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05~2007年甘肃省黑热病流行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甘肃省2005-2007年360例黑热病发病因素做流行病学分析,探讨控制黑热病流行的措施。方法对全省2005-2007年报告的黑热病病例做现况分析。结果2005-2007年甘肃省黑热病主要流行于5个县(区),流行区未见明显扩大,主要发病年龄段为婴幼儿,发病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犬利什曼病感染率高、新入疫区人员增多、气候变化和白蛉杀灭工作停滞是甘肃省黑热病流行区发病增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地区黑热病流行现状和时空聚类特征,为疫情监测和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兵团地区2004-2018年黑热病的疫情报告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黑热病的三间分布情况,并应用SaTScan 9.6和ArcGIS 10.2软件进行时空聚类分析。结果兵团地区2004-2018年累计报告黑热病103例,年均发病率为0.26/10万;死亡1例,病死率为0.97%。兵团地区在2005年出现了一次暴发流行,2006-2008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09年后发病率下降,2013年发病率降至0。2014年疫情有小幅回升,部分地区又出现小的暴发点。每月均有病例发生,以10-12月为发病高峰期,4-6月发病数较少。患者男女性别比为1.51∶1;患者以<3岁散居儿童多见。病例主要分布在9个师24个团场,大部分病例分布在南疆,其中第三师90例,占87.38%。时空聚类分析显示,兵团地区共探测到2个有意义的时空聚集区域,分别是以第三师伽师农场和第四师67团为聚集中心。结论兵团地区2004-2018年黑热病发病总体呈低发病率趋势,但每年在主要流行区仍有病例出现,因此应加强对重点流行区和高危人群的监测,做好黑热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四川省汶川大地震后血吸虫病、疟疾、黑热病等重点寄生虫病传播风险和流行潜势. 方法 收集四川省2005-2007年和2008年1-6月血吸虫病、疟疾和黑热病传染病监测网络疫情直报系统和寄生虫病防治工作报表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四川省近3年来重点寄生虫病疫情和震后流行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2005-2007年和2008年1-6月网络疫情直报系统显示,四川省血吸虫病报告病例数年均下降34.78%,受灾较重的安县、绵竹、什邡和彭州有血吸虫病病例和大范围的钉螺分布;疟疾报告病例数年均下降24.58%,地震发生后的6月,全省疟疾报告病例数较去年同期增加26.9%,受灾较重的成都、绵阳、德阳、阿坝、广元及雅安等地均有疟疾病例报告;黑热病2006年以后报告病例数有增多趋势,震后各地报告黑热病8例,地震前后茂县报告病例较为集中. 结论 四川省受灾地区由于自然、社会、生物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以及传染源依然存在,血吸虫病、疟疾和黑热病流行区存在较大的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地区黑热病流行现状和时空聚类特征,为疫情监测和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兵团地区2004-2018年黑热病的疫情报告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黑热病的三间分布情况,并应用SaTScan 9.6和ArcGIS 10.2软件进行时空聚类分析。结果兵团地区2004-2018年累计报告黑热病103例,年均发病率为0.26/10万;死亡1例,病死率为0.97%。兵团地区在2005年出现了一次暴发流行,2006-2008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09年后发病率下降,2013年发病率降至0。2014年疫情有小幅回升,部分地区又出现小的暴发点。每月均有病例发生,以10-12月为发病高峰期,4-6月发病数较少。患者男女性别比为1.51∶1;患者以3岁散居儿童多见。病例主要分布在9个师24个团场,大部分病例分布在南疆,其中第三师90例,占87.38%。时空聚类分析显示,兵团地区共探测到2个有意义的时空聚集区域,分别是以第三师伽师农场和第四师67团为聚集中心。结论兵团地区2004-2018年黑热病发病总体呈低发病率趋势,但每年在主要流行区仍有病例出现,因此应加强对重点流行区和高危人群的监测,做好黑热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地震灾害后黑热病流行动态和防治现状,为制定灾后黑热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地震前、后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黑热病病历资料和网络直报疫情报告,核实后进行资料处理;了解各受灾黑热病疫区发病和防治措施实施情况。结果全省黑热病病例地震前的2006、2007年分别发病49和78例;地震灾害的2008年发病56例,发病数较地震前有所减少;2009年发病62例;2010年发病65例,其中疫区居民和非疫区流动人群各发病28、37例,分别比2009年下降13.85%和上升19.36%。2010年汶川县居民发病4例,省内和省外非疫区流动人员在当地感染发病9和3例,当地居民和流动人口发病出现回升。结论地震灾后疫区当年居民发病人数有所减少,其后2年局部疫区居民和流动人口发病人数增多,存在黑热病局部暴发风险,应加强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新疆黑热病流行病学特征,掌握疫情动态趋势,为疫情监测及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Spss 19.0和Epi Info 3.5.3软件,对中国疾病疫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中2004—2014年新疆黑热病疫情数据和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14年新疆累计报告黑热病1 588例,年均发病率0.686 7/10万;累计发病数(或年均发病率)最高的地区为喀什地区,最高的县为伽师县;病例主要集中在秋季(9—11月)、占总发病人数的35.92%,10月是发病的最高峰;以散居儿童为主、占总发病人数的55.88%,10岁以下年龄组为高发人群、占总发病数的77.58%,其中2岁以下婴幼儿发病数最多、占总发病人数的53.09%;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47∶1。