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河南省中学生学习快乐感及影响因素,为培养儿童青少年的健全人格、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河南省7个省辖市70所学校抽取初高中学生21851人,以班为单位进行集体问卷调查。结果河南省中学生自觉学习快乐的学生占39.25%,重点中学学生自觉学习快乐的报告率高于普通中学学生,普通高中学生学习快乐的报告率高于职业高中学生;自评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高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在"三代家庭"中生活的儿童自觉学习快乐报告率最高,"双亲家庭"次之,"重组家庭"最低;自觉学习不快乐的学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于一般和快乐的学生。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习压力、学习成绩、家庭生活环境以及强迫症状、适应不良、抑郁等心理问题是中学生学习快乐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中学生学习快乐感具有明显的性别、城乡和年龄差异,学习快乐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了解郑州市寄宿制中学生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为中学生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郑州市抽取1所寄宿制高中、2所寄宿制初中共计1 335名学生,使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MHI-60)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郑州市寄宿制中学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为45.0%,男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47.7%)高于女生(42.1%)(x2=4.295,P<0.05),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48.3%)高于初中生(41.6%)(x2=5.927,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习快乐、家庭快乐、生活费足够的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危险性较小(OR值分别为0.482,0.784,0.663,P值均<0.05).结论 郑州市寄宿制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较高,学习压力感是较为突出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3.
了解毕节市留守中学生欺凌行为情况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为制定和实施帮扶政策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Olweus儿童欺凌问卷、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对多阶段整群分层抽取的毕节市735名留守中学生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留守中学生中,参与欺凌行为检出率为28.71%.男生参与欺凌行为(受欺凌、欺凌、欺凌-受欺凌)的比例均高于女生(x2=25.93,P<0.05);同学关系不好的留守中学生参与欺凌行为检出率高于同学关系好的学生(x2=12.46,P<0.05).友谊满意度、家庭满意度、环境满意度、生活满意度总分及消极情感在不同欺凌角色学生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2.76,2.86,3.30,5.98,4.72,P值均<0.05).多因素最佳尺度回归分析显示,欺凌行为、同学关系、学习成绩及与父母联系频率对留守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均有影响(P值均<0.05).结论 毕节市留守中学生参与欺凌行为比例较高,应从社会、学校、家庭等多个层面建立有效的防控机制,减少欺凌行为的发生,提高其幸福感.  相似文献   

4.
了解河南省中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流行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统一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分初中版、高中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河南省初中和高中学生共30 260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河南省中学生电子游戏成瘾行为报告率为12.9%,且男生(16.8%)高于女生(8.9%)(x2=416.0,P<0.05);每天上网时间≥4 h的学生有3 691名(占12.2%),且男生(15.1%)高于女生(9.3%) (x2=240.0,P<0.05).网络成瘾率为7.6%,男生(10.7%)高于女生(4.6%)(x2=410.9,P<0.05);娱乐性赌博行为报告率为14.6%,参与者(19.6%)高于未参与者(5.6%)(x2=1 048.9,P<0.01).Logistic回归分析R2=0.085,预测百分比为92.2%,结果显示,学习成绩、孤独、学习压力感、焦虑和抑郁是网络成瘾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河南省中学生网络成瘾行为处于国内平均水平,应从缓解学生学习压力,关注学生心理状况角度出发,减少或避免网络成瘾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探讨中小学生血压与油盐摄入量的关系,为改善儿童青少年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方便选取北京市城区、郊区各4所学校愿意配合的三~五年级小学生、七~八年级初中生共890名,应用“家庭1周油盐摄入估算法”调查中小学生油盐摄入量,并测量身高、体重、血压等体格指标.结果 筛查性高血压检出率为19.0%,其中中学生高于小学生(x2=42.656,P<0.01),郊区学生高于城区学生(x2 =0.185,P<0.01).随着食用油摄入水平的递增,学生高血压的检出率上升(x2=31.853,P<0.01);不同钠盐摄入水平学生高血压检出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2.965,P<0.01).控制性别、年龄和体质量指数的影响后,学生钠盐摄入量与筛查性高血压相关,回归系数=0.030(x2 =4.179,P<0.05),食用油摄入量与血压的相关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小学生血压水平与钠盐摄入量有关.应降低钠盐摄入水平,预防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任彩霞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7):1079-1081
探查留守中学生网络成瘾与社会支持、心理健康的关系,为预防和干预留守中学生网络成瘾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网络成瘾诊断量表、SCL-90心理健康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以随机分层取样法选取河南省4个县的584名初、高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 中学生网络成瘾者共有53人,占全体被试的9.1%,留守与非留守中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分别为12.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58,P<0.01);其中,留守男生、留守女生网络成瘾检出率分别为15.0%,5.0%,留守高一、留守初二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分别为17.0%,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非网络成瘾组留守中学生SCL-90量表各因子得分均低于网络成瘾组(P值均<0.01);留守中学生的网络成瘾得分与主观社会支持呈负相关(P<0.01)、与心理健康总分及各个因子分均呈正相关(P值均<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心理健康、主观社会支持、性别和年级对留守中学生网络成瘾有显著影响(P值均<0.05).结论 应对留守中学生网络成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并重视留守中学生对社会支持的主观感受.  相似文献   

