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对牛奶、羊奶以及羊流产胎儿中分离布鲁氏菌进行分型鉴定。方法采集新疆4个地区牛奶20份,羊奶20份,羊流产胎儿10份,分离培养后,运用VirB8-PCR和布鲁氏菌分子分型PCR(AMOS-PCR)方法对分离株进行布鲁氏菌属、种的鉴定,同时采用MLVA方法对分离株进一步鉴定,并将测定结果与http://mlva.u-psud.fr/数据库提供的布鲁氏菌数据进行比较,结合软件BioNumerics 6.6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6株分离株均为羊种3型布鲁氏菌,与辽宁省分离羊种3型布鲁氏菌在聚类分析中关系较近。结论 MLVA作为布鲁氏菌基因分型鉴定的一种快速、可靠的方法,为今后布鲁氏菌传染源的追溯及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和评价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和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技术(MLVA)在福建地区肠炎沙门菌分子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PFGE和MLVA技术对福建地区88株肠炎沙门菌分离株进行分子分型,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分析比较分型效果。结果88株肠炎沙门菌经PFGE分型后,相似度系数为43.9%~100.0%,得到46个PFGE型别(PT 0001~PT 0046)、2个优势型别簇(cluster A~B),分辨系数(D值)为0.9459。PT 0002、PT 0011、PT 0013和PT 0029为优势PFGE;经MLVA分型后,遗传关联度介于26.8%~100%之间,得到40个MLVA型别(MT 0001~MT 0040)、2个优势基因簇(cluster 1~2),分辨系数(D值)为0.9235。MT 0005、MT 0004和MT 0014为优势MLVA型别。结论PFGE分辨力略高,与流行病学背景资料更吻合;MLVA在分析菌株之间亲缘关系和遗传相关性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分析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发生的一起人间布鲁氏菌病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离鉴定病原菌并进行基因分型研究,为控制人间布鲁氏菌病提供支持。方法 对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患者血液进行血清学检测及病原学培养,采用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和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本起疫情传染源为流产羊只,传播途径为经皮肤黏膜和呼吸道感染,2人感染发病。本次疫情分离得到2株羊种1型布鲁氏菌。MLST分型为ST8。MLVA分型为新型,该基因型在陕西省内首次发现。结论 散养户是布鲁氏菌病高危人群;首次在陕西省内报道布鲁氏菌新的MLVA基因型,丰富了陕西省布鲁氏菌的基因库,为更好的防控陕西省人间布鲁氏菌病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和评价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和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技术(MLVA)在福建地区福氏志贺菌研究中的应用。方法 运用PFGE和MLVA技术对43株分离自福建地区的福氏志贺菌进行分子分型,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分析比较分型效果。结果 43株福氏志贺菌经PFGE分型后相似度在61.70%~100%之间,按照100%的相似水平可分为36个PFGE型,没有优势PFGE型别,分辨系数为0.992 2,存在4个优势簇(G1~G4);福氏志贺菌经MLVA分型后,按照100%的相似水平可分为41个MLVA型别,遗传关联度介于6.207%~100%之间,没有优势MLVA型别,分辨系数为0.997 8,得到5个优势基因群(Cluster1~5)。在最小生成树上,部分F4c与Fx亲缘关系较近,并都由F2a和F1a分支而来,表现出一定的遗传关系。