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目的 探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基因启动子区-429T>C多态性与无锡地区汉族人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方法 横断面研究.收集无锡地区120例汉族正常人及185例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包括DR患者92例,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患者93例.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直接测序法检测这些对象基因型.采用x2检验及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各组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及生化指标.结果 DR组与NDR组间临床特征比较显示,DR组糖尿病病程明显长于NDR组(t=2.25,P<0.05),2组间其他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R组、NDR组及对照组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3%、1.1%、1.7%,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7.5%、13.4%、15.4%,DR组CC基因型频率分布显著高于NDR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938、6.119,P<0.05);DR组C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明显高于NDR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17、5.456,P<0.05).NDR组与对照组的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95、0.329,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C等位基因是2型糖尿病人群DR发病的危险因素(OR=2.085,95%CI:1.216~3.574).结论 -429T>C多态性与无锡地区DR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且C等位基因可能是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基因启动子区-429T>C多态性与无锡地区汉族人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方法 横断面研究。收集无锡地区120例汉族正常人及185例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包括DR患者92例,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患者93例。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直接测序法检测这些对象基因型。采用χ²检验及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各组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及生化指标。结果 DR组与NDR组间临床特征比较显示,DR组糖尿病病程明显长于NDR组(t=2.25,P<0.05),2组间其他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R组、NDR组及对照组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3%、1.1%、1.7%,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7.5%、13.4%、15.4%,DR组CC基因型频率分布显著高于NDR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7.938、6.119,P<0.05);DR组C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明显高于NDR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7.317、5.456,P<0.05)。NDR组与对照组的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295、0.329,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C等位基因是2型糖尿病人群DR发病的危险因素(OR=2.085,95%CI:1.216~3.574)。结论 -429T>C多态性与无锡地区DR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且C等位基因可能是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背景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特异性受体(RAGE)在2型糖尿病及其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RAGE基因Gly82Ser存在多态性,但其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目的 探讨无锡地区汉族人群RAGE基因Gly82Ser多态性与DR的关系.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于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在无锡纳入汉族无亲缘关系的2型糖尿病患者185例,依据2002年DR国际临床分型标准将患者分为非DR(NDR)组(93例)和DR组(92例),同期纳入健康体检对照者120名.各位受检者均行眼部检查、血液生物化学指标及血脂等实验室检查和血压、体质量指数(BMI)及空腹血糖水平检测.采集受检者外周血各3 ml,采用PCR-直接测序法检测受检者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并进行组间差异比较.结果 DR组患者糖尿病病程明显长于N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P=0.01).DR组、NDR组及健康对照组受检者RAGE基因Gly82Ser位点均存在G和A2种等位基因,其多态性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DR组:x2=0.51,P=0.48;NDR组:x2=1.38,P=0.24;健康对照组:x2=0.20,P=0.24).DR组、NDR组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受检者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5%、3.2%和2.5%,DR组患者AA基因型频率高于NDR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146,P=0.023;x2=5.039,P=0.037);DR组受检者A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明显高于NDR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494,P=0.019;x2=5.235,P=0.023),而GG基因型及G等位基因频率低于NDR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G:x2=4.260,P=0.039x2 =4.794,P=0.027;G:x2 =5.309,P=0.021;x2=5.476,P=0.032);NDR组与健康对照组间受检者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A:x2=5.346,P=0.127;GG:x2 =6.981,P=0.137;A;x2=5.618,P=0.082;G:x2=4.860,P=0.088). 结论 RAGE基因Gly82Ser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无锡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DR的发生有一定的关联,A等位基因可能是促进其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和致盲率逐年上升。通常认为其发生、发展与血糖控制情况、糖尿病病程长短等因素有关,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其与遗传易感性不同有关。DR是一种多基因作用的疾病,近年来的研究已筛选出数十种可能与之相关的基因多态性,其中包括广受关注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多态性、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多态性等。研究它们在DR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对今后DR风险预测、早期诊断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DR相关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iabetic retinopathy,DR)为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目前全球第二大致盲性疾病。早期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其发生发展与血糖水平、糖尿病病程、血脂等多种因素相关。近年来,基因多态性与DR发生的相关性受到广泛关注。准确把握基因在DR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其表达的差异性,对DR早期诊断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对DR发生有关的基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重要致盲性眼病之一,其发生和进展与血糖水平、疾病病程、环境及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近年来,随着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关系的研究不断深入和扩展,已经筛选出可能与之相关的数十种基因现将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密切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一种与血糖水平、病程长短以及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复杂疾病,其相关或易感基因的研究在近年来非常活跃.DR的相关候选基因包括醛糖还原酶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一氧化氮合酶基因、非酶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基因等.DR是多基因作用的疾病,而每个基因存在不同的多态性.