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掌握维吾尔族贫困大学生自杀意念与心理弹性的关系,为少数民族特殊群体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随机选取乌鲁木齐2所高校1 154名维吾尔族贫困学生,同时选取同年级、性别、生源地1 098名非贫困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心理健康状况自评量表及成人心理弹性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新疆维吾尔族贫困大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为15.42%(178/1 154),非贫困大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为10.56%(116/1 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02,P<0.01);贫困男生和女生自杀意念检出率均高于非贫困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94,6.03,P值均<0.05);维吾尔族贫困学生心理弹性总分为(5.11±0.95)分,非贫困学生得分为(5.03±0.9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P<0.05).无论是否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各维度及总分与自杀意念均呈负相关(P值均<0.05).结论 新疆维吾尔族贫困大学生自杀意念较高,心理弹性较好,且两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
探讨大学生网络欺凌现状及其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为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受网络欺凌行为问卷、自杀意念自评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对分层抽取的南宁市某高校1 37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施测.结果 大学生网络欺凌行为总分为(4.36±0.55)分;女生网络欺凌总分及网络言语欺凌维度得分均高于男生;大一学生网络欺凌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其他年级;班干部网络欺凌总分及网络言语欺凌、网络伪造欺诈维度得分均低于非班干(P值均<0.05).网络欺凌行为与自我效能感、心理韧性呈负相关,与自杀意念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05,-0.102,0.171,P值均<0.01);自我效能感与心理韧性呈正相关,与自杀意念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08,-0.095,P值均<0.01);心理韧性与自杀意念呈负相关(r=-0.283,P<0.01).网络欺凌通过心理韧性的完全中介作用影响自杀意念,占间接总效应的84.44%;其还通过自我效能感影响心理韧性,进而影响自杀意念,占间接总效应的15.56%.结论 自我效能感、心理韧性在网络欺凌对自杀意念的影响中起链式多重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新疆地区贫困大学生心理应激状况和特点,为维护新疆地区贫困大学生身心健康提供依据。方法使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CCSPSS)",对新疆8所本科高校的贫困生和非贫困生进行调查。结果与全国大学生常模相比,新疆地区贫困大学生在心理应激的各个维度得分和总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P值均0.01)。与非贫困生相比,贫困生在家庭和生活维度得分显著高于非贫困生(P值均0.05),在学习、发展、社交和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66.06%的贫困生认为影响心理健康最为关键的因素是家庭成员患重病,53.21%贫困生认为是家庭经济困难,分别位居第1和第2位。而49.25%和43.87%非贫困生分别认为家庭成员患重病和家庭经济困难是影响心理健康较为重要的因素,位居第4和第7位。结论新疆地区贫困生面临较高的心理应激,来自经济、家庭和生活方面的应激源仍是影响贫困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应激因素。  相似文献   

4.
探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新生自杀意念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广州市2所高校新生10 924名,采用自杀意念问卷、大学生人格问卷(UPI)、抑郁自评量表(SDS)、简明应对方式问卷和社会支持量表进行测试,并对其中3 057名家庭经济困难新生进行分析.结果 家庭经济困难新生自杀意念发生率为7.75%,非经济困难生为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家庭经济困难新生自杀意念绝望、乐观和睡眠3个因子及总分均高于非经济困难学生(P值均<0.01),UPI,SDS,社会支持和消极应对方式得分高于非经济困难生(P值均<0.01);女生的绝望、睡眠以及自杀意念总分高于男生(P值均<0.05);UPI,SDS以及消极应对、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对自杀意念回归效应显著(P值均<0.05).结论 家庭经济困难新生自杀意念高于非经济困难生.应从影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杀意念的因素人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在父母教养方式和自杀意念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2018年10—12月,筛选河南省某高校403名贫困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心理资本量表、自杀意念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贫困大学生自杀意念得分5.79±4.23,自杀意念发生率为8.4%。贫困大学生自杀意念总分、绝望因子分、乐观因子分显著高于非贫困大学生(t=3.27、3.16、2.33,均P0.05)。父母情感温暖理解与心理资本呈正相关(r=0.41,P0.01),和自杀意念呈负相关(r=-0.27,P0.01);父母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干涉、严厉惩罚与自杀意念呈正相关(r=0.39、0.28、0.38,均P0.01);和心理资本呈负相关(r=-0.34、-0.24、-0.35,均P0.01)。心理资本在父母情感温暖和自杀意念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88.1%。心理资本在父母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干涉、严厉惩罚和自杀意念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47.8%、48.6%和43.9%。结论贫困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心理资本是影响自杀意念的重要因素,改善贫困大学生消极的父母教养方式,提高其心理资本可以降低其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6.
