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单克隆抗体药物以其特异性高、亲和力强、血清半衰期长等优点在肿瘤治疗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基于母体单克隆抗体而设计的双特异性抗体、抗体片段、抗体药物偶联物等将抗体类药物的开发推至新的高潮。通过对抗体药物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应用和最新进展、抗体药物的结构和作用机制进行介绍,并对肿瘤治疗抗体药物上市与临床开发现状进行总结,以期为抗体药物在肿瘤治疗领域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邹方文  马进安  周冬爱 《中国药房》2015,(10):1406-1409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抗体-药物偶联物(ADCs)在实体瘤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抗体-药物偶联物""实体瘤""Antibody-drug conjugates""Solid tumor"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Pub 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1999-2014年ADCs在实体瘤中的应用相关文献,对其研究现状及在实体瘤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总结归纳。结果与结论:共获得文献1 059条,其中有效文献30条。ADCs是一类高效且特异性强的肿瘤靶向药物,由特异性抗体、细胞毒性药物通过链分子连接而成,既可提高肿瘤治疗的选择性、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又可应对单抗和化疗的耐药性问题。已有3种ADCs药物上市,其中Mylotarg和Adcetris应用于急性髓性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系统肿瘤,2013年上市的Kadcyla是第一个治疗实体瘤的ADCs;目前有AMG595、SGN-75、IMGN901、PSMA-ADC、MEDI-547等多种ADCs处于~期临床试验阶段,应用于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黑色素瘤等实体瘤,并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成为未来实体瘤治疗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3.
林莉  丁倩  汤沁  张珍珍  代争  詹金彪 《药学学报》2012,(10):1287-1296
单克隆抗体靶向治疗是目前临床肿瘤治疗的热点。针对抗体分子大而组织穿透性差以及临床使用剂量大、生产成本高的问题,抗体的小型化和高效性设计已成为抗体药物研发的新趋势。近年来,单抗与细胞毒性药物的结合物被称为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ADCs),已加入到抗癌药物的行列中,成为新型的抗体药物而受到广泛关注。泛义的ADC通常由抗体、接头(linker)和效应分子等3部分组成。根据效应分子的不同,可将ADC分为化学免疫偶联物、免疫毒素、放射性免疫偶联物等3类。ADC被内化进入细胞后,通过细胞内的化学和酶解作用释放出细胞毒性物质,细胞毒性物质则通过抑制蛋白合成、解聚微管蛋白或断裂双链DNA等作用而对靶细胞产生杀伤作用。近年来,FDA已经批准2种ADC药物上市,有多种处于II~III期临床试验阶段,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制药企业争相竞逐。本文介绍ADC的过去和现状,结合临床肿瘤应用中的实际问题,探讨其将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 ADC)因其具有靶点清晰、特异性强等优点已成为临床上治疗多种疾病尤其是癌症的有效手段。但传统ADC中的单克隆抗体组织渗透能力差,存在免疫原性和免疫毒性等风险,且改造成本高。由驼科动物血液中提取的纳米抗体(nanobody, Nb)是目前已知具有完整抗原结合能力的最小抗体片段,具有组织渗透能力强、免疫原性低、特异性强、稳定性高等优势,可以代替传统单克隆抗体参与构建纳米抗体偶联药物(nanobody-drug conjugate, NDC)。本文从纳米抗体结构优势、NDC的构建、纳米抗体偶联物的应用三个方面进行综述与讨论,以期为NDC的研究与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是一类新的生物治疗药物,通常由细胞毒性有效载荷通过连接子与抗体共价结合组成。ADC在体内经历不断的脱偶联和生物转化过程,导致形成复杂且结构不均一的混合物,除了脱偶联的游离抗体和游离载荷外,还存在不同程度与小分子药物偶联的ADC分子,因此,对生物分析方法的开发带来很大挑战。为了解ADC药物在非临床和临床研发阶段的药代和药效特征,以及免疫原性和安全性,对给药后体内存在的不同分子形式的实体比如药物偶联的抗体、裸抗和总抗体等需要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本文总结了在ADC药物分析方法开发中遇到的较为常见的技术问题并提供相关的解决方案,以期为相关的分析方法开发提供参考,促进ADC药物安全有效地开发。  相似文献   

6.
