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背景:组织工程需要大量的种子细胞,成骨细胞已成为骨组织工程构建的重要种子细胞之一。但成骨细胞取材困难,获得的成骨细胞的纯度不一。 目的:建立大鼠新生乳鼠颅骨来源成骨细胞的分离培养纯化方法,观察颅骨来源成骨细胞生物学特点。 方法:采用二次酶消化法对SD大鼠乳鼠成骨细胞进行原代培养,扩增。通过差速贴壁法进行成骨细胞纯化。通过形态学、细胞碱性磷酸酶检测、茜素红染色、钙结节Von kossa法染色、超微结构以及细胞增殖曲线,确定其增殖与成骨活性。 结果与结论:二次酶消化法培养颅骨来源成骨细胞可获得原代细胞增殖,传代扩增细胞具有典型成骨细胞形态学和生物学活性。碱性磷酸酶、茜素红染色、钙结节Von kossa法染色均呈阳性结果。超微结构显示为高分化功能活跃成骨细胞,细胞增殖曲线显示细胞生长活跃。提示,新生SD大鼠颅骨来源成骨细胞具有良好的增殖与成骨活性,能连续传代增殖,纯度高,细胞生物学特征稳定,适用于做体外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2.
背景:研究显示骨质疏松多伴有成骨细胞的减少,成骨细胞替代疗法成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新靶点。 目的: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含地塞米松、维生素C及β-甘油磷酸钠培养基中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 方法:采用人淋巴细胞分离液从成人骨髓血中分离纯化间充质干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物的活性,透射电镜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超微结构;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含有地塞米松、维生素C与β-甘油磷酸钠的成骨诱导培养基中诱导分化, RT-PCR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后骨形态发生蛋白2 mRNA的表达情况。 结果与结论:培养2周后可见细胞呈成纤维状生长,强表达CD44,CD29,不表达CD34,CD45,具有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的潜能,茜素红及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骨形态发生蛋白2 mRNA表达阳性,说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含地塞米松、维生素C及β-甘油磷酸钠培养基中可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具有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潜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3.
背景: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已被证实具有诱导成骨细胞分化作用,但其是否可使三维培养下的脂肪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构建组织工程骨的相关报道少见。 目的:探讨外源性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诱导兔脂肪干细胞复合藻酸钙凝胶三维培养成骨分化的可行性。 方法:取新西兰兔双侧腹股沟区皮下脂肪垫,Ⅰ型胶原酶消化离心贴壁法分离培养脂肪干细胞,取第3代与海藻酸钠混合制备凝胶,于24孔板分组培养:对照组加入含10-2 mol/L β-甘油磷酸钠、10-7 mol/L地塞米松、50 mg/L抗坏血酸、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F-12骨诱导培养基,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再加入1.5 µg/L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进行诱导培养。于诱导不同时间点MTT法检测细胞增殖,RT-PCR法检测诱导细胞Ⅰ型胶原和骨钙素mRNA的表达,并检测碱性磷酸酶及钙离子浓度。 结果与结论:兔脂肪干细胞的增殖曲线呈“S”型,实验组诱导1,3,5,7,14,21 d的A值高于对照组(P < 0.05);诱导2周后两组细胞碱性磷酸酶、茜素红染色均阳性,但实验组钙结节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实验组诱导7,14 d的Ⅰ型胶原和骨钙素mRNA表达均强于对照组。实验组诱导1,2,3,4周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及钙离子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果表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能诱导复合藻酸钙凝胶的脂肪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4.
背景:脐血与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在一定诱导条件作用下均具有多向分化的能力。 目的:比较脐血与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能力的差异。 方法:采用密度梯度法分离培养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当细胞汇合90%后胰蛋白酶消化传代,取第3代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细胞密度为8×104/孔接种,当细胞达80%融合时,加入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0.1 μmol/L地塞米松、50 μmol/L维生素C、10 mmol/L β-甘油磷酸钠的低糖型DMEM成骨细胞诱导液培养。 结果与结论:两种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和生物学特性无明显差异,细胞表面均强表达CD44,CD29,不表达CD34;两者均具有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的潜能,稳定表达了成骨细胞标志性的产物碱性磷酸酶、骨矿化结节,而且两种细胞的成骨活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表明脐血和成人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能力相似,均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5.