结论 两种分型方法的分辨率基本一致,PFGE分型结果与流行病学背景资料及血清型别基本吻合,MLVA在分析菌株种群进化关系上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MLVA分型对于鉴别布鲁氏菌病复发与重复感染的意义。方法 对初次发病与二次发病的布病患者进行血培养,分离菌株,对分离菌株做布鲁氏菌种属鉴定与MLVA-16分型鉴定,分析两次发病分离到的菌株的分型结果及各位点的差异。结果 收集到4例二次发病的布病患者的血培养物,分离得到8株布鲁氏菌,经MLVA-16分型鉴定为7个基因型,1例两次发病时间间隔较短的患者的2株分离株的MLVA-16分型一致,没有差别,提示为复发。而另外3例两次发病时间间隔较长的患者的6株分离菌株,其MLVA-16分型的基因型不同,分别各有一个位点的差异,提示为重复感染。结论 MLVA分型对于布鲁氏菌病的复发与重复感染具有一定的鉴别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2021年贵州省一起疑似布鲁氏菌病聚集性疫情开展病原学调查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方法采用血培养法从疑似感染布鲁氏菌病的患者和病羊的血液分离布鲁氏菌,分别运用BCSP31-PCR和AMOS-PCR对疑似菌株进行布鲁氏菌属及种/型的鉴定,应用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MLVA-16)分析技术对其进行分子分型,将MLVA分型结果与近年来贵州省及国内各地布鲁氏菌代表株进行聚类分析,了解菌株间的聚类关系。结果从16份疑似患者全血标本分离出5株疑似布鲁氏菌,从19份疑似病羊全血标分离出1株疑似布鲁氏菌,BCSP31-PCR将6株疑似菌均鉴定为布鲁氏菌属细菌,AMOS-PCR其均鉴定为羊种布鲁氏菌。MLVA-16分析显示6株疫情菌株被分为3种MLVA型,其中来自患者的分离株GZ-QN 1、GZ-QN 4及GZ-QN 6共享MLVA型1(1-5-3-13-2-2-3-2-4-20-8-7-4-3-4-6),来自1患者分离株GZ-QN 8与来自1病羊分离株株GZ-QN A691共享MLVA型2(1-5-3-13-2-2-3-2-4-20-8-8-4-3-6-6),来自1患者分离株GZ-QN 14为独立的MLVA型3(1-5-3-13-2-2-3-2-4-20-8-8-4-3-7-6)。基于MLVA-16分型数据聚类显示,引起贵州省本起疫情的布鲁氏菌与羊种生物3型菌株聚类较近,且与来自福建、新疆的布鲁氏菌聚在同一小分支。结论引起本起疫情病原体为的羊种布鲁氏菌且具有MLVA型别多样性,可能为与福建、新疆等地的羊种布鲁氏菌菌株具有关联的输入性感染引起的聚集性疫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MLVA方法在军团菌分型中的可应用性。方法 选用文献报道的9个军团菌VNTR位点,对我国环境水中分离的81株Lp1型军团菌菌株和2株参考菌株进行分子分型研究,并与PFGE和SBT分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 81株分离菌株9个VNTR位点的等位基因型别数分别为1,3,4,2,3,3,2,4和7,其中部分菌株的某些位点无扩增产物或产物为非目的片断。7个位点PCR产物具有重复单元;Lpms3位点PCR产物无重复单元;Lpms31位点部分菌株PCR产物有重复单元,另一些菌株无重复单元。对于具有重复单元的序列,不同菌株间以及同一菌株内各重复单元的序列变异均较大,3个位点存在不完整的重复单元。根据8个位点的PCR产物电泳结果,81株Lp1型分离菌株分为19个MLVA型。通过PFGE和SBT方法,81株Lp1型分离菌株分别分为46种PFGE带型和21种ST型。结论 MLVA方法的分型能力不及PFGE方法,而与SBT方法分型能力相当。但是,MLVA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而且可对培养阴性的标本进行分型,因此,该方法适合在基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布鲁氏菌病是全球最常见的人畜共患病之一。布鲁氏菌病大多是由羊种布鲁菌感染所致,其次是牛种和猪种。在过去的20年里,人类和动物布病的防控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然而,由于其非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控制和根除布病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已被国内外用来迅速检测研究布鲁氏菌,同时由于全球数据共享的数据库的建立,使得全球对于布病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相似文献   

9.
