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硅胶泪道引流管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运用硅胶泪道引流管逆行泪道插管术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的手术效果.方法:对68例83眼鼻泪管阻塞患者选用球头型硅胶管逆行插管术,对26例37眼泪小管或泪总管阻塞患者选用引线型硅胶管逆行插管术.结果:术后随访6~12mo,球头型硅胶管治疗组有效率87%,引线型硅胶管治疗组有效率73%.结论:逆行泪道插入硅胶泪道引流管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办法简便,效果良好,适合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我科对球头型硅胶管鼻泪道逆行植入和激光泪道成形术治疗鼻泪道阻塞的慢性泪囊炎的疗效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上泪道球头硅胶管逆植治疗鼻泪管阻塞致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24只眼)鼻泪管阻塞致慢性泪囊炎患者行逆植球头硅胶管治疗。结果术后随访平均7个月,24眼中22眼治愈(1眼术后3月硅胶管脱落,经再次植入后治愈),1眼好转,1眼总泪小管狭窄阻塞无效,治愈好转率占95.83%。结论经上泪道球头硅胶管逆植治疗鼻泪管阻塞致慢性泪囊炎有独特的疗效,治愈率高,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新型泪道引流装置治疗泪道阻塞及泪小管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者106例行鼻泪道逆植球头硅胶管术,术后定期冲洗泪道并点抗生素眼液,3~6mo拔管;泪小管阻塞及外伤性泪小管断裂者88例行鼻泪道环形硅胶管植入术,术后滴抗生素眼液,6~12mo拔管。结果:拔管后5例鼻泪管阻塞,4例慢性泪囊炎,3例泪小管阻塞者复发溢泪,其他患者均无复发,泪道冲洗通畅。结论:新型泪道引流装置治疗泪道阻塞及泪小管断裂效果好、方法简单、组织创伤小、无局部及全身副作用,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采用泪道逆行置管治疗慢性泪囊炎及鼻泪管阻塞的效果.方法 泪道阻塞185例(195眼).其中慢性泪囊炎138例(147眼),鼻泪管阻塞47例(48眼).采用泪道逆行置入球头硅胶管.3~6个月拔管.结果 185例(195眼)一次性置人球头硅胶管,拔管后溢泪消失、泪道冲洗通畅133例(141眼);溢泪症状明显好转、泪道冲洗有部分液体反流34例(35眼);复发泪道阻塞18例(19眼),有效率90.3%.结论 泪道逆行置管治疗泪道阻塞时间短,术后不影响美观,效果良好,适用于成年各年龄组.  相似文献   

6.
陈楠  张林  罗琛  刘申志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10):1996-1997
目的:评价泪道激光联合鼻泪管逆植球头硅胶管术治疗泪道阻塞的经济实用性。方法:对鼻泪管阻塞患者分别采用传统外路泪囊鼻腔吻合术、泪道激光联合鼻泪管逆植球头硅胶管术,运用临床经济学的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手术方案治疗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泪道激光联合鼻泪管逆植球头硅胶管术的成本-效果比(C/E)较好,为最佳治疗方案。结论:泪道激光联合鼻泪管逆植球头硅胶管术是值得推广的一个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球头硅胶管逆行植入治疗泪道阻塞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球头硅胶管逆行植入治疗慢性泪囊炎、泪道阻塞的效果.方法 用球头硅胶管逆行植入鼻泪管27例(27眼),经3~6个月观察疗效.结果 术后27眼中,治愈24眼,好转2眼,无效1眼.结论 球头硅胶管逆行植入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痛苦小,疗效确切,在基层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治疗慢性泪囊炎、泪道阻塞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泪道激光成形联合泪道植管术治疗泪道阻塞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目的探讨泪道激光成形联合泪道植管术对泪道阻塞的治疗效果。方法68例(85眼)泪道阻塞行泪道激光成形联合泪道植管手术,术后随访,观察泪道引流泪液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随访半年以上,经泪道冲洗,77眼泪道保持通畅(90.59%),7眼通而不畅(8.3%),1眼不通(1.18%)。结论泪道激光联合泪道植管术治疗泪道阻塞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直硅胶管与球头硅胶管联合植入治疗常规泪道植管术后复发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9例50眼慢性泪囊炎已行泪道植管术(单植入直硅胶管或球头硅胶管)但仍有溢泪或拔管后短期内复发患者行直硅胶管联合球头硅胶管治疗.随访la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接受再次的联合植管手术的患者,5例5眼术后3 mo泪道冲洗不通,手术无效;其余44例45眼患者带管期间及拔管后la复查泪道冲洗通畅,有效率90%.结论:直硅胶管联合球头硅胶管治疗常规泪道植管术后复发性泪囊炎效果确切,复发率低,并值得向慢性泪囊炎初次手术者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用短时间、微小创伤治疗泪囊炎、泪小管阻塞的手术疗效.方法 泪囊炎、泪总管及上下泪小管阻塞56例(70眼)经微创5分钟术式手术方法治疗,鼻泪管逆行植入球头硅胶管术,操作分为4步:探泪道、送引线绳、扩大鼻泪管、逆插球头硅胶管.结果 泪囊炎、泪总管及上下泪小管阻塞70眼经微创5分钟术式手术后泪道通畅.结论 泪囊炎、泪小管阻塞采用5分钟术式手术,鼻泪管逆行植入球头硅胶管和线形硅胶管术是泪囊炎、泪道阻塞手术治疗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KTP激光联合泪道逆行置管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经验介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KTP激光联合泪道逆行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对80例(86眼)慢性泪囊炎应用KTP激光治疗仪汽化疏通鼻泪管阻塞处后,逆行置入球头硅胶管以恢复其自然通道,而消除炎症。结果治愈72例(78眼),有效6例(6眼),无效2例(2眼)。总治愈有效率为97.67%。结论 KTP激光术后联合泪道逆行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面部无瘢痕、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2.