背景:成骨细胞与骨髓干细胞共培养后可以诱导骨髓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成骨细胞与脂肪干细胞共培养是否也能诱导向成骨细胞分化呢?目的:观察脂肪干细胞与成骨细胞共培养后能否向成骨细胞分化。方法:分离新西兰大白兔脂肪干细胞和成骨细胞,待脂肪干细胞生长至3代,成骨细胞生长至2代时,进行共培养。根据培养时血清浓度不同分为10%胎牛血清共培养组和5%胎牛血清共培养组,共培养14 d。结果与结论:共培养7 d后,2组脂肪干细胞均出现部分变圆。14 d后,脂肪干细胞高度分化与成熟成骨细胞相似,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茜素红染色阳性,其Ⅰ型胶原和骨钙素mRNA表达均增高,以10%胎牛血清培养组更为明显。提示脂肪干细胞与成骨细胞经过共培养后可以向成骨细胞分化,高浓度血清培养可以促进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背景:成骨细胞获取的方法较多,如何简便而迅速的获得高纯度的成骨细胞成为研究的热点。目的:比较组织块法、胶原酶消化法、改良胶原酶和胰酶分段消化法体外培养纯化乳兔颅骨来源的成骨细胞结果及其细胞的生物学特点。方法:取新生24 h内新西兰大白兔乳兔颅盖骨,采用组织块法、胶原酶消化法和改良胶原酶和胰酶分段消化法分离获取兔原代成骨细胞,并进行传代培养。通过倒置显微镜下形态学观察、锥虫蓝排斥法计数活细胞率及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茜素红染色、细胞培养上清液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检测、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检测骨钙素和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等对成骨细胞进行鉴定。结果与结论:分离培养的成骨细胞均一性好、增殖能力强,具备成骨细胞的典型特征,茜素红染色阳性,Ⅰ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Ⅲ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阴性,细胞培养上清液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均有表达,PT-PCR结果有Ⅰ型胶原蛋白和骨钙素mRNA表达。改良胶原酶和胰酶分段消化法较传统胶原酶消化法有更高的细胞获取率,更好的细胞活性,且比传统胶原酶消化法耗时短(P0.05);组织块法操作方法最为简单,细胞活性最高,但是细胞产出率最低、耗时最长,不适合用于成骨细胞大规模培养。用改良的胶原酶和胰酶分段消化法可获得数量较多且纯度较高的成骨细胞,可以成为一种相对可靠、有效的原代成骨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7.
定向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体外定向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成骨细胞的模型,为将MSC3用作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奠定基础。方法用成骨添加剂(地塞米松10^-8mol/L、β-甘油磷酸钠10mmol/L、维生素C50mg/L)定向诱导传代大鼠骨髓MSCs分化为成骨细胞,通过形态学、生长曲线、免疫细胞化学及碱性磷酸酶染色鉴定成骨细胞。结果诱导组具有成骨细胞的形态和生长特点,增殖相对缓慢,但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强。结论建立了体外定向诱导大鼠骨髓MSCs向成骨细胞转化的模型,成骨添加剂不影响细胞的增殖,可迅速大量获得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8.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植物雌激素α-玉米赤霉醇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可能有促进作用。目的:探讨α-玉米赤霉醇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全骨髓培养差速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第3代细胞分为6组:非诱导组加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1%双抗的IMDM普通培养基;空白诱导组仅加入等量成骨条件培养基(含0.1μmol/L地塞米松、10 mmol/Lβ-甘油磷酸钠、50μmol/L维生素C);阳性对照诱导组加入等量成骨条件培养基及10-8 mol/L雌二醇;高、中、低α-玉米赤霉醇组分别加入成骨条件培养基及10-5,10-6,10-7 mol/L梯度浓度的α-玉米赤霉醇。