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部分脾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28例行开腹脾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病人的临床资料及同期开展的27例行PSE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病人的临床资料并行对比分析.结果 行开腹脾切除术治疗组28例均痊愈.行PSE治疗组27例中,26例顺利完成选择性出血血管栓塞,其中1次栓塞成功25例,再次栓塞成功1例,无继发出血及开腹手术病例;1例栓塞过程中发现脾动脉主干受损,行脾动脉主干栓塞控制出血后立即中转开腹行手术处理;均痊愈出院.结论 PSE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一种有效、微创的方法,且保留了脾脏功能.  相似文献   

2.
选择性出血动脉栓塞在外伤性脾脏破裂出血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选择性出血动脉栓塞在处理外伤性脾脏破裂出血中的效果。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右侧股动脉,把导管放至脾动脉后造影,显示脾脏出血部位,然后把微导管放至出血(叶、段)血管,注入PVA、明胶海绵颗粒等栓塞剂进行止血。结果44例脾动脉造影显示脾外伤(夏氏分级)Ⅱ级23例,Ⅲ级19例,Ⅳ级2例。44例均顺利完成选择性出血血管栓塞,其中脾叶动脉血管栓塞13例,脾段动脉血管栓塞31例;1次栓塞成功35例,再次栓塞成功9例。无继发出血及开腹手术病例,无死亡病例。术后1周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恢复正常。44例随访0.5~1年,无再出血、严重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选择性脾动脉出血血管栓塞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出血的一种有效、简便、微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脾动脉栓塞治疗外伤性脾破裂(附1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外伤性脾破裂并休克的患者行急诊脾动脉栓塞术,观察术后临床效果及CT扫描复查检塞后的脾脏变化。结果:除2例造影证实是脾蒂断裂伴脾广泛撕裂伤行脾动脉主干检塞后再中转开腹脾切除抹处理外,其余10例均行单纯检塞治疗治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CT扫描证实残脾血供良好。结论:脾动脉检塞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具有有效、安全、快速、损伤和可保留脾脏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行腹腔镜脾切除术(LS)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3月至2017年8月63例外伤性脾破裂行LS术临床资料,术中采用先结扎脾动脉,再用圈套器套扎脾蒂切除脾脏48例,采用二级脾蒂离断法逐根结扎切断进入脾脏血管切除脾脏15例。结果 60例顺利完成LS术,3例因脾脏出血或粘连严重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60~170 min,平均120 min,术中出血量100~800 m L,平均400 m L。术后无大出血、胰漏、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外伤性脾破裂行LS术采用先结扎脾动脉,再用圈套器套扎脾蒂切除脾脏或二级脾蒂离断法逐根结扎切断进入脾脏血管切除脾脏是安全和可行的,效果满意,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脾动脉栓塞术(splenic artetial embolization,SAE)对外伤性脾破裂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采用SeIdiniger法行脾动脉栓塞治疗外伤性脾破裂共28例.结果 所有患者出血立即停止,其中4例行2次栓塞.28例均有脾区疼痛.22例发热.脾动脉栓塞5天后血小板、白细胞上升近1倍,7天后恢复至正常范围.28例随访6~36个月.查免疫球蛋白、CT等结果满意,未有再出血及暴发性感染(overwhelming postsplenectomy infection,OPSI)发生.结论 脾动脉栓塞不但有良好的止血作用.而且能使患者避免手术切脾,又能保留脾脏的免疫功能,可在非手术治疗失败时选用,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网膜动脉栓塞化疗在肝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27例经血管造影确认有网膜动脉参与肝癌供血者行TACE.观察术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影像学表现,并与血管造影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病灶位于肝右叶周边区26例,1例位于肝脏Ⅳ段下部.38支网膜动脉参与肿瘤供血.18例患者网膜动脉被成功栓塞.肝癌破裂出血患者均成功止血,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7l%(15/21)的患者肿瘤复发.结论 网膜动脉参与肝癌供血常见于多次行TACE并且包块位于肝右叶周边区的患者.