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了解影响芦山地震灾区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为提高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选取芦山地震灾区3~6岁儿童568名,另外选取非灾区3~6岁儿童205名(正常对照组),采用《学前儿童健康心理测评量表》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 轻灾区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总分、情绪障碍、交往缺陷及其他障碍的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83,7.009,26.081,P值均<0.05),重灾区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总分、情绪障碍、性格缺陷、社会适应不良、交往缺陷、其他障碍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333,54.496,4.148,3.418,23.748,55.406,P值均<0.05);男童在性格缺陷和品行障碍得分方面显著高于女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219,7.884,P值均<0.05);小班儿童心理健康总分、情绪障碍、交往缺陷得分高于中班和大班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83.061,29.735,4.012,0.130,P值均<0.05);重灾区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总分、情绪障碍、社会适应不良、交往缺陷、其他障碍高于轻灾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859,-47.407,-7.419,-50.489,-46.211,P值均<0.05);有亲人罹难或受伤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总分、情绪障碍、社会适应不良、不良习惯、其他障碍高于无亲人罹难或受伤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留守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总分、情绪障碍、性格缺陷、品行障碍、交往缺陷、其他障碍得分高于非留守学前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家庭房屋受损严重或倒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总分、情绪障碍、社会适应不良、不良习惯、其他障碍高于轻微受损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受灾程度、亲人情况、房屋受损和是否留守因素能正向预测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其联合预测心理健康69.7%的变异量.结论 芦山地震灾区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灾区学前儿童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
探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与述情障碍的关系,为采取手机依赖症状干预和调节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对整群随机抽取的61 1名长春市某3所高校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 各年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09,P<0.05);述情障碍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31,P>0.05).不同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大学生述情障碍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70,-0.195,P值均>0.05);不同性别大学生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86,2.175,P值均<0.05);是否为独生子女大学生突显行为、心境改变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50,2.175,P值均<0.05).大学生述情障碍各维度与手机成瘾倾向各维度均呈正相关(r=0.882 ~0.124,P值均<0.01).情绪识别障碍和外向性思维对手机成瘾倾向有预测作用(β值分别为0.406,0.127,P值均<0.01).结论 大学生述情障碍与手机成瘾倾向呈正相关,述情障碍是预测手机成瘾倾向的重要因素.减轻大学生述情障碍状况可减少其对手机成瘾的倾向.  相似文献   

3.
李玲 《中国学校卫生》2016,37(10):1498-1500
探讨青少年适应性障碍的人格特点以及合理体育锻炼对青少年适应性障碍的影响,为提升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5年2月景德镇精神卫生中心诊断为适应障碍的青少年40名作为研究组,另随机抽取某高级中学正常青少年4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中国青少年人格量表对全部对象进行评价,对2组对象各维度得分情况进行比较.对适应障碍的青少年实施为期1年体育锻炼,观察干预效果.结果 体育锻炼前,研究组青少年外向性维度总体得分及该维度下二级因素“合群”得分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5.581,11.932,P值均<0.01);才干维度总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51,P>0.05),但沉稳得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t=5.816,P<0.01);研究组人际关系维度总体得分及其二级因素“温和”“谨慎”“委婉”得分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5.739,8.858,7.736,8.706,P值均<0.01);研究组情绪性维度总体得分及其二级因素“敏感”“急躁”“悲观”得分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5.342,18.840,32.865,15.926,P值均<0.01);2组处世态度维度总体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95,P>0.05),但自信得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t=2.315,P<0.05).对体育锻炼前2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分析,体育锻炼后,研究组各维度得分均较体育锻炼前明显改善(P值均<0.05),且锻炼后研究组与健康对照组人格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以人格角度分析青少年适应障碍的特点,给予针对性的体育锻炼项目,能够实现适应性障碍的有效转归,从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探讨上海市初中生抑郁情绪与生活事件之间的关系,为学校加强心理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Kutcher青少年抑郁量表中文版、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上海市普通初级中学3 648名初中生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分别测量其抑郁情绪及生活事件情况.采用x2检验和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研究对象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结果 上海市初中生抑郁情绪检出人数846人,检出率为23.2%.不同年级的初中生抑郁情绪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3.24,P<0.01);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中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其他、健康适应、受惩罚、丧失6个因子均与抑郁情绪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4,0.54,0.51,0.41,0.40,0.26,P值均<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受惩罚、丧失得分对抑郁得分具有负向预测作用(β值分别为-0.10,-0.08),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健康适应、其他得分对抑郁得分具有正向预测作用(β值分别为0.29,0.26,0.04,0.22)(P值均<0.05).结论 上海市初中生抑郁与生活事件存在正相关关系,生活事件的部分因子对中学生抑郁情绪有一定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了解离异家庭儿童青少年家庭教养方式与心理韧性水平及其相关性,为特殊家庭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对辽宁省6个城市小学三~六年级、初中一~三年级5 385名儿童青少年进行家庭教养方式量表和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问卷调查,筛选出1 473名离异家庭的儿童青少年,运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同性别离异家庭儿童青少年专制型家庭教养方式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4,P<0.05),不同年龄儿童青少年权威型与放任型家庭教养方式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4,7.58,P值均<0.05).不同年龄儿童青少年心理韧性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性别儿童青少年人际协助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0,P<0.05),女生高于男生.权威型教养方式与心理韧性各维度和总分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9~0.39,P值均<0.05);专制型教养方式分别与情绪控制、家庭支持、人际协助得分和心理韧性总分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9-0.12,P值均<0.05);放任型教养方式分别与目标专注、积极认知、家庭支持、人际协助得分和心理韧性总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05~ 0.15,P值均<0.05).多元回归显示,心理韧性总分的影响因素有权威型、专制型、是否是学生干部、年龄、父母文化程度.结论 离异家庭儿童青少年家庭教养方式与心理韧性具有一定相关性.学校与社会应加强对离异家庭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提高学生心理韧性.  相似文献   

6.
