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背景:胶原蛋白海绵适用于各种损伤创面的止血修复及残腔填充,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和科学研究价值。目的:研究胶原蛋白海绵的生物特性及其在动物体内的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情况。方法:通过扫描电镜测定胶原蛋白海绵的空间结构、孔径和孔隙率,透射电镜观察其构象,圆二色谱法分析其二级结构及变性温度。在新西兰白兔脊柱侧肌肉内植入胶原蛋白海绵,组织病理切片观察海绵降解吸收情况。结果与结论:胶原蛋白海绵具有疏松多孔结构,孔径分布为40-150μm,平均100μm,孔壁1μm左右,孔隙率约95.8%,具有典型的多孔材料结构,胶原具有周期性横纹区带。胶原蛋白溶液在220,206 nm处分别有一正、负峰,具有典型的胶原蛋白三螺旋结构特征;胶原蛋白海绵与胶原溶液具有相似的二级结构及热稳定性。胶原蛋白海绵植入肌肉第4周开始降解,至第12周胶原蛋白海绵可见率为20%左右;植入2周后胶原蛋白海绵周围局部组织出现异物刺激及炎症反应,随创面愈合,炎症反应逐渐减轻并消失,在整个材料植入和降解周期内无明显纤维囊结构形成,植入部位未见组织坏死情况发生。表明胶原蛋白海绵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生物相容性及降解性能。  相似文献   

2.
背景:艾瑞金胶原蛋白海绵理化性能稳定,并已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理化性能和生物相容性评价检测。目的:观察艾瑞金胶原蛋白海绵的止血效果。方法:取21只SD大鼠,建立肝脏出血创面,随机分3组干预:在实验组(n=7)肝脏创口内部植入艾瑞金胶原蛋白海绵,同时在肝脏切口表面外敷艾瑞金胶原蛋白海绵;在阳性对照组(n=7)肝脏创口内部植入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同时在肝脏切口表面外敷医用金胶原蛋白海绵;在空白对照组(n=7)肝脏切口表面外敷医用纱布,记录出血量及止血时间,干预后7,14,28 d进行肝脏创面组织学观察。结果与结论:①出血量及止血时间:3组出血量比较无差异;实验组、阳性对照组止血时间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实验组止血时间短于阳性对照组(P≤0.05);②肝脏创面组织学观察:实验组干预后7 d胶原材料被纤维结缔组织完全包裹,炎性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胶原材料开始降解,周边结缔组织内有新生毛细血管;干预后14 d,包裹胶原材料的纤维结缔组织明显增厚,中性粒细胞减少,巨噬细胞增多;干预后28 d,胶原材料完全降解,大部肝组织恢复正常,部分肝组织旁的炎性结缔组织中可看到巨噬细胞、单核细胞、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阳性对照组情况类似于实验组。空白对照组干预后14 d创伤处结缔组织明显,肝窦含有红细胞,偶见肝组织内出血,空泡变性;干预后28 d,创口处具有较厚结缔组织,肝窦含有红细胞,被复肝星状细胞;③结果表明:艾瑞金胶原蛋白海绵对肝脏创伤止血效果明显,组织相容性好。  相似文献   

3.
