的发生率均低于股动脉组。结论 2种穿刺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均安全、可行。经桡动脉穿刺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术后护理相对简单,可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患者更易接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护理优缺点、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分别对34例和30例拟诊为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桡动脉组)和经股动脉途径(股动脉组)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观察手术操作成功率和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CAG、PCI诊疗成功率为97.1%和100%,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9%和30.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与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的手术成功率相似,但经桡动脉途径的外周血管并发症相对较少、可行性高、安全有效、费用减少、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对经桡动脉与股动脉2种途径介入诊治冠心病的护理进行比较.方法通过股动脉组和桡动脉组患者卧床时间、肢体制动时间、住院时间、穿刺局部观察时间、患者的主诉及情绪变化及手术并发症等来观察2种不同穿刺途径的不同护理要求.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在术后卧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穿刺局部观察时间、患者主观疼痛及情绪变化以及皮下血肿、假性动脉瘤、排便困难等方面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不同穿刺途径应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尽可能地减少患者术后的痛苦或不适,增加舒适感,且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8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冠心病经桡动脉途径(桡动脉)组和经股动脉途径(股动脉)组各40例,观察手术时的操作成功率、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手术时间。结果桡动脉组的成功率为96.84%,股动脉组为96.84%。经桡动脉途径的手术方法给病人造成的痛苦较小,创伤也较小,治愈时间明显缩短,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和股动脉两种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PCI)的优劣,评价经桡动脉途径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07年2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介入治疗的33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途径分为两组,桡动脉组153例,男性102例,女性51例,平均年龄63±11岁;股动脉组185例,男性131例,女性54例,平均年龄64±12岁,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操作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造影成功率分别为96.7%、98.9%(P>0.05);曝光时间分别为8′54″±4′30″,6′45″±3′38″(P>0.05)。PCI的成功率分别为98.0%、98.9%(P>0.05);曝光时间分别为16′30″±7′20″,18′49″±4′30″(P>0.05)。严重并发症(死亡和急诊冠脉旁路移植术)两组无区别,桡动脉组2例(1.3%)死亡,2例(1.3%)血肿,1例(0.7%)出现右侧桡动脉闭塞,1周后桡动脉搏动恢复;股动脉组局部出血总发生率为10.2%(19例),发生排尿困难需留置导尿18例(9.7%),拔管时迷走反射6例(3.2%)。死亡1例(0.5%)。两组住院时间分别为2.3±1.3 d和3.5±1.1d,桡动脉组住院时间较短(P<0.05)。结论:与股动脉途径相比,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患者依从性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减少穿刺部位并发症,提高病人的耐受性,有利于病人早期活动,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是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理想途径,近年来许多护理同仁对采用经桡动脉行介入治疗的护理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索,为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促进病人康复,现将近年来相关护理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分析比较经桡动脉途径和经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介入治疗(PCI)技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比较其X线片照射时间、手术操作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患者依从性,并进行统计学处理。方法对本院2006年1月至2011年3月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经桡动脉组)100例,对照组(经股动脉组)95例。结果 X线片照射时间分别为(5.32±3.58)min和(4.64±3.25)min(P<0.05);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21.6±10.5)min和(15.1±10.2)min(P<0.01)。成功率分别为98.1%和97.9%(P>0.05);血管并发症分别为13.1%和3.57%(P<0.01)(不包括疼痛和导尿等非血管并发症)。两组间造影剂剂量、手术时间、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并发症则经桡动脉组低于经股动脉组(1%∶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依从性经桡动脉组显著高于经股动脉组(98%∶60%,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不需卧床,患者损伤小,止血方便,血管并发症少,节省费用,减少X线照射时间。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更安全、可行、便捷、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和股动脉两种穿刺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病人的术后护理特点。方法:将340例病人随机分为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各170例,桡动脉组采用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股动脉组采用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并对两组病人穿刺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人穿刺成功率、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迷走神经反射、排便困难、皮下渗血和血肿、腰酸背疼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两种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均是安全可行的,但经桡动脉途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减轻病人痛苦,术后护理相对简单,病人更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两种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CAG)后患者的护理特点,探讨经桡动脉途径造影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20例拟诊冠心病者,选择经桡动脉途径(桡动脉组)或经股动脉途径(股动脉组)行CAG,比较两种途径造影检查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发生率、焦虑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0%和16.7%,焦虑发生率分别为8.3%和26.7%,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0±0.2)天和(3.0±0.5)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CAG安全性好,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维DSA在血管变异条件下行PICC置入的新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8~9月行PICC置管受阻患者12例,在X线透视下应用三维DSA技术判断患者血管条件并且引导PICC至理想位置。