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山东省农村地区学龄前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健康相关行为,为改善其健康相关行为和提高健康水平提供建议和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随机抽取山东省内两个县幼儿园的3~6岁的615例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并利用自制的问卷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山东省农村地区学龄前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饮食行为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卫生行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监护类型下和独生非独生下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卫生行为表现不同(P0.05)。结论山东省农村学龄前儿童的整体饮食习惯不良,留守儿童的卫生行为较非留守儿童更差,隔代监护儿童的卫生行为亟需改善,建议加强对儿童监护人的宣传教育以纠正孩子不良行为,培养孩子健康的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鲁西南欠发达地区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体质状况,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帮助。方法随机抽取鲁西南地区3~6岁留守儿童402名,非留守儿童398名,根据《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手册》要求,进行形态指标、生理功能指标和素质指标的测定。结果在身体形态方面,3~6岁男性非留守儿童均明显优于留守儿童;3岁女童没有明显差异,4岁、6岁女童均是非留守优于留守,5岁儿童除身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身体机能方面,除5岁非留守男童心率高于留守男童(P0.05),其余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身体素质方面,除4~6岁女童立定跳远非留守组高于留守组外,女童其他素质指标和男童素质指标均是留守优于非留守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非留守儿童形态指标优于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贵州省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状况。方法对贵州省定新乡1所中学和4所小学的1 565名学生进行自制儿童问卷调查,对部分儿童进行智力、行为测试,对小学生进行体格检查。结果定新乡留守儿童比例为35.02%;留守与非留守小学男童的平均身高分别为128.74、130.46 cm,平均体重分别为27.31、28.71 kg;留守与非留守小学女童的身高分别为128.52、131.54 cm,平均体重分别为27.26、28.77 kg;同性别留守儿童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均低于非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留守儿童的行为问题检出率为34.88%,非留守儿童为28.87%,其中处于青春期(12~16岁)的留守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41.40%,高于同年龄段非留守儿童的3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智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定新乡农村留守儿童比例较高,与非留守儿童比较,留守儿童生长发育较差,心理问题差异不明显,行为问题存在年龄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目前延吉市留守儿童的吸烟态度及影响因素,为学校全面控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2009年3月对1 917名小学生进行了吸烟情况问卷调查。结果从调查中发现,人际关系和环境因素、缺乏家庭温暖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留守儿童生活事件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学校环境、第一次吸烟原因,经济状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留守儿童的吸烟者率、尝试吸烟率、复吸率、现在吸烟率、吸烟低龄化程度及戒烟率与一般儿童吸烟状况比较,除了吸烟环境原因有些相同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留守儿童的吸烟状况普遍高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中的男生及城镇留守儿童的吸烟状况和心理健康状态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浙江省某山区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预防接种情况,为进一步制定留守儿童免疫规划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浙江省某山区抽取4个乡镇12个行政村,以当地0~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开展入户问卷调查,了解儿童基本信息及预防接种信息,比较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疫苗接种率和接种及时率。结果共发放问卷420份,回收有效问卷416份,问卷有效率为99.05%。其中留守儿童家庭97户,非留守儿童家庭319户。留守儿童97人,占23.32%,非留守儿童319人,占76.68%;男童206人,占49.52%,女童210人,占50.48%;农村户籍376人,占90.38%,城镇户籍40人,占9.61%。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免疫规划疫苗全程接种及时率分别为56.94%和60.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儿童单种疫苗接种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留守儿童乙肝疫苗第3剂接种及时率低于非留守儿童(P0.05),乙脑疫苗第1剂接种及时率高于非留守儿童(P0.05)。结论山区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免疫规划五苗接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留守儿童乙肝疫苗第三剂接种及时率低于非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国贫困地区3岁以下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母乳喂养与辅食添加状况,为促进农村儿童科学喂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中西部6省6县贫困地区3岁以下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1 439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留守儿童940例,非留守儿童499例,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儿童母乳喂养和辅食添加情况。结果留守儿童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率低于非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留守儿童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较低,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过早或过晚添加辅食率较高,应加强贫困地区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母乳喂养与辅食添加的科学喂养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国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攻击行为差异,探讨其影响因素,为预防攻击行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4年11月—2015年5月,对我国5个省份农村中小学生使用Buss-Warren攻击问卷、忽视与虐待问卷、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本次纳入研究对象16 977人,其中留守儿童5 477人,占32.26%,非留守儿童11 500人,占67.74%。留守儿童攻击行为总分及身体攻击、言语攻击、间接攻击、愤怒、敌意维度得分均高于非留守儿童(70.96±16.53 vs. 69.03±16.50、13.51±4.50 vs. 13.00±4.83、12.16±3.27 vs.11.92±3.34、12.07±3.86 vs. 11.79±3.82、15.54±4.58 vs. 15.35±4.55、17.68±5.34 vs. 16.96±5.