胶原-壳聚糖复合材料作为组织工程支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本研究考察壳聚糖对于胶原膜理化性质的影响,选择合适比例的胶原-壳聚糖复合膜作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载体.方法 胶原溶涨液中添加一定比例的壳聚糖,交联并冷冻干燥制备多孔组织工程支架,研究壳聚糖对胶原膜形态学、孔隙率、机械强度、降解特性等理化性质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胶原-壳聚糖材料作为组织工程三维支架材料与BMSCs的相容性.结果 制备的胶原-壳聚糖支架孔径分布均匀;相对于单纯胶原海绵支架,胶原-壳聚糖复合材料支架降低体外降解速度,提高支架材料的力学性能,稳定支架的结构.BMSCs种植于胶原-壳聚糖(mCol∶mCS=9∶1)支架14 d时,SEM观察到细胞通过微绒毛与支架纤维复合,细胞相容性好.结论 胶原-壳聚糖复合支架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作为BMSCs诱导体外支架材料具有好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京尼平-壳聚糖牦牛跟腱胶原蛋白支架的构建及其细胞毒性和组织相容性。 方法以牦牛跟腱为材料,用酶-酸法进行粗提,结合高效液相色谱进行胶原蛋白的分离、纯化,加入交联剂构建京尼平-壳聚糖牦牛跟腱胶原蛋白支架及京尼平-壳聚糖标准I型胶原蛋白支架。将L929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接种于浇注2种支架的孔板上,分别培养1、3、5、7、9、11 d,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细胞计数试剂盒-8进行细胞增殖/毒性实验,计算细胞活力。将2种蛋白支架材料分别移植于同一只大鼠脊柱2侧深筋膜层,分别于移植后3、5、7、9 d取材,10%中性福尔马林液固定,石蜡包埋、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胶原降解情况,血管长入情况。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培养1、3、5、7、9、11 d,接种于浇注京尼平-壳聚糖牦牛跟腱胶原蛋白支架与京尼平-壳聚糖标准I型胶原蛋白支架的孔板的L929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细胞活力分别为(3.14±0.04)%、(2.17±0.13)%、(2.60±0.11)%、(1.78±0.02)%、(1.64±0.32)%、(1.12±0.02)%,(2.96±0.07)%、(2.08±0.10)%、(2.68±0.14)%、(1.75±0.02)%、(1.84±0.01)%、(1.14±0.0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15、-1.31、1.22、-1.27、1.51、0.54, P=0.06、0.22、0.25、0.25、0.16、0.63)。活体组织相容性实验,大鼠全部存活,手术切口愈合良好,未见急性炎症和局部积液、积脓改变。移植3、5、7、9 d取材,京尼平-壳聚糖牦牛跟腱胶原蛋白支架和京尼平-壳聚糖标准I型胶原蛋白支架均仍未降解,局部组织长入经交联的支架中,支架内见炎性细胞增殖,出现血红细胞及新生小血管。 结论京尼平-壳聚糖牦牛跟腱胶原蛋白支架生物安全性良好,具有作为组织工程支架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血管组织工程生物支架材料细胞生物相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采用新方法研究天然生物支架材料胶原/透明质酸膜,明胶海绵的细胞相容性。方法应用WST-1法测定平滑肌细胞与材料的粘附率,增殖力,^3H-TDR掺入法测定DNA合成率,BrdU细胞标记免疫组化鉴定,分析组织工程生物支架材料的细胞相容性。结果WST-1法测定,^3H-TDR掺入法测定DNA合成率,BrdU细胞标记结果表明:胶原/透明质酸膜与平滑肌细胞的粘附率最高,细胞的增殖和代谢状况较好,明胶海绵较低。结论应用WST-1法测定,^3H-TDR掺入法测定DNA合成率,BrdU细胞标记方法研究细胞相容性方法简便可行;天然复合生物材料胶原/透明质酸膜具有较理想的细胞相容性。  相似文献   

6.
背景:胶原蛋白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也暴露出了机械强度低、耐降解性能差等问题。大量研究报道,通过适当的交联可以改善胶原蛋白材料的缺陷,调控其多孔网络结构、溶胀性和降解性。 目的:优化胶原蛋白海绵的碳化二亚胺交联工艺,探讨其最佳工艺条件。 方法:利用碳化二亚胺对胶原蛋白海绵进行交联改性,得到具有疏松、多孔网络结构的胶原蛋白海绵,同时采用正交实验对交联工艺进行优化,单因素中选择碳化二亚胺浓度(5,10,20,30,40,50,60,70,80,90,100 mmol/L)、交联时间(2,4,6,8,12,16,20,24 h)及交联温度(5,10,15,20,25,30,35 ℃)为实验因子,以孔径、孔隙率、吸水性、降解率来筛选胶原蛋白海绵交联的最佳工艺。 结果与结论:当碳化二亚胺浓度为50 mmol/L、交联温度为20 ℃、交联时间为6 h时,胶原蛋白海绵的各项性能最为优越,为最优工艺条件,其中平均孔径大小为105 μm,孔隙率为79.45%,吸水率为287.14%,降解率最优为15.04%(2 d)。表明通过对胶原蛋白海绵的交联改性,极大提高了海绵的吸水性能和耐降解性能。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7.