网膜动脉行TACE是安全可行的,但肿瘤残留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脾门血管精细解剖+超声刀钳夹法应用于腹腔镜脾脏部分切除术中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2013年3月至2016年12月为17例患者行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包括外伤性脾破裂11例,脾脏良性肿瘤6例(脾脏错构瘤2例,脾脏血管瘤1例,脾脏淋巴管瘤1例,脾囊肿1例,脾脏炎性肉芽肿1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结果:16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1例改为腹腔镜脾切除术,手术时间平均(85.2±45.3)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85.5±67.0)mL;术后引流2~5 d,平均(3.0±1.2)d,引流量10~290 mL,平均(50.7±36.4)mL。术后均无活动性出血、腹腔感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周行增强CT,见保留血管支通畅,脾周少量积液,脾脏边缘少部分缺血坏死,无脾脓肿、脾周脓肿形成,所保留的脾脏与术前相比有血供的区域大于30%。术后随访22个月,残余脾脏血供良好,白细胞、血小板计数正常。结论: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中应用脾门血管精细解剖+超声刀钳夹法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脾动脉分支血管直径比值法计算脾脏栓塞体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接受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的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的资料。根据术中脾动脉的血管造影图像,测量脾动脉分支血管的直径并计算脾脏栓塞体积百分比。对所有患者均于术后1个月行增强CT检查,并基于VR重建图像计算脾脏栓塞体积百分比。观察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情况,于术前3天、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检测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部分脾动脉栓塞术中采用脾动脉分支血管直径比值法计算脾脏栓塞体积百分比[(52.15±3.29)%]与术后1个月CT测量栓塞体积百分比[(49.99±6.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30,P=0.120)。所有患者术后均出现中度或中度以下左上腹疼痛,并出现恶心、呕吐、发热症状,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术前3天、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外周血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部分脾动脉栓塞术中应用脾动脉分支血管直径比值法评估脾脏栓塞体积,简便、实时且较为准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保脾治疗外伤性脾破裂42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脾破裂患者行保脾治疗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3年11月至2010年10月对42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行保脾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中,非手术治疗31例,11例行保留脾手术,其中单纯脾动脉结扎4例,脾部分切除6例,行介入栓塞脾动脉止血保留脾脏1例,无相应并发症.结论 外伤性脾破裂行保脾治疗,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腹腔镜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手术经验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为51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行脾切除术(其中13例于脾脏切除后脾片自体移植),2例行脾部分切除并脾蒂血管选择性结扎,13例行脾脏修补术,5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26±32)min,其中腹腔镜脾切除术平均(94±21)min,脾修补术平均(150±13)min。术中探查腹腔积血量平均(560±457)ml,脾脏修补合并肝脏破裂的患者于术后2周下床,脾切除未合并肝肾挫伤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平均(1.5±0.2)d。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2.0±1.3)d。2例脾切除患者术后当天出血,剖腹探查发现胃壁胃短动脉出血,缝扎后止血;1例脾静脉血栓经抗凝等治疗后缓解。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随访1年,未发现爆发性感染病例。结论:腹腔镜治疗外伤性脾破裂是安全、可行的,但需要术前评估脾脏破裂及患者全身情况,并进行个体化治疗,必要时应果断中转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11.