巢传宣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12):1873-1875
了解江西省某高校自杀事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杀意念的影响,为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在某高校发生1例自杀事件后,以自杀事件为中心,按“自杀事件所在班级—自杀事件所在系院—自杀事件所在高校”的扩展顺序,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整群抽样选取21个班级903名学生,对其进行心理健康和自杀意念状况调查.结果 自杀事件发生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所下降(P值均<0.01),同时自杀意念检出率干预前后有所增加(21.15%,10.74%x2=36.51,P<0.01).自杀事件所在班级、所在系院其他班级与所在学校其他系院班级的SCL-90各因子、总分及自杀意念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其中自杀事件所在班级的SCL-90各因子、总分及自杀意念检出率最高,自杀事件所在系院其他班级次之,自杀事件所在学校其他系院班级最低(P值均<0.05).结论 高校自杀事件具有“传染性”,高校在自杀事件发生后应及时采取适当措施予以防范.  相似文献   

7.
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心理韧性对自杀意念的影响,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Beck自杀意念量表(SIOSS)、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我国东南和西南地区1 55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采用路径分析方法评估心理韧性的中介效应.结果 大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为7.4%,东南地区略高于西南地区大学生,男生高于女生,大三年级高于其他年级.大学生社会支持、心理韧性各维度均与自杀意念各维度呈负相关(P<0.05或P<0.01);社会支持与心理韧性各维度之间呈正相关(P<0.01).社会支持对心理韧性具有正向预测作用(Beta=0.628,P<0.01),心理韧性对自杀意念具有负向预测作用(Beta=-0.761,P<0.01),社会支持通过心理韧性对自杀意念产生间接效应(Beta=0.478,P<0.01).结论 大学生社会支持通过心理韧性减轻自杀意念的形成,大学生心理韧性在社会支持与自杀意念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探讨高职贫困大学生应对方式在心理控制源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作用,为改善高校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心理控制源测验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对随机抽取的四川省916名高职贫困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高职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和偏执得分均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t值分别为7.205,4.480,6.483,42.933,2.496,2.007,P值均<0.05);高职贫困大学生学业成就和人际关系的内归因得分均高于外归因,积极应对得分高于消极应对(P值均<0.05).学业成就和人际关系的外归因、消极应对与心理健康得分呈正相关(P值均<0.05),学业成就和人际关系的内归因、积极应对与心理健康各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P值均<0.05).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在心理控制源和心理健康之间有部分中介作用,效应值分别为17.22%和13.71%.结论 高职贫困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密切,应对方式在两者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可以从心理控制源和应对方式两个方面对高职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9.
了解大学生学习投入水平与心理健康、自杀意念的关系,以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危机干预提供新的视角.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在江西省5所地方性本科院校二年级学生中随机选择4 933名被试,对学习投入、心理健康、自杀意念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学习投入得分为(66.62±13.87)分,总体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大学生的学习投入总分及其各因子分与SCL-90总均分及各因子分、自杀意念得分的相关系数在-0.22-0.48(P值均<0.01);学习投入水平超高组学生SCL-90总均分及各因子分、自杀意念得分均高于学习投入较高组(P值均<0.01).学习投入超高组、较高组、一般组、较低组、超低组自杀意念检出率分别为6.5%,2.61%,6.81%,]3.69%,1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7.72,P<0.01).结论 大学生学习投入水平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好,自杀意念越少产生,但学习投入过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自杀意念问题也值得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0.
谭萍 《中国学校卫生》2018,39(8):1153-1155
了解三峡移民大学生心理韧性现状及干预效果,为开展新媒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通过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万州区5所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移民家庭组大学生496名,非移民家庭组大学生492名.对大学生在微信群及公众号平台上推送自制干预材料,干预前、后使用问卷星电子问卷调查.结果 干预前,移民家庭组心理韧性总体得分及5个维度得分均低于非移民家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95,-5.24,-6.17,-5.73,-6.24,-7.36,P值均<0.01);干预后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移民家庭组、非移民家庭组组内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干预后2组在心理韧性总体得分及各维度上得分均比干预前提高,且移民家庭组得分提升幅度更大(P值均<0.01).结论 三峡移民大学生心理韧性水平较低,基于微信平台进行干预效果尚可,开展新媒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探讨大学生自杀相关心理行为和自伤行为的发生情况及其与自我心理调适能力的关系,为大学生自杀、自伤行为的干预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安徽省合肥市某高校825名大学生进行一般人口特征、心理复原力、自悯、宽恕等方面调查.结果 大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准备、自杀行动报告率分别为9.9%,3.5%,2.5%和1.8%,自伤行为报告率为11.8%.与宽恕他人维度得分中分组相比,宽恕他人得分偏高是自杀心理行为(OR=0.26)和自伤行为(OR=0.31)的负相关因素(P值均<0.05);心理调适能力各量表总分中,与心理复原力量表(CD-RISC)得分中分组相比,低分组是自伤行为的正相关因素(OR=2.11),高分组是自杀相关心理行为的负相关因素(OR=0.51)(P值均<0.05);与自我怜悯量表及Hearland宽恕量表得分中分组相比,低分组均是自杀相关心理行为的正相关因素(OR值分别为1.66,2.28),高分组均是自杀相关心理行为(OR值分别为0.33,0.44)、自伤行为(OR值分别为0.35,0.39)的负相关因素(P值均<0.05).结论 心理复原力、自我怜悯、宽恕水平与自杀相关心理行为和自伤行为关系密切.高校可通过提高大学生自我心理调适能力来降低自杀、自伤行为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2.