泪道浚通联合硅胶管植入术治疗上泪道阻塞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观察泪道浚通联合硅胶管植入术治疗上(全)泪道阻塞的手术疗效。方法浚通泪道后,在“软泪道探针”的辅助下,从泪小点植入硅胶管,留置3—6个月后拔管。结果共治疗患者415例471眼,硅胶管平均留置3.4个月,拔管后平均随访15.1个月,随访率为96.18%。共治愈349眼(77.04%),好转39眼(8.61%),失败65眼(14.35%),总有效率为85.65%。术后出现泪小点撕裂12眼(2.65%),硅胶管部分脱出8眼(1.77%),泪小管息肉3眼(0.66%),无其他并发症。结论泪道浚通联合硅胶管植入术损伤性小、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治疗上(全)泪道阻塞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单纯泪道逆行硅胶植管手术与泪道逆行植管联合泪道激光手术在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方面的不同疗效,为基层临床眼科筛选一种安全简便、疗效可靠、低创伤的治疗方法,进一步提高基层眼科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05年6月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泪道阻塞患者241例253眼,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单纯泪道逆行植管方法,B组采用逆行植管联合YAG泪道激光治疗。两组均统一采用复方一枝蒿泪道冲洗液于术后1天、2天、3天及2周、1个月、2个月进行冲洗治疗,术后3个月取出硅胶管,取管后按疗效标准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A组128例132眼,治愈95眼(71.97%),总有效率95.45%;B组113例121眼,治愈94眼(77.69%),总有效率98.35%。结论泪道激光探通结合逆行硅胶植管较单纯逆行硅胶植管疗效较为明显,尤其是远期疗效。采用激光探通后植入硅胶管方法,不仅消除了激光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同时也有地效避免了手法探通的不足之处,更主要的是充分利用了激光治疗及硅胶管植入的各自优势,进一步降低了疾病复发的可能性,达到了双重的功效。各级医院眼科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身的治疗方式,以便于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避免过高地增加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14.
下泪道逆行植入硅胶管治疗鼻泪管阻塞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泪道逆行植入硅胶管治疗鼻泪管阻塞邓金印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眼科(510010)刘东光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眼科我们采用下泪道逆行植入球形头硅胶管治疗慢性泪囊炎和单纯性鼻泪管阻塞,克服了从前手术的缺点,疗效满意。现将术后随访观察半年以上的病例情况报告如下。慢...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XH-YAG泪道激光联合泪道U型硅胶管置管治疗各型泪道阻塞的疗效.方法 各型泪道阻塞162例(186眼).进行XH-YAG泪道激光联合U型硅胶管置管术.结果 单纯泪点闭锁3眼,治愈3眼;单纯泪小管阻塞24眼,治愈22眼,好转2眼;单纯泪总管阻塞57眼,治愈48眼,好转6眼,无效3眼;鼻泪管阻塞63眼,治愈51眼,好转7眼,无效5眼;泪小管和泪总管阻塞37眼,治愈26眼,好转8眼,无效3眼;泪小管、泪总管和鼻泪管阻塞的2眼,治愈2眼.总治愈率为81.72%.结论 泪道激光联合泪道U型硅胶管置管治疗各型泪道阻塞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Nd:YAG泪道激光再造成形联合泪道逆行置管术治疗泪道阻塞的临床疗效及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

方法:选取20例23眼泪道阻塞患者行Nd: YAG激光再造成形联合逆行泪道引流管留置3mo,拔管后随访3~ 12mo,观察术前患侧鼻腔情况,术中鼻腔损伤程度、术后流泪和流脓情况、泪道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末次随访时,经此方法治疗各种泪道阻塞的患者治愈19眼(82.6%); 有效2眼(8.7%); 无效2眼(8.7%),总有效率91.3%。其中泪小管阻塞者有效率100%(2/2),泪总管阻塞者有效率100%(15/15),鼻泪管阻塞者有效率66.7%(2/3),泪小管合并鼻泪管阻塞者有效率66.7%(2/3)。1眼术后2wk左右有轻微眼部刺激症状,3眼出现泪小管周围组织红肿不适,2眼出现泪小点撕裂,无1例患者出现假道及泪道插管滑脱,余未见其他并发症发生。

