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类似物6(SIRT6)对老年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迁移能力和增殖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取不同年龄患者包皮环切术切取的包皮组织,其中老年组8例,青年组8例。用胶原酶消化法提取人皮肤成纤维细胞,Western印迹法检测不同年龄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中SIRT6和磷酸化p65蛋白(p-p65)的表达,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活性,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将老年组皮肤成纤维细胞分成两组,一组用SIRT6慢病毒感染使其SIRT6表达增高作为SIRT6组,另一组以空病毒感染作为对照组,用上述方法分别检测SIRT6组和对照组细胞迁移活性、增殖活性和p-p65蛋白表达水平,实时PCR检测两组Ⅰ型和Ⅲ胶原蛋白、整合素亚基α3、α5和β1 mRNA的表达。采用GraphPad Prism 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t检验分析两组之间数据的差异。结果 老年组皮肤成纤维细胞SIRT6表达水平(0.434 ± 0.179)显著低于青年组(1.000 ± 0.067,t = 3.040,P = 0.012),p-p65表达水平(1.694 ± 0.148)显著高于青年组(1.000 ± 0.093, t = 2.949,P = 0.015),迁移率(43.81% ± 18.84%)显著低于青年组(94.63% ± 12.32%,t = 5.903,P = 0.003),24、48 h增殖活性也较青年组显著下降(P < 0.05)。老年组成纤维细胞过表达SIRT6后,与对照组相比,p-p65表达显著下降(P < 0.05),迁移能力和增殖能力显著提高(P < 0.05),同时Ⅲ胶原蛋白和整合素亚基α3、α5和β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 < 0.05)。结论 SIRT6可提高老年人成纤维细胞的迁移能力和增殖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低氧对系统性硬化病(SSc)患者和正常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合成及胶原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别以5例SSc患者和5例正常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系作为实验对象。将成纤维细胞分别放入20%正常氧和2%低氧分压环境中培养,用分光光度仪测定细胞培养基上清液中羟脯氨酸含量,并折算成胶原蛋白含量。用Trizol提取细胞总RNA,用RT-PCR方法测定其中Ⅰ型和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 培养至第6天,低氧分压条件下,SSc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培养基中胶原蛋白含量比正常氧分压条件下显著增加(t=3.97,P=0.0041);正常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培养基中胶原蛋白含量此时也显著增加(t=2.63,P=0.0302)。培养至第3天,低氧分压条件下,SSc成纤维细胞Ⅰ型和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量比正常氧分压条件下均有显著增加(Ⅰ型:t=5.81,P=0.0004;Ⅲ型:t=6.44,P=0.0002);正常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此时的Ⅰ型和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量与SSc患者相似,低氧分压条件下比正常氧分压条件下均有显著增加(Ⅰ型:t=4.40,P=0.0023;Ⅲ型:t=2.24,P=0.0453)。结论 低氧状态下,SSc患者和正常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合成均有增加,Ⅰ型和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也均增加.低氧可能是皮肤硬化的一个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系统性硬皮病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分泌和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系统性硬皮病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检测不同浓度的辛伐他汀作用于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48h后细胞的存活力;观察不同浓度的辛伐他汀对细胞胶原分泌和Ⅰ型前胶原mRNA合成的影响。结果1.0×10-7,10-6,10-5和10-4mol/L浓度的辛伐他汀可以抑制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增殖(P<0.05),并能显著减少成纤维细胞培养液中可溶性胶原的含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抑制作用随着药物浓度的增高而增强,具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性。1.0×10-7~10-4mol/L的辛伐他汀可以显著的减少Ⅰ型前胶原蛋白mRNA的表达(P<0.05)。