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提高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的诊疗质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华口腔医学会全国第六届口腔黏膜病学术会议于2004年10月21-24日在上海成功召开。这次大会检阅了2000年以来我国口腔黏膜病学临床和科研的新进展,共收到25个省、市、自治区的论文190余篇,有63篇文章被选作大会报告。论文内容广泛,数量和质量均比历届大会有较大提高。其中口腔白斑、扁平苔藓和黏膜下纤维性变等癌前病变的文章更为集中,占总刊出摘要文章的49.4%(80/162),反映出该领域的研究是黏膜病学界共同关注的热点。笔者发现,尽管我国对于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的研究起步较早,但在诊疗质量方面尚无突破性进展。表现在诊断技术和手段较落后,治疗效果不确定,基础研究与提高临床诊治水平脱节。这些问题值得引起我国口腔黏膜病学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和口腔癌是发展中国家的常见疾病尤其是在南亚地区,其癌变机制尚不明确,目前缺乏有效防治措施,因此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及口腔癌动物模型建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相关研究,就近年来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及口腔癌动物模型建立方法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及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bFG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 10例正常口腔黏膜、2 7例口腔扁平苔藓、2 4例口腔白斑及 3 0例口腔鳞癌分别进行检测。结果 口腔鳞癌组织中bFGF高表达 ,明显高于正常口腔黏膜、口腔扁平苔藓和口腔白斑组织 (P <0 .0 5 ) ;口腔扁平苔藓和口腔白斑组织中bFGF表达高于正常口腔黏膜 (P <0 .0 5 )。结论 bFGF的过表达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可以将其作为预测口腔黏膜恶变潜能的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口腔黏膜癌前病变是一种已有形态学上改变的组织,它与外观相应正常的口腔黏膜相比较具有更大的癌变可能。本文就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在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口腔黏膜癌前病及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bFG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0例正常口腔黏膜、27例口腔扁平苔藓、24例口腔白斑及30例口腔鳞癌分别进行检测。结果 口腔鳞癌组织中bFGF高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口腔黏膜、口腔扁平苔藓和口腔白斑组织(P<0.05);口腔扁平苔藓和口腔白斑组织中bFGF表达高于正常口腔黏膜(P<0.05)。结论 bFGF的过表达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将其作为预测口腔黏膜恶变潜能的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凋亡相关蛋白Bcl-XL和Bak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 8例正常口腔黏膜上皮、7例异常增生上皮和 4 2例鳞癌组织中Bcl-XL和Bak的表达。结果 :Bcl-XL和Bak在正常黏膜上皮中的表达分别有 12 .5 0 % (1/ 8)阳性率 ;Bcl -XL在鳞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其在正常黏膜与异常增生上皮中的表达 (P <0 .0 5 ) ,差异有显著性 ;Bak在异常增生上皮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黏膜 (P <0 .0 5 ) ,但在低分化鳞癌组的表达较高分化组明显降低 (P <0 .0 5 )。结论 :抑凋亡蛋白Bcl-XL上调导致异常增生上皮或 (和 )癌细胞积累。促凋亡因子Bak在代偿性过表达后 ,其作用随癌组织分化程度降低而减弱 ,癌细胞凋亡受限 ,恶性度增强。细胞凋亡的异常调控对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口腔黏膜癌前病变是一种已有形态学上改变的组织熏它与外观相应正常的口腔黏膜相比较具有更大的癌变可能。本文就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在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设计一个用于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患者临床资料收集、查询的数据库,介绍其临床应用。 方法    首先建立数据库的最初模型,然后由程序员利用 Visual Studio 2013和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等专业工具进行计算机编程支持,构建OSF患者临床资料数据库。将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口腔医疗中心及长沙市口腔医院门诊的154例OSF患者的临床资料输入数据库,进行使用性测试。 结果    成功建立了OSF患者临床资料数据库,该数据库具有数据录入简单快捷、数据查询方便、数据统计实用并有针对性、数据维护安全可靠的特点,可对病案实行信息化管理。