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答英娟  张婷  张凤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1):1726-1727
了解上海市徐汇区民办幼儿园儿童肥胖状况,为促进儿童健康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收集符合要求的19 873名上海市徐汇区民办幼儿园儿童体检数据进行整理,对儿童肥胖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上海市徐汇区民办幼儿园儿童总超重率为16.01%,总肥胖率为6.50%;男童的肥胖检出率为7.55%,女童为5.38%,两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30,P<0.01);男童6~7岁超重和肥胖人数比例最高,分别为17.44%和11.04%;女童超重率最高为3~4岁年龄段的16.87%,肥胖率最高的为6~7岁年龄段的7.01%;轻度肥胖人数构成为57.86%,中度肥胖为35.71%,重度肥胖为6.43%;男童轻度(3.85%)、中度(2.81%)和重度肥胖(0.57%)的检出率均高于女生(3.52%,1.71%,0.31%).结论 上海市徐汇区民办幼儿园儿童肥胖状况较为严重,应引起幼儿园及儿童家长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了解西安市城区2013年0~6岁儿童超重肥胖发病情况,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分层抽样的方式,抽取西安市城区0~6岁儿童10 374名.以WH0 2007身高别体重肥胖标准作为诊断超重和肥胖的依据,将2013年西安市城区0~6岁儿童的超重/肥胖率与2005年全国同龄儿童进行比较.结果 2013年西安市城区0~6岁儿童的超重率为16.9%,肥胖率为8.2%.除3岁组与5岁组男童超重率高于女童(x2值分别19.696,11.756,P值均<0.01)外,其余年龄段儿童超重率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除4~6岁组儿童肥胖率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年龄组肥胖率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2005年全国同年龄段儿童相比,西安市2岁和4~7岁儿童超重率均低于全国水平,<1岁和1岁组肥胖率高于全国水平,而西安市0~6岁儿童总体超重率低于全国水平,总肥胖率高于全国水平(P值均<0.05).5 498名男童超重率为18.3%(1 008名),肥胖率为8.9%(491名);4 876名女童超重率为15.2%(742名),肥胖率为7.3%(358名),男童均高于女童(x2值分别为17.898,8.677,P值均<0.01).西安市男童超重率、女童超重率均低于全国水平(P值均<0.01),西安市男童肥胖率与全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安市城区0~6岁儿童超重、肥胖率处于较高水平,制定预防儿童超重/肥胖的有效干预措施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上海静安区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及高血压的流行现状,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参加2017年上海静安区幼儿园体检的3 608名3~7岁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儿童生长发育标准和中国儿童青少年血压参考标准进行超重肥胖和高血压的调查,采用SPSS 24.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上海市静安区3~7岁学龄前儿童超重和肥胖的总检出率分别为9.3%和9.2%,男童肥胖检出率高于女童,6~7岁儿童超重及肥胖检出率高于其余年龄组(P<0.05),而超重检出率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的总检出率为1.5%,男童高于女童,肥胖儿童高血压检出率显著高于超重及非超重肥胖儿童(P<0.001),而高血压检出率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海市静安区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较高,相关慢性病的预防应早在学龄前期进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华东地区儿童超重及肥胖的分布特点,探讨基于微信平台收集数据的优缺点,为今后进行调查和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0~5岁儿童家长通过微信平台在线填写,19 793名儿童纳入分析,其中男童11 770例,女童8 023名,以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身高标准体重值作为诊断超重和肥胖的指标。将本次调查儿童的超重和肥胖率与2006年中国九市超重和肥胖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 本研究华东地区0~5岁儿童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0.1%和4.2%,男童肥胖的总检出率高于女童(χ2=14.965,P<0.001),尤其0~1岁和2~3岁男童肥胖的检出率均高于女童(χ2=9.528和14.066,P值均<0.001),华东地区各年龄段儿童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均高于2006年中国九市水平。结论 华东地区0~5岁儿童超重和肥胖检出率较高,使用移动平台进行人群调查研究更快捷和简便。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青岛市城阳区儿童超重和肥胖患病现状.