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Notch-2蛋白和Numb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于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行手术切除的50例PTC患者的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Notch-2蛋白和Numb蛋白的表达。结果 (1)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Notch-2蛋白和Numb蛋白的表达:癌组织中Notch-2蛋白的表达阳性率为82.00%(41/50),高于癌旁组织的18.00%(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60,P0.001);癌组织中Numb蛋白的表达阳性率为66.00%(33/50),高于癌旁组织的0(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54,P0.001)。(2)癌组织中Notch-2蛋白和Numb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癌组织中Notch-2蛋白与Numb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_s=0.323,P=0.022)。(3)癌组织中Notch-2蛋白和Numb蛋白的表达与PTC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癌组织中Notch-2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包膜浸润、颈部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均无关(P0.05);癌组织中Numb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和包膜浸润均无关(P0.05),而与颈部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均有关(P0.05),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组患者的表达阳性率高于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组,Ⅰ期+Ⅱ期组患者的表达阳性率高于Ⅲ期+Ⅳ期组。结论 PTC组织中Notch-2蛋白和Numb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均较癌旁组织高,且两者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提示两者可能在PTC的病程进展过程中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含有Jumonji结构域的蛋白质2D(JMJD2D)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诊断证实的133例胃腺癌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33例胃癌组织及其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中JMJD2D的表达,应用SPSS-22统计软件分析其临床意义及与预后的关系,采用比例风险回归模型(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Cox模型)多因素回归分析JMJD2D蛋白表达及其他病理参数对胃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胃癌组织中JMJD2D的高表达率为75.9%(101/133),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胃组织(高表达率2.3%,3/133,χ2=64.82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肿瘤组织中JMJD2D高表达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状态(χ2=22.163,P<0.01)、肿瘤分化程度(χ2=7.022,P<0.05)、浸润深度(χ2=5.061,P<0.05)、淋巴结转移状态(χ2=14.123,P<0.01)、临床TNM分期(χ2=23.194,P<0.01)显著相关,而与患者性别、肿瘤诊断时年龄、肿瘤部位和大小无相关(χ2=0.072、1.451、2.562、1.383,P值均>0.05)。普兰-迈耶(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JMJD2D高表达的胃癌患者与正常/低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4个月和65个月,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例风险回归模型(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Cox模型)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JMJD2D高表达是胃癌患者独立预后因素[危险比(HR)=2.38,P<0.01]。结论JMJD2D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胃癌进展及患者预后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AT丰富结合域1A(ARID1A)和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E(eIF4E)在胃癌组织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20年7月广东医科大学惠州临床医学院(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和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病理学确诊的94例胃癌组织以及对应癌旁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上述组织中ARID1A蛋白以及eIF4E蛋白表达水平,采用χ2检验分析ARID1A蛋白和eIF4E蛋白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ARID1A蛋白在胃癌组织表达率为32.98%(31/94)、对应癌旁组织ARID1A蛋白表达率为80.85%(76/9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25、P<0.01),ARID1A表达水平和胃癌组织学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χ2=5.307、6.812、4.583,P<0.05)。eIF4E蛋白在胃癌组织表达率为79.79%(75/94)、对应癌旁组织eIF4E蛋白表达率为22.34%(21/9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071,P<0.01),eIF4E表达水平和胃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χ2=6.479、5.379,P<0.05)。结论ARID1A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下调,eIF4E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上调,ARID1A和eIF4E有助于胃癌临床诊断及评估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PRMT5)和驱动蛋白超家族23(KIF23)在结直肠癌的癌组织中表达,探讨PRMT5和KIF23的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20年5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联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经病理学确诊的结直肠癌组织标本及对应癌旁正常组织标本93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当中组织的PRMT5和KIF23表达,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结直肠癌的癌组织中PRMT5表达率为72.04%(67/93),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PRMT5表达率17.20%(16/9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590,P<0.01);结直肠癌的癌组织中KIF23表达率63.44%(59/93),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KIF23表达率12.90%(12/9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21,P<0.01)。