布鲁氏菌传统分离与鉴定方法周期长, 对操作条件要求高, 作为常规鉴定方法的补充和替代, 分子生物学方法因其快速灵敏易操作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本文将近年国内外的布鲁氏菌分离鉴定, 布鲁氏菌属的PCR鉴定, 布鲁氏菌种的分子生物学检测, 以及检测蛋白质和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器鉴定的方法做一综述, 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PCR技术在布鲁氏菌病防治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PCR全称聚合酶链式反应,能快速、特异地扩增目标基因或DNA片断,现已成为生命科学实验室获得某一目标DNA片断的常规技术。为了促进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这一古老疾病的研究,近年来PCR技术被引入到布病的研究领域,并以其高敏感、高特异性以及简便快速的优点,在布氏菌病的研究领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下仅就PCR在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与分析河南省2010-2012年20株布氏菌型别及PFGE脉冲场凝胶电泳指纹图谱特征。方法采集病人静脉血,分别以试管凝集试验(SAT)、双相血培养瓶分离培养、热裂解法制备DNA模板和AMOS-PCR鉴定4种布氏菌型别。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对检出的布鲁氏菌进行分子分型鉴定。结果分离培养的20株布鲁氏菌经鉴定,19株为羊种,1株为牛种;羊种布鲁氏菌经XbaI酶切与脉冲场凝胶电泳后,共获得了8种不同带型,带型相似度在80%~100%之间,牛种与羊种菌株在带型相似度上差异较大,具有较好的分辨能力。结论河南省病人感染的布鲁氏菌以羊种为主要型别,AMOS-PCR与PFGE作为布鲁氏菌菌型鉴定与分子分型的技术手段,为布鲁氏菌病的病原学监测与应急检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福建省布鲁氏菌分离株。方法对布鲁氏菌分离株进行AMOS-PCR和MLVA分型。结果3株福建省分离株经AMOS-PCR鉴定为羊种,与传统生物学分型一致;MLVA分型将其分为3个基因型,聚类分析鉴定为羊种。结论AMOS-PCR、MLVA分型可以作为我省布鲁氏菌分离株鉴定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贵州省牛种布鲁氏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牛种布鲁氏菌病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BCSP31-PCR及AMOS-PCR技术对经传统方法鉴定为牛种布鲁氏菌的2株分离株进行属/种复核,采用基于布鲁氏菌rpoB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了解其rpoB基因型,采用MLVA-16技术进行MLVA分型,了解其与国内牛种布鲁氏菌的聚类关系,采用MLST技术分析其序列型及其与国内菌株间的遗传进化关系。结果 2株分离株经BCSP31-PCR和AMOS-PCR技术被鉴定为布鲁氏菌属细菌,未能明确其具体种型;其rpoB基因型相同;MLVA分型与新疆牛种布鲁氏菌共享同一MLVA-16型(4-5-3-12-2-2-3-1-6-43-8-5-5-5-3-3); MLST分析鉴定2株菌均为ST2型,最小间距图显示2株菌与布鲁氏菌属内的牛种布鲁氏菌遗传距离最近,属同一个遗传复合体。结论 贵州省2株牛种布鲁氏菌分离株间的遗传距离近,与新疆牛种3型布鲁氏菌为同一MLVA型,提示分离株引起的感染可能为外省输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一种可在一个反应体系中同时鉴别布鲁氏菌及牛羊猪种布鲁氏菌的快速PCR鉴别方法。方法 将布鲁氏菌及牛羊猪种布鲁氏菌的扩增引物进行优化组合,建立全新的BAMS-PCR方法;随后对该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评价,并对现场分离的219株布鲁氏菌进行鉴别,评价其在布鲁氏菌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最后,用该方法对临床标本中布鲁氏菌的DNA进行扩增,评价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实用性。结果 BAMS-PCR方法可在同一反应中同时鉴别布鲁氏菌及牛种(1,2,4型),羊种(1,2和3型)和猪种(1型)布鲁氏菌,并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布鲁氏菌属,牛种,猪种和羊种布鲁氏菌引物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10 pg/μL,100 pg/μL, 10 pg/μL和100 pg/μL。BAMS-PCR对219株临床分离菌株的鉴定结果和常规生物分型方法的鉴定符合率为100%。经BAMS-PCR检测,97份临床血清样本仅6份为阳性,全血和组织(羊脾)样本全部为阴性。