方法 以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 , 抽取青岛市城阳区5 450名儿童测查身高、体重,以中国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BMI)分类标准计算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结果 青岛市城阳区3~18岁儿童超重、肥胖总检出率分别为12.8%、9.0%,其中男童分别为13.9%、9.9%,女童分别11.6%、8.4%.4~7岁肥胖检出率女童大于男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13岁男童和女童肥胖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18岁肥胖检出率男童大于女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岛市城阳区儿童超重和肥胖日益增多, 必须加强对儿童肥胖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7岁以下维吾尔族和汉族儿童体格发育情况,并计算脂肪重聚发生年龄。方法通过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5年6月抽取乌鲁木齐市7个区、1个县7岁以下9682名维汉(维吾尔族)儿童(男童5139人,女童4543人,汉族6152人,维族3530人),测量其身高、体重、坐高、头围、胸围,比较维汉民族男女童身高别体重(weight for height Z-score,WHZ)的差异,绘制维汉男女童WHZ曲线并通过双变量随机模型和自然增长模型推算维汉男女童脂肪重聚年龄并进行比较。结果不同年龄组的维汉男女童比较发现,低年龄组体格发育差异较为显著,并且在婴幼儿期各项体格发育指标均高于高年龄组儿童;在维、汉男童WHZ比较中,0月~(t=4.277,P<0.001)、6月~(t=2.133,P=0.033)、5岁~(t=2.278,P=0.023)、6~7岁(t=2.503,P=0.013)及各段合计组(t=5.238,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维、汉女童WHZ比较中,0月~(t=2.533,P=0.011)和1岁~组(t=-2.141,P=0.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岁以下维、汉男童超重和肥胖总体检出率高于女童(超重率:维族男童7.97%,女童5.46%,汉族男童12.55%,女童5.90%;肥胖率:维族男童5.58%,女童3.48%,汉族男童7.73%,女童3.92%),而维族女童超重-肥胖比(OOR=1.57)高于男童(OOR=1.43),汉族女童超重-肥胖比(OOR=1.50)低于男童(OOR=1.62)。经数学模型计算汉族男童脂肪重聚发生最早[3.94(95%CI 3.54~4.33)岁],其次为维族男童[4.17(95%CI 2.70~5.72)岁]和汉族女童[4.56(95%CI 4.14~4.99)岁],维族女童脂肪重聚发生最迟[5.57(95%CI 4.00~7.13)岁]。结论 2015年乌鲁木齐市7岁以下汉族儿童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均高于维族儿童,且汉族儿童脂肪重聚年龄早于维吾尔族儿童。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大场镇3~5岁托幼机构儿童的体格发育状况,超重、肥胖的情况,探索出生体重对儿童发育的影响。方法对区域内托幼机构进行系统整群抽样,将抽中的幼儿园小班、中班和大班的儿童的身高、体重进行分析。结果 1,782名儿童的出生体重均值为(3.33±0.39)kg,低出生体重儿占比1.74%,高出生体重儿占比6.06%。3~5岁儿童的体重、身高随着出生体重的增加而升高,且不同出生体重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69%和4.15%,其中男童的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为13.56%和5.59%,女童分别为13.85%和2.45%,男童与女童超重的检出率差异不显著,男童与女童肥胖的检出率差异显著。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因素后,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随着出生体重的升高儿童超重的检出率也随着升高,男童的肥胖检出率高于女童,且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学龄前儿童肥胖、超重的检出率较高,3~5岁儿童的身高、体重随着出生体重的增高而增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儿童肥胖症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给出日常保健建议。方法选取2014年3-10月金牛区0~7岁1 847例儿童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测量身高、体重,并对肥胖男童、女童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金牛区儿童肥胖检出率6.44%,超重检出率7.74%;男童肥胖总检出率5.63%,超重总检出率7.90%;女童肥胖总检出率4.98%,超重总检出率7.58%;肥胖率的性别差异、区域差异、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牛区儿童肥胖增长趋势较为明显,肥胖多集中在6~7岁年龄段,男童肥胖率高于女童,二环内肥胖率最高;社区、学校、家庭等可从儿童期的健康教育、调整膳食结构控制饮食、加强日常活动及体育锻炼等方面来帮助肥胖症儿童进行日常保健。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宁波地区7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情况,探讨BMI不同参照标准在儿童超重、肥胖筛查的应用.