PRMT5表达水平和结直肠癌的组织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呈明显相关(χ2=6.364、7.107、5.415,P<0.05),KIF23表达水平和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组织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呈明显相关(χ2=5.911、4.543、7.560、4.1560,P<0.05)。结论PRMT5和KIF23在结直肠癌的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具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PRMT5)和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Cdc42)在胃癌组织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20年8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病理学确诊的84例胃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RMT5蛋白和Cdc42在标本中表达,结合临床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PRMT5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73.81%(62/84),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表达率[25.00%(21/8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30,P<0.01);Cdc4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80.95%(68/84),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表达率[29.76%(25/8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35,P<0.01)。PRMT5表达水平与胃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明显相关(分别为χ2=6.149、5.497,P<0.05),Cdc42表达水平与胃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化程度明显相关(分别为χ2=6.421、5.132、4.271,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PRMT5蛋白和Cdc42蛋白表达上调,PRMT5和Cdc42有助于预测胃癌患者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DNA甲基化转移酶1/3b(DNMT1/3b)表达异常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和患者术后生存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89例手术切除肝癌组织中DNMT1和DNMT3b的蛋白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及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分析DNMT1/3b与临床病理参数、预后的相关性,并通过高通量基因芯片技术筛选肝癌相关DNMT1和DNMT3b的靶基因。 结果89例肝癌组织中DNMT1和DNMT3b皆为阳性63例,皆为阴性5例,单一阳性的分别为9例和12例。DNMT1/3b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与患者血清AFP(χ2=12.903,P=0.005)、乙型肝炎(χ2=9.535,P=0.023)、卫星灶(χ2=9.574,P=0.023)和肿瘤复发、转移及生存期有关,而与性别、肿瘤大小、肝硬化和肿瘤分化无关;Kaplan-Meier分析显示DNMT1/3b阳性组患者生存时间较阴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通量基因组甲基化芯片技术筛选出肝癌细胞中受DNMT1和DNMT3b调控的基因2 000多个,其中参与肿瘤侵袭转移的靶基因有112个。 结论DNMT1/3b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与患者血清AFP、乙型肝炎、卫星灶和肿瘤复发、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期密切相关,并可能通过调控多方面肿瘤相关基因促进肝癌复发、转移等恶性表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相关成纤维细胞(tumor-associated fibroblasts,TAFs)中成纤维细胞特异性蛋白-1(fibroblast-specific protein 1,FSP1/S100A4)、平滑肌肌动蛋白-ɑ(ɑ-smooth-muscle actin,ɑ-SMA)和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ibroblast-activated protein,FAP-ɑ)的表达,探究其与PT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FSP1/S100A4、ɑ-SMA、FAP-ɑ在正常甲状腺组织和PTC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这些指标与重要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FSP1/S100A4、ɑ-SMA和FAP-ɑ在PTC间质细胞中可见阳性表达,而在正常甲状腺组织的滤泡上皮或间质细胞内均不表达。患者肿瘤的大小、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及TNM的不同分期与FAP-ɑ的阳性病例数有统计学差异(χ^2=6.833,P<0.05;χ^2=10.296,P<0.05;χ^2=4.910,P<0.05);ɑ-SMA阳性病例数在是否被膜侵犯、淋巴结转移有显著差异(χ^2=6.008,P<0.05;χ^2=11.766,P<0.05),而S100A4的阳性病例数在患者的性别、年龄、瘤体的大小、有无被膜侵犯、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患者的TNM分期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C中TAFs的存在可能提示肿瘤具有较强的侵袭转移能力,TAFs有望成为PTC诊疗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食管鳞癌组织中miR-148a的表达水平,探讨miR-148a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2009年1至12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胸外科行食管癌切除加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的75例食管鳞癌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148a的表达。应用SPSS 18.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χ2检验分析miR-148a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的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患者的生存差别,Cox回归多因素分析判定独立的预后因素。 结果有32例患者肿瘤组织中miR-148a为低表达,miR-148a的低表达率为42.7%(32/75),与肿瘤浸润深度(χ2=8.149,P=0.017)、淋巴结转移(χ2=4.151,P=0.042)及病理分期(χ2=6.474,P=0.039)显著相关。患者术后3年的总生存率为70.7%。