结论辛伐他汀对系统性硬皮病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胶原的分泌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细胞Ⅰ型前胶原蛋白mRNA的合成具有抑制作用,其为治疗硬皮病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沙利度胺对健康人真皮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及Ⅰ、Ⅲ型胶原蛋白α1 mRNA和Ⅰ型胶原蛋白α1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沙利度胺抗真皮纤维化的潜在作用。方法原代培养人正常真皮成纤维细胞,选用第4代成纤维细胞用于后续试验。细胞分为3组,分别用10?3、10?4、10?5 mol/L沙利度胺处理,同时设空白对照组(仅用DMEM培养基处理)。24 h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荧光定量PCR法检测Ⅰ、Ⅲ型胶原蛋白α1 mRNA表达,Western印迹法测定Ⅰ型胶原蛋白α1表达。结果10?3、10?4 mol/L沙利度胺组细胞存活率为77.40%±4.25%、88.56%±6.43%,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100.00%±6.74%,均P<0.05),但10?5 mol/L沙利度胺组(96.66%±1.098%)与空白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3、10?4、10?5 mol/L沙利度胺组Ⅰ型胶原蛋白α1 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279±0.025、0.427±0.040、0.658±0.032,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1.016±0.003,均P<0.05),Ⅰ型胶原蛋白α1表达水平亦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均P<0.05)。Ⅲ型胶原蛋白α1 mRNA表达水平在10?3、10?4、10?5 mol/L沙利度胺组分别为0.551±0.039、0.756±0.025、0.826±0.018,与空白对照组(0.988±0.012)比较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沙利度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抑制健康人真皮成纤维细胞增殖,并抑制Ⅰ型胶原蛋白α1 mRNA和蛋白表达及Ⅲ型胶原蛋白α1 mRNA表达。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初步探究circIGF2BP3对光老化皮肤成纤维细胞自噬水平的影响。方法 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泌尿外科6例儿童包皮环切术后包皮组织,分离培养成纤维细胞,以每日10 J/cm2长波紫外线(UVA)连续照射14 d,建立UVA诱导的光老化成纤维细胞模型(UVA处理组),未经处理的正常成纤维细胞作为对照组,β半乳糖苷酶染色、Western印迹法检测P21蛋白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验证建模是否成功。Western印迹法检测光老化成纤维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P62、LC3-Ⅱ、LC3-Ⅰ表达,qRT-PCR验证光老化与正常成纤维细胞间circIGF2BP3表达差异,并对其进行生物学注释。将原代成纤维细胞分为4组:空载组、UVA + 空载组,circIGF2BP3过表达组、UVA + circIGF2BP3过表达组,Western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两独立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UVA处理组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率(61.33% ± 5.78%)、P21蛋白表达(1.25 ± 0.0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37% ± 0.32%、1.00 ± 0.05,t = 9.49、4.26,P < 0.01、< 0.05),而细胞活力(74.33% ± 3.48%)显著低于对照组(100%,t = 7.38,P < 0.01)。UVA处理组P62蛋白表达及LC3-Ⅱ/Ⅰ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 0.05)。光老化成纤维细胞中circIGF2BP3的相对表达量为0.72 ± 0.04,显著低于对照组(1.00 ± 0.03),t = 5.46,P < 0.01。circIGF2BP3过表达组P62蛋白表达(0.60 ± 0.01)及LC3-Ⅱ/Ⅰ比值(0.71 ± 0.01)均显著低于空载组(1.00 ± 0.02、1.00 ± 0.01;t = 16.25、2.75,P < 0.01、P < 0.05);UVA + circIGF2BP3过表达组P62蛋白表达(1.05 ± 0.02)及LC3-Ⅱ/Ⅰ比值(2.04 ± 0.05)亦均显著低于UVA + 空载组(1.31 ± 0.02、2.72 ± 0.14;t = 10.49、6.47,均P < 0.01)。结论 circIGF2BP3可调控UVA诱导的光老化皮肤成纤维细胞自噬水平,为防治光老化提供了新的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工皮肤光损伤中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与基质金属蛋白酶1及Ⅰ型前胶原蛋白的相互作用。方法以紫外线照射人工皮肤后,通过Real—Time RT—PCR法(荧光染料掺入法)检测其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Ⅰ型前胶原蛋白、TGFβR I及TGFβRⅡmRNA的表达量.