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比较,同性别(男生:33.19%vs. 29.60%;女生:28.91%vs. 25.63%)、小学4~6年级(31.26%vs. 25.16%)、初中(30.18%vs. 26.79%)、主要照料人为母亲(29.89%vs. 26.62%)、主要照料人管教方式为民主(26.99%vs. 25.12%)或严格(31.94%vs. 25.79%),留守儿童攻击行为检出率均高于非留守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留守儿童发生攻击行为风险是非留守儿童的1.105倍。性别、教养方式、躯体虐待以及心理韧性是攻击行为的共同影响因素(P 0.05)。结论留守儿童发生攻击行为风险比非留守儿童高;男生、不良教养方式、发生躯体虐待与攻击行为正向关联,心理韧性与攻击行为负向关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佳木斯市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忽视现况,为改善农村儿童受忽视现况及预防干预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佳木斯市农村3所小学的1 242名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童580名、女童662名。采用"中国农村6~11岁小学生儿童忽视评价常模"中规定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年龄段留守儿童的忽视率与全国持平,6~8岁组留守儿童的忽视度高于全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留守儿童的忽视率和忽视度均高于全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8岁组留守和非留守儿童的忽视率和忽视度无性别差异(P0.05),9~11岁组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男童的忽视率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和非留守儿童均以受到单项忽视为主。结论佳木斯市农村地区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受到的忽视频度较高,强度较大。应加强相关知识的教育,提高社会各界对农村儿童的关注,为农村儿童提供适宜其身心发展的环境。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合肥市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及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现状。方法采用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抽查30个农村行政村,调查0~6岁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和疫苗接种及时率。结果留守儿童占当地同龄儿童比例为27.2%;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基础免疫接种及时率分别为58.6%、57.5%,加强免疫分别为93.7%、92.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518,1.899,P0.05);2~4岁成为留守儿童接种及时率低于1岁成为留守儿童的接种及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930,P0.05)。结论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数量多,疫苗接种现状较好;2~4岁成为留守儿童对疫苗接种及时率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留守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状况以及与体力活动动机之间的关系,为留守儿童青少年保持良好的体力活动水平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2018年3—4月在新疆经济欠发达的和田、喀什地区抽取1 024名农村留守儿童青少年进行体力活动量表和锻炼动机量表的调查。结果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留守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得分为20.07±15.89;锻炼动机中最高的维度为健康动机(4.08±0.68),最低的为外貌(2.84±0.98)。女生体力活动得分低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锻炼的动机中能力、社交、乐趣维度得分也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初中学生体力活动高于高中学生(P0.05)。回归分析显示,乐趣和能力动机对体力活动起到预测作用(R2=0.141,F=22.564,P0.05)。结论内部动机的有效激发是促进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留守儿童青少年积极参与体力活动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新疆伊犁地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营养健康状况,为该地区留守儿童营养均衡改善提供支持。方法 2016年9-10月在伊犁地区的3个县随机共调查18所中小学校的3 842名7~15岁的留守和非留守儿童,根据身高和BMI进行营养状况的分类比较。结果 新疆伊犁地区7~15岁男女留守儿童身高、体重、BMI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均较低。留守儿童在生长迟缓、消瘦方面的人数比例均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32、314.12,P<0.01);非留守儿童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显著高于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37、24.92,P<0.01)。结论 伊犁地区留守儿童的营养状况与非留守儿童相比较相对较差,留守儿童的营养状况以消瘦为主,应需重点关注和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与自我意识的状况及其关系,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青少年社会支持评价量表和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对甘肃省1 15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留守儿童在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与客观支持得分与非留守儿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支持利用度方面低于非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7,P=0.007)。留守儿童在智力与学校情况、合群两因子得分均低于非留守儿童(t=2.094,P=0.037;t=3.224,P=0.001);在自我意识总分及其他因子与非留守儿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儿童社会支持各因子与自我意识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与自我意识总分差异不显著。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程度与自我意识量表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应采取措施提高留守儿童社会支持,尤其是社会支持利用度,以提高留守儿童的意识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新疆伊犁地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营养健康状况,为该地区留守儿童营养均衡改善提供支持。方法 2016年9-10月在伊犁地区的3个县随机共调查18所中小学校的3 842名7~15岁的留守和非留守儿童,根据身高和BMI进行营养状况的分类比较。结果 新疆伊犁地区7~15岁男女留守儿童身高、体重、BMI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均较低。留守儿童在生长迟缓、消瘦方面的人数比例均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32、314.12,P<0.01);非留守儿童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显著高于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37、24.92,P<0.01)。结论 伊犁地区留守儿童的营养状况与非留守儿童相比较相对较差,留守儿童的营养状况以消瘦为主,应需重点关注和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生长、营养与食品安全KAP现状,为相关部门制定关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查阅大量文献后编制自填式问卷,于2015年以便利分层抽样方法,抽取湖南、山西两省农村地区1 026名3~6年级小学生开展问卷调研,由调研员现场指导监督学生填写问卷,运用t检验与χ~2分析,探讨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在生长及营养与食品安全认知、态度、行为间的差异。