动脉栓塞治疗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破裂出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破裂出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3例经B超、CT确诊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左肾1例,右肾1例,双肾1例,突然出现腰腹痛、神志淡漠,血压下降等出血症状,急诊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和栓塞治疗,栓塞剂用无水酒精和弹簧圈。结果3例患者造影发现:肿瘤区血管紊乱并有动脉瘤形成,栓塞后造影显示:肿瘤血管血供减少,肿瘤内载有动脉瘤血供闭塞。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术后随访患者血压上升,临床症状改善。结论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破裂出血,能有效地控制出血并能最大限度保护正常肾组织,应作为急诊出血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脾动脉栓塞术的效果以及脾动脉栓塞术后脾切除的手术方法及经验.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51例脾动脉栓塞术后12例脾亢复发再行脾切除进行回顾总结.结果 12例脾切除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90~240 min,平均输血810ml,1例术后胰漏,引流4周后治愈,1例术后14个月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行肠腔分流.结论 脾动脉栓塞应严格掌握适应证,栓塞术后再行脾切除术难度大.  相似文献   

13.
脾动脉栓塞术是近年来开展的用于相关血液病治疗的一种新方法 ,我院1 992年至今已做 96例 ,大多数获得满意的近、远期疗效。其中 4例术后出现巨脾、脾破裂的严重并发症而行外科手术治疗。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4例患者中 ,男 3例 ,女 1例 ;年龄2 0~ 45岁 ,平均年龄 35 .5岁。 3例诊断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1例为“E van’s综合症”。 4例均存在脾大、脾功能亢进倾向 ,在血液科行“脾动脉栓塞术”。术后一段时间内出现脾脏进行性增大 ,形成巨大脾 ,其中 2例分别于脾栓塞术后第 2 0、2 5d发生脾破裂 ,均行急诊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诊脾动脉栓塞(splenic artery embolization SAE)在创伤性脾破裂保脾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45例腹部增强CT提示Ⅱ~Ⅲ级创伤性脾破裂患者行急诊脾动脉栓塞术。结果 45例患者均一次栓塞成功,其中36例患者行脾动脉主干近段栓塞,材料均选择钢圈联合明胶海绵,9例行远端明胶海绵止血;本组44例保脾成功,其中1例为明胶海绵栓塞再发出血后予以钢圈联合明胶海绵栓塞止血保脾成功;另1例为脾动脉钢圈联合明胶海绵栓塞术后第3天再发出血,予以开腹脾切除。结论急诊脾动脉栓塞术可提高Ⅱ~Ⅲ级创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保脾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少,保留了脾脏的功能,可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脾动脉灌注栓塞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脾动脉抑肽酶灌注、明胶海绵栓塞对外伤性脾破裂的止血效果,及灌注栓塞后病人血液流变学和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先进行脾动脉造影以明确诊断并进行Gall分级,然后用抑肽酶50万U行脾动脉灌注及明胶海绵栓塞脾动脉主干或出血区脾动脉分支。术后1、3、6、12个月分别测定病人血液流变学,RBC、PLT、淋巴细胞计数,C3、C4、免疫球蛋白IgG、IgM,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结果:36例脾破裂病人35例止血效果确切,保脾成功。1例因脾动脉扭曲插管失败而行开腹手术治疗。35例病人术后1、3、6、12个月测定血RBC、PLT、淋巴细胞计数,血液流变学,C3、C4,IgG、IgM,CD3、CD4、CD8,结果与正常人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用抑肽酶行脾动脉灌注、明胶海绵栓塞是治疗脾破裂Gall 分级I-Ⅲ级可靠而有效的方法;术后病人血液流变学及免疫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CT诊断外伤性脾破裂的价值及行部分性脾栓塞术(PSE)后不同时期脾脏的CT表现特点。方法收集30例CT诊断为外伤性脾破裂且接受PSE术的患者资料,并于术后第7天(28例)、第14天(25例)、第30天(30例)、第60天(26例)、第90天(22例)行CT复查。结果术前CT显示:完全性脾破裂15例次,包膜下血肿12例次,脾内血肿10例次,脾单一撕裂伤2例,脾挫伤1例。术后CT随访显示:术后第7天脾脏体积增大,栓塞区密度减低,与被栓塞动脉的供血范围一致;术后14天栓塞区密度进一步减低,与周围正常脾实质分界清晰;术后30天脾脏体积缩小,外形欠规则,可呈波浪状;术后60~90天脾脏进一步缩小,轮廓呈分叶状,脾实质密度趋于均一。结论CT能明确诊断脾外伤(包括分型及分级),可同时发现扫描范围的合并伤,可以作为脾破裂PSE术后的疗效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17.
