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付志浩  徐刚领  黄璟  于传飞  王兰  王军志 《中国药事》2021,35(11):1253-1268
目的:对单克隆抗体药物研发进展进行综述,为行业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和相关数据库,对经典的单克隆抗体药物,以及由此衍生的抗体偶联药物、双特异性抗体药物的研究进行汇总、梳理。结果与结论:自1986年第一个单克隆抗体药物上市以来,全球已有超过100种单抗药物获批上市。国内已获批的进口单抗药物达42个,国产单抗药物达31个。经过30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单抗药物以其高度特异性和疗效确切的特点,在肿瘤、自身免疫、代谢、病毒感染等疾病领域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前正在研究的生物技术药物有1/4是单克隆抗体类药物,治疗性抗体已成为生物制药业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它们用于治疗如肿瘤、移植排斥、自身免疫病、心血管疾病、病毒感染等.在发展初期,鼠源单克隆抗体为人类疾病的研究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但其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单克隆抗体人源化已逐渐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另外,将放射性物质、化疗药物以及生物毒素等与单克隆抗体偶联得到免疫偶联物,这些偶联物被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地导向表达相应抗原细胞的表面,并发挥抗肿瘤效应,同时也降低了药物对正常组织的损伤.文中就有关单克隆抗体人源化的研究进展和抗肿瘤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抗体–药物偶联(ADC)是现代“精准医疗”需求下药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从2000年第一款ADC药物的上市成功到2020年ADC药物的研发层出不穷。肿瘤靶向治疗的发展带动了ADC药物研发领域的快速兴起。ADC药物是使用具有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与具有生物活性的细胞毒素结合,将药物特异性递送至肿瘤表面位点,避免对正常细胞的杀伤,减少毒副作用。ADC为细胞毒性有效载荷提供了一种较为理想的递送方法。但是也必须清楚的认识到,由于肿瘤异质性、肿瘤代谢、肿瘤血供等多种因素导致的肿瘤耐药是ADC药物发展中所面临的一大挑战。从ADC药物的发展进程、临床应用及其所面临的耐药问题进行综述,探讨抗体偶联药物的临床应用及其所面临的挑战和策略。  相似文献   

4.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杂交瘤技术建立以来,抗体制备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一种免疫球蛋白,因其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而产生许多生物学活性,如经典阻断作用、中和活性、激活补体、通过Fc受体对靶细胞产生杀伤作用和调节机体免疫活性等,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抗体技术的发展经历了鼠源性单克隆抗体、嵌合抗体、人源化抗体和全人源单克隆抗体的漫长历程。从鼠源性抗体到全人源抗体的过渡中,实现了多种生物技术的突破,如抗体库技术、人源化小鼠技术和B细胞克隆技术等。如今,抗体药物在整个药物市场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十年来(2011年1月~2021年11月),已有78种单克隆抗体药物被FDA批准上市使用,广泛分布于肿瘤领域、免疫性疾病领域、抗病原体感染领域、神经系统和代谢性疾病领域。文章就单克隆抗体技术进展和抗体药物上市情况进行综述,为新型抗体的制备和药物靶点的选择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5.
单克隆抗体由于其靶向性强、副作用小等特点,在肿瘤、免疫系统疾病等多个领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是由于只能针对单一明确的靶点,在临床上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可以同时结合两个相同或者不同抗原上的不同表位的双特异性抗体在治疗肿瘤及自身免疫病等领域具有潜在优势。近年来,越来越多不同结构形式的双特异性抗体进入临床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此文对国内外多种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的重组双特异性抗体结构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单克隆抗体由于其靶向性强、副作用小等特点,在肿瘤、免疫系统疾病等多个领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是由于只能针对单一明确的靶点,在临床上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可以同时结合两个相同或者不同抗原上不同表位的双特异性抗体在治疗肿瘤及自身免疫病等领域具有潜在优势。近年来,越来越多不同结构形式的双特异性抗体进入临床试验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此文对国内外多种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的重组双特异性抗体结构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单克隆抗体类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和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化疗药物、放射性物质以及生物毒素等 与单克隆抗体偶联就得到单克隆类药物。由于抗原 抗体结合的特异性,这些偶联的药物被单克隆抗体 导向表达相应抗原的细胞并发挥抗肿瘤效应。单克 隆抗体类抗肿瘤药物有效地降低了传统肿瘤药物治 疗的不良反应,提高了治疗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8.
