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多发性骨髓瘤的各种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以期合理选择影像学检查方法并获取更多的影像诊断信息。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经我院或天津市肿瘤医院病理证实的53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合临床对其各种影像学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X线、CT、MRI、ECT由于各自成像的特点不同,对获取多发性骨髓瘤的相关诊断信息也不尽相同。结论X线应作为多发性骨髓瘤的常规检查,CT、MRI及ECT是X线检查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2.
多发性骨髓瘤 (MM )系浆细胞增生的恶性肿瘤 ,其临床表现具有贫血、骨痛、反复感染、肾损害、高粘滞血症等多形性特点。本文就其肾损害特点 ,对我院1989年 6月~ 1999年 1月间经住院确诊为MM者 34例 (年龄 36~ 80岁 )中具有肾损者进行观察 ,并对肾损害原因及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归类。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院内科住院确诊为MM者 34例 ,其中具有各种明显肾损害者 2 8例 (占 82 35% ) ,男性2 2例 ,女性 6例 ,年龄 4 0~ 80岁 ,平均年龄 62岁 ,各种分析均以初诊为准。1·2 观察指标 肾损害检测采用快速诊断试纸定性 ;对有持续…  相似文献   

3.
多发性骨髓瘤(MM)是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生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高,约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10%.常侵犯多个系统,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易误诊或漏诊.现将我院2000-01-2009-10收治的25例MM作回顾性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4.
胡志润 《现代保健》2011,(5):186-186
1病例介绍 患者,男,20岁。因腰骶部疼痛6年,加重伴双下肢行走受限1年就诊。患者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骶部疼痛,为持续性钝疼,活动时加剧,近1年来疼痛加剧,且行走受限,行走时疼痛加剧。于2005年4月12日入院。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米托蒽醌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 ,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用长春新碱、环磷酰胺、米托蒽醌、泼尼松 (VCMP方案 )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2 0例。结果 VCMP方案治疗Ⅱ~Ⅲ期多发性骨髓瘤总有效率 85 % (部分缓解 70 % ,进步 1 5 % ) ,中数生存期 2 5个月。结论 米托蒽醌为主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有较好的疗效 ,其副作用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6.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单克隆浆细胞恶性增生性疾病.骨髓内异常浆细胞增殖,导致骨质被破坏,异常浆细胞过度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抑制正常的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合成,从而导致一系列复杂的临床表现.发生骨转移后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主要表现为骨痛、病理性骨折、骨质疏松、高钙血症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很大影响[1].其中骨痛是MM的常见症状,而VAD化疗方案是目前治疗难治性MM的最佳有效方案,有效率为45% ~ 65%,少数患者可获得完全缓解.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本科收治MM患者20例,应用VAD方案治疗,现将VAD方案治疗时的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比较少见的疾病,易误诊或漏诊。我们5年来遇到6例MM,结合文献,就如何诊断本病进行探讨。 1 临床资料本组6例患者中,男5例,女1例,年龄50岁~76岁。首发症状为骨痛者3例,以贫血、反复感染、蛋白尿各1例。实验室检查:6例均有不同程度贫血,血沉显著增快,骨髓涂片可见异常浆细胞或骨髓瘤细胞。X线检查:4例呈骨质疏松改变,2例呈溶骨性破坏。  相似文献   

8.
李哲  李斌 《中国公共卫生》2012,28(5):721-722
人类认识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已有150多年的历史,自20世纪60年代美法仑被引入MM治疗并作为MM一线的治疗方案沿用至今,但有效率仅40%~50%,完全缓解率仅5%[1];联合化疗虽能使部分患者获得缓解,但多数不能持久,常因继发耐药而复发.  相似文献   

9.
