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尝试应用介入栓塞和手术切除联合方案治疗儿童巨大头面部动静脉血管瘤。方法:选择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1例经介入联合手术治疗的巨大头面部动静脉血管瘤患儿,总结其相关诊疗经过及影像资料,分析其诊治方案的可行性。结果:成功切除患儿病灶,术中出血可控,术后伤口愈合良好,皮瓣活力正常,患儿容貌满意。结论:介入栓塞联合手术切除可能是儿童头面部动静脉血管瘤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合理的制定栓塞和手术方案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复合手术内联合颅内外血管搭桥及介入方式治疗巨大蛇形动脉瘤的手术配合。 方法对 3 例复杂动脉瘤通过颅内外动脉搭桥及介入治疗,回顾性分析总结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复合手术室内配合情况。 结果3 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效果良好,术后无感染并发症。患者出院时 GOS 评分 5 分 2 例,4 分 1 例。 结论复合手术治疗是复杂动脉瘤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但对术中护理配合要求高。术前充分的护理准备、术中高效的器械配合、复合手术室内合理的器材布局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经导管超选择栓塞术在耳鼻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11月至2009年1月间,14例患有耳鼻喉疾病的患者应用超选择血管栓塞术诊治,男13例,女1例。年龄13~79岁,单纯严重鼻出血4例,鼻咽癌及上颌窦癌致顽固出血各2例,扁桃腺手术术后出血1例,鼻咽纤维血管瘤术前栓塞5例。结果9例严重鼻出血中经超选择血管栓塞治疗后,出血均获得有效的控制,5例鼻咽纤维血管瘤术前栓塞肿瘤供血动脉均获成功,减少了术中出血量,手术野清晰,实体瘤更易于辨认、切除。所有行超选择血管栓塞术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超选择血管栓塞术是诊断和治疗严重耳鼻喉出血的安全、有效的方法。鼻咽纤维血管瘤术前行超选择血管栓塞,能有效地减少术中出血量,有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鼻咽纤维血管瘤手术前介入栓塞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咽纤维血管瘤术前介入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7例鼻咽纤维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2例行数字减影动脉血管造影及栓塞,5例直接手术切除。供血动脉主要为颈外动脉的颌内或(和)咽升动脉,栓塞物为明胶海绵。结果:栓塞后10例(占83%)肿瘤血管血供完全消失,8例栓塞后瘤体缩小约2/5,栓塞后48~72h手术最理想。结论:鼻咽纤维血管瘤术前介入动脉栓塞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术后并发肾假性动脉瘤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7年11月~2019年11月在南方医院采用介入栓塞治疗的9例PCNL术后并发肾出血患者的行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临床资料、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行肾动脉栓塞术治愈的患者(造影结果详细列出:单纯动脉损伤5例,假性动脉瘤4例,动静脉瘘0例),动脉栓塞前均行床边彩超检查,其中床旁彩超诊断出4例肾假性动脉瘤,最终经肾动脉造影确诊。结论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对PCNL术后继发肾假性动脉瘤的诊断有较大的优越性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鼻咽纤维血管瘤术前栓塞的疗效及并发症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1月至2006年11月以来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鼻咽纤维血管瘤患者12例,12例鼻咽纤维血管瘤手术前1~3d行超选择供血动脉栓塞,详细观察栓塞后毒副作用及并发症,并记录手术时出血量。结果血管造影可清晰显示肿瘤病变范围及供血情况,12例患者中一侧颌内动脉供血8例,合并咽升动脉供血4例。7例完全栓塞,5例仅部分栓塞。毒副作用为栓塞侧面部疼痛4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病变均完整切除。术中平均出血量为470ml。结论鼻咽纤维血管瘤术前栓塞能减少外科术中出血并提高肿瘤切除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脑血管畸形出血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对91例脑血管畸形出血患者给予术前、术后的护理。观察91例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91例患者中,89例患者好转;1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经处理后痊愈;1例术后出现偏瘫。结论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的脑血管畸形出血患者给予围术期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高文汇  肖晔 《护理研究》2007,21(9):2487-2488
脑膜瘤为颅脑常见肿瘤,外科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巨大脑膜瘤是指最大径在7cm以上的脑膜瘤,瘤体多血流丰富,在手术中容易出血不止,导致肿瘤不能完全切除或严重并发症。术前经介入栓塞减少肿瘤的血液供应,能减少术中出血。我院对5例巨大脑膜瘤采取超选择性血管介入栓塞联合手术切除,效果比较满意,本文将手术中出血量的观察及护理配合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末梢型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13例颅内末梢型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动脉瘤位于小脑后下动脉远端5个[其中1例是脑动静脉畸形(AVM)合并动脉瘤],大脑前动脉3个,大脑后动脉瘤远端2个,大脑中动脉远端2个,脉络膜前动脉1个;均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动脉瘤或闭塞载瘤动脉进行治疗,术后随访319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动脉瘤均介入栓塞,11例患者恢复良好;1例患者术前存在左侧肢体偏瘫,术后加重;1例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术后6个月再次出血,急诊开颅手术治疗,其余患者术后319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动脉瘤均介入栓塞,11例患者恢复良好;1例患者术前存在左侧肢体偏瘫,术后加重;1例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术后6个月再次出血,急诊开颅手术治疗,其余患者术后36个月复查DSA,动脉瘤均不显影,无死亡病例。结论经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末梢型动脉瘤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介入栓塞术治疗舌面部血管瘤的价值。方法:在DSA下超选择插管后,采用明胶海绵加平阳霉素栓塞治疗舌面部血管瘤29例。结果:9例栓塞后2~7天外科手术治疗,术中肿瘤缩小,出血明显减少,随访1~3.5年,病变无复发;20例肿瘤缩小30%~90%,随访0.5~3年,15例病变稳定,5例病变增大再行栓塞治疗。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介入方法治疗舌面部血管瘤,疗效可靠,并发症少,宜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Scalp congenital hemangiomas are a rare, but well-known, vascular malformation in infants. These hemangiomas are usually benign, but occasionally these are associated with cardiac complications and disfigurement. Giant hemangioma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high-output heart failure require intervention because they have a high mortality rate and do not respond to medical therapy. We report here a case of a premature newborn who was diagnosed with a giant scalp hemangioma associated with cardiac failure. The newborn underwent successful arterial feeder embolization of the superficial temporal artery. He then underwent surgical excision 14 days after embolization. We believe that preoperative embolization of a giant scalp hemangioma in newborns is a safe measure for alleviating underlying cardiac failure and minimizing the risk of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介入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疗效。