分析有暴力行为与正常青少年之间愤怒情绪特征及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防制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儿童青少年状态—特质愤怒表达问卷(STAEI-CA)、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对广东省少年犯管教所80名具有暴力行为青少年和80名普通中学生进行性别与年龄配对后开展对照研究.结果 暴力组青少年状态性愤怒、特质性愤怒、愤怒外投表达得分高于对照组,而愤怒对内控制和对外控制得分低于普通青少年(t值分别为9.741,9.958,5.238,5.395,7.486,P值均<0.05).在父母养育方式上的对比,暴力组青少年父惩罚、严厉和母惩罚、严厉上的得分高于对照组,父亲情感温暖得分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6.593,8.472,12.957,P值均<0.05).相关分析显示,青少年状态-特质愤怒表达与家庭教育方式存在密切联系.结论 改善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是培养青少年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了解正念认知疗法对郑州市高校有抑郁倾向大学毕业生睡眠质量的干预效果,为保障高校毕业生保持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提供支持.方法 在郑州市随机抽取4所高校的4134名大四毕业生进行抑郁自评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定表、五因素正念量表、生物反馈仪测试等,最终筛选出92名有抑郁倾向及睡眠障碍的学生,进行8周正念认知疗法的实验干预,对干预前后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干预后抑郁得分、睡眠得分、β波、BVP、肌电、皮电指标降低,α波、θ波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0,4.95,17.53,3.72,24.43,17.62,-24.16,-29.26,P值均<0.05).对照组各指标干预前后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06,1.44,-0.53,-0.77,-0.06,0.75,1.28,-0.70,P值均>0.05).干预前后对照组有抑郁倾向、睡眠质量问题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04,1.01,P值均>0.05),干预组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8.00,13.85,P值均<0.05).结论 正念认知疗法对抑郁倾向大四毕业生的睡眠具有较好的干预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了解“二孩家庭”中出生顺序及2个孩子的年龄差距对学龄儿童情绪行为的影响,为父母更合理地生育和养育二孩提供参考.方法 在广州市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482名二至五年级来自“二孩家庭”的小学生(排除双胞胎)为研究对象,采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调查其情绪行为.结果 长子女的品行行为、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及多动指数得分较幼子女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β值分别为-0.09,-0.16,-0.09,-0.10,P值均<0.05).与长子女0~3岁的年龄差相比,6~<9岁的年龄差时长子女的品行行为和多动指数得分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β值分别为0.20,0.21,P值均<0.05);对于幼子女,不同年龄差间各因子得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二孩家庭”的学龄期儿童中,长子女的情绪行为状况较幼子女差.二孩间的年龄差对长子女有影响,但对幼子女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兵适应障碍者的人格特点、心理防御方式和父母教养方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为新兵心理初筛及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作指导。方法对54例新兵适应障碍者和59例正常新兵分别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防御方式问卷(DSQ)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调查。对结果进行组间比较;对适应障碍者3个量表的各主要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EPQ结果提示,适应障碍组的内外向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神经质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DSQ结果提示,不成熟防御机制与中间型防御机制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成熟防御机制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EMBU结果提示,父亲的情感温暖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惩罚、过分干涉、拒绝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母亲的过分干涉保护、拒绝、惩罚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适应障碍组的人格特点、防御方式及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某些因子存在相关关系。结论适应障碍者具有高神经质、高内向性的人格特点,多采用不成熟型和中间型心理防御方式;新兵适应不良的人格特点及适应不良的心理防御方式与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情绪障碍儿童的家庭环境影响因素及其父母的人格特征,为儿童情绪障碍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5年3月-2016年2月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102例情绪障碍儿童与102例同龄正常儿童及其父母进行调查评估。结果 情绪障碍儿童组精神疾病阳性家族史、单亲和重组家庭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439,P<0.001;χ2=6.093,P=0.014)。情绪障碍儿童组父母内外向因子得分低于对照组,神经质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642、2.526、3.810、4.794,P<0.001)。情绪障碍儿童组母亲精神质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5,P=0.037)。情绪障碍儿童组父亲惩罚、严厉因子、过分干涉因子及拒绝、否认因子得分,母亲拒绝、否认因子、惩罚、严厉因子高于对照组,而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00~6.663,P均<0.05)。结论 不良的家庭环境对儿童情绪障碍有显著影响,减少家庭矛盾、改善父母教育方式有助于情绪障碍的治疗与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