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骨错缝”“筋出槽”理论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锋 《北京中医》1997,16(1):31-32
  相似文献   

2.
"筋出槽、骨错缝"是中医骨伤科疾病诊疗的特色理论,尤其在手法治疗脊柱源性疾病过程中具重大指导意义。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神经根型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骶髂关节损伤、非特异性下腰痛效果显著,已经成为临床重要且不可或缺的手段。"筋出槽、骨错缝"研究也在理论渊源、盘源性颈腰痛、诊疗评价等等诸方面不断进展。  相似文献   

3.
颈椎“骨错缝筋出槽”临床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临床研究结果 ,从关节功能评估和关节结构评估两个方面阐述"骨错缝筋出槽"临床特征的评价方法。关节功能评估包括动态触诊评估和颈椎自主活动度检测,关节结构评估包括静态触诊评估和影像学评估。  相似文献   

4.
“骨错缝、筋出槽”理论梳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以往“骨错缝、筋出槽”理论渊源的梳理,同时参照国外按脊手法医学“半脱位”概念涵义,结合脊柱“骨错缝、筋出槽”临床推拿应用,对脊椎“骨错缝、筋出槽”的临床特性作出了较完善的诠释:除了以往文献认识的“关节结构异常”之外,还应包括“关节功能异常”方面。  相似文献   

5.
张小芳  翁文水  苏良喜 《光明中医》2020,(23):3828-3830
"筋出槽,骨错缝"是颈椎等脊柱退行性改变的重要病机。上交叉综合征是形体失态异常,筋骨失衡的表现,从筋骨平衡理论探讨"筋出槽,骨错缝"与上交叉综合征的关系,对了解上交叉综合征的病机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并为上交叉综合征的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试述“筋出槽,骨错缝”理论及其伤科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筋出槽、骨错缝”是中医伤科学中所特有的病名,亦是对骨关节、肌筋膜损伤的高度概括。随着我国软伤科学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对“筋出槽、骨错缝”这两种损伤的理论已得到诸多骨伤科专家及学者的确认与研究,我们通过多年骨伤科临床实践,也体会到这两种病理改变是客观存在的。 “筋出槽”是指机体受伤后部分肌腱、筋膜、韧带、滑膜等软组织发生滑脱或解剖位置的异常变化,从而影响机能活动,甚则出现较剧烈的疼痛,影响正常工作与生活。“骨错缝”是指机体受到外来损伤或其它致病因素的影响,致使骨关节正常解剖关系发生病理性改变,并产生微小的错动,因不能自行复位,而引起局部肿胀、疼痛,重者骨缝间发生参差不齐或半脱  相似文献   

7.
"骨错缝""筋出槽"是祖国医学骨伤科理论体系指导下发掘整理出来的,并已逐步得到现代医学科学的证实.由于外伤受损,风寒湿邪侵袭,退行性病变等因素致骨关节、软组织损伤后,则不同程度地出现功能障碍,伤后局部软组织出血渗出固然是重要原因,但骨关节的筋膜失去正常解剖位置亦是重要原因,中医提倡用按摩推拿法治疗.通过牵引﹑旋转﹑按压﹑斜扳﹑拔离等手法,使偏离的筋膜与错落的骨节得以矫正,从而达到调节气血,平衡阴阳之目的 .  相似文献   

8.
骶髂关节错缝被认为是引起急、慢性下腰痛的重要原因,"筋出槽、骨错缝"是中医骨伤科学的重要理论之一,两者之间存在必然联系.而今,随着骶髂关节源性下腰痛发病率的逐年上升,该疾病也不断受到医学界重视.临床上对骶髂关节错缝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因其病变特性,手法治疗仍然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而"筋出槽、骨错缝"理论不仅是基本病机...  相似文献   

9.
脊柱为“骨错缝、筋出槽”的好发部位。近年来,对脊柱“骨错缝、筋出槽”的研究多集中于分析其解剖学内涵、生物力学变化。然而脊柱“骨错缝、筋出槽”的研究仍存在以下问题:(1)缺乏统一的疾病诊断标准;(2)“骨错缝”研究广泛开展,“筋出槽”研究却相对滞后;(3)学界重“骨错缝”,轻“筋出槽”,重脊柱解剖结构位置的恢复,轻筋的功能训练;(4)重手法治标,轻中药内服治本,忽视功法治疗。针对现存问题,本文基于中医整体观念从整体功能的角度进行思考,试图认清脊柱“骨错缝,筋出槽”的内在本质,提出制定统一的疾病诊断标准、重视“筋出槽”的理论研究、强调治疗动静结合、筋骨并重,中药内服治本、手法治疗治标、配合中医功法、实现标本兼治,为脊柱退变性疾病的理论研究及临床实践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应用牵扳推压手法对胸腰椎关节骨错缝、筋出槽病人纠正错位的治疗.方法:用牵扳推压手法治疗胸腰椎骨错缝、筋出槽,选择不同年龄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试验组用牵扳推压手法治疗,对照组用坐位旋转复位手法治疗.结果: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牵扳推压手法治疗胸腰椎骨错缝、筋出槽明显优于对照组坐位旋转复位法.  相似文献   

