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了解南京大学生的亚健康状况,为在大学生中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和科学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南京某大学在校1—4年级全日制学生。结果调查对象的亚健康发生率为66.2%,生理亚健康、心理亚健康、社会适应亚健康发生率分别38.0%,55.1%,66.7%。医学专业的亚健康患病率为65.0%低于非医学组(71.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χ2=3.156,P0.05);大学三年级的亚健康患病率为58.3%,低于其他年级(χ2=9.770,P0.05)。对成绩较满意同学的亚健康患病率(56.0%)低于其他组(68.2%)(χ2=7.558,P0.05)。学生认为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是空气质量、学校生活、学习、外形等。结论大学生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心理亚健康和社会适应亚健康,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并在高校中普及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亚健康与中医阴虚、阳虚体质表现特征,探讨亚健康的体质特征.方法 抽取广州市某大学学生共7 000名,由调查员在体检时进行现场调查.由中医学专家根据调查问卷进行评价诊断,依据体检报告排除患有各种实质性疾病者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医科院校学生亚健康总体现患率62.51%,女生现患率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人群平和体质占大部分(95.80%),偏颇体质仅占4.20%;亚健康人群平和体质占52.30%,偏颇体质占了47.70%,不同健康状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健康人群较易具偏颇中医体质倾向;亚健康大学生在心理、社会症状方面表现比较突出.阴虚、阳虚体质的亚健康大学生除具有阴虚、阳虚体质的表现外,还兼具湿热、脾虚、血瘀等症状.结论 医科大学学生广泛存在亚健康状态,特别是心理、社会方面,需要学校加强关注,积极预防亚健康发生.  相似文献   

3.
孟蒂 《中国校医》2014,28(2):116-117
目的了解某大学学生的生活方式及身体健康现状,分析生活方式对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自制大学生生活方式调查表和亚健康状态评估表,对该校在校大学生生活方式和亚健康状况进行横断面流行病学问卷调查。结果男生和女生的亚健康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年级和来自城镇的学生亚健康发生率高于低年级和来自农村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logistic回归分析看,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如饮食、作息、锻炼等能明显地影响健康状况。结论学校应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生活方式,逐渐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防病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中小学生龋齿患病情况,为开展学生龋齿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在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分别调查大武口区中小学校一年级、四年级和七年级学生共30 295人,参照WHO推荐的口腔流行病相关调查方法。结果农村中小学生龋齿患病率显著高于城市中小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5,P<0.05);2015年高于2014年(χ~2=97.47,P<0.05)和2016年(χ~2=16.15,P<0.01),2016年高于2014年(χ~2=33.28,P<0.05);三年的患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23,P<0.05),一年级龋患率高于四年级(χ~2=124.14,P<0.005)和七年级(χ~2=2 930.50,P<0.005),四年级高于七年级(χ~2=1 946.98,P<0.05);男女生患龋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3,P>0.05)。结论近年来大武口区中小学生龋患率较高,应引起教育部门以及卫生部门高度重视,采取相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南京市大学生亚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岳雨珊  俞君  朱毅 《中国健康教育》2011,(2):130-132,136
目的了解江苏省南京市大学生的亚健康状况,为制定科学的干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来自南京大学等4所学校的28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数据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χ2检验。结果大学生的亚健康发生率为56.60%。不同性别、年级、专业和学校间的亚健康发生状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生的亚健康发生率高于男生,为64.23%,但两者均发生亚健康时,女生的状况比男生轻;大二学生的亚健康发生率高于其他年级,为64.10%,且在亚健康群中,大三学生的情况最好;医学类专业、学校学生的亚健康发生率低于其他专业、学校,均为35.44%,且在亚健康群中医学类专业、院校的情况最好。大学生亚健康群在心理方面的表现最为明显,例如渴望宁静(76.00%)和心烦意乱,应付不了(72.67%)最高。结论大学生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在心理方面表现尤为明显,需要社会各界加大关注。  相似文献   

6.
非口腔专业大学生口腔卫生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调查非口腔医学专业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为指导大学生口腔保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和口腔检查,对潍坊医学院麻醉学系554名在校生进行龋齿患病状况、口腔自我保健知识及防治状况调查.结果 大学生患龋率为46.39%,龋均为0.71,龋齿充填率为35.19%;患龋情况城市学生比农村学生严重,女生比男生重,各年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龋齿充填率城市学生高于农村学生,各年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初次刷牙时间、每天刷牙次数、每次刷牙持续时间、对甜食的喜好程度是大学生龋患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非口腔医学专业大学生对口腔卫生保健知识了解较少,应加强口腔卫生宣传教育,使口腔疾病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大学生疲劳性亚健康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用自行编制的疲劳性亚健康量表对长沙市某高校761名不同年级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大学生疲劳性亚健康发生率为35.35%,不同年级大学生疲劳性亚健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疲劳得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锻炼时间少、恋爱、经济压力大、睡眠时间少、月消费水平低等因素均是大学生疲劳性亚健康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 结论 长沙市某高校大学生疲劳性亚健康状况发生率较高,各高校应加大对大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力度,引导大学生正确预防和消除疲劳性亚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处方运动干预对大学生疲劳性亚健康状态的改善效果。 方法 整群分层随机抽取湖南省某高校761名不同年级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将处于疲劳性亚健康状态的269名大学生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135名,实施处方运动干预;对照组134名,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3个月后随访。 结果 大学生疲劳性亚健康发生率为35.35%;不同年级大学生疲劳性亚健康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257,P<0.01);干预组的有效率为87.4%,对照组的自然好转率为38.1%,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119,P<0.01);处于疲劳性亚健康状态的大学生经处方运动干预后,疲劳症状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8,P<0.05)。 结论 处方运动干预对大学生疲劳性亚健康改善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9.
某综合大学在校学生自慰认知和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了解大学生自慰行为发生情况及相关认知,为针对性地开展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某高校大一至大三年级学生973名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 被调查者总体自慰率为56.7%,其中男性自慰率为82.1%,女性自慰率为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艺术专业学生的自慰率最高(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一学生的自慰率(71.2%)高于大二(52.5%)、大三(55.2%)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别有17.5%和3.6%的大学生认为自慰有损健康或属于罪恶行为.结论 自慰在大学生群体中已是普遍行为,应通过性健康教育给予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与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为提升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改善健康状况等调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相结合的方法抽取河北省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采用2017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4599份,男生1931人(占42.0%),女生2668人占58.0%。河北省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为36. 6%,女生(43.9%)高于男生(38.3%);三年级(42.8%)高于一年级(30.7%);医学生(47.9%)最高,其次为文科生(34.9%)和理科生(32. 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自评学习成绩优秀、自评健康状况较好、没有因病缺课的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较高;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少于3 h的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较高,平均每天锻炼1~2h的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较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现患疾病中,患有肾结石、患有消化性溃疡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低于未患病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不同专业、年级和性别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不同,生活方式健康、健康状况好的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