脾叶动脉相关的腹腔镜下脾脏大体解剖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腹腔镜下对与脾叶动脉相关的脾脏大体解剖观察,研究腹腔镜脾切除术(LS)时脾蒂血管的最佳处理方式,并探讨腹腔镜治疗部分性脾栓塞术脾脏疾病的可行性。方法:对30例完全腹腔镜脾切除时对脾切迹分布、脾叶动脉阻断后脾供血界面变化、脾叶动脉处理方式进行归纳分析。结果:30例LS观察脾切迹分布:脾前缘切迹一个6例,占20%;二个13例,占43.3%;三个11例,占36.7%。脾叶动脉阻断后脾供血界面:分界清晰28例,占93.3%;分界模糊2例,占6.7%。界面分布在脾切迹所在平面或其延长线上,而与之相对的脾门区基本无二级血管,为脾叶动脉血管间隙。LS需要结扎、夹闭的脾叶动脉数:二支19例,占63.3%;三支7例,占23.3%;四支4例,占13.3%。腹腔镜下脾蒂血管处理方法:电凝+超声刀分离、钛夹+线结扎脾叶动脉23例,占76.7%;超声刀分离+Endo-G IA 6例,占20%;超声刀分离、线结扎+L igaSure 1例,占3.3%。30例LS中无术中凶险出血,无术中副损伤,无中转开腹。结论:LS时用电凝+超声刀分离、钛夹+线结扎脾叶动脉的“二级脾蒂离断术”处理脾蒂血管安全可靠,更符合我国医疗消费水平。应用腹腔镜行脾脏叶动脉或段动脉结扎,对临床上需要行部分性脾栓塞术(PSE)疾病的治疗将是一种新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胃癌根治术中脾出血14例处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癌根治术中脾出血时止血困难,以往我们在遇到此类情况时多采取脾切除。自1999年1月至2005年1月我们共对14例胃癌手术中发生脾脏出血的病人行脾动脉结扎加脾破裂修补或部分脾切除,使脾脏得以保留。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9例,女5例。年龄42~76岁,平均63·5岁。均在胃癌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根治性胃癌切除术后假性动脉瘤(visceral pseudoaneurysms,VP)破裂出血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经验。方法1995年9月至2016年4月行根治性胃癌切除术术后出现消化道出血或(和)腹腔出血,经CT血管造影(CTA)或(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为VP破裂出血病人19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5例;年龄42~70岁,平均年龄52岁。出血时间为术后10~64 d,平均22 d。19例病人中单支VP破裂出血者15例,其中肝动脉VP破裂出血4例,胃十二指肠VP破裂出血6例,脾动脉VP破裂出血5例。分析19例根治性胃癌切除术后VP破裂出血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结果经动脉导管栓塞治疗15例,3例死亡;手术治疗4例,死亡2例。本组14例经手术或介入治疗成功止血病人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3年,平均随访20个月。随访期间均无动脉瘤复发及再出血,但有4例病人因原发病分别于手术后1~3年死亡。结论CTA或(和)DSA可确诊VP破裂出血,而经动脉导管栓塞治疗是该类病人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应用选择性脾动脉阻断行原位保脾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选择性脾动脉阻断行原位保脾术8例,其中外伤性脾破裂6例,病理脾2例。脾动脉理新开放5例,占63%,认为脾动脉选择性阻断后,脾内贮血循脾静脉回流入体循环,脾内压降低2,脾内含液体居份减少,组织结构纤维成份相对增多,脾脏缩小,富有弹性,缝合时不易发生脾组织组织切割撕裂,止血彻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