了解大学新生的自杀意念现状,分析自杀意念与自杀媒体报道之间的关系,为有针对性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抽样广州某医科大学一年级本科生1 055名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自杀意念量表及自编接触媒体对自杀报道的情况.结果 4.4%的大学生的自杀意念阳性;农村学生自杀意念阳性率高于非农村学生(x2=10.324,P=0.001).2个月内接触自杀媒体报道学生的自杀意念量表得分高于2个月以上各组学生(F=3.940,P=0.020).3个月内接触过存在“描绘自杀细节”及“将自杀简单化神秘化归因”等问题的报道的新生自杀意念总分高于未接触者(t值分别为2.142,2.887,P值均<0.05).结论 接触自杀报道的时间与媒体自杀报道的内容、方式对大学生自杀意念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明大学生水文化认同度与心理弹性、自杀意念的关系,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及危机干预工作提供水文化视野。方法 采用大学生水文化认同度问卷、成人心理弹性量表(RSA)、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对97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水文化认同度问卷8个维度得分均超过理论中值3分,总分为28.52±2.73。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女生比男生、文科学生比理工科学生、农村籍学生比城镇籍学生更认同水文化价值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文化高认同组有自杀意念者的检出率为6.08%,水文化低认同组为12.9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6,P〈0.01)。结论 大学生总体而言对水文化价值观持认同态度,但不同性别、学科、生源地学生存在差异。越认同水文化价值观的大学生个体,越具有较好的心理弹性,越不容易产生自杀意念。水文化教育对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杨艳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2):295-297
研究心理弹性训练对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在江西省某高校以系院为单位随机整群抽取二年级贫困生418名,随机分成实验组(接受心理弹性课程)和对照组(不接受心理弹性课程)各209人,采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研究对象进行前测和后测.结果 心理弹性训练后,实验组前、后测的SCL-90总均分(1.51±0.42/1.30±0.37)及躯体化(1.37±0.43/1.28±0.36)、人际敏感(1.68±0.54/1.50±0.48)、抑郁(1.53±0.49/1.39±0.48)、焦虑(1.49±0.48/1.39±0.43)、敌对(1.48±0.50/1.35±0.45)、恐怖(1.37±0.45/1.28±0.40)、其他(1.27±0.31/1.21±0.33)等因子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但在强迫(1.84±0.51/1.77±0.53)、偏执(1.46±0.47/ 1.41±0.41)、精神病性(1.43±0.41/1.41 ±0.38)等因子上的得分及自杀意念检出率(21.95%/20.49%)的前、后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心理弹性训练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起到一定的提升作用,主要表现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等方面,但对贫困大学生的强迫、偏执、精神病性及自杀意念等并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了解天津市在校大学生自杀和心理控制源现况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为预防大学生自杀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整群抽取天津市l 162名大学生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自杀行为问卷-修订版(SBQ-R)调查大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尝试的流行状况,采用Levenson's多维度心理控制源量表(IPC量表)评估大学生心理控制源的分布状况.结果 大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尝试的发生率分别为29.5%,6.4%和2.1%;多维度心理控制源3个维度的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内控性、机遇、有势力的他人(P<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结果显示,在控制心理健康状况及学习成绩的基础上,心理控制源是自杀意念和自杀计划的独立影响因素,内控性得分高是自杀意念和自杀计划的保护因素,而机遇、有势力他人得分高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有势力他人得分高是自杀计划的危险因素;心理健康状况差是自杀尝试的唯一重要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尝试的发生率较高.预防大学生自杀要着重考虑加强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内控性心理控制源,尤其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16.