抗体作为免疫应答反应的主要产物,构筑了机体抵御感染和疾病的一道重要防线。早在一个多世纪之前,研究者就已开始探索将抗体作为药物治疗疾病。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的产生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使抗体作为药物成为可能。单克隆抗体因具有特异性、多样性并且能够“量身定做”的特点而被寄予厚望,曾一度被称为疾病治疗的“魔弹”。生物技术制药企业也开始看好抗体药物的商业价值。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抗体药物在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发展历程之后,又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抗体药物的研究和开发迅速成为新世纪生物技术制药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抗体药物治疗疾病的时代已经来临。  相似文献   

9.
放射免疫治疗联合了放射性核素的物理杀伤作用及抗体的靶向特异性,能够有效杀伤肿瘤细胞并减少对健康组织的损害,日益成为肿瘤精准医疗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和工具。随着核素制备技术的成熟和抗体药物的广泛临床应用,放射免疫治疗抗体在肿瘤诊疗中也取得了较大进展。结合近年来核素标记抗体药物的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通过对单克隆抗体、单域抗体及预靶向策略在放射免疫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以及应用价值进行详细介绍,进一步为靶点特异性肿瘤诊疗一体化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10.
疾病的形成通常是涉及多个关键介质的复杂过程,因此针对单一成分的抗体药物有时并不能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多抗原靶向性治疗策略有望提高对一些复杂疾病的治疗效果,它们包括抗体的联合使用、多克隆抗体或混合抗体以及双特异性抗体等。近年来,双重或多重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出现为多抗原靶向性治疗提供了新策略和方法,此文对多重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以EGFR家族受体酪氨酸激酶为靶点的抗肿瘤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家族的受体酪氨酸激酶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等密切相关。近年来 ,许多以此为靶点的新的抗肿瘤药物和治疗方法陆续被开发 ,主要有单克隆抗体、双特异性抗体、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和基因治疗等。它们有的已进入临床试验 ,耐受性良好 ,并且在多种肿瘤治疗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HIV-1感染是危害全球公共卫生健康的严重问题。随着抗体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些抗HIV单克隆抗体在临床试验中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第一个用于治疗HIV感染的单克隆抗体药物Ibalizumab也已上市。针对HIV的双特异性抗体和多特异性抗体的研发也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同时也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13.
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ADCs)由“弹头”药物(细胞毒药物)、抗体以及偶联抗体和药物的偶联链3部分组成,其作为一种新型药物,结合了抗体的靶向特异性和小分子药物的细胞毒作用,已成为当今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根据其细胞毒药物来源可分为陆地与海洋两大类,本文总结了近年来这两大类抗体偶联药物的研究进展,并从靶点的特异性、抗体的亲和力、高效的细胞毒分子及合适的偶联链等方面对ADCs的发展关键进行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4.