结果被调查留守儿童营养不良比例高达19.37%,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16.32%)(P<0.05)。留守儿童的饮食行为多不如非留守儿童,18.1%的留守儿童以零食代替正餐,仅9.4%的非留守儿童以零食代替正餐;二者具备合理饮水习惯的比例分别为:留守儿童16.6%、非留守儿童32.3%,留守儿童饮水习惯更不科学(P<0.05);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均喜爱吃零食,二者零食食用频率、零食偏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偏好"限制食用类"零食;留守儿童用于购买零食的钱数显著多于非留守儿童,零花钱在2元以上/d的比例分别为19.6%、11.1%(P<0.05)。二者都缺乏食品安全意识,留守儿童个人卫生习惯不如非留守儿童;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的食品安全与营养认知平均得分分别为53.84、58.14,留守儿童显著差于非留守儿童,且其营养态度显著差于非留守儿童(P<0.05)。结论湖南、山西两省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生长及营养与食品安全KAP现状较差,建议学校加强对留守儿童开展相关教育,以弥补家庭监护的缺失。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在负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情况间的差异,为加强留守儿童教育,提高社会支持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调查中学生,分析留守与非留守儿童负性生活事件及社会支持情况间差异.结果 生活中前4位负性生活事件,留守儿童依次为考试失败或不理想、被人误会或错怪、与同学或好友发生纠纷、学习负担重;非留守儿童依次为考试失败或不理想、被人误会或错怪、生活习惯(饮食、休息等)明显变化、与同学或好友发生纠纷.留守儿童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中人际关系、丧失、健康适应3个方面得分均高于非留守儿童,社会支持量表中主观支持分及总分均低于非留守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事件各维度与社会支持各维度间呈现弱的负相关,相关系数(r)波动在-0.019~-0.296(P<0.05).结论 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在生活上更易发生负性生活事件,而得到的社会支持较少.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生活指导,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对意外伤害的认知情况和行为特征的异同,为留守儿童集中的地区有效开展学校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整群抽取贵州省某贫困县4所小学高年级学生中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各200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知识和行为方面,除个别项目外,非留守儿童比留守儿童得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儿童获取知识途径以同学同伴传授为主,非留守儿童则以父母教导为主;调查对象对学校开展健康教育获取知识有强烈需求。结论学校应对留守儿童进行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提高预防意外伤害知识水平,促进科学预防意外伤害行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农村留守儿童个性心理特征,为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黔西县4所中小学的1 485名儿童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版)和自编问卷进行调查。结果:黔西县留守儿童人格除了内外向(E)处于倾向型以外,其他各维度均处于中间值范围;留守男生与非留守男生神经质(N)因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女生精神质(P)、N因子分高于非留守女生(P<0.05);留守男生与留守女生的P、掩饰性(L)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小学生E、L因子分低于留守中学生(P<0.05);留守儿童父母不同外出时间在L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黔西县留守儿童的个性较非留守儿童易出现焦虑、孤独、不关心他人、郁郁不乐、忧心忡忡等问题;留守女生较留守男生易出现P因子;留守中学生性格较留守小学生性格倾向于外向、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江苏农村留守儿童的自杀风险,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6年6-7月,整群抽取南京与盐城部分农村中小学的五至八年级学生961人,其中留守儿童418人,使用青少年自杀意念量表(PANSI)和自杀态度问卷(QSA)进行调查。结果留守儿童自杀意念为(23.24±7.38)分,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的(21.18±5.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3,P0.001);父母外出工作年数对留守儿童的自杀意念影响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性别、年级、独生子女与否对非留守儿童的自杀意念影响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自杀态度分别为(87.30±9.62)、(87.82±10.1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2,P0.05);年级对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的自杀态度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杀态度与自杀意念之间呈明显负相关(r=-0.22,P0.001)。结论留守儿童自杀风险高于非留守儿童,政府和社会公益组织应当有针对性地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尽快制定应对不健康心理和行为的响应机制和策略。  相似文献   

19.
分析家庭因素对农村留守儿童饮食行为的影响,为指导留守儿童健康饮食行为养成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横断面设计,在贵州和安徽选取经济发展水平中等的4个县,每个县里随机抽取农村户籍为主的小学各4所共16所,在每所小学五六年级随机抽取3个班2 371名儿童及其主要照料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蔬菜、水果、肉、蛋、奶、碳酸饮料、快餐等摄入频次,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结果 从饮食摄入频率来看,每周能够摄人≥4次水果、蛋类、奶类的留守儿童分别为44.9%,35.1%,28.5%,非留守儿童分别为57.2%,38.5%,3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9.53,10.45,46.67,P值均<0.05).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饮食行为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3,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家庭亲密度、照料人饮食行为与留守儿童饮食行为呈正相关(β值分别为0.07,0.49,P值均<0.05),父亲单方照料儿童与留守儿童饮食行为呈负相关(β=-1.21,P=0.03).结论 留守儿童的饮食行为与家庭的亲密度、照料人身份和照料人的饮食行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山东省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家庭养育情况,为进一步开展有效的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共抽取山东省2个县735例学龄前儿童监护人,并利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50.0%以上的留守儿童监护人对养育孩子感到为难和很重的负担;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监护人平时对待孩子的行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儿童不同类型监护人平时对待孩子的行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加强对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监护人普及家庭教养方式的教育,从而保证儿童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