BA3011(CAB-AXL-ADC)是BioAtla公司开发的新型肿瘤微环境条件性激活的Axl受体靶向抗体偶联药物。其抗体部分通过条件性激活技术(conditionally active biologics,CAB)改造后,能选择性靶向于肿瘤组织的Axl受体。BA3011已获批进行Ⅰ/Ⅱ期临床试验,适应证包括非小细胞肺癌、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和胰腺癌等晚期实体瘤。BA3011是首个进入临床试验的CAB产品,标志着CAB由技术研发阶段跨入产品开发阶段。本文就Axl受体为靶标的药物,CAB技术和BA3011的临床进展情况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7.
抗体偶联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 drug conjugates,ADCs)是通过化学键将毒性小分子与单克隆抗体偶联的靶向抗肿瘤药物,其充分利用了抗体的特异性和毒性小分子的高抗肿瘤活性,达到了高效低毒的目的。抗体、连接物以及毒性小分子是ADCs的3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介绍了ADCs制备中靶点选择,抗体小型化和人源化改造,高活性毒性小分子使用,可断开和不可断开连接物的特点以及越来越受关注的定点偶联策略,为ADCs临床前研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在接受R-CHOP标准方案治疗后,仍有一部分患者症状复发或难治,预后很差。抗体药物偶联物对肿瘤发挥高效杀伤作用的同时,不损伤正常组织及细胞,成为不可或缺的治疗策略。多种药物已通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并表现出良好的有效性及可控范围内的安全性,临床试验的开展也为抗体药物偶联物的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卞乐 《中国处方药》2023,(4):184-187
抗体偶联药物(ADC)由单克隆抗体与不同数目的小分子毒素通过连接子偶联组成,是近年来肿瘤学发展较快的药物类别之一。由于兼具单抗药物的高靶向性以及细胞毒素在肿瘤组织中高活性的双重优点,ADC药物可高效杀伤肿瘤细胞,较化疗药物不良反应更低,较传统抗体类肿瘤药物具有更好的疗效,是近年来肿瘤创新药研发的热点。随着新一代工程抗体展现出良好的治疗前景以及新药研发技术的不断突破,抗体偶联药物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技术日臻成熟,但ADC药物还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本文主要从抗体偶联药物的研发历程、抗体、连接子、偶联技术及细胞毒素的类型等方面进行综述,为ADC创新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抗体药物偶联物(ADC)通过将细胞毒药物与单克隆抗体偶联实现有效载荷的靶向递送,为恶性肿瘤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治疗手段。随着ADC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肿瘤治疗,其导致的用药相关不良反应日益受到关注。其中,ADC导致的药物性肝损伤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积极关注,并根据肝损伤程度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通过对ADC导致肝损伤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发生率以及发生机制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ADC导致肝损伤后的应对处置进行归纳综述,以期为ADC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肿瘤靶向制剂已成为当今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针对特定的靶点(抗原)可以制备相应的单抗。特异性单抗和蛋白毒素、放射性同位素、化疗药物偶联制备成相应的靶向抗体药物,这种抗体偶联物能增强药物的有效性,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毒害。本文就三类肿瘤靶向抗体偶联物的特点、作用机制、上市药物以及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抗肿瘤抗体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庆芳  邵荣光  甄永苏 《药学学报》2012,(10):1261-1268
自1997年以来,抗体药物用于肿瘤治疗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据统计,国内外已有约17种抗体药物被批准用于临床肿瘤治疗。除了一直比较成功的裸抗体,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成为抗肿瘤抗体药物研发的新热点。抗原靶标及作用机制特点决定了抗肿瘤抗体药物在临床的安全性和疗效。本文主要从肿瘤细胞杀伤机制、作为抗体靶标的肿瘤抗原、在临床的应用情况及ADC纳米粒研究方面对抗肿瘤抗体药物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抗体药物偶联物是一类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指数的新一代抗肿瘤药物.传统的抗体药物偶联物使用非定点偶联技术,得到偶联位置和数目高度不均一的异质体,产品结构不均一,给产品质量的批间一致性控制带来挑战.定点偶联技术可以将小分子药物定点、定量地连接到抗体上,具有更好的药代动力学特性.简要总结了抗体药物偶联物的关键组成部分,抗体药物偶...  相似文献   

14.