结论近十一年来新疆黑热病总体呈下降趋势,灭蛉与普查和普治患者是控制黑热病流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黑热病流行和防治现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全省黑热病流行与防治现状,为制订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诊治病历记录;查阅网上黑热病疫情报告和核实病例;了解各流行县2003-2005年防治措施实施情况。结果在2003-2005年全省黑热病共发病126例,其中流行区发病88例,主要以九寨沟县和黑水县居多,占流行区发病的86·36%;随着流行区饲养犬只的增加,发病呈上升和扩散态势,以九寨沟县最为明显。非流行区发病38例,各年发病数高低与流行区基本一致。结论四川省黑热病呈回升趋势,各流行区应给予高度重视,及时采取大面积灭犬或查灭病犬和禁养家犬措施;加强联防,防止病犬转移,尽快有效控制黑热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1995-2008年黑热病的流行状况、防治工作及成效进行分析总结。方法统计黑热病疫情,确定疫点和疫区范围,开展相应的防治工作。结果全州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中期开展了大面积喷洒灭蛉和普查、普治的综合性防治工作,1983-1994年,连续11年没有黑热病疫情报告。2005-2008年仅对黑热病的传播媒介采取控制措施,发病人数由防治前的15例下降至2007年的6例。结论在人源型黑热病流行区,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灭蛉和普查、普治黑热病患者是控制黑热病流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甘肃礼县黑热病发病动态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县位于甘肃省的南部,境内群山连绵,海拨1500~2500m,东邻天水市及西和县,南连武都县,西依宕昌,北接武山和甘谷县,从而与陇南地区有黑热病流行的县连成一片。一、流行情况据资料记载,黑热病在该县流行至少已有33年,1956~1989年累计发病人数有927例,死亡30例。全县36个乡(镇)中有18个乡(镇)有该病发生。在33年中曾有4次发病比较集中,1956~1957年发病人数为151例,1964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2005-2011年西畴县流行性腮腺炎流行趋势,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腮腺炎的发生与流行提供依据.方法 对西畴县2005-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1年西畴县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35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0.51/10万,无死亡病例.2005年发病率最高为47.26/10万,2008年发病率最低为7.57/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3-8月,占总发病数的58.54%,男女性别比为1.35∶1;15岁以下年龄组人群发病占总发病数的91.32%;幼托儿童、散居儿童、学生占总发病数的89.08%.结论 流行性腮腺炎是危害西畴县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应加强对流行性腮腺炎防治工作的投入和管理,加强宣传教育,积极开展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的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1.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 of insect-borne diseases from 2005 to 2011, before and after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in Longnan City, Gansu Province, China. The data include Japanese encephalitis, Kala-azar and malaria cases from 2005 to 2011 that occurred in Longnan City. We calculated the incidence rates and analyzed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eases before and after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During 2005–2011, 212 Japanese encephalitis cases were reported in Longnan City, and the average incidence was 1.11/100,000. Compared with any year from 2005 to 2010 the incidence of Japanese encephalitis in Longnan City in 2011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 ≥ 0.05). From 2005 to 2011, there were 719 Kala-azar cases in Longnan City, the annual incidence was 3.77/100,000, and the incidence in males was higher than females (P < 0.001). Compared with 2011,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incidence of Kala-azar in 2009 or 2010 (P ≥ 0.05). There were seven total cases of malaria from 2005 to 2011, and the annual incidence was 0.07/100,000. Wudu District and Wen County were the main endemic areas of insect-borne diseases in Longnan C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Japanese encephalitis and Kala-azar were common insect-borne infectious diseases in Longnan City, and that the incidence of insect-borne disease did not increase after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It is possible that vector control measures implemented after the earthquake prevented an increase in such diseases.  相似文献   

12.