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MTT实验测定细胞增殖状态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碱性磷酸酶、骨钙素的表达。结果与结论:非诱导组细胞呈长梭形,生长密集时有接触抑制,各诱导组的细胞增殖受促进,诱导后细胞呈三角形、多角形、不规则形状,细胞可重叠生长;非诱导组低表达碱性磷酸酶、骨钙素,低浓度(10-7 mol/L)α-玉米赤霉醇组和阳性对照诱导组高表达碱性磷酸酶、骨钙素,与空白诱导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果说明α-玉米赤霉醇可以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低浓度α-玉米赤霉醇可显著促进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而上调碱性磷酸酶、骨钙素的表达量可能是α-玉米赤霉醇诱导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向分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成骨及VEGF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惠兰  谢华  谢东北  刘锡仪  黄绍轩 《解剖学研究》2003,25(4):282-284,I003
目的 研究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诱导培养分化为成骨细胞的功能表面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方法 分离、培养新生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体外扩增 ,用含地塞米松、β 甘油磷酸钠和维生素C的条件培养液诱导MSC向成骨细胞分化 ,观察诱导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钙化结节形成以及VEGF的表达。结果 MSC增殖能力活跃 ,成骨诱导后 ,细胞碱性磷酸酶呈强阳性染色 ,形成矿化结节 ,且VEGF表达增强。结论 兔MSC可迅速扩增 ,经诱导分化成骨后VEGF表达增强 ,是研究骨组织工程的理想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ani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cMSCs)的生长特点和在诱导条件下的成骨特性。使用密度梯度法分离成年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培养,保留贴壁细胞传代,观察,以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抗坏血酸为成骨诱导剂。利用倒置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特征,四甲基偶氮盐(MTT)比色测定增殖,用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及骨钙素(Osteocalcin,OCN)含量来研究细胞分化情况。形态学观察表明,cMSCs贴壁细胞呈集落生长,有成纤维细胞样外观,透射电镜可见成骨诱导后cMSCs具有分泌型细胞的特征;推测成骨诱导剂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表现为ALP活性、OCN含量明显升高。本实验表明所培养的cMSCs保持了未分化状态,并在成骨诱导剂的作用下可向成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1.
符义亮  袁凤来 《解剖学报》2021,52(4):561-566
目的 探讨破骨细胞凋亡释放凋亡小体介导成骨活性的作用。 方法 通过小鼠(n=10)骨髓单核细胞体外诱导破骨细胞,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和细胞骨架F-actin与DAPI双标免疫荧光鉴定破骨细胞,破骨细胞与小鼠成骨细胞MC-3T3E1共培养体系,DNA片段化ELISA分析破骨细胞凋亡,凋亡小体标志物检测,骨形成标志物Real-time PCR分析,凋亡小体微小RNA (miRNA)表达谱芯片筛查。 结果 100 μmol/L 阿伦膦酸钠(ALN) 诱导成熟破骨细胞凋亡,并释放凋亡小体;Western blotting检测表明,ALN诱导凋亡小体特异性表面标志物蛋白表达增强;破骨细胞凋亡小体蛋白C3b表达增高与成骨细胞活性负相关;凋亡小体表达谱芯片筛查提示,miR-30a与骨形成标志物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相关。 结论 破骨细胞凋亡释放的凋亡小体携带miR-30a抑制成骨细胞活性,凋亡小体可能参与破骨细胞与成骨细胞的对话。  相似文献   

12.