准确把握基因在DR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其表达的差异性,对其早期诊断、防治DR的发生发展及开发新的诊疗手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有关DR相关基因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患体内非酶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在局部沉积和通过与其受体结合而引起多种细胞效应是促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故抑制AGEs的化学合成,破坏已形成的交联产物,使用可溶性AGE受体拮抗细胞上受体以及使用抗体封闭AGE受体可能是防止、缓解、逆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背景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产生是糖尿病(DM)的重要特征之一,其在DM相关眼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仍有待研究. 目的 探讨DM性与非DM(NDM)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中AGEs含量的变化,研究其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于2014年8-12月从在沈阳何氏眼科医院行超声乳化手术的白内障患者中获取40例40眼的晶状体核,核硬度为Ⅲ-Ⅳ级(Emery分级方法).按照患者是否患有DM分为NDM组(10例)和DM组(30例),然后依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国际临床标准将DM组分为无DR(NDR)组、非增生期DR(NPDR)组和增生期DR (PDR)组,每个组均为10例.采用ELISA法对各组患者晶状体中AGEs成分进行定量检测和比较. 结果 NDR组、NPDR组和PDR组患者晶状体中戊糖苷素质量浓度分别为(31.90±5.00)、(35.83±4.22)和(38.59±5.11) pg/ml,CML质量浓度分别为(18.82±3.84)、(19.65±2.12)和(23.77±4.73) μg/L,咪唑酮质量浓度分别为(13.12±2.71)、(14.48±2.01)和(15.37±2.74) pg/ml,均明显高于NDM组的(27.69±1.53) pg/ml、(11.36±1.47)μg/L和(10.21±0.54)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PDR组患者晶状体中戊糖苷素和羧甲基赖氨酸(CML)质量浓度均明显高于ND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NDR组、NPDR组和PDR组间晶状体中咪唑酮质量浓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受检患者晶状体核中CML质量浓度与戊糖苷素质量浓度间、CML质量浓度与咪唑酮质量浓度间和戊糖苷素质量浓度与咪唑酮质量浓度间均呈中等正相关(r=0.623、0.717、0.669,均P=0.000). 结论 DM组晶状体中戊糖苷素、CML、咪唑酮含量显著高于NDM组.晶状体AGEs的水平或可作为评估DR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发生发展不仅与疾病的病程和血糖的控制情况有关,还表现出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和个体差异现象,这可能与遗传因素影响和遗传易感性的不同有关。DR是一个多基因作用的疾病,而每个基因存在不同的多态性。准确把握基因在DR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其表达的差异性,对今后早期诊断和防治DR的发生发展及提供新的诊疗手段具有重要意义。就有关DR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作为目前全球第二大致盲性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寻找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本文主要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基因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发生发展不仅与疾病本身及血糖的控制有关,还表现出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和种族差异。目前,生长因子基因与DR相关性的研究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但该类具有代表性的大样本量研究仍很缺乏,很多涉及与DR病理相关的候选基因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基因在DR的早期预防、治疗以及延缓DR发生、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准确把握VEGF基因多态性在DR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将对DR的早期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VEGF基因多态性与DR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的堆积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主要的致病因素,其可促进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AGE受体(receptor of AGE,RAGE)的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分泌及细胞凋亡损伤.RPE细胞参与构成视网膜的外屏障,具有屏障、滤过、吞噬和分泌等作用,在维持视网膜正常生理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RPE细胞的功能损害会导致多种视网膜疾病.通过研究AGE对RPE细胞的损伤,探讨AGE在DR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有利于寻找有效防治DR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威胁视功能,但其病因不明.近年来发现糖基化终末产物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并且研究已深入至分子水平.本文就其产生、生化机制、影响因素、药物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致盲性眼部并发症,其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ycation end products,AGE)与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GE,RAGE)相互作用诱导氧化应激,促进炎症反应以及新生血管的形成,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抑制AGE形成及其交联和阻断AGE与其受体相互作用可能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本文就AGE形成、AGE-RAGE系统在DR中的作用和其药物治疗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并已成为四大主要致盲疾病之一。DR发生的关键在于视网膜组织缺氧,早期病理改变为毛细血管周细胞丧失、微血管瘤形成、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血-视网膜屏障破坏、出血、渗血和视网膜水肿,晚期可见新生血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IL-6基因启动子区-572C/G多态性与大理白族2型糖尿病(type diabetic mellitus,T2DM)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人群的相关性及视网膜病变程度的关系。 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联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polymorphisms assay,PCR-RFLP)技术及基因测序技术,在大理白族人群中对150例T2DM患者及100例健康对照者(CON组)的IL-6-572C/G位点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150例T2DM患者中,NDR(未合并DR)组57例,NPDR(合并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77例,PDR(合并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16例。比较各组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同时收集临床生化指标,最终数据使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IL-6基因-572C/G位点组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携带C等位基因的个体避免患T2DM的风险为G等位基因的1.182倍(95% CI:1.059~1.319,P=0.004); 携带G等位基因的T2DM患者并发DR的风险为C等位基因的1.667倍(95% CI:1.195~2.326,P=0.003),但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PDR组与NPDR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T2DM、NPDR+PDR组与CON组在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体质量指数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NPDR组与PDR组相比只有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合并高血压的个体患T2DM的风险为未患高血压的 3.730倍(95% CI:2.060~6.754,P=0.000),同时患DR的风险为3.997倍(95% CI:2.099~7.612,P=0.000); 不同基因型间临床生化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IL-6基因-572C/G基因多态性与大理白族T2DM及DR的易感性相关,但临床生化指标对此易感关联没有协同作用,G等位基因是DR和T2DM发病的危险因素,但在NPDR进展至PDR过程中无意义,C等位基因对于T2DM和DR的发病具有保护作用; 高血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体质量指数促进T2DM和DR的发病,空腹血糖在DR病情进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严重的致盲眼病,氨基胍通过抑制蛋白非酶糖基化终末产物形成、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对半卡巴肼敏感的胺氧化酶活性、毛细血管内白细胞粘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以及抑制醛糖还原酶、防止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等途径来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