结果紫外线使人工皮肤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的mRNA表达量明显增加,而Ⅰ型前胶原蛋白mRNA的表达下调(P〈0.05),TGFβRⅡ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1);加入TGF—β1后MMP-1表达显著下调(P〈0.01),Ⅰ型前胶原蛋白及TGFβRⅡ 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1);而UV照射后8小时加入TGF—β1,MMP—1表达量较对照组高(P〈0.05),Ⅰ型前胶原蛋白及TGFβRⅡ mRNA表达量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UV可以抑制人工皮肤中Ⅰ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上调MMP-1的表达,而这种调控作用可能与TGF-βR Ⅱ的表达受抑制,TGF-β/Smad信号传导通路被削弱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miRNA?29(miR?29)家族对人慢性光损伤(光老化)皮肤Ⅰ、Ⅲ型胶原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分为未照射组和慢性光损伤组,后者给予长波紫外线(UVA)连续照射以构建慢性光损伤细胞模型,并用流式细胞仪及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验证模型。Western印迹检测两组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miR?29家族3个成员(miR?29a?3p、miR?29b?3p和miR?29c?3p)在两组细胞中的表达,选择表达具有显著差异的miR?29c?3p进行功能试验。将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分为4组,分别采用荧光标记的miRNA?29c?3p模拟物(过表达组)、抑制物(抑制组)及二者各自的对照RNA寡核苷酸(阴性对照组和抑制对照组)转染各组细胞,观察各组荧光细胞比例,qRT?PCR法检测各组miR?29c?3p的相对表达量,判定干扰效率。采用qRT?PCR法检测转染后4组COL1A1和COL3A1 mRNA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转染后Ⅰ和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未照射组相比,慢性光损伤组衰老染色细胞阳性率显著升高(36.47% ± 3.20%比12.56% ± 1.46%,P 〈 0.01),G1期细胞比例明显升高,S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均P 〈 0.01),慢性光损伤模型成功建立。慢性光损伤组Ⅰ和Ⅲ型胶原蛋白表达(0.40 ± 0.19和0.52 ± 0.10)明显低于未照射组(1.00 ± 0.12和1.00 ± 0.10,均P 〈 0.01),而miR?29c?3p(4.42 ± 2.05)明显高于未照射组(0.89 ± 0.10,P 〈 0.05),两组间miR?29a?3p和miR?29b?3p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转染后24 h,过表达组和抑制组的转染效率均大于90%,达到干预要求。过表达组miR?29c?3p的表达(224.17 ± 2.00)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2.45 ± 0.34),而抑制组(0.20 ± 0.08)明显低于抑制对照组(2.24 ± 0.14),干扰模型构建成功。评价转染效率显示,过表达组COL1A1和COL3A1 mRNA和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抑制组(均P 〈 0.05),而抑制组明显高于抑制对照组(均P 〈 0.01)。结论 miR?29c?3p在慢性光损伤皮肤成纤维细胞中表达上调,可能通过调控COL1A1、COL3A1的表达影响Ⅰ、Ⅲ型胶原蛋白合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核因子(NF)Ⅰ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增强皮肤成纤维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的影响作用。方法:构建NFⅠ-C基因慢病毒载体并且确定慢病毒转染成纤维细胞最佳条件,采用Western印迹法测定PDGF对经NFⅠ-C基因病毒转染后成纤维细胞的TGF-β1及其受体Ⅱ(TβRⅡ)蛋白表达的影响作用。结果:(1)NFⅠ-C慢病毒载体转染皮肤成纤维细胞的最佳转染值为50;(2)皮肤成纤维细胞经NFⅠ-C慢病毒转染后NFⅠ-C蛋白的表达较非病毒转染细胞显著升高(P0.05);(3)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与PDGF共同培养48 h后TGF-β1和TβRⅡ蛋白表达较空白对照显著升高(P0.05);(4)皮肤成纤维细胞经NFⅠ-C慢病毒转染后与PDGF共同培养后48 h后TGF-β1和TβRⅡ蛋白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皮肤成纤维细胞和空病毒转染皮肤成纤维细胞显著降低(P0.05)。结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可增强皮肤成纤维细胞TGF-β1和TGF-β受体Ⅱ的表达,而NFⅠ-C表达增加可抑制PDGF增强TβRⅡ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α硫辛酸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自噬水平的影响。方法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与终浓度分别为0、0.05、0.10、0.15、0.20和0.50 mmol/L 的α硫辛酸孵育4、12和24 h 后,采用噻唑蓝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单丹酰戊二胺(MDC)染色法检测细胞自噬水平,Western 印迹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LC3-B)表达。