背景:课题组前期实验证明胶原/透明质酸膜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组织相容性。 目的:观察复合材料胶原/透明质酸膜及明胶海绵的生物学性能。 方法:应用材料复合交联的实验方法构建胶原/透明质酸膜并测定胶原/透明质酸膜、明胶海绵支架的力学性能。将支架材料种植于兔皮下,按照2,4,6,8,12周不同时间点评价材料在体内的降解情况和组织相容性。 结果与结论:①成功制备了胶原/透明质酸膜。②胶原/透明质酸膜具有较好的韧性和抗张强度,明胶海绵的力学性能不够理想。③两种材料在体内的降解均符合生物材料的组织反应过程,胶原/透明质酸膜在体内12周可完全降解,明胶海绵约6周完全降解。④胶原/透明质酸膜与平滑肌细胞的黏附率高,细胞的增殖和代谢状况较好,而明胶海绵的细胞黏黏附和增殖率相对较低。说明胶原/透明质酸膜具有较好的生物学性能。  相似文献   

8.
背景:组织工程膀胱黏膜层的构建在组织工程膀胱修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目前并没有最合理的构建方法。 目的:探讨胶原海绵支架复合猪膀胱尿路上皮细胞体外构建膀胱黏膜结构的可行性。 方法:刮取猪膀胱黏膜层后用酶消化方式进行猪膀胱尿路上皮细胞原代培养,并进行尿路上皮细胞标志物免疫荧光和RT-PCR鉴定。制备疏松多孔的胶原海绵支架材料,将第3代尿路上皮细胞接种在胶原海绵支架上,体外培养4~8 d后观察尿路上皮细胞和胶原海绵材料的复合情况。 结果与结论:原代培养的猪膀胱尿路上皮细胞呈“多角形”、“铺路石”样,以克隆团形式生长。免疫荧光鉴定AE1/AE3阳性,RT-RCR检测uroplakin-ⅠA、uroplakin-Ⅱ阳性。胶原海绵复合尿路上皮细胞体外培养4~8 d后,细胞在胶原海绵支架上生长良好,覆盖胶原材料的表面并长入材料内部,保持了尿路上皮细胞的特性。体外培养6 d时,尿路上皮细胞与胶原支架复合效果最好,同时细胞数量也最多。结果初步表明了胶原海绵复合膀胱尿路上皮细胞可以构建组织工程膀胱黏膜,且体外培养6 d为最佳时间点。  相似文献   

9.
应用胶原海绵构建组织工程皮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学军  蔡霞  孙文娟  唐胜建 《解剖科学进展》2005,11(4):321-323,i0002
目的探讨以胶原海绵为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皮肤的方法。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鉴定角朊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制备胶原海绵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在成功构建人工真皮的基础上,种植表皮细胞,构建人工复合皮肤,通过大体观察、HE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进行组织学检测。结果制备的胶原海绵孔径平均100~150μm,孔隙率89%,组织相容性良好;以胶原海绵构建的皮肤替代物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Ⅳ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和层粘连蛋白阳性,HE染色可见均具有表皮和真皮双层结构,在形态结构上与正常皮肤相似。结论培养的人角朊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种植于胶原海绵支架上培养可构建出具有类似天然皮肤结构的组织工程皮肤。  相似文献   

10.
健康儿童颈髓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沈东挥  邹松 《解剖学报》2014,45(3):364-368
目的 应用扩散张量成像技术研究儿童颈髓发育规律。方法 使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回波序列对90例健康儿童行颈髓扩散张量成像。在颈髓节段分别测量其表观扩散系数值(ADC)、各向异性分数值(FA)、纤维束平均长度(Ltract)以及纤维束体积(Vtract)。结果 各组的ADC值、FA值、Ltract及Vtract分别如下:0.9747±0.2777、0.8493±0.2236、0.8210±0.1432、0.9198±0.1444、0.9048±0.1676;0.4117±0.0391、0.4712±0.0199、0.4944±0.0439、0.5608±0.0443、0.6169±0.0551;25.61±8.63、24.66±7.14、27.03±7.23、34.93±10.99、37.63±10.22;3.07±1.49、3.00±1.52、3.81±1.33、5.41±2.35、6.64±2.84。各年龄组的FA值、Ltract和Vtract不完全相同(P<0.001),而ADC值各年龄组的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58, P=0.145)。在组间的两两比较中:1、2组间FA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4组间FA值、Ltract和Vtract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4、5组间FA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A值、Ltract和Vtract与年龄呈正相关。
结论 儿童颈髓发育具有阶段性,且具有阶段性特征;磁共振扩散张量技术可用于观测儿童颈髓并评价其发育。  相似文献   

11.