结果:对PICC置管受阻的12例患者在采用三维DSA后,11例患者准确判断血管条件并成功置入PICC,1例锁骨下静脉闭锁患者建议植入输液港,均顺利完成全程化疗。结论:三维DSA可有效提高异常血管PICC置入的成功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能有效提高行桡动脉穿刺采集血气分析标本患者舒适程度的护理模式。方法将2007年7月-2008年6月住院行桡动脉穿刺采集血气分析标本的患者100例,按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的整体护理。实验组在整体护理理论指导下,运用循证方法制订的全程护理干预模式。比较2组患者标本采集过程中的疼痛、心理紧张程度、穿刺部位酸胀、麻木感、穿刺成功率、患者满意度的情况。进行t检验及X^2检验。结果实验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全程护理干预模式的实施能有效提高行桡动脉穿刺患者的舒适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能有效提高行桡动脉穿刺采集血气分析标本患者舒适程度的护理模式. 方法将2007年7月-2008年6月住院行桡动脉穿刺采集血气分析标本的患者100例,按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的整体护理.实验组在整体护理理论指导下,运用循证方法制订的全程护理干预模式.比较2组患者标本采集过程中的疼痛、心理紧张程度、穿刺部位酸胀、麻木感、穿刺成功率、患者满意度的情况.进行t检验及χ2检验.结果 实验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全程护理干预模式的实施能有效提高行桡动脉穿刺患者的舒适程度. 相似文献
15.
2018年1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神经外科行经股动脉介入术治疗的1 085例患者中,共发生术后并发症35例,其中穿刺部位皮下血肿24例、假性动脉瘤5例、腹膜后血肿2例、动静脉瘘3例、血栓1例,分析并发症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6.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部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减少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不适及严重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105例患者按常规方法进行桡动脉穿刺及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术前、术中、术后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及观察术侧上肢的皮肤颜色、血氧饱合度、腕围变化等方面的护理。结果 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介入诊疗手术,术后1例患者发生术侧上肢肿胀明显,经减压、抬高手臂或上举及拆除包扎后得到改善,无一例手部发生缺血性坏死及其他并发症。结论 有针对性地观察和预防性的护理,对于减少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明显不适及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起到了不可缺少的作用,可以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冠脉介入治疗股动脉穿刺术后制动时间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冠状动脉造影及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合适的制动时间,会增加患者舒适度,促进机体恢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28例冠状动脉造影或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肢体制动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与手术并发症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采用不同制动时间的两组患者出现穿刺点出血及血肿情况无明显差别,实验组腰背酸痛、术肢麻木、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χ2检验,P〈0.05),舒适度明显增加。结论: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患者早期床上活动是安全的,可促进机体康复,增进食欲,减轻腹胀,减少腰背疼痛、术肢麻木,改善血液循环,增加机体抵抗力,防止血栓形成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15例冠脉介入患者随机分为A组108例和B组107例,A组患者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B组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对两组患者术后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A组平均生活自理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方面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较经股动脉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指导下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采用超声引导下压迫修复的方法,失败的病例选择超声引导下注射凝血酶。结果经超声检查确诊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39例患者中有18例经压迫修复治愈,平均压迫时间(36.78±1.71)rain。21例经压迫修复失败后采用瘤腔内注射凝血酶治愈,平均瘤内血栓形成时间(0.33±0.06)min。所有患者均于修复后24h复查超声,证实假性动脉瘤已闭合。术后随诊半年,未见假性动脉瘤复发。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引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在超声引导下压迫修复和超声引导下行腔内注入凝血酶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经股动脉和桡动脉路径行冠脉介入术患者舒适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经股动脉、桡动脉冠脉介入术的住院患者198例,分为对照组(经股动脉路径冠脉介入)100例和实验组(经桡动脉路径冠脉介入)98例,对两组患者术后穿刺部位血肿及腰背酸痛、失眠、排尿困难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实验组术后失眠与中、重度腰背酸痛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6.46,13.9,11.95,P<0.01);两组术后穿刺部位血肿与排尿困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26,5.92,P<0.05).结论 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术术后血管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的舒适度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