信息动态     
2013年10月15-16日,世界抗体-药物偶联物峰会在美国旧金山召开.会上来自多个公司的代表进行了主旨发言,还讨论了抗体-药物偶联物的探索、开发以及化学、生产及控制的优化方面的问题,来自多个生物技术公司、制药公司及合约研究或生产组织的探索与工艺科学家、监管专家、学者及临床医生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5.
抗体–药物偶联(ADC)是现代“精准医疗”需求下药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从2000年第一款ADC药物的上市成功到2020年ADC药物的研发层出不穷。肿瘤靶向治疗的发展带动了ADC药物研发领域的快速兴起。ADC药物是使用具有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与具有生物活性的细胞毒素结合,将药物特异性递送至肿瘤表面位点,避免对正常细胞的杀伤,减少毒副作用。ADC为细胞毒性有效载荷提供了一种较为理想的递送方法。但是也必须清楚的认识到,由于肿瘤异质性、肿瘤代谢、肿瘤血供等多种因素导致的肿瘤耐药是ADC药物发展中所面临的一大挑战。从ADC药物的发展进程、临床应用及其所面临的耐药问题进行综述,探讨抗体偶联药物的临床应用及其所面临的挑战和策略。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癌症化疗常伴随着系统毒性,靶向治疗已成为当今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 drug conjugates,ADCs)利用单克隆抗体(m ABs)对肿瘤细胞表面过表达抗原的特异性,将"弹头"药物(细胞毒药物)选择性地输送到肿瘤细胞中以改善药物治疗窗。ADCs由"弹头"药物、抗体和药物的偶联链三个部分组成,其兼具了抗体的高特异性和细胞毒素的高活性。而随着抗体药物偶联物brentuximab vedotin(SGN-35,Adcetris)和trastuzumab emtansine(T-DM1,Kadcyla)的成功上市,ADCs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本文综述ADC的分子特征以及组分优化选择,并简单介绍ADC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7.
大分子为载体的抗体偶联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体偶联药物与肿瘤相关靶点结合有特异性,对肿瘤细胞有选择性杀伤作用,临床上已开始用于治疗肿瘤.综述了抗体与抗癌药物偶联物的偶联方式和药物释放的靶向机制,以及采用大分子聚合物做载体(如葡聚糖、人血清白蛋白、聚N-2羟丙甲基丙烯酰胺)的抗体偶联药物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8.
 2013年10月15—16日,世界抗体-药物偶联物峰会在美国旧金山召开。会上来自多个公司的代表进行了主旨发言,还讨论了抗体-药物偶联物的探索、开发以及化学、生产及控制的优化方面的问题,来自多个生物技术公司、制药公司及合约研究或生产组织的探索与工艺科学家、监管专家、学者及临床医生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9.
黄佳  王浩  钟薇  陈玲  伏箫燕  韩梦婷  陈岷 《肿瘤药学》2022,12(4):428-432
Tisotumab Vedotin-tftv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首款治疗宫颈癌的抗体偶联药物,也是全球首个获批靶向组织因子的抗体偶联药物,为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临床研究表明,Tisotumab Vedotin-tftv在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中具有较好的抗癌活性,且安全性良好。本文就Tisotumab Vedotin-tftv的作用机制、药动学、临床研究及安全性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20.
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ADCs)由“弹头”药物(细胞毒药物)、抗体以及偶联抗体和药物的偶联链3部分组成,其作为一种新型药物,结合了抗体的靶向特异性和小分子药物的细胞毒作用,已成为当今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根据其细胞毒药物来源可分为陆地与海洋两大类,本文总结了近年来这两大类抗体偶联药物的研究进展,并从靶点的特异性、抗体的亲和力、高效的细胞毒分子及合适的偶联链等方面对ADCs的发展关键进行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