探讨聚左旋乳酸己内酯-胶原蛋白构建的可降解人工血管材料的降解规律以及生物相容性。聚左旋乳酸己内酯-胶原蛋白混合溶液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成静电纺人工血管材料作为实验组(n=40),市售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材料作为对照组(n=40),分别植入兔背部脊柱两侧肌肉,于术后10、30、90、180 d取材,行形态学、组织学观察;并在400 倍光学显微镜视野下进行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分类计数。结果镜下聚左旋乳酸己内酯胶原蛋白组材料周围组织炎症反应轻,术后90 d材料碎裂,纤维组织长入材料网孔间隙内,逐步取代材料部位,形成囊状纤维膜;术后180 d材料基本降解殆尽,植入区域组织重塑后形态接近正常组织。聚四氟乙烯组材料周围组织炎症反应轻,术后180 d仍基本保持原有结构,材料周围有薄层纤维组织膜包绕。细胞计数结果提示植入后不同时期两组材料引起的细胞反应类型和反应趋势相同;仅术后10 d时实验组中性粒细胞数量较对照组增多(2244±372 vs 1922±181 个/025 mm2, P<005),其余两组各期各类细胞均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材料降解时间为3~6月,具有生物相容性好、降解规律适宜的良好生物学性能,有作为血管替代物的潜在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背景:传统的胶原蛋白海绵支架降解速度过快,机械强度低,在应用过程中容易塌陷,很难维持其固有形态,不能满足长期执行细胞支架功能的需要,常见的交联方式又存在细胞毒性或胶原蛋白变性等缺陷。目的:设计一种新的交联工艺,并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制备出力学性能和耐降解性能良好的胶原蛋白海绵支架材料。方法:通过体外自组装技术对胶原蛋白进行改性处理,制备具有丝状结构的胶原蛋白纤维,采用单因素分析考察初始胶原蛋白质量浓度、磷酸盐终浓度及pH值对胶原蛋白自组装转化率的影响;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采用正交实验得到最佳胶原蛋白自组装工艺条件。将最佳工艺条件制备的胶原蛋白溶液与未进行改性处理的胶原蛋白溶液冷冻干燥得到胶原蛋白海绵,并进行表征。结果与结论:胶原蛋白体外自组装的最佳工艺为:初始胶原蛋白质量浓度为2 g/L,pH=8,磷酸盐终浓度为15 mmol/L,此时自组装转化率最大。扫描电镜显示改性处理胶原蛋白海绵具有纤维丝构成的网状结构,其溶胀率、保水率、机械强度均高于未改性处理胶原蛋白海绵(P < 0.05),克服了未改性处理胶原蛋白海绵降解过快的缺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3.
探索人绒毛膜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与胶原海绵的生物相容性及复合培养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应用IV型胶原酶消化的方法,从胎盘组织中分离人绒毛膜间充质细胞,培养第2代细胞,进行内皮诱导后,种植于Matrigel基质胶并观察成管情况;细胞与胶原海绵复合培养,通过HE染色以及免疫荧光染色,鉴定CD31和vWF的表达。人绒毛膜间充质干细胞向血管内皮定向诱导2周后,形态由长梭形、旋涡状生长逐步变为圆形、铺路石状,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CD31和vWF阳性表达;种植于Matrigel胶12 h后表现出成管功能,与胶原海绵复合培养,经HE染色,可见细胞分布于材料内部,免疫荧光染色可见CD31和vWF阳性表达细胞。人绒毛膜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定向诱导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潜能,胶原海绵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作为组织工程研究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目的是观测硫酸肝素-胶原蛋白支架材料对Schwann细胞的相容性,采用: (1)冷冻干燥法制备硫酸肝素-胶原蛋白支架材料,培养、纯化并鉴定Schwann细胞后,将Hoechst荧光标记的Schwann细胞复合于硫酸肝素-胶原支架材料中,荧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及光镜下观察其在材料内部的空间排列形式; (2)以台盼蓝染色、MTT法检测Schwann细胞与硫酸肝素-胶原蛋白共培养时的生物活性。