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通过口腔涂抹牙周致病菌加腹腔注射抗原的方法建立一种模拟人类牙周病发病的动物模型,分析调节性T细胞在牙周炎小鼠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实体显微镜评价牙周骨吸收的程度,HE染色法观察牙周组织病变的炎细胞浸润情况;FACS检测调节性T细胞在牙周炎慢性炎症期间的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牙龈组织中TGF-β1、IL-10mRNA的表达。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第4周后,牙周炎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釉牙骨质界至牙槽嵴顶的距离显著增加(P<0.05);牙周组织中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牙周袋加深;TGF-β1、IL-10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脾脏中调节性T细胞的比率及数量显著少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牙周炎小鼠中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及功能存在异常,可能与其分泌的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表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2.
实验性牙周炎动物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一种近似人类临床牙周炎动物模型。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及实验组,并分别给予生理盐水肌肉注射、左上颌第2磨牙钢丝结扎和醋酸泼尼松龙肌肉注射。于实验第6周及第8周分2批处死大鼠。结果:实验组动物激素注射第4天后便出现了进食减少、倦怠少动等表现,符合中医肾虚的症状,并且出现了牙槽骨疏松、牙槽嵴吸收、牙周袋形成及破骨细胞活跃等病理性改变。对照组大鼠则无上述表现。结论:牙间结扎加糖皮质激素注射的方法可成功地建立近似于人类临床牙周炎的动物模型,为研究牙周炎提供了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80例早发性牙周炎(early-onset periodontitis,简称EOP)患者的牙槽骨吸收情况进行了研究。根据临床检查及X线片检查结果,将EOP患者分为四类。对EOP患者的性别、年龄、失牙情况及牙槽骨破坏类型的调查发现,EOP患者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在以第一磨牙及切牙牙槽骨破坏明显的Ⅰ类、Ⅱ类和Ⅲ类中,以下颌第一磨牙的牙槽骨破坏率最高,其次为下颌中切牙。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精氨酸酶(arginase,Arg)在不同时期、不同严重程度大鼠实验性牙周炎牙周组织中表达的变化,探讨Arg与牙周炎的相关性。方法:选用40只Wistar雄性大鼠,每只大鼠均用丝线结扎右下颌第一磨牙(实验组),左下颌第一磨牙不做处理(对照组),喂以高糖饮食。分别于结扎后1、2、4、6周,经临床和组织学(HE染色)观察确认大鼠牙龈炎、不同程度牙周炎模型建立成功后,取大鼠下颌骨连同受试牙和牙周组织,制备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正常对照组、牙龈炎组、不同程度牙周炎组大鼠牙周组织中Arg的表达,并进行图像定量分析。结果:在正常牙周组织中,偶有表达;而各实验组牙周组织中Arg主要在巨噬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其表达阳性细胞数随炎症程度加重而增加,结扎4周(重度牙周炎)时达到高峰,到慢性牙周炎时期(结扎6周),表达较急性期有所降低,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组织内Arg的表达与牙周炎炎症程度呈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Beagle犬建立一种近似人类临床牙周炎的牙周炎动物模型.方法 在6只Beagle犬牙颈部龈缘水平结扎丝线并配以形成牙周炎食谱饲养,分别于实验的第0、1、3、7、14 d,1、2、3个月检查实验动物的临床牙周状况和提取颊侧牙周龈下微生物标本,并用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检测龈下标本8种常见牙周炎致病菌,记录结果.结果 所有动物实验侧牙齿的牙周均形成近似人类临床牙周炎的实验性牙周炎,但严重程度和龈下致病菌种类不一.结论 在Beagle犬建立的牙周炎模型是较近似于人类临床牙周炎的实验性牙周炎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云南白药对大鼠实验性牙周炎的影响并探讨其治疗牙周炎的机制.方法:6周龄雄性SD大鼠30只,建立牙周炎模型,随机分为用药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15只.A组:云南白药治疗组;B组:牙周炎对照组,均于第2、4、6周处死.取上颌骨标本,测量探诊深度值、牙槽骨丧失值进行统计学分析,作切片光镜观察牙周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A组在灌药第4周和第6周时牙周探诊深度小于B组(P<0.05);在第6周时牙槽骨丧失少于B组(P<0.05)并且牙周膜纤维排列较B组整齐,牙槽嵴顶有新骨形成.结论:云南白药可减轻大鼠牙周组织炎症、抑制牙槽骨吸收并促进新骨形成,具有治疗牙周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鼠实验性牙周炎动物模型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首次用丝线缝扎大鼠牙颈部,喂高良物以观察牙周炎的形成。结果发现,丝线缝扎组,高糖喂养组,丝线缝扎和高糖喂养在实验1周和4周时牙龈指数和牙周袋深均增加。丝线缝扎组和高糖组在1周时牙龈固有层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增多,4周时可见破骨细胞和牙槽骨吸收,4周时丝线缝扎组破骨细胞较糖喂养组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牙周炎小鼠中调节性T(Treg)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情况。方法:将8只7周龄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为2组(n=4)。通过口腔涂抹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建立牙周炎模型,对照组口腔涂抹羧甲基纤维素。涂抹结束后第4周处死小鼠,流式细胞仪检测CD4+叉头翼螺旋转录分子(Foxp3)+细胞;ELISA检测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白细胞介素(IL)-10的表达。结果:牙周炎小鼠牙龈、颈部淋巴结和外周血中CD4+Foxp3+细胞在CD4+T细胞中的比例降低(P<0.01)。牙周炎小鼠TGF-β1在牙龈组织中的表达以及IL-10在牙龈、颈部淋巴结和血清中的表达增高(P<0.05)。结论:在牙周炎的发病过程中,Treg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减弱,牙龈、颈部淋巴结和外周血可能是牙周炎中Treg细胞主要的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9.