背景:牙周膜干细胞是一类起源于牙组织的成体干细胞,具有良好的成骨分化能力,有望在骨组织工程中得到应用。 目的:观察成骨诱导液对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及细胞早期凋亡的影响。 方法:从原代牙周膜组织中分离得到牙周膜干细胞,以1×104/cm2浓度铺板后开始诱导。利用1,10,100 nmol/L地塞米松、β-磷酸甘油钠、维生素C为成骨诱导剂,以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茜素红矿化结节染色、荧光定量PCR等方法对细胞成骨情况进行鉴定,采用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与结论:地塞米松可有效诱导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可显著提高碱性磷酸酶活性,促进茜素红矿化结节形成,提高成骨相关基因骨粘连蛋白及Ⅰ型胶原表达。根据碱性磷酸酶活性和矿化结节实验结果,地塞米松的成骨诱导具有浓度梯度效应,其中100 nmol/L 地塞米松具有最佳成骨诱导能力。细胞凋亡结果提示,地塞米松诱导的成骨分化具有一定促凋亡作用,可诱导牙周膜细胞的早期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取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进行成骨诱导并对B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碱性磷酸酶(ALP)的表达量进行定量监测,揭示BMSCs在成骨分化过程中活性的变化。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提取鼠BMSCs,培育、扩增至第3代时,以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维生素C为主要成分配制诱导培养基进行成骨诱导3周。在成骨诱导过程中,通过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探针法对目标细胞的ALP表达量进行实时监测。结果:成骨诱导BMSCs,经显微镜观察、ALP染色、矿化结节染色等检测方法证实诱导成功。qRT-PCR实时检测的ALP表达量在1周后快速上升并维持1周的高值,2周后快速下降至初始值。结论:采用全骨髓贴壁法提取、培养的BMSCs,利用经典的成骨诱导方法可分化为成骨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目标细胞的成骨活性1周后开始快速增强,并可在高水平维持1周,2周后活性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体外定向诱导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MSC)分化为成骨细胞的模型。方法:采用Ficoll-Paque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成人MSC,体外扩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应用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vitaminC定向诱导MSC分化为成骨细胞,检测碱性磷酸酶(AP)活性、钙沉积、骨桥蛋白的表达鉴定成骨细胞,比较P3和P10代MSC成骨分化的能力。结果:MSC在体外扩增原代可获得(5-6)×105个细胞,10代可获得2×1010个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CD29、CD44、CD59、CD105、CD166表达阳性,CD11a、CD14、CD33、CD34、CD45、CD38、CD80、CD86、CD117表达为阴性。加入成骨诱导剂,细胞形态发生变化,AP活性增强,骨桥蛋白表达阳性,钙沉积逐渐出现。P3和P10代的MSC均有良好的分化为成骨细胞的能力。结论: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在体外可分化为成骨细胞。  相似文献   

15.
背景:脂肪干细胞取材方便、增殖旺盛、具有多向分化潜能,有望取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而成为新一代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然而,脂肪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仍存在诸多困难与不足。 目的:优化脂肪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并鉴定其成骨分化潜能。 方法:选取200 g成年雌性大鼠1只,无菌环境下切取大鼠肾脏、子宫周围及腹后外侧白色脂肪组织,多次胶原酶消化法分离消化,低糖培养基培养脂肪干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脂肪干细胞的形态变化及增殖能力。采用成骨诱导培养液对第3代细胞进行成骨诱导,并采用碱性磷酸酶、茜素红染色方法进行鉴定。 结果与结论:脂肪干细胞形态以长梭形为主,增殖活跃呈旋涡状生长。经成骨诱导10 d后,碱性磷酸酶染色为阳性;成骨诱导28 d后,茜素红染色阳性。提示采用多次酶消化法得到的大鼠腹腔源性脂肪干细胞在体外易于分离培养,可以稳定传代。在一定条件诱导下,可以向成骨细胞分化。采用以上方法进行脂肪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可以为组织工程提供大量、优质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6.
取足月剖宫产健康新生儿脐血,应用密度梯度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利用形态学特点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鉴定和获取间充质干细胞.应用软骨诱导剂(10 ng/ml TGF-β、100 ng/ml胰岛素、10-7 mol/L地塞米松、6.25 μg/ml转铁蛋白)和成骨诱导剂(10 mmol/L β-甘油磷酸钠、50 μg/ml维生素C、10-7mol/L地塞米松)定向诱导分化培养,以检测其是否具有分化能力.脐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表达CD13、CD44、CD73、CD90、CD166、HLA-AB,不表达CD34、CD45、HLA-DR.诱导分化21 d后,甲苯胺蓝染色和von-Kossa染色均显示阳性,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脐血来源干细胞经软骨诱导后表达Ⅱ型胶原.表明脐血中存在着间充质干细胞,可在体外扩增培养,具有分化成软骨细胞与成骨细胞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背景:成骨细胞培养难度大,不同培养方法得到的成骨细胞数量、纯度、增殖及分化活性各有区别。 目的:探讨理想的人成骨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 方法:取人髂骨松质骨,同时结合骨组织块法和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成骨细胞。 结果与结论:分离培养的人成骨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纯度较高。细胞贴壁生长,形态多样化,多呈多边形、纺锤型、梭形、三角形,胞浆丰富向外伸展出生长突,具有典型的成骨细胞形态特征;细胞增殖良好,碱性磷酸酶染色及矿化结节茜素红染色阳性。说明联合骨组织块法和酶消化法可成功分离培养人成骨细胞,是进行人成骨细胞体外培养较为理想的方法。 关键词:成骨细胞;原代培养;碱性磷酸酶;组织块法;酶消化法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07.002  相似文献   

18.
