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别嘌醇主要用于高尿酸血症、痛风和痛风性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疗效肯定,但别嘌醇可引起药物超敏综合征(drug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HSS)、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Stevens-Johnson syndrome,SJS)、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oxi cepidermal necrolysis,TEN)等严重皮肤不良反应(severe cutaneous adverse reaction,SCAR)~([1-2]),发生率5%,致死率30%~50%~([3])。2005年Hung等~([4])首次报告台湾人人白细胞抗原(HLA)-  相似文献   

2.
正光敏性药疹(Photosensitive drug eruption)是药疹中的一型,是指由于人体吸收特定的药物后再接受日光照射后出现异常的生物学效应而引起的皮肤疾病。文献中有多种不同的名称,包括药物诱导的光敏反应(Drug-induced photosensitivity)、光敏性药物反应(photosensitivedrug reactions)、光敏反应(photosensitivity reactions),临床上分别类似于接触  相似文献   

3.
正皮肤是药物不良反应最常见的靶器官之一[1]。皮肤受累的药物不良反应俗称"药疹",大多数药疹是一个良性病程。然而有2%的药疹却是严重而致命的,称为"重症药疹",特指以下4种: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AGEP)、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系统反应的综合征(DRESS)。近年来,对药疹病理生理学机制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主要包括以下  相似文献   

4.
药物不良反应十分常见,而皮肤是其重要的靶器官之一.皮肤药物不良反应(cutaneous adverse drug reaction,CADR)的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病因诊断较为困难.现概述CADR的特殊临床表现、发生机制和诊断方法.一、药物皮肤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1.痤疮样疹或脓疱型药疹:痤疮样疹可由碘剂、溴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异烟肼、雄激素、锂剂、放线菌素D和苯妥英引起[1].  相似文献   

5.
168例药疹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疹是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最常见的表现形式,病情危重者可危及生命。近年来,随着新药的不断研发和上市,引起药疹的药物亦不断增加,致敏药物也发生了变化。为了研究引起药疹的药物种类、临床特点及防治,笔者对1998--2007年我院收治的168例药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重症药疹在临床上是常见的皮肤药物不良反应,包括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剥脱性皮炎型药疹和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等,其有很高的发病率及病死率。患者详细的病史、典型的临床表现、相关体格检查和实验室及辅助检查均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该文从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两个方面对重症药疹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7.
【摘要】 拉莫三嗪(LTG)是一种新型治疗癫痫、双向情感障碍及神经痛的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药疹,如固定型药疹、急性泛发型发疹型脓疱病、中毒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等。LTG引起药疹包括免疫和非免疫机制。HLA等位基因与LTG引起的药疹相关,有种族差异,且与药疹类型有关。本文总结LTG引起的药疹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等,以期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8.
药疹(Drug eruption)或皮肤药物不良反应(Cutaneous adverse drug reaction,CADR)是药物通过注射、口服、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皮肤黏膜的药物不良反应,其临床表现可有红斑、丘疹、水疱、脓疱、表皮坏死,并可伴随发热、肝肾功能损伤等全身反应,严重者可致命.  相似文献   

9.
药物超敏综合征(Drug—induced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DIHS),又称为伴嗜酸粒细胞增多和系统症状的药疹(drug rash with eosinophilia and systemic symptoms,DRESS)或药物引起的迟发性多器官超敏综合征(drug—induced delayed multiorgan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DIDMOHS),是一种具有发热、皮疹及内脏受累三联征的急性严重性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rug induced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DIHS)又称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系统症状的药物反应(drug reaction with eosinophilia and systemic symptoms,DRESS),是一种少见且可危及生命的药物不良反应,其特征是潜伏期较长,伴皮疹、血液系统异常和内脏损害[1?4]。本病的确切发病率不详(其中抗癫痫药物及磺胺类药物约为1/10 000),致死率可达10%[2,5?8]。临床上具有药物过敏和病毒感染的复合特征,呈现多样化表现,易误诊误治。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处置水平,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变态反应性疾病专业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制定DIHS诊疗共识,供我国皮肤科及其他相关学科医师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