结论:泪道激光再造成形联合逆行泪道引流管留置术治疗泪道阻塞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Fr2型硅胶管双路环形置入治疗泪道阻塞的效果。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泪道阻塞患者332例394眼。方法 根据患者情况,将其分为单节段阻塞(257例)与多节段阻塞(137例),泪小管/泪总管阻塞(164例)与鼻泪管阻塞(83例),合并慢性泪囊炎(57例)与不合并慢性泪囊炎(26例),术前无探通、探通<5次、5~10次、>10次,单纯义管植入与激光泪道成形联合义管植入,术后泪道冲洗>4次/月、1~4次/月、<1次/月,拔管时间<6周、6周~<3个月、3~6个月、>6个月,首次手术与非首次手术。所有患者行Fr2型硅胶管双路环形置入治疗,分别比较不同患者的置管有效率。疗效评价依据为患者溢泪主诉、拔管后1个月泪道冲洗结果及有无并发症。 主要指标 置管有效率。结果 泪道阻塞置管总有效率为87%,单节段性阻塞(92.61%)比多节段性阻塞(75.91%)置管有效率高(χ2=21.741,P=0.001);泪小管/泪总管阻塞(92.07%)的置管有效率优于鼻泪管阻塞(84.34%)(χ2=3.502,P=0.047);合并慢性泪囊炎者(87.72%)较不伴有慢性泪囊炎者(76.92%)置管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χ2=1.576,P=0.175);随术前探通次数增加,置管有效率显著下降(χ2=30.252,P=0.000);YAG激光泪道成形联合义管植入在泪小管/泪总管阻塞的置管有效率高于单纯置管(χ2=6.505,P=0.012);术后泪道冲洗1~4次/月者(90.10%)较冲洗>4次/月者(85.50%)和冲洗<1次/月者(74.47%)置管有效率高(χ2=8.219,P=0.016);6周~<3个月拔管者(91.63%)和3~6个月者(88.16%)置管有效率优于拔管时间<6周者(47.62%)和拔管时间>6个月者(66.67%)(χ2=38.880,P=0.000);二次手术置管有效率明显低于初次手术(χ2=15.548,P=0.006)。结论 明确Fr2型泪道引流管的置管手术适应证、减少术前破坏性的泪道探通次数、采用创伤更小的YAG激光泪道成形联合泪道义管植入术、术后适量的泪道冲洗和严格把握拔管时间,是泪道义管植入手术成功率提高的有效方法。(眼科, 2016, 25: 409-413)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Karetograph 5M 眼表综合分析仪探讨鼻泪道阻塞患者逆行置管手术前后眼表参数的变化。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18年1~6月在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逆行置管的鼻泪道阻塞患者,选取同期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利用Karetograph 5M 眼表综合分析仪对鼻泪道阻塞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对照组进行泪河高度、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测量,脂质层评级、睑板腺评分,采用眼表疾病指数 (OSDI)问卷进行症状评分。结果 鼻泪道阻塞患者42例(42眼)及对照组21例(42眼)纳入研究。鼻泪道阻塞患者术前OSDI评分(17.6±2.8)分,术后(10.0±4.0)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OSDI评分(8.0±2.4)分,与鼻泪道阻塞患者术前(P<0.001)及术后(P=0.007)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逆行置管成功患者术前泪河高度显著高于术后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术后脂质层评级显著高于术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鼻泪道阻塞患者术前、术后及对照组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包括首次和平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鼻泪道阻塞逆行置管成功患者眼表泪河高度降低、不适症状改善,但评分仍高于正常人。置管术后泪膜脂质层厚度增加,有助于维持眼表泪膜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泪道逆行插管的手术方法及类Y型硅胶管的形态进行了改进,使其适合于较多类型泪道阻塞疾病。方法各种类型泪道阻塞428只眼,用改良类Y型硅胶管逆行泪道置入术治疗。结果随访1年,治愈率为90.4%(386/428),好转率7.7%,无效率1.9%,总有效率为98.1%(420/428)。结论改良类Y型硅胶管逆行泪道置入术在治疗多种泪道阻塞疾病方面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泪道置环形硅胶管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上泪道阻塞的疗效。方法:选择在门诊治疗的上泪道阻塞89例116眼:泪点阻塞14眼、泪小管阻塞38眼、泪总管阻塞64眼。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A组)44例58眼:泪点阻塞6眼、泪小管阻塞20眼、泪总管阻塞32眼,观察组(B组)45例58眼:泪点阻塞8眼、泪小管阻塞18眼、泪总管阻塞32眼。材料选用硅胶泪小管,自编扩泪小管绳。在上下泪小管—鼻泪管置环形硅胶管,3~6mo拔管,若合并有鼻泪管阻塞,拨环形硅胶管后立即行鼻泪管逆植球头硅胶管术。B组与A组不同的是,将浸有0.25mg/mL丝裂霉素C的扩泪小管绳在上泪道留置3~5min,拨环形硅胶管后定期冲洗泪道。平均随访2a。结果:A组治愈率为72.4%,B组治愈率为93.1%,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上泪道置环行硅胶管联合丝裂霉素C能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是治疗上泪道阻塞的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