方法 随机整群抽样调查64 038名儿童的身高、体重,按WHO 2006年推荐的身高标准体重值,体重达身高标准体重≥10%为超重、≥20%为肥胖,剔除伴肥胖的遗传性疾病和内分泌疾病.并分别采用WHO与国际肥胖工作组(IOTF)推荐的超重、肥胖BMI参照值对同一人群计算超重、肥胖检出率.结果 按WHO身高标准体重值宁波市7岁以下儿童超重和单纯性肥胖检出率分别为4.25%和2.88%,其中男童分别为4.45%和3.01%,女童分别为3.86%和2.56%,男童与女童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儿童超重和肥胖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6岁时男童分别达到11.84%和9.68%、女童分别达到10.14%和9.46%.不同年龄组和性别超重/肥胖比在1.15~1.94:1之间.调查人群BMI的P85、P95均低于WHO与IOTF标准中"超重"、"肥胖"的BMI判断界值,使用WHO与IOTF推荐的BMI参照值宁波市7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9.72%、2.83%和6.11%、0.55%.结论 儿童早期是预防日后肥胖的关键时期,男童是预防和控制肥胖发生、发展的重点人群,应将预防和控制儿童肥胖工作列入儿童保健服务之中,建议尽快建立适合中国7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筛查的BMI参考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7~12岁儿童超重和肥胖与血压的关系,为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测量瑞安市92所小学60 120名儿童的身高、体重和血压,分析儿童超重、肥胖与血压的关系。结果 60 120名儿童中男童31 160人(51.83%),女童28 960人(48.17%)。儿童总超重率为16.37%,男童和女童超重率分别为22.24%和10.22%;总肥胖率为6.42%,男童和女童肥胖率分别为9.11%和3.53%。男童超重和肥胖率均高于女童(P0.01)。受检儿童的血压偏高率为6.63%,其中男童8.79%,女童4.31%,男童血压偏高率高于女童(P0.01)。随年龄增加,血压偏高率呈上升趋势(P0.05)。儿童超重和肥胖与血压相关,随体重增加血压偏高率呈上升趋势(P0.05)。结论超重和肥胖对儿童血压升高有影响,控制超重和肥胖是减少儿童高血压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余红  陈晓霞  程洪 《中国学校卫生》2013,34(9):1132-1133
了解绍兴市学龄前儿童体格发育现状,为制定相应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以幼儿园为单位,调查17 640名学龄前儿童身高、体重.结果 各年龄组儿童的身高、体重均值均超过2006年WHO标准和2009年卫生部发布的《中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各年龄组男童身高和体重均高于女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肥胖总检出率为4.92%,男童(5.72%)高于女童(4.04%);营养不良总检出率为1.11%,男童(0.92%)低于女童(1.31%);不同年龄组肥胖检出率和营养不良患病率均为3岁组最低,6岁组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绍兴市学龄前儿童体格发育水平良好,营养不良处在较低水平,肥胖检出率较高.应重点加强对肥胖儿童的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青岛市城区儿童单纯肥胖症流行特点,为相关政策及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抽取15 791例城区0~18岁儿童为调查对象,其中男8 062例(51.05%),女7 729例(48.95%)。测量身长(高)体重,根据美国卫生统计中心/疾病控制中心(NCHS/CDC)参照人群值,体重≥身高别体重的10%~19%为超重,≥20%为肥胖。结果:青岛市城区0~18岁儿童单纯肥胖症的总检出率为10.48%,男童为12.68%,女童为8.19%。超重总检出率为16.28%,总肥胖超重比为0.64。0~7岁儿童肥胖检出率为6.43%,超重检出率为17.54%;~13岁儿童肥胖检出率为16.64%,超重检出率为12.32%;~18岁儿童肥胖检出率为18.72%,超重检出率为15.73%。脂肪重聚年龄(AR)为3岁;脂肪重聚比ARR1男童为1.1、女童为1.7;ARR2男童为1.2、女童为1.7。结论:青岛市城区0~18岁儿童单纯肥胖和超重检出率较高,已成为影响青岛地区儿童健康的重要因素,有效防治单纯肥胖症是当今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张兰华  刘清  马翠玲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9):4557-4560
目的:探讨兰州市3~12岁儿童超重、肥胖BMI正常参考值。方法:采用随机整群分层抽样方法,选择兰州市区城市人口为主的4所小学和5所幼儿园3~12岁男女儿童3 200人进行体格测量。计算BMI百分位数分布,通过拟合BMI界值模型,最终确定兰州市学龄前及学龄儿童肥胖、超重BMI界值。结果:建立了兰州市3~12岁儿童超重、肥胖BMI正常参考值。按照本研究初拟界值判断,兰州市7、9、10、12岁组儿童超重问题最突出,每10人当中至少有1人超重;3~6岁儿童超重、肥胖随年龄增大而上升,其中在5岁期间增长幅度迅速增大;10岁组肥胖比例最高。结论:本研究各年龄组儿童除9岁和10岁男童超重、肥胖BMI界值在P80和P90百分位数,其余各组儿童主要集中在P85和P95百分位数。兰州市3~12岁儿童超重检出率女童高于男童(男童8.57%,女童9.39%),男童肥胖检出率高于女童(男童6.07%,女童4.32%),男女童在超重和肥胖检出率上并不总是男童高于女童。