7.
陈钰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5):733-735
了解贵州省不同民族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开展学校卫生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中国肥胖工作组(WGOC)推荐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BMI筛查标准”及“6~18岁中国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筛查标准”,对贵州省2010年20 412名7~18岁汉族、苗族、侗族、布依族、水族中小学生的现时营养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贵州省中小学生总的营养不良率为33.69%,超重率为5.21%,肥胖率为2.33%.营养不良率男生高于女生(x2=18.87,P<0.01),少数民族学生高于汉族学生(x2=1 105.54,P<0.01),不同年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8,P>0.05).营养过剩率男生高于女生,汉族学生高于少数民族学生,小学生高于中学生(P值均<0.01).结论 贵州省不同民族中小学生营养不良与超重肥胖同时并存,应根据民族、年龄、性别、城乡等特点进行营养干预.  相似文献   

8.
了解毕节市受艾滋病影响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和实施健康促进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对104名毕节市受艾滋病影响中学生和1 917名非受艾滋病影响的中学生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毕节市受艾滋病影响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总分及其除学业满意度外的各维度、积极情感得分均低于非受艾滋病影响中学生,消极情感得分高于非受艾该病影响中学生(P值均<0.05).在受艾滋病影响的中学生中,生活满意度分量表除学业满意度外,其余维度上均表现为女生高于男生(P值均<0.05),快乐感量表的消极情感表现为男生高于女生(P<0.05);友谊满意度、环境满意度、积极、肖极情感在各年级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未住校学生的友谊、自由满意度得分均高于住校生,消极情感低于住校生(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受艾滋病影响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有性别、年级、学习成绩、同学关系、照顾者、家庭类型、家庭收入、父母患病情况、言语中伤(P值均<0.05).结论 毕节市受艾滋病影响中学生主观幸福感较低.应正确合理地关怀和帮助受艾滋病影响中学生.  相似文献   

9.
了解中学生生命意义状况及其与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及自杀意念的相关性,为提高学生的生命意义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从北京、山东、四川、湖南和广西随机抽取初、高中生共1352名,采用问卷测量其生命意义、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自杀意念和价值观.结果 中学生的生命意义感普遍不强,高中生的生命意义得分低于初中生(F=10.14,P<0.01).学生生命意义感减弱时,主观幸福感降低,心理健康水平下降(r=-0.40,P<0.01),自杀意念增多(r=-0.33,P<0.01).在价值观方面,低生命意义组学生更看重财富权力和社会地位(x2值分别为11.87,11.57,P值均<0.01),高生命意义组更注重自我价值实现、为社会做贡献(x2值分别为5.46,12.38,P值均<0.05);高生命意义组学生更倾向于认为对一个人最重要的事物是信仰(x2=5.92,P<0.05).结论 中学生生命意义缺失将带来严重后果,应设法提高中学生的生命意义感.  相似文献   

10.
了解江苏省儿童与青少年超重肥胖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青少年预防和控制超重肥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7年11月21日-12月11日抽取江苏省13个市6~18岁32 055名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x2检验及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7年江苏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17.8%,肥胖率为13.8%.男生超重肥胖率(37.0%)高于女生(25.9%);城市学生超重肥胖率(32.6%)比乡村(30.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苏南、苏中、苏北学生的超重肥胖检出率不同(x22=25.35,P<0.01);不同学段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不同,小学生检出率最高(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4.62,P<0.01).喝含糖饮料者超重肥胖率比不喝的高,不喝牛奶的比喝牛奶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9.23,4.09,P值均<0.05);进行高强度锻炼者比不锻炼的超重肥胖检出率高(x2=58.43,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江苏省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因素为地区、居住地、学段、性别、饮食习惯、运动(P值均<0.05).结论 江苏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问题严峻.应从全社会角度人手预防控制儿童青少年肥胖,延缓或防止成年期肥胖及相关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