方法 收集18例经CDFI、MSCT、MRI及DSA确诊的肝血管瘤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右股动脉,超选择至肿瘤供血动脉,以超液态碘油或平阳霉素超液态碘油乳剂,或联合明胶海绵颗粒和(或)明胶海绵条栓塞肿瘤血管。术后随访评价栓塞治疗疗效。结果 栓塞治疗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消失;血管瘤随时间延长而逐渐缩小,栓塞前血管瘤最大径为(10.20±3.24)cm,栓塞后血管瘤保持稳定时最大径为(4.44±2.16)cm,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栓塞治疗有效率为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介入栓塞治疗肝血管瘤创伤小、疗效可靠、并发症少,可作为肝血管瘤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腹腔手术后继发出血的原因和干预时机,以优化治疗方案。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腹腔手术后继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出血原因、治疗方案及预后情况。  结果  61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腹腔手术后继发出血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男性49例,女性12例,以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最多(50.8%,31/61),其次为肝脏手术(16.4%,10/61)和胃部手术(14.8%,9/61)。56例患者明确了出血原因,其中创面渗血和/或创面小动脉活动性出血24例(42.9%,24/56),吻合口出血11例(19.6%,11/56)。出血后多数患者采取手术止血(65.6%,40/61),成功率为87.5%;其次采取介入栓塞止血(24.6%,15/61),成功率为2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成功止血55例、死亡5例,1例患者放弃治疗。  结论  腹腔大手术后出血机率更高,手术止血效果可能优于介入栓塞止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血管内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为脑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提供经验借鉴。方法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术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明确诊断结果。对46例患有脑动脉瘤患者进行血管内弹簧圈介入栓塞手术治疗。结果 46例动脉瘤患者中,43例栓塞治疗结果满意,但3例术中栓塞过程顺利,术后均出现了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的情况,经医治无效死亡。随访25例患者术后6~8个月DSA复查,见瘤体栓塞良好、未见复发,载瘤动脉通畅。结论脑动脉瘤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且较为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膜后肿瘤行血管造影及介入栓塞治疗的意义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74例腹膜后肿瘤患者行血管造影及介入栓塞治疗后的相关指标,总结临床护理经验。结果54例患者动脉血管造影阳性,在介入导管室行PVA颗粒、明胶海绵颗粒、微钢圈栓塞等栓塞治疗;54例患者均未发生穿刺部位出血及感染,仅有3例出现局部淤血、淤斑,栓塞后发热23例,不同程度腰背酸痛16例,腹痛15例,尿潴留4例,无异位动脉栓塞等并发症。结论腹膜后肿瘤行血管造影能清晰地显示肿瘤血供来源与周围血管及器官的关系,介入栓塞能有效地减少术中出血,一定程度的缩小瘤体,从而降低手术的盲目性和危险性。护理的关键在于认真做好血管造影及介入栓塞前准备,造影及介入栓塞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穿刺局部护理,预防感染及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妇产科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及对策。 方法 选择2016年8月~2018年8月在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妇产科行剖宫产术,且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40例为观察组,同期切口愈合良好的患者779例为对照组,分析切口愈合不良的可能原因,探讨如何能够预防切口愈合不良,加速切口愈合。 结果 我院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为4.88%,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夏季、宫颈分泌物培养见致病菌、胎膜早破、孕前超重或肥胖、腹壁脂肪层厚度>3 cm、试产、皮下组织内残留线结、皮下组织使用电刀止血、术后发热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影响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为手术时间为夏季、宫颈分泌物培养见致病菌、胎膜早破、孕前超重或肥胖、腹壁脂肪层厚度>3 cm、试产、皮下组织内残留线结、皮下组织使用电刀止血、术后发热,应从孕期保健、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术后管理几个方面着手预防,发现切口愈合不良后,及时敞开切口、清除坏死组织、充分引流有利于愈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肝硬化失代偿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行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 stent-shunt,TIPSS)联合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varices embolization,PTVE)的围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75例肝硬化失代偿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行TIPSS联合PTVE的围术期护理经验。结果 7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例患者出现轻微肝性脑病,1例出现皮肤黏膜下出血,经治疗和护理均恢复良好。结论术前做好物品和患者准备,心理护理;术中娴熟的配合;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和并发症的预防对提高手术安全性与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在神经科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分析537例行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的神经科危重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伤口愈合等情况。结果:在537例患者中有483例(89.9%)患者在10min内成功完成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术后出现伤口出血11例,皮下气肿7例,伤口均愈合良好。结论: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在神经科危重患者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伤口易于愈合、临床并发症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