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基于目标设置的阶段性健康教育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围绝经期失眠伴焦虑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3年5月在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椒江分部接受治疗的150例围绝经期失眠伴焦虑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观察组患者接受阶段性健康教育联合rTMS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联合rTM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睡眠质量、焦虑、抑郁情绪、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0.91±0.37)分]低于对照组[(1.25±0.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21,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SAS评分[(42.28±2.46)分]和SDS评分[(44.03±2.13)分]均低于对照组[(48.50±2.39)分、(49.41±2.2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705、14.898,均P<0.05)。观察组患者围绝经期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健康教育路径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住院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研究对象来源于该院收治的110例COPD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2组患者均依照病情变化,进行常规治疗及护理。而干预组患者在常规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全方位健康教育。对比2组患者出院时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入院后1 d、1周及出院时Zung评分情况、患者满意度调查评分。结果干预组患者,痰标本留取方法及时间[(3.00±0.97)分]、发作时应急措施[(2.98±0.67)分]、雾化吸入方法 [(3.31±1.01)分]、用氧浓度及时间[(3.11±0.55)分]、日常注意事项[(4.02±0.25)分]等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2.27±1.01)分、(2.33±1.07)分、(3.02±0.01)分、(2.89±0.01)分、(3.87±0.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经干预后1周及出院时Zung评分[(68.17±4.52)分、(50.00±0.05)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70.01±2.32)分、(55.00±10.00)分],干预组患者出院时患者满意度(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1.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对COPD患者及家属进行全方位护理及健康教育,患者满意度较高,能有效提高Zung评分情况,短期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袋鼠式干预在母乳喂养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新生儿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1年4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新生儿82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和袋鼠式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生长发育情况、家长干预满意度、新生儿生理指标、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母亲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新生儿行为状态评分、喂养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新生儿头围[(33.25±0.38)cm]、身长[(48.06±1.38)cm]均高于对照组[(31.68±0.36)cm、(43.27±1.36)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221、12.523,均P<0.05)。观察组家长满意度(97.56%)高于对照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27,P<0.05)。观察组新生儿血氧饱和度[(95.62±2.32)%]高于对照组[(91.27±2.44)%],呼吸、心率[(45.27±5.62)次/min、(143.54±11.83)次/min]均低于对照组[(51.43±7.96)次/min、(151.67±13.78)次/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824、12.282及13.973,均P<0.05)。观察组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80.49%)、母乳喂养测量工具(BAT)评分[(9.18±2.25)分]及NBNA评分[出生4 d(38.56±0.73)分、出生30 d(39.55±0.45)分]均高于对照组[63.41%,(7.33±1.43)分,出生4 d(37.33±0.96)分、出生30 d(38.24±0.9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919,t=13.986、11.643及12.086,均P<0.05)。观察组新生儿母亲HADS评分[(7.11±2.12)分、(7.12±1.18)分]均低于对照组[(9.06±2.16)分、(8.51±1.3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987、12.965,均P<0.05)。观察组新生儿行为状态评分[干预7 d(2.53±0.53)分、干预15 d(1.98±0.36)分]均低于对照组[干预7 d(3.06±0.63)分、干预15 d(2.53±0.4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312、13.437,均P<0.05)。观察组新生儿奶摄入量[(245.52±19.86)ml]、母乳喂养率(73.17%)均高于对照组[(217.74±16.46)ml、46.34%],住院时间[(13.86±3.25)d]低于对照组[(17.64±5.28)d](t=12.836、4.568及13.654,均P<0.05)。结论 在母乳喂养中,袋鼠式干预的治疗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新生儿体格发育,临床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实施社区健康管理对脑卒中后疲劳(PSF)的影响,为PSF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9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社区健康管理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针对社区健康管理组建立健康管理档案,进行定期随访,应用欧洲卒中评分(ESS)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评价患者卒中后日常生活能力,疲劳情况的检测应用疲劳严重度量表(FSS)和个人强度目录(CIS)。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常规出院指导进行管理。