牙周炎免疫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0.
应激可通过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的复杂网络关系,降低机体的免疫防御能力引发或加重牙周炎。本文从应激对抗体水平的影响、免疫细胞的变化、细胞因子及其他炎症调节因子的变化等几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使口腔医生了解应激影响矛周炎的免疫机制,重视应激在牙周炎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睾酮水平对牙周炎小鼠模型炎症性骨吸收的影响及机制。方法:48只SD小鼠随机分为未结扎组、假手术组、去势组、去势+睾酮组4组,每组各12只,分别进行空白处理、去势模型和牙周炎模型构建。于结扎术后6周采集小鼠内眦静脉血,测定血清睾酮水平。处死小鼠后,取左侧上颌骨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亚甲蓝染色,比较各组小鼠牙槽骨丧失量(alveolar bone loss,ABL)和牙槽骨吸收面积。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牙龈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同时对血清睾酮水平与ABL、牙槽骨吸收面积及细胞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假手术组、去势组和去势+睾酮组小鼠血清睾酮水平显著低于未结扎组(P<0.05);去势+睾酮组小鼠血清睾酮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和去势组(P<0.05);去势组小鼠血清睾酮水平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去势+睾酮组小鼠ABL显著大于未结扎组、假手术组和去势组(P<0.05),去势组小鼠ABL显著小于假手术组(P<0.05);去势+睾酮组小鼠牙槽骨吸收面积显著大于未结扎组、假手术组和去势组(P<0.05),去势组小鼠牙槽骨吸收面积显著小于假手术组(P<0.05);假手术组、去势组和去势+睾酮组小鼠牙龈组织中白介素1β(IL-1β)mRNA、白介素6(IL-6)mRNA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水平显著高于未结扎组,白介素10(IL-10)mRNA水平显著低于未结扎组(P<0.05);假手术组和去势组小鼠牙龈组织中IL-1β mRNA水平显著低于去势+睾酮组,去势组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血清睾酮水平与ABL、牙槽骨吸收面积、IL-1β呈正相关(P<0.05)。结论:牙周炎小鼠睾酮水平降低,睾酮长期耗竭状态可减少牙槽骨炎症性骨吸收,可能通过降低IL-1β水平而实现。合理降低睾酮水平,有可能成为减少牙周炎患者牙槽骨吸收的治疗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牙周炎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建立一种实验性牙周炎的动物模型,为研究牙周炎的发病及探讨治疗模式奠定基础.方法采用10~12月龄SD大鼠,以4-0丝线结扎大鼠双侧上颌第二磨牙(M2),配合饲以软食和高糖水,并观察动物造模后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的变化.结果2月后,造模大鼠在临床及组织病理方面均有明显、典型的牙周炎表现.结论以本法建立的牙周炎动物模型,能模拟临床牙周炎中老年高发年龄段的自然发生过程,用于牙周病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辅助性T(Th)17细胞在牙周炎小鼠中的免疫状态。方法 将7周龄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为牙周炎组和对照组,每组4只。牙周炎组采用口腔涂抹牙龈卟啉单胞菌(P. gingivalis)的方法建立牙周炎动物模型。对照组涂抹PBS液。在涂抹结束后的第4周取材,流式细胞仪检测CD4+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ROR)γτ+(Th17)细胞;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Th17细胞相关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A的蛋白表达。结果 牙周炎小鼠牙龈组织、颈部淋巴结和外周血中CD4+ RORγτ+(Th17)细胞在总CD4+ T细胞中的比例和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牙周炎组IL-17A的表达增加(P<0.05)。结论 在牙周炎的发生发展中,Th17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增强,牙龈组织、颈部淋巴结和外周血可能是Th17细胞介导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SD大鼠建立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diseases,COPD)动物模型,探讨CP在COPD发生发展过程中对肺损伤的作用。方法:将40只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CP组,COPD组,COPD伴CP组,每组10只。各组按照实验设计施加相应建模因素,实验10周末分别检查大鼠的龈沟出血指数(SBI)、肺功能状况,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和IL-1含量,然后处死大鼠,取材观察牙槽骨吸收程度(ABL)、牙周组织和肺部组织病理学改变,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OPD伴CP组大鼠的肺功能明显降低,龈沟出血指数和牙周组织改变与CP组相似,实验组血清IL-1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P在COPD大鼠肺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骨形成蛋白-2在牙周炎大鼠牙周膜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实验性牙周炎大鼠牙周膜组织中BMP -2的变化 ,探讨BMP在牙周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制作大鼠牙周炎动物模型 ,分为正常组、牙周炎组和牙周炎治疗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并比较上颌第一磨牙牙周膜组织中BMP -2的表达。