结果孵育4 h 和12 h 时,0、0.05、0.10、0.15、0.20和0.50 mmol/L α硫辛酸组间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A490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 值分别为2.85、1.34,均 P >0.05);孵育24 h 时,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0.41,P <0.01)。MDC 法检测显示,孵育4 h 和12 h 时,0、0.05、0.10、0.15、0.20和0.50 mmol/L α硫辛酸组间自噬体阳性细胞百分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 值分别为0.11、0.10,均 P >0.05);孵育24 h 时,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8.03,P <0.05)。Western 印迹法检测显示,孵育4 h 和12 h 时,0、0.05、0.10、0.15、0.20和0.50 mmol/L α硫辛酸组间细胞 LC3-Ⅰ向 LC3-Ⅱ转化(LC3-Ⅱ/LC3-Ⅰ)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 值分别为3.38、2.13,均 P >0.05),但孵育24 h 时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37.49,P <0.01)。结论α硫辛酸可能抑制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基础自噬。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间隔周期浅层X射线照射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及细胞外基质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确认最适辐照间隔时间。方法 收集切除的瘢痕疙瘩组织分离培养原代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实验组进行不同时间间隔(1、2、3、4、5、6、7 d)浅层 X射线照射,总剂量均为15 Gy。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与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Ⅰ、Ⅲ型胶原蛋白的相对表达,ELISA检测细胞外上清Ⅰ型胶原蛋白改变,初步验证浅层 X射线治疗瘢痕疙瘩的最适辐照时间间隔。对照组与不同间隔周期浅层X射线照射组Ⅰ型、Ⅲ 型胶原蛋白含量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各组间Ⅰ型、Ⅲ型胶原蛋白mRNA下降量比值行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时间间隔浅层 X射线处理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内Ⅰ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水平在间隔3 d(t=12.09,P<0.01)出现低峰值,Ⅲ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隔3 d mRNA水平检测成纤维细胞内Ⅰ型胶原蛋白与Ⅲ型胶原蛋白的比值下降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7,P<0.01)。除间隔7 d外,各实验组HKF细胞中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间隔1 d(t=9.97,P<0.01)出现低峰值;而HKF细胞中Ⅲ型胶原蛋白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型胶原蛋白/Ⅲ型胶原蛋白比值在间隔前3 d逐渐升高,而间隔5 d(t=0.21,P>0.05)和间隔7 d(t=0.66,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实验组ELISA检测细胞外上清Ⅰ型胶原蛋白表达均下降(P<0.05)。间隔7 d照射组细胞内Ⅰ、Ⅲ型胶原蛋白及细胞外上清Ⅰ型胶原蛋白表达均出现胶原分泌回升趋势。结论 照射间隔控制在3 d内能显著降低胶原蛋白的表达,对临床制定放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人工皮肤光损伤中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与基质金属蛋白酶1及Ⅰ型前胶原蛋白的相互作用.方法 以紫外线照射人工皮肤后,通过Real-Time RT-PCR法(荧光染料掺入法)检测其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Ⅰ型前胶原蛋白、TGFβR Ⅰ及TGFβRⅡmRNA的表达量.结果 紫外线使人工皮肤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的mRNA表达量明显增加,而Ⅰ型前胶原蛋白mRNA的表达下调(P<0.05),TGFβRⅡ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1);加入TGF-β1后MMP-1表达显著下调(P<0.01),Ⅰ型前胶原蛋白及TGFβRⅡ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1);而UV照射后8小时加入TGF-β1,MMP-1表达量较对照组高(P<0.05),Ⅰ型前胶原蛋白及TGFβRⅡmRNA表达量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UV可以抑制人工皮肤中Ⅰ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上调MMP-1的表达,而这种调控作用可能与TGF-βRⅡ的表达受抑制,TGF-β/Smad信号传导通路被削弱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苦参碱对P物质诱导皮肤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表达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考察苦参碱对两种皮肤细胞生存性的影响;ELISA方法测定P物质诱导两种皮肤细胞分泌MCP-1的时效关系与量效关系。