方华盛 《现代保健》2010,(24):121-122
目的 加深对多发性骨髓瘤X线影像的认识,提高对该病的X线诊断水平.方法 对19例经骨髓穿刺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X线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病发于颅骨12例,脊柱11例,肋骨9例,骨盆6例,肱骨及肩胛骨各1例,以上各部位可同时发生于同一患者.其主要X线表现为:普遍性骨质稀疏,多数囊状透光区或穿凿样骨质破坏合并肋骨、椎体及肱骨的病理性骨折,局部有软组织肿块.结论 掌握本病的X线影像特征,密切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反复尿本周蛋白实验及骨髓穿刺,对早期不典型病例进行密切追踪、综合分析,才能提高对本病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11.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therapeutic strategies and the drugs actually in development for the management of myeloma patients. Multiple myeloma is caused by the expansion of monoclonal plasma cells and secretion of M-protein (immunoglobulins, Bence Jones protein and free light chains). Multiple myeloma still remains an incurable disease with a high incidence rate in the elderly, despite the introduction of several new therapeutic agents (bortezomib, lenalidomide and thalidomide) which have changed its natural history. The high heterogeneity of this disease leads to large differences in clinical responses to treatments. Thus, the choice of the best treatment is a difficult issue. However, the introduction of new drugs has made it possible to achieve high response rates and good quality responses with long-term disease control. Interactions between tumor cells and their bone marrow microenvironment play a pivot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maintenance, and progression of myeloma, inducing also drug resistance. These knowledges have improved treatment options, leading to the approval of new drugs which not only target the malignant cell itself, but also its microenvironment. These agents are in preclinical/early clinical evaluation and they appear to further improve disease control, but their use is still not approved outside of clinical trials.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蛋白电泳检测对多发性骨髓瘤(MM)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作血清蛋白电泳检测,检出M带的患者,再作免疫球蛋白G、A、M、轻链Kappa、Lambda、及Kappa/Lambda比值、总蛋白、球蛋白检测,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2049例蛋白电泳检出M蛋白条带210例,占1.74%,其中确诊为MM的15例,占M蛋白血症的7.1%。血清Kappa测定结果:κ型多发性骨髓瘤显著高于健康组(P〈0.001),λ型多发性骨髓瘤显著低于健康组(P〈0.001),良性M蛋白病稍高于健康组(P〈0.05)。血清Lambda测定结果:κ型多发性骨髓瘤显著低于健康组(P〈0.001),λ型多发性骨髓瘤显著高于健康组(P〈0.001),良性M蛋白病稍低于健康组(P〈0.05)。血清κ/λ比值测定结果:κ型多发性骨髓瘤显著高于健康组(P〈0.001),λ型多发性骨髓瘤显著低于健康组(P〈0.001),良性M蛋白病与健康组相比(P〉0.05),IgG、TP、GLB多发性骨髓瘤显著高于良性M蛋白病组(P〈0.001)。结论:血清蛋白电泳中M蛋白的检查是早期发现多发性骨髓瘤的敏感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减低剂量及标准剂量硼替佐米联合阿霉素、地塞米松治疗不同类型多发性骨髓瘤(MM)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52例初诊、复发及难治MM患者给予硼替佐米1.3 mg/m2(标准剂量组,26例)或1.0~1.1 mg/m2(减低剂量组,26例),第1,4,8,11天快速静脉注射,阿霉素10 mg/m2,第1~4天静脉注射,地塞米松40mg/d,第1~4天静脉滴注,治疗1~6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标准剂量组治疗总反应率为80.8%(21/26),与减低剂量组的88.5%(23/2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9);两组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3.1%(6/26)比15.4%(4/26),P=0.281;11.5%(3/26)比7.7%(2/26),P=0.620];标准剂量组与减低剂量组比较,由硼替佐米诱导的Ⅲ~Ⅳ级周围神经病[15.4%(4/26)比3.8%(1/26),P=0.038)]、带状疱疹[26.9%(7/26)比7.7%(2/26),P=0.029]、乏力[38.5%(10/26)比15.4%(4/26),P=0.045]及腹胀发生率[19.2%(5/26)比3.8%(1/26),P=0.028]前者均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减低剂量联合疗法治疗初诊和复发、难治MM患者的疗效反应与标准剂量类似,但患者对减低剂量联合方案具有更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平片检查的首选体位.方法 以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101例经骨穿确诊的多发骨髓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颅骨、腰椎、胸部和骨盆四组常用摄影体位片进行比较.结果 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头颅、腰椎、肋骨和骨盆阳性率分别为86%、28%、20%和19%,以头颅最高;头颅平片能够显示"纱布眼"样细微骨质破坏;头颅平片多发"穿凿样","油滴样"骨质破坏具有典型性.结论 头颅平片可作为多发性骨髓瘤溶骨性病变诊断的首选体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生活质量,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0年8月至2013年3月在西安市5家三级甲等医院血液科住院的227例MM患者临床和实验室资料。