结论    建立OSF患者临床资料数据库,为OSF患者的临床资料信息化管理提供了一种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及鳞状细胞癌中VEGF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VEGF在口腔扁平苔藓、口腔白斑、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VEGF多克隆抗体对 10例正常黏膜、2 7例口腔扁平苔藓、2 4例口腔白斑及 3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分别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VEGF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 ,与口腔扁平苔藓、口腔白斑、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在口腔扁平苔藓和口腔白斑中VEGF有一定的表达 ,且表达强度强于正常口腔黏膜组 (P <0 .0 5 )。结论 :VEGF的过表达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可以将其作为预测口腔黏膜恶变潜能的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凋亡相关基因Fas/FasL在口腔正常粘膜、上皮单纯增生、上皮异常增生和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口腔粘膜 ( 10例 ) ,上皮单纯增生 ( 8例 ) ,上皮异常增生 ( 2 0例 ) ,鳞癌 ( 32例 )中Fas/FasL的表达。结果 :在正常口腔粘膜中Fas表达于棘层和粒层细胞的胞膜 ;FasL局限于基底层细胞的胞膜和胞浆。上皮异常增生中随异常增生程度的增高 ,Fas表达降低 ;FasL表达增强 ,甚至遍布上皮全层。鳞癌组中Fas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 (P <0 .0 5 ) ,且与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 ;FasL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 (P <0 .0 5 ) ,且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结论 :Fas在调节鳞状上皮细胞自我更新中具有重要作用。Fas表达水平下调 ,FasL上调 ,可能是口腔上皮癌变过程中的一个早期事件。Fas/FasL是肿瘤细胞逃逸肿瘤反应T细胞攻击而获得免疫赦免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阐明雌激素受体(ER)在口腔粘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状况及其对临床诊断、治疗的意义。方法采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一过氧化物物酶(SP)免疫组化法,检测了口腔鳞状细胞癌(SCC)、口腔白斑(1.K)、口腔扁平苔藓(I.P)、正常口腔粘膜(NM)中的ER表达状况。结果NM中42.86%ER阳性,成灶状分布于棘细胞层内,胞浆染色均匀。IP、IK、SCC中ER阳性率分别为71.43%、60.0%、68.42%,成片位于棘层胞浆中,胞浆染色不均匀。ER表达与患者性别、病理类型无关。结论提示SCC、LK、LP中ER存在是确实的,口腔粘膜肿瘤可能是激素依赖肿瘤。但ER不宜作为监测癌变潜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人体正常的体细胞有23对染色体,DNA含量恒定,在细胞癌变过程中DNA含量增加或减少,即成为非整倍体细胞,是恶性肿瘤的特异性标志。DNA定量分析是通过对细胞核内DNA含量或倍体的检测来判断细胞的生理或病理状态,能客观地反映病损的情况,对肿瘤的早期诊断、筛查、预后判断及疗效评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就近年来DNA定量分析在口腔癌及癌前病变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EZH2、PCNA在金黄地鼠颊囊黏膜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20只金黄地鼠建立颊囊黏膜癌前病变的动物模型,免疫组化SABC法研究EZH2、PCNA的表达,并探讨EZH2与PCNA的关系。结果 EZH2、PCNA在癌前病变组织中高表达,在正常组织中低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EZH2和PCNA表达具有相关性。结论 EZH2、PCNA参与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的发生与发展,PCNA的表达与EZH2显著相关,它们的异常表达有助于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组织工程口腔黏膜固有层修复颊黏膜缺损的效果。方法:以壳多糖-胶原凝胶为网架,与体外培养的Wistar大鼠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构建壳多糖-胶原凝胶口腔黏膜固有层(FPCCL),用5-BrdU标记其中的成纤维细胞后.移植修复同种异体大鼠口腔颊黏膜圆形缺损(用直径8mm的圆形刀制成);21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FPCCL组(12只)及对照组(9只)。术后行大体观察、创面直径测量、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所有数据用SPSSll.5统计软件包进行t检验。结果:术后大鼠创面无感染,术后7d时,2组创面均被浅黄色膜覆盖,术后14、21d时,2组创面完全被新生黏膜覆盖。术后7d时,对照组创面比FPCCL组创面显著为小(P〈0.05)。组织学观察:术后7d,2组创面未完全上皮化。术后14、21d时,2组创面完全上皮化,有钉突;上皮复层,表面有角化物;新生固有层中细胞数量较多。