结果 :牙周膜成纤维细胞、成骨细胞、牙骨质细胞、成牙本质细胞等均可见BMP -2阳性染色。正常组与牙周炎组间BMP -2表达无明显差异 ,而牙周炎治疗组牙周膜BMP -2染色明显增强 ,与其他 2组间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BMP -2可能在牙周膜的修复与重建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大鼠下牙槽神经离断和牙周炎双重动物实验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大鼠下牙槽神经离断和实验性牙周炎双重动物实验模型,探讨神经因素在牙周炎发生、发展及牙周组织再生中的作用,为相关牙周病学研究提供基础。方法:36只成年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离断下牙槽神经并诱导牙周炎组(P1组):结扎双侧下颌第一磨牙,同时离断左侧下牙槽神经,术后高糖饮食喂养;单纯离断下牙槽神经组(P2组):离断左侧下牙槽神经,术后常规喂养;正常组(N组):假手术操作,常规喂养。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6周时,P1组牙周炎模型建立成功,各项指标与P2组及N组差异显著;P1组离断下牙槽神经侧牙周组织破坏程度明显重于该组对照侧,P2组离断神经侧牙周组织无明显炎症。结论:神经缺失可加重牙周炎症引起的组织破坏,但单纯神经缺失不会引起牙周组织炎症。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Periapical periodontitis results in alveolar bone resorption around the root apex. During the progression of inflammation, host cells release various inflammatory mediators and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through immune responses. However, the pathological mechanisms associated with periapical bone destruction remain unclear. This study was objected to identify differentially regulated proteins in periapical periodontitis via a quantitative proteomics approach using 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fication (iTRAQ) labelling of peptides.MethodsA model of periapical periodontitis by sealing LPS into the pulp chambers of rats was established. iTRAQ was employed to screen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s in alveolar bone between periapical lesions and healthy controls. These proteins were further analysed by bioinformatics. And four proteins were validated by western bolt.ResultsWe identified 4398 proteins, of which 7 were up-regulated and 151 were down-regulated in periapical periodontitis compared to normal tissue. Using bioinformatics tools such as GO and KEGG pathway analysis, we found that our proteomics strategy could identify and quantify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s that were not described in previous studies examining periapical periodontitis; these proteins included hexokinase, legumain and members of the keratin family.ConclusionIn summary, our results represent potential biomarkers for the detection of periapical periodontitis and demonstrate that quantitative proteomics is a robust discovery tool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differentially regulated proteins in periapical periodontitis.  相似文献   

18.
MMP-1及MMP-8在大鼠牙周炎模型牙周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时期、不同严重程度的大鼠牙周炎模型的牙周组织中MMP-1及MMP-8的表达及分布特征,探讨MMP-1、MMP-8在牙周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对大鼠牙周炎模型牙周组织标本的石蜡切片进行MMP-1、MMP-8的免疫组化染色,并进行图像定量分析。结果:MMP-1、MMP-8在牙龈炎、牙周炎的牙龈上皮中呈强阳性表达,在牙周炎的牙周组织中,主要在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破骨细胞等细胞中呈强阳性表达,其变化趋势为:由健康牙周组织的弱阳性表达,变为急性龈炎、急性牙周炎的强阳性表达,到慢性牙周炎时期,表达较急性期有所降低。结论:MMP-1、MMP-8在牙周炎症组织中,随着炎症进程呈现不同特征的表达,可能直接参与牙周组织的炎症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