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安徽省泾县3~7岁幼儿园儿童体格发育与贫血状况,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进一步改善幼儿园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2年安徽省泾县儿童健康监测资料,对其23所幼儿园6 867名3~7岁儿童的健康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安徽省泾县3~7岁幼儿园儿童中,男童、女童的比例分别为52.5%、47.5%,身高在各年龄组上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童高于女童;男童和女童体重在5~7岁、6~7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童体重高于女童,男童身高和体重以及女童体重仅在3~4岁组低于WHO推荐参考值,其余组均高于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参考值;3~7岁幼儿园儿童中,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4.7%、5.9%;消瘦、生长迟缓、慢性严重营养不良的检出率分别为2.0%、4.3%、0.1%;3~7岁幼儿园儿童贫血患病率为11.5%,以轻度贫血为主。结论安徽省泾县幼儿园儿童体格发育总体状况良好,但存在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状况,且贫血患病率较高。应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张家口市卫华小学7~12岁儿童肥胖发生情况,分析儿童期肥胖与血压及肺活量的关系。 方法 于2012年9月通过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张家口市卫华小学1 530名儿童进行体重、身高、血压、肺活量等相关指标进行测量。计算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依据BMI值筛查超重、肥胖儿童,统计分析肥胖与血压水平及肺活量的关系。结果 受检人群总体超重检出率为13.01%,肥胖检出率为14.25%,其中男童、女童超重检出率分别为17.2%和8.31%,男童、女童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4.23%和8.59%,男童超重、肥胖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女童(P<0.01);超重和肥胖儿童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显著高于体重正常儿童(P<0.01),且超重、肥胖和体重正常儿童高血压检出率分别为10.55%、39.95%和4.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儿童BMI<30时,BMI与肺活量呈正相关,当BMI≥30时,BMI与肺活量呈负相关。 结论张家口市卫华小学儿童超重、肥胖流行趋势显著,男童更为突出;随着肥胖程度的增加,儿童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呈现上升趋势,高血压检出率增加;当儿童BMI≥30时,肥胖已影响肺功能。提示儿童超重、肥胖使心、肺功能降低,预防和控制儿童肥胖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6.
深圳市0~6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流行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深圳市0~6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流行学调查特征. [方法]按照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1I 454名0~6岁儿童,以WHO身高标准体重标准为肥胖的判断标准. [结果]总的肥胖检出率为4.2%,男童4.9%,女童3.4%,两者差异有显著性(χ2=14.749,P<0.001),总的超重检出率为10.2%,男童10.6%,女童9.8%.两者差异无显著性(χ2=1.954,P>0.05).0岁组超重及肥胖检出率高于1岁组,1~5岁儿童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各年龄组之间的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χ2超重=65.937,χ2肥胖=121.402,P值均<0.001).特区内、外儿童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χ2超重=0.74,χ2肥胖=3.045,P值均>0.05).出生体重≥4 kg、父亲低学历、父亲肥胖、母亲肥胖、4个月前人工喂养为主、剖宫产、小儿经常看和食品有关的广告、小儿睡前1 h进食奶类、小儿食欲好、吃饭速度快、父亲鼓励小儿多吃、母亲鼓励小儿多吃、小儿每天运动时间<1 h等是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影响因素. [结论] 深圳市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发生率急剧上升,饮食行为、运动及遗传等是影响儿童肥胖的主要因素,应在全市采取统一的儿童单纯性肥胖症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天津市3~6岁儿童血脂水平和血脂异常检出率.方法 采集天津市48所幼儿园20041名3~6岁儿童末梢血,采用东芝1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浆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结果 20 041名入托儿童TC和TG分别为(4.17±0.69) mmol/L和(0.86±0.44) mmol/L;血脂异常总检出率为11.4%,其中TC异常检出率为7.1%,TG为4.9%,两项均异常的检出率为0.6%.不同性别儿童TC异常检出率女童高于男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77,P<0.001).