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筋出槽、骨错缝"是中医骨伤科疾病诊疗的特色理论,尤其在手法治疗脊柱源性疾病过程中具重大指导意义。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神经根型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骶髂关节损伤、非特异性下腰痛效果显著,已经成为临床重要且不可或缺的手段。"筋出槽、骨错缝"研究也在理论渊源、盘源性颈腰痛、诊疗评价等等诸方面不断进展。 相似文献
3.
4.
5.
6.
试述“筋出槽,骨错缝”理论及其伤科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筋出槽、骨错缝”是中医伤科学中所特有的病名,亦是对骨关节、肌筋膜损伤的高度概括。随着我国软伤科学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对“筋出槽、骨错缝”这两种损伤的理论已得到诸多骨伤科专家及学者的确认与研究,我们通过多年骨伤科临床实践,也体会到这两种病理改变是客观存在的。 “筋出槽”是指机体受伤后部分肌腱、筋膜、韧带、滑膜等软组织发生滑脱或解剖位置的异常变化,从而影响机能活动,甚则出现较剧烈的疼痛,影响正常工作与生活。“骨错缝”是指机体受到外来损伤或其它致病因素的影响,致使骨关节正常解剖关系发生病理性改变,并产生微小的错动,因不能自行复位,而引起局部肿胀、疼痛,重者骨缝间发生参差不齐或半脱 相似文献
7.
"骨错缝""筋出槽"是祖国医学骨伤科理论体系指导下发掘整理出来的,并已逐步得到现代医学科学的证实.由于外伤受损,风寒湿邪侵袭,退行性病变等因素致骨关节、软组织损伤后,则不同程度地出现功能障碍,伤后局部软组织出血渗出固然是重要原因,但骨关节的筋膜失去正常解剖位置亦是重要原因,中医提倡用按摩推拿法治疗.通过牵引﹑旋转﹑按压﹑斜扳﹑拔离等手法,使偏离的筋膜与错落的骨节得以矫正,从而达到调节气血,平衡阴阳之目的 . 相似文献
8.
9.
脊柱为“骨错缝、筋出槽”的好发部位。近年来,对脊柱“骨错缝、筋出槽”的研究多集中于分析其解剖学内涵、生物力学变化。然而脊柱“骨错缝、筋出槽”的研究仍存在以下问题:(1)缺乏统一的疾病诊断标准;(2)“骨错缝”研究广泛开展,“筋出槽”研究却相对滞后;(3)学界重“骨错缝”,轻“筋出槽”,重脊柱解剖结构位置的恢复,轻筋的功能训练;(4)重手法治标,轻中药内服治本,忽视功法治疗。针对现存问题,本文基于中医整体观念从整体功能的角度进行思考,试图认清脊柱“骨错缝,筋出槽”的内在本质,提出制定统一的疾病诊断标准、重视“筋出槽”的理论研究、强调治疗动静结合、筋骨并重,中药内服治本、手法治疗治标、配合中医功法、实现标本兼治,为脊柱退变性疾病的理论研究及临床实践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应用牵扳推压手法对胸腰椎关节骨错缝、筋出槽病人纠正错位的治疗.方法:用牵扳推压手法治疗胸腰椎骨错缝、筋出槽,选择不同年龄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试验组用牵扳推压手法治疗,对照组用坐位旋转复位手法治疗.结果: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牵扳推压手法治疗胸腰椎骨错缝、筋出槽明显优于对照组坐位旋转复位法.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骨离缝、筋出槽"对拇外翻诊疗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骨离缝、筋出槽”是中医骨伤科学中所特有的名词,它既属于中医筋伤学的病名,又是对骨关节及其附属组织损伤一类伤筋病病机的高度概括[1~3]。骨离缝又称错骨缝、骨错缝。骨缝即骨骼结合部缝隙。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记载:“凡左右损处,只相度骨缝,仔细扌然捺、忖度,便见大概”。可知“骨缝”一词至少始于唐代。错,有交杂错乱之意。比较确切提出“错骨缝”一症的应是《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的记载:“若肿痛已除,伤痕已愈,其中……又或有骨节间微有错落不合缝者,是伤虽平,而气血之流行未畅……惟宜推拿,以通经…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观察矫正颈椎"筋出槽骨错缝"手法治疗方案对颈性眩晕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0例颈性眩晕患者,运用矫正颈椎"筋出槽骨错缝"手法配合自我功法练功方案治疗,疗程为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以及第8周、第12周、第24周、第36周和第52周观察眩晕残障程度(DHI)、颈椎活动度(CROM)以及颈性眩晕、颈痛(NRS)情况,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本研究共29例病例完成试验。经1个疗程的治疗,所有患者均获疗效。治疗前后比较,DHI功能、情绪、生理和总积分,以及NRS颈性眩晕、颈痛积分均明显减少(P0.001);治疗后(4周)至52周各观察时点之间上述各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患者在治疗后颈椎活动度明显改善(P0.001),治疗后与第52周颈椎各方向活动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矫正颈椎"筋出槽骨错缝"手法治疗方案安全性较高,不仅能在短期内明显改善颈性眩晕患者的眩晕症状,并且可以保持长期疗效的稳定。 相似文献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