结果显示:作者制备的支架材料具有纵行的、平行排列的微管结构,Schwann细胞在支架材料微管内成线性平行排列,类似于神经基底膜与Schwann细胞形成的Büngner带;台盼蓝染色Schwann细胞死亡率仅6. 47%,MTT法证明Schwann细胞与硫酸肝素-胶原蛋白材料共培养时保有高度的生物活性。本研究结果表明:以硫酸肝素复合胶原蛋白结合特定条件下冷冻干燥技术可以制备在组分和内部空间结构上高度仿生神经的新型神经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与Schwann细胞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肘肌和拇短展肌(APB)的解剖学研究,为肘肌作为游离肌瓣重建拇指对掌功能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选取8具肘部、前臂部与手部保存完好的尸体标本,使用游标卡尺(精度0.1 mm)和Image J 1.45 d软件测量肘肌与拇短展肌肌肉面积与肌纤维角度,以及支配两者的神经血管长度与直径,以定量描述肌肉结构以及涉及肘肌游离肌瓣重建拇指对掌功能手术规划的神经脉管系统。 结果 肘肌肌肉纤维长度为(82.0±12.0) mm,拇短展肌肌肉纤维长度为(51.6±8.3) mm;肘肌面积为(937±221) mm2,拇短展肌面积为(704±244) mm2;说明肘肌面积和长度均大于拇短展肌。肘肌和拇短展肌纤维平均角度分别为61°±10°和71°±12°,差异无显著性(P>0.05)。肘肌和拇短展肌神经血管直径分别为: 动脉直径(1.16±0.28)/(1.4±0.4)mm, 神经直径(1.7±0.3)/(1.9±0.3)mm,差异无显著性(P>0.05)。肘肌血管蒂(骨间后动脉)的长度(32.0±3.1)mm、直径(1.16±0.28)mm和并行静脉直径0.8 mm足够进行显微吻合术。 结论 与其他游离肌瓣相比,肘肌在解剖结构、供体并发症等方面优势明显,因此肘肌游离肌瓣进行拇指对掌功能重建十分适宜。  相似文献   

16.
研制新型醛基化海藻酸钠-地塞米松缓释涂层,筛选最佳涂层模式和涂层条件,对涂层稳定性、抗凝性能、缓释性能等进行评价。高碘酸钠氧化海藻酸钠得醛基化海藻酸钠(OSA),酸化预处理聚氯乙烯(PVC)管材表面,聚乙烯亚胺涂抹经酸化预处理的PVC管材。聚乙烯亚胺涂层管材(PP)通过离子键直接交联地塞米松磷酸钠(DSP)制备DSP单涂层管材(PPD组),PP通过离子键交联(PPI组)、共价键交联(PPC组)两种方式制备醛基化海藻酸钠-地塞米松磷酸钠复合涂层管材,同时设置空白对照(C组)。以正交实验筛选3种涂层模式的最佳涂层条件。对3种涂层管材进行涂层物定性和定量分析,抗凝、抗血小板、抗蛋白粘附、体外释放等性能进行评价研究,从而筛选最佳涂层模式。结果显示,PPD、PPI和PPC等3种涂层模式均能固定DSP,最佳固定密度分别为(333±075)、(163±076) 、(206±068)μg/cm2;复合涂层组(PPI和PPC)血小板粘附量(109/L)分别为(1388±189)和(1913±340),均较C组(4138±320)显著减少;复合涂层组蛋白粘附量(mg/cm2)(HAS:(2986±1357)和(4667±320),HPF:(3499±352)和(4567±379)),均较PPD组(HAS:(6873±426),HPF:(7254±790))显著减少;体外释放方面PPC组明显优于PPI组。醛基化海藻酸钠-地塞米松复合涂层具备良好的血液相容性和生物相容性,通过共价交联的DSP能够达到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定量评价翼点锁孔入路对鞍区各解剖间隙的显微暴露。方法:在15例(30侧)经颈内动脉、椎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头上模拟经翼点锁孔入路,观察鞍区各间隙显微解剖结构,并在神经导航下量化可观察到的Ⅰ、Ⅱ、Ⅲ、Ⅳ、Ⅴ间隙面积。