以P物质刺激HaCaT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加入不同剂量的苦参碱共孵育24h,测定苦参碱对MCP-1表达的影响。结果以10-8mol/LP物质刺激HaCaT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24h可以显著增加两种皮肤细胞MCP-1的分泌量,不同浓度的苦参碱均可以抑制皮肤细胞MCP-1的分泌。结论苦参碱可能通过抑制趋化因子MCP-1的表达而发挥抗皮肤炎症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体外研究周期性机械应力刺激对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进一步了解皮肤创面愈合的生物学机制。方法原代提取人真皮成纤维细胞(human skin fibroblasts,HFB)。采用FX-4000柔性基底应变加载系统对HFB施加周期性机械拉伸,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成纤维细胞内Ⅰ,Ⅲ型胶原蛋白mRNA的表达,ELISA方法检测各组上清液中Ⅰ,Ⅲ型胶原蛋白的浓度。结果与静态对照组比较,10%拉伸幅度加载培养24h后,细胞增殖明显;10%拉伸幅度作用24h,48h可以促进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蛋白mRNA的表达;20%拉伸幅度作用24h,48h可以促进上清液中Ⅰ,Ⅲ型胶原蛋白的合成。结论力学刺激可以改变HFB的细胞周期,促进HFB的增殖;也能够影响细胞外基质中Ⅰ,Ⅲ型胶原蛋白的代谢,且与力学刺激的幅度和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强脉冲光照射对昆明小鼠皮肤胶原纤维、弹性纤维、透明质酸含量的意义。方法用强脉冲光照射小鼠右侧背部皮肤,左侧为对照,取各时间点照射组和对照组皮肤进行组织学观察,包括HE染色、Ⅰ型和Ⅲ型胶原纤维饱和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弹性纤维Gomori醛品红法染色,同时提取皮肤组织,碱水解-分光光度法测定羟脯氨酸含量,放射免疫法测定透明质酸含量。结果 照射后2周,真皮厚度较对照组增加(t = 4.623,P < 0.05),4周时达最大值,较对照组增加18.71%,8周时仍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3.904,P < 0.05)。照射后1周,Ⅲ型胶原纤维较对照组增加40.54%(t = 5.129,P < 0.05),照射后2周和4周,Ⅰ型和Ⅲ型胶原纤维均较对照组增多明显,至8周时,均大于对照组(P < 0.05)。照射后2 ~ 8周,弹性纤维均较对照组增多(P < 0.05);照射后1 ~ 8周,羟脯氨酸含量均较对照组增多(P < 0.05)。照射后1 d和3 d,透明质酸含量显著增加,1 ~ 8周,渐进性降低,但均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强脉冲光照射小鼠皮肤可刺激真皮胶原纤维、弹性纤维、透明质酸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5.
寻常性痤疮患者皮肤生理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正常人及寻常性痤疮患者面部的油脂分泌量、角质层含水量和pH值进行测定,以分析正常人与寻常性痤疮患者的皮肤生理指标的差异,进而对皮肤生理指标与痤疮发病的相关性做出初步评价。结果:痤疮组面部油脂分泌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Ⅱ度痤疮患者面部油脂分泌量明显高于Ⅰ度痤疮患者(P〈0.05),Ⅲ度痤疮患者面部油脂分泌量也明显高于Ⅰ度痤疮患者(P〈0.05)。寻常性痤疮患者面部的pH值与水分在各组比较中均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丹参对系统性硬化病患者皮损高胶原合成成纤维细胞克隆Ⅰ型前胶原基因转录的调控。方法 采用系统性硬化病患者皮损和正常人皮肤胶原合成异质性成纤维细胞克隆,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检测1 g/L丹参注射液及其主要水溶性单体(20 mg/L丹参素钠、5 mg/L丹酚酸B、5 mg/L原儿茶醛)和脂溶性单体(5 mg/L丹参酮ⅡA)对系统性硬化病和正常人高、低胶原合成克隆增殖活性(A490)的影响。利用瞬时转染、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检测上述药物对克隆Ⅰ型前胶原α1链(COL1A1)基因近端启动区活性的调控。结果 在早期(≤3 d),丹参注射液及单体对成纤维细胞克隆增殖的抑制不显著(P > 0.05)。但随作用时间延长,它们对克隆增殖的抑制作用多逐渐增强,第5天,丹参注射液组与水溶性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 = 3.22,P < 0.01);第7天,丹参注射液组、丹酚酸B组和原儿茶醛组与水溶性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 分别为4.74、3.03、2.56,P值均 < 0.05)。第5天和第7天,丹参酮ⅡA组与脂溶性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2和2.15,P值均 < 0.05)。