目的根据2008-2012年甘肃省陇南市各区县报告法定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分析传染病流行的特点及原因。方法收集法定甲、乙和丙类传染病的发病例数,计算发病率和构成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8--2012年陇南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3种60830例,年均发病率460.50/10万;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86.29,P〈0.001);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14种、丙类9种;发病排前五位的病种依次是乙型肝炎、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细菌性痢疾和手足口病,其中乙型肝炎和肺结核发病率最高,与其他传染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792.75,P〈0.001);近五年陇南市法定传染病共报告死亡66例,年均死亡率0.50/10万,其中结核病51例;0~9岁组发病率最高,20~29岁组以后的发病率随年龄升高而逐渐降低;陇南地区武都区法定传染病发病率最高。结论陇南市法定传染病的流行还较严重,尤其是乙型肝炎和肺结核,因此对法定传染病的监控和防治仍然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汶川特大地震后10年来绵阳市灾后血吸虫病防控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为开展灾后血防工作提供经验。方法 收集汶川特大地震后绵阳市血吸虫病防控措施实施情况,分析全市血吸虫病疫情变化。同时,分别于2008年及2015年对村民和学生进行血防知识知晓情况问卷调查。结果 绵阳市6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均遭受地震灾害,灾后围绕常规血防措施、传染源输入防控、钉螺监测和健康教育等方面开展血防工作。各血防相关部门协同配合,主动落实防控措施。人群病情和螺情在地震当年上升,之后逐年下降。2015年人群血防知识知晓率较2008年有较大提升。结论 绵阳市灾后血吸虫病防控措施行之有效,实现了“灾后无大疫”的阶段目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汶川特大地震后10年来绵阳市灾后血吸虫病防控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为开展灾后血防工作提供经验。方法 收集汶川特大地震后绵阳市血吸虫病防控措施实施情况,分析全市血吸虫病疫情变化。同时,分别于2008年及2015年对村民和学生进行血防知识知晓情况问卷调查。结果 绵阳市6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均遭受地震灾害,灾后围绕常规血防措施、传染源输入防控、钉螺监测和健康教育等方面开展血防工作。各血防相关部门协同配合,主动落实防控措施。人群病情和螺情在地震当年上升,之后逐年下降。2015年人群血防知识知晓率较2008年有较大提升。结论 绵阳市灾后血吸虫病防控措施行之有效,实现了“灾后无大疫”的阶段目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005~201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脏利什曼病(黑热病)的流行趋势,为制定和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汇总2005~2010年新疆内脏利什曼病的报告数据(包括兵团垦区),采用Microsoft Excel2010和EpiIn.fo2002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0年报告内脏利什曼病1208例,其中新疆地方报告1108例,占91.72%(1108/1208),发病率为5.08/10万(1108/2181万);1108例患者分布在新疆南部27个县(市)的5个城镇与128个乡(镇)和新疆北部7个县(市)的4个城镇与5个乡(镇);新疆兵团垦区报告100例,占8.28%(100/1208),发病率为3.90/10万(100/256万);100例患者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北缘12个农垦团场和新疆北部6个农垦团场。1208例患者中,人源型内脏利什曼病占43.46%(525/1208),自然疫源型内脏利什曼病占54.88%(663/1208),未确定类型的占1.66%(20/1208)。2005年报告175例,2008年和2009年高于其他年份,分别报告309例和301例,男女性别之比为1.47:1(718/490);人源型内脏利什曼病集中在5-20岁年龄组,占59.42%(312/525);自然疫源型内脏利什曼病以0-2岁年龄组婴幼儿为主,占92.43%(613/663);此后,随年龄的增大发病数降低。结论新疆内脏利什曼病自1996年起逐年增多,预示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其传染源和传播媒介,将会有更多的新疫区出现。  相似文献   

16.