不同年龄组儿童TC和TG异常检出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0.29,P=0.016;x2=10.93,P=0.012),但未见明显的年龄变化趋势.不同肥胖程度儿童TC异常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G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1.8,P<0.001),肥胖儿童TG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和超重儿童.城乡地区儿童TC和TG异常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2.09,P<0.001;x2=11.26,P=0.001),TC异常检出率城市儿童高于农村,TG异常检出率农村儿童高于城市.结论 天津市3~6岁儿童血脂异常率较高,且存在性别、年龄、肥胖程度、地区差异,应有针对性开展儿童血脂异常筛查与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包头作为三线城市,对城乡结合部与城区儿童生长发育状况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了解包头市城乡结合部儿童与城区儿童生长发育状况,为采取干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018-06-01-2018-10-31在包头市妇幼保健所接受常规体检的1 200名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年龄3~5岁。样本来自于城乡结合部幼儿园(万泉佳苑、咿呀贝比、聪明屋)及城区幼儿园(迎宾幼儿园、新时代幼儿园、育才幼儿园);收集儿童的体质监测资料,对其生长发育水平进行分析。结果各年龄段城乡结合部男女儿童身高均低于城区儿童,且各年龄段男女童身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各年龄段城乡结合部儿童体重均高于城区儿童,并且各年龄段男女童体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岁组和4岁组城乡结合部男童消瘦检出率分别为7%和6%,高于城区男童的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岁组城乡结合部女童消瘦检出率为5%,低于城区女童的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6,P=0.03。4岁组城乡结合部和城区男童超重检出率为为40%和24%,χ~2=5.88,P=0.02;城乡结合部和城区女童超重检出率分别为28%和16%,χ~2=4.2,P=0.04。5岁城乡结合部和城区女童超重检出率分别为33%和11%,χ~2=14.10,P<0.001;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和5%,χ~2=3.91,P=0.04。结论与城区儿童相比,城乡结合部儿童存在更多的生长发育及营养不良问题。对于城乡结合部儿童需要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花都区7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流行现状与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超过WHO推荐身高体重参考值的20%且排除继发性肥胖症作为单纯性肥胖症的诊断标准[1],对花都区36 932例7岁以下儿童进行了测查分析.结果 单纯性肥胖症检出率为1.66%,较1995年(0.51%)增长了3.3倍,男童检出率明显高于女童(p<0.01).4岁以后肥胖患病率与肥胖程度随年龄增长而增加,6岁组最高,是1岁以内的3.6倍,且重度肥胖占总肥胖儿童的55.56%.儿童肥胖年龄1岁以内占23.20%,3岁以后占56.41%,这与遗传、饮食、行为因素及运动过少有关.结论 儿童单纯性肥胖症预防重点应放在学龄前期,不仅家庭要改变肥胖儿童的生活行为模式,而且应加强托幼机构对超重、肥胖儿童的膳食管理.  相似文献   

20.
了解宁夏中小学生营养健康状况,为更好地开展学校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14年宁夏中小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资料,根据相关筛查标准,共调查分析12 211名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超重肥胖和贫血的流行特征.结果 中小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为10.8%,超重检出率为14.3%,肥胖检出率为5.1%.7~9岁年龄段学生的营养不良检出率最高,10~12岁年龄段超重和肥胖检出率最高.7~9岁年龄段男生营养不良检出率低于女生,7~ 18岁男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女生.不同片区间比较,银川地区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最高,3个片区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1.702,20.737,19.991,P值均<0.01).测定3 747名儿童青少年的血红蛋白,贫血检出率为8.1%.男生边缘性贫血检出率低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692,P<0.05).银川地区贫血检出率最高(10.34%),3个片区的贫血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212,P=0.000).结论 宁夏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和肥胖检出率较高,贫血检出率与其他地区还有差距,学校卫生保健工作还需继续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