丹参注射液、丹参酮ⅡA和原儿茶醛抑制系统性硬化病和正常人成纤维细胞克隆中COL1A1近端启动区的活性(P < 0.01),前两种药优先下调系统性硬化病高胶原合成克隆中COL1A1近端启动区的活性,COL1A1近端启动区在系统性硬化病高、低胶原合成克隆中的活性水溶性阴性对照组为12.019 ± 0.830和5.388 ± 0.480,丹参注射液组为4.445 ± 1.061和2.856 ± 0.597,F = 31.78,P < 0.01;脂溶性阴性对照组为14.155 ± 0.672和4.299 ± 0.252,丹参酮ⅡA组为9.638 ± 0.854和3.192 ± 0.450,F = 24.10,P < 0.01。结论 丹参可抑制系统性硬化病高胶原合成成纤维细胞克隆Ⅰ型前胶原基因的转录,其单体丹参酮ⅡA和原儿茶醛可能发挥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溶菌酶对体外培养的人成纤维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和12及赖氨酸氧化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消化法进行体外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然后将不同浓度的溶菌酶(0,1 × 10-8,1 × 10-7 mol/L)加入体外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中,待药物作用后,提取总RNA,通过逆转录反应获得cDNA并进行体外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根据条带的平均光密度A值的比值来判断人成纤维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12及赖氨酸氧化酶(LOX)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对体外培养的人成纤维细胞进行溶菌酶干预,经β肌动蛋白内参校正后,RT-PCR示对照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MMP-1、MMP-12 mRNA表达水平三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98和4.44,P值均 < 0.05)。SNK-q检验显示,低剂量组与对照组、高剂量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LOX mRNA表达水平三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 5.24,P < 0.05),SNK-q检验显示,低剂量组、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溶菌酶可以下调MMP-1和MMP-12及上调LOX基因的转录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金属硫蛋白Ⅰ、Ⅱ(Metallothionein Ⅰ、Ⅱ,MT—Ⅰ、Ⅱ)在正常人皮肤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免疫组化灰度分析方法,研究正常皮肤MT—Ⅰ、Ⅱ表达情况。结果:(1)正常皮肤MT—Ⅰ、Ⅱ主要表达于表皮基底层和基底层上1-2层角质形成细胞。真皮极少数成纤维细胞、外毛根鞘、小汗腺导管上皮细胞以及皮脂腺外单层嗜碱性细胞也有MT表达。(2)同性别同部位正常皮肤MT—Ⅰ、Ⅱ表达强度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面r=-0.73,臀部r=-0.98,P〈0.01),40岁之前面部皮肤表达强度随年龄增长而快速下降。(3)同年龄同部位正常皮肤MT—Ⅰ、Ⅱ表达强度男性显著高于女性(t=6.95,P〈0.01)。(4)同年龄同性别正常皮肤MT—Ⅰ、Ⅱ表达强度遮光部位显著高于曝光部位(t=4.14,P〈0.01)。结论:正常皮肤MT—Ⅰ、Ⅱ的表达可能存在人种、性别和年龄差异。老化皮肤合成MT的能力降低,MT—Ⅰ、Ⅱ在对抗皮肤老化方面可能有重要作用。皮肤光老化与MT—Ⅰ、Ⅱ表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δ-氨基酮戊酸(ALA)诱导的光动力学反应强度对皮肤成纤维细胞主要生物学特征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并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加入终浓度为0.5~5.0 mmol/L的ALA,37 ℃避光孵育3 h后,632.8 nm波长激光照射.通过MTT比色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增殖水平(A值)、死亡率,并用ELISA和碱性水解法测定细胞合成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2、3)、胶原蛋白(羟脯氨酸含量)的水平.结果 随着ALA浓度上升,皮肤成纤维细胞的A值由0.45±0.05逐渐下降至0.32±0.04,而死亡率由6.4%±2.0%逐渐上升至29.6%±2.2%.同时,细胞合成MMP的水平先期呈逐渐增强,最后则逐渐减退;而胶原蛋白含量在初期旱下降趋势,在后期出现反弹.结论 适当强度的光动力学反应可以促进皮肤成纤维细胞分泌MMP并抑制胶原蛋白合成,更强的光动力学反应则具有相反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强脉冲光(IPL)照射对体外培养的汉族人皮肤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人原代成纤维细胞,采用波长为570~950nm、能量密度为15J/cm^2的IPL照射培养细胞。在照射结束后1、12、24及48h收集细胞总RNA,应用反转录(RT)-PCR法测定各时间点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在IPL照射后12、24及48h,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P〈0.05),且表达水平随孵育时间的延长呈增加的趋势。结论:IPL可直接促进成纤维细胞中Ⅰ型和Ⅲ型前胶原mRNA的转录,该研究部分阐明了IPL除皱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