2008年汶川县5·12大地震后卫生防疫及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总结2008年汶川县防疫经验,为制定今后的防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08年汶川县卫生防疫工作和疫情,归纳总结卫生防疫工作经验.结果 汶川县震后累计消杀面积11 848.95万m2,发放消毒药130吨,杀虫药10 415瓶;心理干预365 800人次;开展麻疹、甲肝、狂犬病、流感等疫苗适龄人群接种;开展饮水、食品和学校卫生监督,出具卫生监督意见书309份.2008年无甲类传染病,乙、丙类传染病16种,共410例,其他传染病107例.结论 2008年汶川县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传染病等指标与往年同期相比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绵阳地震灾区麻疹控制工作情况.方法 利用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系统、MV强化免疫以及地震灾区受损情况等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和评价.结果 2008年全市麻疹发病率为0.98/10万,与2007年发病率(3.17/10万)相比下降了69.09%.结论 尽管汶川地震对绵阳地震灾区MV常规免疫和麻疹监测工作造成巨大影响,但由于灾前灾后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地震灾区未发生麻疹暴发疫情,控制麻疹工作取得进展.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sThis study aimed to review etiological and epidemiological data for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 cases that occurred between 2008 and 2010 in Guangzhou City, to help develop and implement precautionary measures applicable for future outbreaks.MethodsThe characteristics of 4,753 HFMD episodes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in 4,636 patients reported between 2008 and 2010 by the Guangdong Women and Children's Hospital, which is the national enterovirus monitoring agent and the designated hospital in China for treating severe HFMD.ResultsOut of 4,753 incident episodes reviewed, 525 patients were hospitalized; 60% were males. Most patients (93.8%) were children under 5 years old, with a median age at onset of 2.4 years. HFMD incidence peaked in April/May and September/October. From the total, 1,067 (22.4%) infections were positive for human enterovirus 71 (HEV71), 1,094 (23.0%) were positive for coxsackievirus A16 (CA16), and 941 (19.8%) were positive for other common enteroviruses. In contrast, 1,666 (35.0%) cases were negative to HEV71, CA16, and other common enteroviruses. Cross-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demonstrated associations between the number of cases, seasonal temperatures, and humidity. Among hospitalized cases, HEV71 was positive in 261 (24.5%), and 42 (3.9%) critical cases were positive for HEV71.ConclusionSeasonal fluctuations and HEV71 and CA16 were the two key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Guangzhou HFMD epidemic. The infection predominantly affected children younger than 5 years old.  相似文献   

19.
地震是一种重大自然灾害。而发生于血吸虫病流行区的地震,不仅造成直接的人员经济损失,更带来严重威胁灾区公共卫生安全的次生灾害。本文针对2008年四川省发生的“5·12”汶川特大地震及2013年“4·20”芦山强烈地震,分析了地震灾害对血吸虫病传播和流行以及当地血吸虫病防控工作的影响,提出了地震灾后血吸虫病应急处置措施及相关评估工作建议。四川省两次地震灾后的血吸虫病防控经验,可为其他地区或其他自然灾害后的血吸虫病应急防控工作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20.
地震是一种重大自然灾害。而发生于血吸虫病流行区的地震,不仅造成直接的人员经济损失,更带来严重威胁灾区公共卫生安全的次生灾害。本文针对2008年四川省发生的“5·12”汶川特大地震及2013年“4·20”芦山强烈地震,分析了地震灾害对血吸虫病传播和流行以及当地血吸虫病防控工作的影响,提出了地震灾后血吸虫病应急处置措施及相关评估工作建议。四川省两次地震灾后的血吸虫病防控经验,可为其他地区或其他自然灾害后的血吸虫病应急防控工作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