结论 BAMS-PCR是一种简便、快速、高效、准确的布鲁氏菌鉴别方法,可作为临床分离菌株的首选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掌握陕西省鼠疫耶尔森菌分离株的MLVA基因分型特征,阐明不同疫情年份菌株间的遗传进化关系,为今后陕西省鼠疫的监测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MLVA(14+12)方法,对分离自陕西省鼠疫疫源地的66株鼠疫耶尔森菌进行基因分型,利用BioNumerics(Version7.6)软件对分型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66株鼠疫耶尔森菌分为A、B、C群,根据分离时间聚集成为相应群,A群包含42株菌,其中39株菌分离自2000-2001年,B群包含16株菌,其中15株分离自2006年,C群含8株菌,其中6株分离自1987-1988年。基因型分为19种,8个基因型为多菌株基因型,其他型为单菌株基因型。结论 陕西省鼠疫菌MLVA基因型具有多态性,不同疫情年份菌株主导的基因型不同,MLVA分型能够很好区分陕西省不同年代鼠疫菌株,可用于鼠疫菌株的溯源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掌握江苏省2018年人感染布鲁氏菌主要流行株的种型和基因型。方法 运用普通PCR及AMOS多重PCR确认分离株的生物种型;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analysis, MLSA)和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ultiple-locus variable number tandem repeat analysis, MLVA)鉴定基因型,并与国内外流行株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2018年共分离到56株布鲁氏菌,MLSA分型显示一株菌为猪种布鲁氏菌ST (Sequence type)17型,其他均为羊种布鲁氏菌ST8型。MLVA将56株菌分为47个基因亚型(46个羊种,1个猪种),聚类显示羊种布鲁氏菌全部为“东地中海簇”。结论 2018年江苏省人感染布病主要为“东地中海簇”的ST8型羊种布鲁氏菌,并首次发现一例人感染ST17型猪种布鲁氏菌。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多位点可变串联重复序列分析技术(MLVA)对贵州省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基因分型分析,为贵州省结核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贵州省150株临床分离株结核分枝杆菌,采用水煮法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15个VNTR位点,统计菌株各VNTR位点的重复数目,通过遗传差异值(h)及Hunter-Gaston指数对VNTR位点进行遗传多态性及分辨力评价,采用BioNumerics 5.0软件对各菌株进行聚类关系和最小间距图(minimum spanning tree,MST)分析。结果 PCR检测结核菌株VNTR各位点呈明显多态性,以Mtub21和MIRU26多态性尤为显著,以h值分别为0.559和0.505;MIRU10和ETRB显示较低基因多态性,h值分别为0.052和0.090。聚类分析显示,150株菌株分为Ⅰ、Ⅱ、Ⅲ、Ⅳ4个基因群,其中Ⅰ群占10.67%(16/150),Ⅱ群占30.67%(46/150),Ⅲ群占40.00%(60/150),Ⅳ群占18.67%(28/150)。4个基因群呈现明显地域分布,毕节市以Ⅰ、Ⅱ群为主要流行菌株,安顺市以Ⅲ群菌株为主要流行菌株,遵义市以Ⅳ群菌株为主要流行菌株。MST分析显示,150株菌株形成3个克隆复合体(clonal complexes,CCs)及若干个独立分支(singleton),遵义、安顺、毕节分离株分别分布于不同的克隆复合体CCs。结论贵州省结核分枝杆菌存在明显的基因多态性和地域分布特性,以Ⅲ群和Ⅱ群菌株为主要流行菌株,应加强对上述两群菌株的监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采用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MLVA)对甘肃省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进行基因分型,探讨甘肃省鼠疫菌地区分布特征。方法 选取1962-2014年间甘肃省各市县(区)不同生态型的鼠疫菌198株,培养并提取基因组DNA。采用14+12对引物进行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确定每对引物串联重复序列(VNTR)位点的拷贝数。应用BioNumerics 5.10软件对菌株的VNTR位点拷贝数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甘肃省鼠疫菌分为10个群,群内的菌株依据分离地点继续细化为5-28个分支。10个群分别为:阿拉善黄鼠疫源地菌株聚为1个群;甘南高原疫源地菌株聚成1个群;阿克塞县菌株分成2个群,为当金山群和加尔乌宗村群;肃北县菌株分为3个群,为马场群、党城湾镇群和鱼儿红群;玉门市菌株聚集在肃北县鱼儿红群内;肃南县菌株分为3个群,为大河乡群、马蹄乡群和康乐乡群。结论 MLVA可以清晰地区分甘肃省不同鼠疫疫源地的菌株,将疫源地内菌株继续细分为不同分支,直至精确的分离地点。MLVA分型方法可用于鼠疫菌株的溯源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