肿瘤靶向制剂已成为当今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针对特定的靶点(抗原)可以制备相应的单抗。特异性单抗和蛋白毒素、放射性同位素、化疗药物偶联制备成相应的靶向抗体药物,这种抗体偶联物能增强药物的有效性,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毒害。本文就三类肿瘤靶向抗体偶联物的特点、作用机制、上市药物以及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发展高效、安全的肿瘤治疗方法是现代医学的主要挑战之一。目前临床上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 drug conjugates, ADC)已成为肿瘤治疗最有力的工具之一。传统的ADC药物是利用赖氨酸残基作为偶联位点,其偶联具有高度异质性,可能会导致药物可重复性差,治疗指数低下。因此,如何通过位点特异性偶联来规避这些潜在问题是ADC药物研究的重点领域。最近几年,位点特异性的蛋白化学修饰方法领域取得的重大进展,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均质ADC药物的合成。因此,本文重点对目前用于构建ADC的位点特异性化学偶联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抗体偶联药物偶联化学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 ADC)因其具有靶点清晰、特异性强等优点已成为临床上治疗多种疾病尤其是癌症的有效手段。但传统ADC中的单克隆抗体组织渗透能力差,存在免疫原性和免疫毒性等风险,且改造成本高。由驼科动物血液中提取的纳米抗体(nanobody, Nb)是目前已知具有完整抗原结合能力的最小抗体片段,具有组织渗透能力强、免疫原性低、特异性强、稳定性高等优势,可以代替传统单克隆抗体参与构建纳米抗体偶联药物(nanobody-drug conjugate, NDC)。本文从纳米抗体结构优势、NDC的构建、纳米抗体偶联物的应用三个方面进行综述与讨论,以期为NDC的研究与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随着国际上一些重磅生物药专利的到期或即将到期,以及以PD-1、PD-L1等免疫检查点为靶标的单克隆抗体药物的上市和其在肿瘤治疗方面显示的疗效,在国内引发了抗体药物的仿制以及研发热潮。与传统小分子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不同,抗体类药物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有着其特有的规律。本文从药代动力学特征的四个方面:吸收(Absorption)、分布(Distribution)、代谢(Metabolism)、排泄(Excretion),对单克隆抗体药物以及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 ADC)的药代动力学特征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肿瘤免疫治疗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克隆抗体疗法、过继细胞疗法、溶瘤病毒疗法和肿瘤疫苗等。其机制为免疫治疗可激活体内T细胞识别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抗原,诱发免疫细胞激活、克隆性增殖/扩增和靶细胞溶解反应,发挥杀伤肿瘤效应。相比于单克隆抗体,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可以通过靶向多个抗原或抗原表位发挥协同抗肿瘤作用,介导多种特定生物学效应,后者包括连接免疫细胞与肿瘤细胞,募集并激活免疫细胞来消灭肿瘤细胞;作用于多个信号通路,协调肿瘤杀灭生物过程;通过抗体双价结构来介导蛋白复合物形成。目前双特性抗体用于治疗晚期肺癌,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和CD20阳性淋巴瘤等。本文就双特异性抗体在肿瘤临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综述。  相似文献   

19.
微生物药物和抗体药物——发现和研制新药的重要领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种类繁多 ,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极其复杂多样 ,是发现与研制新药的丰富来源。单克隆抗体 (单抗 )对相应的抗原具有高度特异性 ,因此 ,单抗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有巨大的潜力与应用价值。以细胞工程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为基础研制的抗体工程药物通称单克隆抗体治疗剂(monoclonalantibodytherapeutics)或称抗体药物(antibody -baseddrugs)。抗体药物可能用于治疗肿瘤、病毒性感染、心血管病及其他疾患。 2 0世纪 90年代后期以来 ,美国FDA相继批准多种抗体药物应用于临床治疗 ,抗体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显示了新的发展势头 ,成为生物技术药物 (biotechnologymedicines)的新热点。 2 0 0 0年批准的Mylotarg是由抗CD33分子的单抗和抗肿瘤抗生素calicheamicin连接的偶联物。Mylotarg的研发表明 ,微生物药物与抗体药物的研究出现了新的结合点。微生物药物具有高度多样性 (diversity)。表现为 :(1)生物作用的多样性。已报告的活性物质种类繁多 ,包括抗肿瘤、抗病毒、抗细菌、抗真菌、以及作用于心血管和免疫系统等各种各...  相似文献   

20.
抗体的研究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第一代抗体是经抗原免疫动物获得的免疫血清,是多克隆抗体,用于一般的抗原检测以及被动免疫治疗。1975年Kohler和Milstein应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出针对单个表位的抗体-单克隆抗体,即第一代抗体。与多克隆抗体比较,单克隆抗体具有高特异性和重复性好的优点,在基础研究、临床诊断及治疗、免疫预防等领域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单克隆抗体存在一些缺陷,其免疫原性限制了它在人体内的应用;组织穿透能力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