了解大学生攻击行为与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行为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宁夏部分地区2 89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Buss和Perry攻击问卷中文版、症状自评量表及社会支持量表问卷调查.结果 男生Buss和Perry攻击问卷中文版总分及身体攻击性、言语攻击性、敌意、指向自我的攻击性因子得分均高于女生(P值均<0.05),独生子女身体攻击性因子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愤怒、指向自我攻击性因子得分高于独生子女(P值均<0.05),农村大学生在敌意上得分高于城市大学生(P<0.01).高攻击组、中间攻击组及低攻击组中,任意2组之间Buss和Perry攻击问卷中文版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Buss和Perry攻击问卷中文版总分及各因子与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呈正相关(P值均<0.01),与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SSS总分均呈负相关(P值均<0.01),客观支持与愤怒、敌意、指向自我攻击均呈负相关(P值均<0.01).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敌对、偏执、支持利用度、主观支持、恐怖、人际关系敏感与攻击行为有关(F=11.762,P<0.01).结论 大学生攻击行为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可以通过提高社会支持系统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探讨大学生压力性生活事件、冲动性人格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青少年压力性生活事件问卷、Barratt冲动量表(BIS)、自杀意念自评量表,分层整群从郑州市、平顶山市4所高校抽取1 49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为7.6%,男生(9.2%)高于女生(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64,P<0.01).大学生压力性生活事件、冲动性人格与自杀意念间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4~0.47,P值均<0.01).冲动性人格在压力性生活事件与自杀意念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β直接=0.21,β间接=0.20,P值均<0.01).结论 大学生压力性生活事件可以通过其冲动性人格影响自杀意念.对于冲动性较高的大学生可以从认知、行为等方面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以减少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自杀意念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南昌市有自杀意念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为危机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卡特尔16种个性特征量表(16PF),对南昌市1010名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进行调查。结果有自杀意念大学生在SCL-90各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无自杀意念组(P值均0.05)。在16PF量表中的稳定性、兴奋性、敢为性、自律性、内向与外向型、心理健康因素、专业、有成就人格因素等因子上,有自杀意念组得分低于无自杀意念组(P值均0.05);在怀疑性、忧虑性、独立性、紧张性、适应与焦虑性等因子上,有自杀意念组得分高于无自杀意念组(P值均0.05)。强迫症状、偏执、抑郁、焦虑、怀疑性、忧虑性、紧张性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稳定性、自律性、敢为性是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结论较低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不良的人格特征是大学生自杀意念产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探究中学生家庭亲密度、心理弹性与自伤行为之间的关系及内在机制,为中学生自伤行为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福建省4所中学的2 065名学生,采用家庭亲密度量表、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和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问卷进行测量.结果 中学生自伤行为报告率为40.34%,是否有留守经历、不同家庭教养方式、不同学习压力学生自伤行为报告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1.66,29.45,12.48,P值均<0.01).在家庭亲密度得分、心理弹性总分及5个维度得分上,有无自伤行为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33,-12.08,-7.29,-11.53,-3.38,-7.37,-7.68,P值均<0.01).家庭亲密度总分和心理弹性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r=0.27~0.56,P值均<0.01),与自伤行为呈负相关(r=-0.18,P<0.01);心理弹性总分及各维度与自伤行为均呈负相关(r=-0.24~-0.14,P值均<0.01).心理弹性在家庭亲密度和自伤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61.11%.结论 心理弹性在家庭亲密度和自伤行为间起中介作用,可通过促进家庭亲密度、提升心理弹性,预防中学生自伤行为.  相似文献   

20.
评价行动体验式心理课教学效果,为丰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形式提供依据.方法 在上海某高校开设《行动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通识课,共5d18学时,以情绪管理能力和主观幸福感为教学效果评估指标.以选修通识课并自愿参与本研究的31名大学生为实验组,并匹配31名未选修该课程的大学生为对照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情绪管理能力和主观幸福感的差异,分析实验组对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数据.结果 干预前,两组情绪管理问卷各维度和主观幸福感量表除积极情绪维度外的其他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实验组在情绪管理总分、情绪调控、情绪表达、情绪觉察和情绪理解各维度得分增加(t值分别为-4.91,-3.58,-4.15,-4.05,-2.98,P值均<0.01);实验组的情绪觉察和情绪理解能力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31,2.21,P值均<0.05);实验组总体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提高(t值分别为-2.99,-3.85,-5.23,P值均<0.01),消极情绪下降(t=2.48,P=0.02).实验组对课程内容、课程氛围的满意度等评分均值均高于4.00分(1~5计分).结论 行动体验式心理课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和主观幸福感,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