结果:各间隙面积Ⅰ(22.23±2.12)mm2、Ⅱ(63.42±7.84)mm2、Ⅲ(64.96±5.43) mm2、Ⅳ(26±5.85) mm2、Ⅴ(16.64±2.97 )mm2;可观察双侧视神经及视交叉、鞍隔、垂体柄及对侧颈内动脉、眼动脉、垂体上动脉及其分支;所有标本通过间隙Ⅱ、Ⅲ均可很好显露后交通动脉(PcoA)、脉络膜前动脉(AchA),清楚显示PcoA发出5-7支穿支,经下丘脑和后穿质穿入脑实质,从AchA发出6-7支小分支,分布于视束、钩回、脉络丛并穿入脑实质;大脑前、中动脉及分支,基底动脉分叉及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动眼神经也可以良好暴露;调整显微镜视野还可观察动眼神经外侧间隙及海绵窦。结论:(1)翼点锁孔入路可良好显露鞍区各解剖间隙;(2)经Ⅱ、Ⅲ、Ⅴ间隙观察鞍上、鞍旁解剖结构较好;(3)更好显示后交通动脉、脉络膜前动脉起始和分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局部应用姜黄素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的效果。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切除L1或L2椎板。术中各组分别以胶原蛋白海绵姜黄素(C组)、胶原蛋白海绵(B组)置于裸露的硬脊膜后,空白对照组(A组)不作治疗。术后第4周处死动物取材,分别作肉眼观察、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 HOP)含量测定、胶原组织面积测定及成纤维细胞记数。结果 A组标本硬膜外瘢痕组织致密,与硬脊膜形成紧密粘连。C组无明显硬膜外粘连,HOP含量、胶原组织面积及成纤维细胞记数显著减少。B组HOP含量、胶原组织面积及成纤维细胞记数不同程度的减少,但不能避免硬膜外粘连的形成。结论局部应用姜黄素能够有效减少硬膜外瘢痕组织增生,避免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新型三维支架材料胶原复合梯度磷酸三钙在体外与软骨细胞的相容性和黏附性,评价其作为软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可行性.方法 取8周龄新两兰大白兔膝关节软骨,以酶消化法获得高纯度软骨细胞,培养3代后与三维支架材料胶原复合梯度磷酸三钙在体外复合培养.用倒置相差显微镜、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及扫描电镜观察软骨细胞形态、Ⅱ型胶原表达及成软骨能力,同时观察支架材料与软骨细胞的相容性.结果 扫描电镜观察显示支架材料具有疏松多孔结构,孔隙结构规则,孔径100~150 μm,材料内部孔与孔之间贯通良好.支架亲水性好.软骨细胞吸附于支架表面,增殖并逐渐顺孔隙迁徙至支架内部,在孔壁贴附良好,表型维持稳定,可分泌细胞外基质.结论 胶原复合梯度磷酸三钙三维支架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相似文献   

20.
背景:天然纯胶原被认为具有较低的免疫原性和较好的生物相容性。目的:体外评估动物源Ⅰ型胶原蛋白的免疫原性。方法:将牛跟腱经免疫原性清除后,提取制成Ⅰ型胶原蛋白,HPLC测定胶原蛋白纯度,荧光染色定量胶原蛋白中残留DNA。将50只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5组,分别皮下注射生理盐水(阴性对照)、小牛来源Ⅰ型胶原蛋白标准品(阳性对照)、33.4,66.8,133.4 mg/kg的动物源Ⅰ型胶原蛋白,1次/d,连续注射12 d后,检测注射胶原蛋白后小鼠淋巴细胞的增殖、细胞分型及NK细胞杀伤功能;连续注射3周后,取脾脏、肝脏及肺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与结论:相比Ⅰ型胶原蛋白标准品,纯化后的牛源性Ⅰ型胶原蛋白纯度可达到99%以上,而残留DNA低于1 mg/L,远远低于目前常规脱细胞基质中DNA的残留水平50-100 µg/g(干质量)。注射12 d后,各组均未发生淋巴细胞增殖、NK细胞杀伤功能及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的变化。注射3周后,66.8,133.4 mg/kg动物源胶原蛋白组小鼠脾小动脉周围淋巴鞘面积明显增厚变大,有可能引发偶发性的肝损伤和肺损伤,而脾小体生发中心面积未发生明显变化。表明连续皮下注射动物源胶原蛋白可引发BALB/c小鼠发生较低水平的脾淋巴细胞免疫应答,可能引起偶发性肝、肺损伤。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