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ESS评分、MBI评分和F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社区健康管理组ESS评分[(63.12±3.24)分]、MBI评分[(55.46±4.85)分]均明显高于本组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FSS评分[(25.45±4.06)分]均明显低于本组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CIS量表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社区健康管理组患者疲劳严重度[(27.14±0.34)分]、注意力[(16.45±0.32)分]、动机[(11.34±0.46)分]、体力活动的水平[(10.75±0.51)分]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后及本组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健康管理能够降低PSF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回授式健康教育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及康复状况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5月—2016年5月经治疗处于恢复期的脑卒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观察组接受回授式健康教育,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自我管理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对运动(71.93%vs 50.88%)、服药(68.42%vs 49.12%)、卒中先兆(66.67%vs 38.60%)、卒中处理(70.18%vs 36.84%)等知识的知晓率高于干预前及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管理[(8.22±1.32)分vs(7.21±1.13)分]、疾病共性管理[(7.56±1.21)分vs(3.88±1.03)分]、认知症状管理[(3.29±0.96)分vs(2.48±1.16)分]、体育锻炼行为[(50.34±8.96)分vs(12.47±3.79)分]、健康自评[(1.23±0.54)分vs(4.37±0.92)分]、健康担忧评分[(2.02±1.11)分vs(4.12±1.14)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内,观察组好转率(70.18%)高于对照组(50.88%)。结论回授式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对脑卒中健康知识的认知,促进自我管理完成,这对促进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预见性干预模式在窒息导致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治疗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9年9月温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窒息导致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干预)和观察组(预见性干预模式),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儿运动发育、智力发育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患儿家长心理状态评分的差异。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运动发育指数(MDI)和智力发育指数(PDI)分别为(86.1±5.2)分和(83.2±4.1)分,均高于对照组[(72.5±5.1)分、(75.1±4.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167、7.981,均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5.0%)低于对照组(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93,P0.05)。观察组患儿身高和体质量[(85.8±3.6)cm、(9.7±1.4)kg]均高于对照组[(81.4±4.5)cm、(8.3±1.0)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165、7.442,P0.05)。观察组患儿焦虑评分[(30.1±2.4)分]和抑郁评分[(30.4±2.5)分]均低于对照组[(42.5±2.5)分、(44.5±2.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582、7.159,均P0.05)。结论对窒息导致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实施预见性干预模式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回授(Teach-back)健康教育模式对围绝经期高血压女性血压昼夜节律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温州市中医院收治的围绝经期高血压女性8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Teach-back健康教育模式,两组患者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心理状态、健康素养水平、自我效能水平、自我管理行为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收缩压(SBP)昼夜节律[(7.24±1.31)%vs.(7.32±1.28)%]、舒张压(DBP)昼夜节律[(5.75±1.60)%vs.(5.64±1.5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83、0.322,均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BP昼夜节律、DBP昼夜节律均较干预前上升,且观察组患者均高于对照组[(8.62±1.50)%vs.(7.93±1.41)%、(7.05±1.32)%vs.(6.43±1.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72、2.026,均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发生率[88.10%(37/42)vs.83.33%(35/4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9,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发生率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焦虑发生率(14.29%,6/42)低于对照组(35.71%,1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43,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健康素养评分[(14.35±3.51)分vs.(14.26±3.57)分]和自我效能评分[(27.11±5.44)分vs.(27.05±5.38)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17、0.051,均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健康素养评分和自我效能评分均较干预前提升,且观察组患者均高于对照组[(28.91±5.82)分vs.(19.46±4.63)分、(35.23±4.42)分vs.(29.72±4.8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235、5.442,均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64.92±8.95)分vs.(64.32±8.86)分]和生活质量测定简式量表(WHOQOL-BREF)评分[(54.93±6.79)分vs.(54.36±6.75)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09、0.386,均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和WHOQOL-BREF评分均较干预前提升,且观察组患者均高于对照组[(93.27±12.16)分vs.(77.21±10.04)分、(75.27±8.36)分vs.(63.17±7.4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600、7.011,均P<0.05)。结论围绝经期高血压女性应用Teach-back健康教育模式有助于改善血压昼夜节律,恢复正向心理状态,并提升健康素养水平,增强自我效能增强,强化自我管理行为,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rt-PA溶栓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rt-PA溶栓治疗,先以总量的10%于1~2 min静脉推注;剩余的90%以1:5的比例加入生理盐水持续静脉滴注1 h。