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miR-148a低表达患者的术后3年总生存率显著低于miR-148a高表达患者(53.1%和83.7%,χ2=9.136,P=0.003)。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浸润深度(95%CI为1.015~2.799,P=0.044)及淋巴结转移(95%CI为1.285~4.796,P=0.007)分别是判定患者术后3年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miR-148a在食管鳞癌组织中存在异常低表达,并与肿瘤进展及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miR-148a可作为预测食管鳞癌进展和判定患者不良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富含脯氨酸蛋白11(PRR11)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SIRT2)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5年4月至2020年6月病理学检查确诊的100例NSCLC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用于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RR11和SIRT2水平,结合临床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在NSCLC癌组织中PRR1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RR11阳性表达率(70.00%比8.00%,χ2=80.79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RR11表达水平与NSCLC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化程度、TNM分期明显相关(χ2=9.804、4.972、5.563,P<0.05)。NSCLC癌组织中SIRT2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SIRT2阳性表达率(37.00%比62.00%,χ2=12.50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IRT2表达水平与NSCLC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明显相关(χ2=7.032、5.702,P<0.05)。结论NSCLC癌组织中PRR11呈高表达、NSCLC癌组织中SIRT2呈低表达,检测PRR11和SIRT2的表达有助于预测NSCLC诊治和预后。  相似文献   

10.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趋化因子受体7(CXCR7)、人骨髓内皮细胞标志物(HBME-1)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选取90例PTC手术后标本(PTC组)和90例甲状腺良性肿瘤组织(良性组),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两组标本中CXCR7蛋白、HBME-1蛋白表达情况,分析不同病灶直径、肿瘤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包膜浸润情况下PTC组织中CXCR7蛋白、HBME-1蛋白阳性表达率。PTC组织中的HBME-1蛋白、CXCR7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11%、63.33%,均高于良性组的25.56%、2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Western blot检测,PTC组织中的CXCR7蛋白、HBME-1蛋白相对表达强度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ME-1蛋白阳性表达率在不同临床分期、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的PTC肿瘤组织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XCR7蛋白阳性表达率在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的PTC肿瘤组织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C组织中CXCR7蛋白、HBME-1蛋白表达增强,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生物钟基因CLOCK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甲状腺癌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收集2012年3月到2015年3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七医院手术切除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标本74份,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LOCK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及配对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与其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中CLOCK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为68.9%(51/74)、20.3%(15/74),两类组织中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44,P=0.000)。CLOCK蛋白表达情况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直径及TNM分期有关(P <0.05)。 结论CLOCK蛋白可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肿瘤的侵袭和转移等关系密切,可为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p53蛋白表达和淋巴结转移率。 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于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共9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于本院治疗乳腺增生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对癌组织行HPV基因分型和p53蛋白检测,增生组织行HPV基因分型。观察入组患者高危型HPV感染率,分析乳腺癌患者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率与p53蛋白表达等。 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共60例发生高危型HPV感染,对照组中共36例发生高危型HPV感染,观察组患者中HPV16、18基因型感染率分别为21.11%(19/90)和22.22%(20/90),均高于对照组[2.22%(2/90)和2.22%(2/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7.108、P = 0.001,χ2 = 8.063、P = 0.001)。观察组HPV阳性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93.33%(56/60),显著高于HPV阴性患者(21/30、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072、P = 0.002)。观察组患者中p53蛋白阳性者39例(39/90、43.33%),其中肿瘤大小≤ 2 cm者27例(27/39、69.23%)、TNM分期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分别占15.38%(6/39)、30.77%(12/39)、35.90%(14/39)和17.95%(7/39),淋巴结转移率为82.05%(32/39);p53蛋白阴性患者51例(51/90,56.67%),肿瘤大小≤ 2 cm者35例(35/51、68.63%)、TNM分期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分别占7.84%(4/51)、19.61%(10/51)、49.02%(25/51)和23.53%(12/51),淋巴结转移率为86.27%(44/51),p53蛋白阴性组与p53蛋白阳性组患者肿瘤大小、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 = 0.682、P = 0.462,χ2 = 0.491、P = 0.507,χ2 = 0.572、P = 0.461)。 