背景:到目前为止,基底膜蛋白多糖在骨折愈合的作用机制、调节转化生长因子β1对成骨细胞增殖的作用尚少见报道。 目的:观察基底膜蛋白多糖对胎鼠颅骨成骨细胞合成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 方法:分离并培养SD胎鼠颅盖骨成骨样细胞,采用碱性磷酸酶染色法及茜素红染色法鉴定细胞后,随即分对照组、基底膜蛋白多糖阻断组,应用免疫组化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基底膜蛋白多糖对成骨细胞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情况。 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基底膜蛋白多糖阻断组转化生长因子β1浓度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说明基底膜蛋白多糖抗体能消除其促进成骨细胞分泌合成转化生长因子β1的作用,使转化生长因子β1浓度降低。  相似文献   

19.
背景:硬脑膜与颅骨在结构和功能上联系密切,原代提取硬脑膜和颅骨细胞并将二者共培养的研究几乎没有,利用原代细胞探究硬脑膜对颅骨的影响具有创新性,有望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目的:原代提取大鼠硬脑膜和颅骨细胞,观察硬脑膜对颅骨增殖和分化能力的影响,初步了解Twist1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利用酶解法与组织块法相结合的方法原代提取出生3 d内大鼠硬脑膜细胞和颅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鉴定所提取细胞,茜素红染色鉴定与评估颅骨细胞及其矿化能力,real-time PCR检测硬脑膜细胞与颅骨细胞共培养后,颅骨细胞增殖与成骨相关基因表达及Twist1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形态学:所提取硬脑膜细胞形态特征与成纤维细胞一致,成骨细胞呈纺锤形。②细胞鉴定:免疫荧光染色显示,所提取硬脑膜细胞表达高水平的波形蛋白,颅骨细胞表达高水平的碱性磷酸酶;成骨诱导28 d颅骨细胞茜素红染色观察到明显的矿化结节。③real-time PCR检测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共培养组PCNA、碱性磷酸酶、RUNX2 mRNA表达升高(P<0.01);Twist1 mRNA表达降低(P<0.01)。④结果表明,原代提取的颅骨细胞具有较强的矿化能力,硬脑膜是促进颅骨的生长发育与成骨分化的重要因素,且Twist1在该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题释义:牛膝甾酮:牛膝为苋科植物牛膝的干燥根,主要含有甾酮类、皂苷类及多糖类成分,具有调节糖代谢、抗炎、镇痛、降血糖、免疫调节等作用,牛膝甾酮是其活性成分之一,目前尚无文献报道其对成骨细胞的生物学效应。 成骨细胞:由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而来,直接参与骨形成,其增殖、分化缺陷是骨质疏松症发病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改善成骨细胞功能可有效治疗骨质疏松症。 背景: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以及分化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关于牛膝甾酮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却没有报道。 目的:研究牛膝甾酮对SD乳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 方法:通过酶消化法获得SD乳鼠成骨细胞,体外诱导培养并鉴定;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牛膝甾酮(1,5,10 mg/L)对成骨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碱性磷酸酶染色及碱性磷酸酶活性试剂盒评价成骨细胞的早期分化能力;采用茜素红染色观察钙结节的形成数量,评估成骨细胞的矿化能力;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成骨分化标志物的表达水平;采用MDC染色检测自噬小体数量。 结果与结论:①相对于不加药对照组,牛膝甾酮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成骨细胞的增殖(P < 0.05),但却能够显著促进碱性磷酸酶活性及矿化结节的形成(P < 0.05),同时上调成骨分化标志物CollagenⅠ、OPG、OPN、OCN的表达水平,此外牛膝甾酮还能够促进自噬小体的形成;②结果提示,牛膝甾酮能够通过上调成骨分化相关基因及刺激自噬体的形成而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 ORCID: 0000-0002-2837-6347(姜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