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7 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进行评分,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或重复测量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24 h、7 d两组NIHSS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治疗后24 h、7 d观察组NIHSS[(16.19±4.32)、(10.80±3.35)分]低于对照组[(18.35±3.06)、(16.94±4.1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7 d两组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治疗后7 d观察组ADL评分[(80.35±12.09)分]高于对照组[(61.53±13.0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两组血清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治疗后7 d观察组血清IL-6水平[(77.06±15.43)ng/ml]低于对照组[(90.84±12.67)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PA溶栓治疗可促进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综合性干预对脱敏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效果的影响,并分析其对患儿生活质量、哮喘控制情况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2年9月在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8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干预,观察组患儿采用综合性干预,对比两组患儿行为能力、心理状况、干预效果、生活质量、哮喘控制情况及肺功能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儿行为能力和心理状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干预总有效率(70.73%)高于对照组(48.78%),疾病控制率(95.12%)高于对照组(78.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108、5.145,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环境刺激评分[(17.24±1.20)分]、活动受限评分[(31.26±2.41)分]、哮喘症状评分[(29.63±2.54)分]、生理状况评分[(15.26±1.34)分]、对自身健康的关心程度[(17.63±1.24)分]均高于对照组[(14.30±1.14)分、(27.63±1.65)分、(25.63±2.71)分、(11.20±1.02)分、(15.23±1.2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374、7.958、6.896、15.437及8.799,均P<0.05)。观察组患儿日间评分[(0.46±0.12)分]、夜间评分[(0.53±0.14)分]低于对照组[(1.45±0.20)分、(1.25±0.20)分],哮喘控制情况评分[(20.36±2.14)分]高于对照组[(16.57±1.6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179、18.884及9.021,均P<0.05)。观察组患儿肺活量(FVC)[(3.42±0.34)L]、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2.53±0.41)L]、用力肺活量占正常预计值的百分比(FEV_(1)/FVC)[(87.63±1.53)%]均高于对照组[(2.59±0.30)L、(1.86±0.30)L及(82.20±1.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721、8.444及17.655,均P<0.05)。结论 综合性干预可显著控制支气管哮喘患儿哮喘发作次数,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哮喘患儿生活质量,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家庭参与院外延续性护理在多发跖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7年1月收治的多发跖骨骨折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家庭参与院外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疼痛VAS评分、卧床时间、使用外固定时间、匹兹堡睡眠质量。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疼痛VAS评分[(3.0±0.2)分]低于干预前[(5.1±0.3)分]及干预后对照组[(4.2±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匹兹堡睡眠质量[(8.1±0.3)分]优于干预前[(20.1±1.2)分]及干预后对照组[(11.9±0.5)分](均P0.05);观察组卧床时间、使用外固定时间[(6.1±1.0)、(26.1±3.0)d]短于对照组[(8.3±1.5)、(32.8±4.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对多发跖骨骨折患者实施家属参与院外延续护理,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疼痛,缩短卧床时间,改善睡眠质量,提高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干预能力、主观幸福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2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10例。对照组给予呼吸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评价两组干预能力、主观幸福感及生活质量。干预能力、主观幸福感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干预能力评分[(80.06±5.43)分]高于对照组[(73.18±6.60)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主观幸福感评分[(57.61±5.80)分]高于对照组[(43.08±6.07)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91.9±7.4)、(90.5±6.2)、(89.8±6.4)、(93.8±6.6)、(92.6±5.7)、(86.0±7.1)分]高于对照组[(82.7±6.9)、(83.4±6.5)、(82.1±6.9)、(84.7±5.9)、(84.3±6.3)、(80.5±6.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提高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干预能力、主观幸福感,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于网络平台多学科参与的术前访视健康教育系统对子宫肌瘤年轻患者心理韧性和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绍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子宫肌瘤年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术前健康宣教,观察组患者给予基于网络平台多学科参与的术前访视健康教育系统宣教,对比两组患者疾病认知程度、心理韧性、疾病不确定感及术后早期恢复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疾病认知了解率(96.23%)明显高于对照组(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2,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心理韧性中个人能力、对自我和生活接纳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心理韧性中个人能力、对自我和生活接纳评分[(27.04±2.16)分、(29.82±2.47)