11.
12.
中医筋骨理论是脊柱推拿的理论基石,"骨错缝筋出槽"是脊柱病病理改变的核心要素,是脊柱临床推拿实施的重要靶点。基于手法治疗颈椎病具有疗效确切且容易推广等特色和优势,结合"石氏伤科"百年传承创新的临床实践经验,进一步阐述"石氏伤科"关于颈椎"骨错缝筋出槽"手法矫正技术要领及操作规范。  相似文献   

13.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是中医骨伤科的优势病种之一,推拿疗法是KOA相关指南中强推荐的疗法,其理论基础是“筋出槽,骨错缝”理论。由于学者们对“筋出槽,骨错缝”理论的理解存在差异,治疗KOA的方法各不相同。本文概述了筋和骨的概念及“筋出槽,骨错缝”理论,对“筋出槽,骨错缝”理论在推拿治疗KOA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骨离缝、筋出槽"对拇外翻诊疗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温建民  孙卫东 《中医杂志》2007,48(10):877-878
“骨离缝、筋出槽”是中医骨伤科学中所特有的名词,它既属于中医筋伤学的病名,又是对骨关节及其附属组织损伤一类伤筋病病机的高度概括[1~3]。骨离缝又称错骨缝、骨错缝。骨缝即骨骼结合部缝隙。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记载:“凡左右损处,只相度骨缝,仔细扌然捺、忖度,便见大概”。可知“骨缝”一词至少始于唐代。错,有交杂错乱之意。比较确切提出“错骨缝”一症的应是《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的记载:“若肿痛已除,伤痕已愈,其中……又或有骨节间微有错落不合缝者,是伤虽平,而气血之流行未畅……惟宜推拿,以通经…  相似文献   

15.
肩周炎是指发生在肩关节囊、肌肉、肌腱、周围韧带及滑液囊等软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锋勾针治疗肩周炎疗效确切,主要通过松解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而发挥治疗作用。“筋出槽,骨错缝”是中医伤科特有的理论,是对骨伤及筋伤类疾病的病机及诊断依据的高度概括,该文基于“筋出槽,骨错缝”理论探讨锋勾针治疗肩周炎的作用机制,用于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矫正颈椎"筋出槽骨错缝"手法治疗方案对颈性眩晕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0例颈性眩晕患者,运用矫正颈椎"筋出槽骨错缝"手法配合自我功法练功方案治疗,疗程为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以及第8周、第12周、第24周、第36周和第52周观察眩晕残障程度(DHI)、颈椎活动度(CROM)以及颈性眩晕、颈痛(NRS)情况,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本研究共29例病例完成试验。经1个疗程的治疗,所有患者均获疗效。治疗前后比较,DHI功能、情绪、生理和总积分,以及NRS颈性眩晕、颈痛积分均明显减少(P0.001);治疗后(4周)至52周各观察时点之间上述各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患者在治疗后颈椎活动度明显改善(P0.001),治疗后与第52周颈椎各方向活动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矫正颈椎"筋出槽骨错缝"手法治疗方案安全性较高,不仅能在短期内明显改善颈性眩晕患者的眩晕症状,并且可以保持长期疗效的稳定。  相似文献   

17.
基于"骨错缝、筋出槽"病机认识的椎间盘病症诊治新观点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椎间盘病因说"用于指导手法治疗椎间盘病症有一定的局限性。通过阐述有关的病机理论,结合临床和实验研究成果,认为"骨错缝、筋出槽"是椎间盘病症发病的关键病机,并提出相应的诊治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基于骨错缝、筋出槽理论整脊治疗肩周炎非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肩周炎非急性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推拿手法治疗,治疗组给予整脊手法结合推拿手法治疗,7d为1个疗程,2组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肩关节疼痛及肩关节活动度的改善情况.结果:经Ma...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分析,探讨骨错缝、筋出槽病理改变与椎间孔镜术后残余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2018年2月—2020年2月在该院接受椎间孔镜治疗的61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纳排标准排除患者241例.剩余371例中术后出现残余症状的患者有45例,设为观察组,另从术后获得满意疗效的326例患者中采用...  相似文献   

20.
"骨错缝、筋出槽"是中医脊柱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核心理论和关键靶点。基于"骨错缝、筋出槽"理论及其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理实质的相关性分析,归纳总结林氏正骨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操作要领及核心技术规范,以利于林氏正骨推拿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