含毛细血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FPCCL组术后7、14、21d时阳性成纤维细胞出现在肉芽组织的细胞密集处和新生固有层中.与新生组织共同参与了颊黏膜缺损的修复重建。未出现免疫排斥现象。结论:FPCCL在修复重建颊黏膜缺损、限制创口收缩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FPCCL作为颊黏膜缺损区永久性固有层替代物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血清前列腺素E2(FGE2)、干扰素-α(IFN-α)的检测对诊断口腔早期癌的临床意义。方法:60例可疑病人及30名正常人空腹血的实验室前列腺素E2、干扰素-α测试。结果:口腔鳞状细胞癌前列腺素E2恙白斑、正常人有显著差别,而白斑与正常人前列腺素E2水平无显著差别;口腔鳞状细胞癌、白斑的干扰素-α水平与正常人有显著差别;口腔鳞状细胞癌与白斑干扰素-α水平无显著差别。结论:血清前列腺素E2、干扰素-α的检测作为一种辅助诊断对诊断口腔早期癌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口腔粘膜标本中角蛋白的表达与分布。方法利用多克隆抗角蛋白抗体A(575),采用免疫组化技术。结果从正常口腔粘膜,轻、中、重度异常增生到鳞癌角蛋白表达显著增强。A(575)在所有鳞癌标本中均为阳性,但染色强度深浅不一,且随鳞癌分化程度降低而降低,染色弱的病例其临床分期高,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结论角蛋白表达的增强在强化上皮细胞中的致癌基因上起作用,这种强化的积累将加速癌前疾病的进展,因此,A575染色可能为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多肿瘤抑制基因1在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和鳞癌中的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多肿瘤抑制基因 1(multipletumorsuppressor 1,MTS1)基因在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和鳞癌中的表达和变异 (纯合性缺失和突变 )情况 ,以期发现MTS1在口腔黏膜恶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MTS1的表达情况 ;同时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相同标本中MTS1基因exon1和exon2的纯合性缺失和突变情况。结果 口腔癌前病变中MTS1基因全部表达 ,无基因缺失和突变。鳞癌中MTS1的表达阳性率 6 0 % ;有 10例发生exon1和 (或 )exon2的纯合性缺失 ,4例基因突变 ,总变异率为 31.1% (14 / 4 5 ) ;伴有局部淋巴结转移的鳞癌的基因变异率为5 7.1% ,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的为 8.3% ,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MTS1基因在口腔癌前病变中无改变 ,不能作为检测口腔癌前病变的生物学指标 ;MTS1基因改变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velop a site-specific sampling method that could give represen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sults for defined areas of the oral mucosa and would be easy to use. Two site-specific sampling methods (swab and filter paper imprint) were compared. The filter paper sampling method was developed for this study.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14 volunteers. All samples were cultured under aerobic and anaerobic conditions. The number of viable bacteria and yeasts was determined and expressed per unit area. The filter paper recovere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number of colony types of bacteria compared to the swab sample. Both collected a large number and variety of different oral microbes. The filter paper sampling method could be the optimal technique for quantitative site-specific oral mucosal samples and is highly suitable for both culture-based and non-culture-based identification of oral microbes.  相似文献   

20.
口腔粘膜嗜酸性溃疡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口腔粘膜嗜酸性溃疡的病因、临床病理表现、诊疗与预后,以期对该病有所了解和认识。方法 对8例口腔粘膜嗜酸性溃疡病人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口腔粘膜哮酸性溃疡界限清楚,表面清洁,所有病例均正规闰于舌部且为单发,3例有复发史,镜下以固有层嗜酸性细胞为特点。结论 口腔粘膜嗜酸性是一种少见的自限性良性疾病,好于发老人和儿童,病因不清,可能与创伤有关,诊断根据临床病理表现,治疗采用活检切除产完全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