结论检测乳腺癌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p53蛋白表达及淋巴结转移率有助于对乳腺癌的诊疗;p53蛋白阳性率下降可能促进HPV感染相关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和细胞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二者相关性。 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5年8月42例甲状腺癌组织石蜡标本和20例甲状腺肿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甲状腺癌组织中Skp2、Cx43的表达,数据均纳入SPSS20.0软件分析。Skp2、Cx43蛋白阳性表达率采用例(%)表示,行χ2检验;Skp2与Cx43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甲状腺肿组织Skp2蛋白阳性表达率25.0%明显低于甲状腺癌组织75.0%(χ2=8.45, P<0.05);甲状腺肿组织Cx43蛋白阳性表达率95.0%明显高于甲状腺癌组织47.6%(χ2=9.65, 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周围组织侵犯是甲状腺癌组织中Skp2与Cx43蛋白阳性表达率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Skp2、Cx43阳性表达与肿瘤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和周围组织侵犯等因素有明显相关性(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Skp2、Cx43蛋白在甲状腺癌中表达呈负相关(r=-0.709,P<0.05)。 结论Skp2和Cx43均可能参与甲状腺癌的增殖、浸润及转移。Skp2、Cx43的表达情况可能作为预测甲状腺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甲状腺癌根治术中应用选择性颈部淋巴结清扫的效果.方法 选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红星医院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50例甲状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甲状腺根治术,研究组采用甲状腺癌根治术+选择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组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结直肠癌组织中同源盒A10(HOXA10)和P53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7年4月至2019年10月在西安市中心医院行手术治疗的97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癌组织及对应癌旁正常组织中HOXA10和P53蛋白表达情况。分析HOXA10和P53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直肠癌组织中HOXA10和P53表达的相关性;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HOXA10和P53蛋白表达与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97例结直肠癌组织中HOXA10和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4.2%和68.0%,对应癌旁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35.1%和2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直肠癌组织中HOXA10和P5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657,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HOXA10蛋白表达与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有关,P53蛋白表达与肿瘤直径、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及浸润深度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2(5~61...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核因子κB (NF-κB)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191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本院病理科确诊为TNBC 93例,非TNBC 98例。统计NF-κB表达情况,并对NF-κB表达与年龄、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Ki-67表达、肿瘤大小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TNBC组NF-κB表达阳性率高于非TN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9.14% vs 43.88%,χ2 = 4.449 1,P = 0.034 9)。NF-κB的表达与年龄、肿瘤分期、肿瘤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TNBC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Ki-67表达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NF-κB阳性患者预后差于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592 3, P = 0.032 1); NF-κB表达与3年DFS无明显相关。 结论TNBC中NF-κB的表达阳性率高于非TNBC;NF-κB的表达与TNBC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Ki-67的表达密切相关;NF-κB阳性表明TNBC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SLN)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非前哨淋巴结(NSLN)转移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00例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的临床分期为T1-2N0M0期乳腺癌患者资料,其中病理检查确诊SLN阳性、随后行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的乳腺癌患者共89例,总结其临床、病理因素的特征及其对腋窝NSLN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 结果SLN阳性率为17.8%(89/500),49.4%(44/89)出现NSLN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NSLN转移与原发肿瘤分期、脉管浸润、SLN阳性数、SLN阳性率相关(χ2=4.062、36.084、7.003、10.889,P=0.044、<0.001、0.030、0.004)。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脉管浸润、SLN阳性率是NSLN转移的独立预测因子(OR=46.142,95%CI:11.821~258.472,P<0.000 1;OR=10.482,95%CI:2.564~51.312,P=0.002)。 结论SLN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其原发肿瘤分期、肿瘤是否多发、脉管浸润、SLN阳性数、SLN转移率与腋窝NSLN转移相关。其中,脉管浸润及SLN阳性率≥0.5是SLN阳性乳腺癌患者腋窝NSLN转移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