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3.68±3.04)分、(25.75±2.6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38、6.105,均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各维度评分[(33.46±3.57)分、(13.85±1.70)分、(12.97±1.92)分及(10.36±1.67)分]均低于对照组[(38.68±4.03)分、(16.91±1.86)分、(14.56±2.71)分及(12.48±1.9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029、8.802、3.474及5.987,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14.95±2.43)h、(1.64±0.46)d及(3.83±0.57)d]均短于对照组[(16.86±2.797)h、(1.85±0.52)d及(4.29±0.6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10、2.193及3.858,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费用[(9836.95±774.13)元]低于对照组[(10610.36±821.87)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65,P<0.05)。结论基于网络平台多学科参与的术前访视健康教育系统可以提高子宫肌瘤年轻患者疾病认知水平,改善其心理韧性,减轻疾病不确定感,促进其术后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意象画团体辅助干预在女性复发抑郁症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2月—2023年1月女性复发抑郁症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治疗,观察组联合意象画团体辅助干预,两组均完成8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沉思反应量表、情绪调节、认知融合、自评抑郁量表评分、满意度及依从性。结果观察组干预8周后抑郁相关[(23.22±3.15)分]、强迫性冥想[(10.21±1.51)分]、反思[(8.29±1.11)分]及表达抑制评分[(12.15±1.69)分]均低于对照组[抑郁相关(28.63±4.16)分、强迫性冥想(12.14±1.85)分、反思(10.52±1.56)分及表达抑制评分(18.56±2.1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91、7.542、6.326、5.889,均P<0.05);观察组干预8周后CFQ[(31.25±4.12)分]和HAMD评分[(13.42±2.49)分]均低于对照组[CFQ(40.29±4.51)分、HAMD评分(19.68±3.5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019、7.326,均P<0.05);观察组干预8周后干预方法、服务态度、干预效果满意度、遵医嘱干预、定期复查及康复锻炼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意象画团体辅助干预用于女性复发抑郁症患者中,能降低沉思反应、情绪调节及自评抑郁量表评分(减轻心理应激反应),有助于改善患者认知融合水平,可获得较高的满意度及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跨理论模型健康教育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自我运动效能、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8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取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的生活质量[采用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调查表(MLWHF)评估]、运动自我效能[采用运动自我效能量表(ESES)评估]、健康行为[采用自我护理指数量表(SCHFI)评估]。结果干预后,两组MLWHF评分[(26.76±5.03)、(28.39±6.15)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40.97±7.24)、(39.58±6.59)分],ESE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ESE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各分量表评分均较同组干预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分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运动自我效能、健康行为的积极性,有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为CHF的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江苏省徐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02例CHF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干预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包括住院期间护理干预和出院后6个月的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用自我护理能力测量量表(ESEA)和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MLHFQ)检测,比较两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t检验。结果护理前,干预组和对照组ESEA的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健康知识水平评分和MLHFQ的症状、情感、身体活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ESEA的自我护理技能[(36.08±3.87)分]、自我概念[(30.44±3.61)分]、自护责任感[(29.52±4.62)分]、健康知识水平[(37.68±3.82)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2.04±3.45)、(27.76±3.57)、(26.48±3.62)和(31.64±3.2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MLHFQ的症状[(8.48±3.31)分]、情感[(6.72±2.79)分]、身体活动[(11.56±3.66)分]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1.32±3.67)、(8.88±2.83)、(15.36±4.2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社会支持干预对精神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为2014年5月—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100例精神病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干预基础上进行社会支持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对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进行评估,并采用诺丁汉健康调查表(Nottingham health profile,NHP)调查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前,观察组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评分[(25.3±5.2)、(13.9±2.8)、(10.6±2.5)分]则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0±4.9)、(9.7±4.1)、(7.9±2.2)分],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观察组的精力、疼痛、情感、睡眠、社交活动、躯体活动评分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评分[(7.1±1.8)、(2.5±0.4)、(3.2±0.5)、(9.1±1.2)、(1.8±0.3)、(2.2±0.4)分]则显著低于对照组的评分[(9.5±2.7)、(4.5±0.6)、(4.4±0.3)、(10.6±2.1)、(3.3±0.4)、(3.5±0.3)分],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社会支持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地改善精神病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运动功能和D-二聚体、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神经内科2012年5月—2016年5月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脑心通胶囊。