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开发的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LQ.C30 3.0)中文版进行生活质量的评估,以该量表的常模作为对照,利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M患者总体生活质量评分(49.0±21.7)低于常模(60.7±23.4),乏力、恶心呕吐、疼痛、呼吸困难、睡眠障碍、食欲下降、便秘、经济困难等症状得分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人(尤其是年龄≥70岁患者)、费用自付比例较高的农村居民、经济困难是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PP<0.05);血红蛋白降低、血清钙和球蛋白增高对MM患者生活质量有负面影响(P<0.05)。结论 MM患者总体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且低于其他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乏力、疼痛和经济困难等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治疗效果评估应更加关注血红蛋白、血清钙和球蛋白的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瘤细胞的免疫表型特征及其预后价值。 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49例初诊MM患者瘤细胞的免疫表型,并搜集与患者预后相关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所有研究对象均可检测到骨髓瘤细胞,其表达CD45、CD38、CD138、CD19、CD56的阳性率依次为:8.16%、100%、89.80%、6.12%、42.86%;2)分析抗原表达与瘤细胞比例、β2-MG、Hb、Alb、Ca等临床指标的关系,发现CD45阴性患者的β2-MG水平高于CD45阳性患者(P<0.05),CD19阴性患者的Hb和Alb水平低于CD19阳性患者(P<0.05),CD56阴性患者的骨髓瘤细胞比例高于CD56阳性患者(P<0.05),而CD138的表达与上述临床指标的水平无明显关系。 结论 多发性骨髓瘤免疫分型能有效地协助临床诊断,且CD45、CD19和CD56的缺失可能导致预后不良,对MM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沙利度胺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例初治MM患者采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沙利度胺方案化疗,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2例初治MM患者总有效率为83.3%,其中非常好的部分缓解4例(33.3%),部分缓解6例(50%)。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症状、乏力、感染、血小板减少、周围神经病变等,通过对症治疗或停药后均可恢复。结论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沙利度胺对初治MM患者是一种疗效确切、可以耐受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为临床提供指导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率、感染部位、病原菌特点、感染发生与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数的关系.结果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率24.75%、例次感染率为40.59%;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53.66%;检出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占48.98%,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占12.24%;革兰阳性球菌占24.49%,以葡萄球菌属为主,占18.37%;真菌占26.53%,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18.37%;感染率与中性粒细胞计数呈负相关,淋巴细胞计数与感染发生率成反比.结论 多发性骨髓瘤极易引发医院感染,应将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股骨颈骨折12例患者,采用骨水泥型长柄股骨头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所有患者接受唑来膦酸治疗及针对原发病治疗,其中7例行MPT(美法仑、甲泼尼龙、沙利度胺)方案化疗,3例采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1例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结果 12例患者均能耐受手术,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优2例,良7例,一般3例,优良率为75%(9/12).术后随访8个月至3年,1例13个月后局部复发,1年总生存率100%,2年总生存率83%,3年总生存率67%.结论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骨水泥型长柄股骨头全髋关节置换术可清除局部肿瘤病灶,重建功能,术后恢复快,缓解疼痛,为进一步综合治疗争取机会.术后接受双膦酸盐治疗可促进新骨形成,预防再次骨折发生;外科手术干预局部处理的同时应标本兼治,针对原发病多发性骨髓瘤积极治疗,降低肿瘤细胞负荷,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进行总结,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 选取2003年10月-2011年10月接受诊断和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116例,诊断依据参考《医院感染管理学》,有72例患者使用长春新碱、阿霉素和地塞米松进行化疗为VAD组;另外44例患者使用硼替佐米、爱克兰和地塞米松进行化疗为VMP组,分析两组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结果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医院感染多发生于呼吸道和消化道,其发生率分别为52.83%和35.85%;≥60岁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53.85%,<60岁患者为39.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VMP组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以及平均感染时间为61.11%及(11.2±2.3)d,均明显短于VAD组的34.09%及(6.0±1.1)d(P<0.05).结论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医院感染多发于呼吸道与消化道,年龄对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影响,VMP化疗方案比VAD方案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