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和Barthel指数进行评价,并检测血液中D-二聚体和血小板聚集率(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PAg T)。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为91.1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3.5±0.6)、(5.7±0.8)分],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88.3±7.1)、(71.6±6.3)分],D-二聚体及PAg T[(0.35±0.06)μg/人、(41.2%±5.7%)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57±0.08)μg/人、(59.7±4.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有助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并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血液黏、浓、凝、聚的状态,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胆结石患者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16例老年胆结石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接受院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院内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疼痛评分、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45%低于对照组1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疼痛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3.21±0.22)、(45.21±1.09)、(50.49±1.10)分]均低于对照组[(5.06±0.18)、(59.28±1.12)、(58.26±1.0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为老年胆结石患者提供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缓解疼痛、焦虑和抑郁程度,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行为干预联合体位指导在母乳喂养中的应用及对新生儿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82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应用行为干预,观察组应用行为干预联合体位指导干预。观察分析两组母乳喂养、新生儿神经行为、体格发育及干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母乳喂养知识了解(95.12%)、母乳喂养技能掌握(97.56%)及母乳喂养率(97.56%)均高于对照组(63.41%)、(65.85%)及(70.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648、4.742及4.142,均P<0.05)。观察组新生儿行为能力[(11.33±0.55)分]、被动肌张力[(7.29±0.62)分]、主动肌张力[(7.29±0.62)分]及原始反射[(5.83±0.48)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10.84±0.32)分、(6.85±0.39)分、(6.55±0.78)分及(5.21±0.4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436、12.685、13.112及13.269,均P<0.05)。观察组新生儿身高[(52.04±1.78)cm]和头围[(35.42±2.19)cm]均长于对照组[(47.35±0.57)cm、(32.45±2.16)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765、18.629,均P<0.05),观察组新生儿体质量[(4.24±0.67)kg]高于对照组[(3.52±0.96)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93,P<0.05)。观察组干预满意度(97.56%)高于对照组(7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1,P<0.05)。观察组新生儿体温波动范围[(0.30±0.10)℃]小于对照组[(0.80±0.20)℃],观察组新生儿血氧饱和度[(98.40±1.10)%]高于对照组[(94.40±1.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641、16.587,均P<0.05)。结论单一行为干预与体位指导联合干预可以显著提升母乳喂养知识和技能,母乳喂养率高,充分改善新生儿的神经行为,促进其发育,提高家长满意度,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学龄前儿童哮喘性支气管炎健康宣教与家庭管理效果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舟山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70例哮喘性支气管炎患儿为研究对象,记录患儿一般资料,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儿出院后给予常规家庭照护,观察组患儿出院后在常规家庭照护基础上给予健康宣教。采用自制问卷统计哮喘性支气管炎宣教情况,采用自我照护能力量表(ESCA)统计家庭照护能力,对两组患儿的病情控制情况采用哮喘控制测试ACT进行评分,采用抑郁-焦虑-应激自评量表简版(DASS-21)评价患儿心理状况,对两组患儿上述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分析健康宣教与家庭管理效果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儿规范用药、诱发因素、呼吸锻炼及饮食运动知识得分[(21.14±3.24)分、(28.56±2.54)分、(17.33±2.13)分及(20.69±3.23)分]均高于对照组[(16.34±2.78)分、(24.35±4.35)分、(14.35±2.67)分及(18.06±2.7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456、6.465、5.123及4.546,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ACT评分[(24.24±4.35)分]高于对照组[(20.17±3.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32,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DASS-21评分[(16.24±4.36)分]低于对照组[(27.24±3.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54,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ESCA评分[(126.43±9.67)分]高于对照组[(110.34±13.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52,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学龄前儿童哮喘性支气管炎健康宣教与家庭管理效果呈正相关关系(r=0.526,P<0.05)。结论 学龄前儿童哮喘性支气管炎的健康宣教运用恰当,可提高儿童及其家属的知识掌握情况,从而达到良好的家庭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