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 观察核心蛋白多糖对体外培养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humanpterygiumfibroblasts,HPF)增生和凋亡的影响,寻找辅助治疗和预防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复发的新方法。方法 采用组织块法体外培养HPF,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用于实验。将0.1mg?L-1、1.0mg?L-1、10.0mg?L-1的Decorin分别加入细胞培养基中培养24h、48h、72h。MTT比色法分别测定不同浓度的Decorin作用于HPF不同时间后的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时相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PC-NA检测细胞生长活性。结果 MTT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组Decorin作用HPF24h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7.81±126)%、(1952±2.14)%、(42.69±1.62)%,作用48h分别为(10.19±2.74)%、(22.28±0.97)%、(45.73±0.82)%,作用72h分别为(20.49±1.39)%、(29.50±2.47)%、(59.41±1.71)%。随着药物浓度的逐渐增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生长抑制率逐渐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各浓度Decorin组HPF中G0/G1期细胞比率均较空白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当Decorin浓度在0.1~10.0mg?L-1范围内作用HPF72h,均能够明显抑制细胞表达PCNA(均为P<0.05)。结论 Decorin可以抑制HPF的增生,诱导其凋亡,且呈明显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有望成为防治翼状胬肉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二氢睾酮(DHT)对角膜上皮黏蛋白Mucins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原代培养BALB/c小鼠角膜上皮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以及DHT干预组,DHT干预组给予不同浓度(0.05g?L-1、0.10g?L-1、0.20g?L-1、0.50g?L-1、1.00g?L-1)DHT干预24h;采用RT-PCR方法与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Muc1、Muc4mRNA以及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Muc1、Muc4mRNA检测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0.05g?L-1、0.10g?L-1、0.20g?L-1、0.50g?L-1 DHT干预组Muc1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0、0.15±0.01、1.40±0.09、0.07±0.11、0.06±0.02;Muc4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0、0.30±0.28、1.36±0.05、0.43±0.01、0.45±0.01,0.10g?L-1DHT干预组Muc1、Muc4mRNA表达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0.05g?L-1、0.20g?L-1、0.50g?L-1DHT干预组表达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免疫荧光化学检测结果示,以上各组Muc1OD值分别为1.86±0.01、1.82±0.01、2.03±0.04、1.88±0.01、1.81±0.02,0.10g?L-1DHT干预组Muc1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加,0.05g?L-1、0.50g?L-1DHT干预组表达均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Muc4OD值分别为1.86±0.00、1.77±0.01、1.84±0.02、1.92±0.00、1.69±0.05,0.10g?L-1与0.20g?L-1DHT干预组Muc4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加,0.05g?L-1、0.20g?L-1、0.50g?L-1DHT干预组表达均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0.50g?L-1与1.00g?L-1DHT可影响细胞体外生长。结论 一定浓度DHT(如0.10g?L-1)可上调小鼠角膜上皮细胞Muc1与Muc4的表达水平;而高浓度(0.50g?L-1与1.00g?L-1)DHT对角膜上皮细胞存在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和SB431542(TGF-β1受体酶抑制剂)对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hyroid-associatedophthalmopathy,TAO)患者眼眶成纤维细胞α平滑肌激动蛋白(α-smoothmuscleactin,α-SMA)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tissuegrowthfactor,CTGF)基因表达的影响,为TAO眼外肌纤维化的治疗寻找潜在的药物治疗靶点。方法 实验分为3组。第1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RT-PCR)检测不同浓度TGF-β1(0μg?L-1、1μg?L-1、5μg?L-1、10μg?L-1、20μg?L-1)刺激TAO患者眼眶成纤维细胞后α-SMA及CT-GFmRNA的表达情况;第2组:采用RT-PCR检测10μg?L-1TGF-β1在不同的时间点(0h、3h、6h、12h、24h、48h)刺激TAO患者眼眶成纤维细胞后α-SMA及CTGFmRNA的表达情况;第3组(分为4小组处理):眼眶成纤维细胞不加任何干预、使用30μmol?L-1 SB431542刺激眼眶成纤维细胞、10μg?L-1 TGF-β1 单独刺激眼眶成纤维细胞、30μmol?L-1 SB431542联合10μg?L-1 TGF-β1刺激眼眶成纤维细胞(SB431542预先刺激眼眶成纤维细胞1h,然后再加入TGF-β1),采用RT-PCR检测α-SMA及CTGFmRNA的表达。结果 TGF-β1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1~10μg?L-1)以剂量依赖的方式诱导眼眶成纤维细胞表达α-SMAmRNA及CTGFmRNA,随着浓度增加mRNA表达增加,各浓度组(1μg?L-1、5μg?L-1、10μg?L-1、20μg?L-1)与空白对照组(0μg?L-1)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TGF-β1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0~24h)以时间依赖的方式诱导眼眶成纤维细胞表达α-SMAmRNA及CTGFmRNA,随着时间延长mRNA表达增加,各时间组(3h、6h、12h、24h、48h)与0h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10μg?L-1的TGF-β1诱导眼眶成纤维细胞表达α-SMAmRNA在24h达到峰值,而CTGFmRNA在12h即可达到峰值。SB431542对眼眶成纤维细胞α-SMAmRNA及CTGFmRNA的表达均有抑制作用。结论 一定范围内,TGF-β1以剂量和时间依赖的方式诱导眼眶成纤维细胞α-SMA及CTGFmRNA的表达,SB431542可抑制其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 筛选Wistar大鼠视网膜神经元高糖模型的葡萄糖浓度及培养时间。方法 取出生1~3dWistar大鼠分离视网膜神经元进行传代培养,尼氏染色法鉴定细胞;实验分5组:A组培养液葡萄糖浓度为0mmol·L-1(正常对照组),B组浓度为10mmol·L-1,C组浓度为15mmol·L-1,D组浓度为25mmol·L-1,E组浓度为35mmol·L-1。分别培养24h、48h、72h后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OD值,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结果 倒置显微镜观察分离培养细胞,大部分细胞于接种24h后贴壁,少数细胞长出较短的突起,并有向中央聚集生长的现象。2~3d后长出突起的神经元数目增多,突起长度增加,约为自身胞体长度的1倍。培养5~7d后神经元突起进一步增多、变长。经尼氏染色后细胞质呈蓝紫色,尼氏小体颗粒状结构清晰。非神经元细胞胞质基本不着色,细胞核呈淡紫色、圆形,核仁清晰可辨,神经元率达91%。各实验组在培养24h后OD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培养时间延长OD值继续下降,48h后各组O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B组及C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D组OD值明显下降,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下降更明显,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2h后各组O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B组及C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D组及E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各组在培养24h后视网膜神经元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h后各组凋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B组及C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D组凋亡率明显升高,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凋亡率升高更明显,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D组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72h后各组凋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B组及C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D组及E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 葡萄糖浓度为25mmol·L-1培养48h是视网膜神经元高糖模型最佳葡萄糖浓度及干预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Bevacizumab(贝伐单抗)对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growthfactor,TGF)-β2诱导下的人Tenon囊成纤维细胞转分化的抑制作用,探讨抗新生血管药物抑制青光眼术后滤过泡瘢痕化的机制。方法 用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高糖型培养基对人Tenon囊成纤维细胞株进行体外常规培养和传代。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TGF-β2处理组(加入终浓度为10μg?L-1的TGF-β2DMEM完全培养基)及Bevacizumab干预组(加入10μg?L-1的TGF-β2和1.0g?L-1的BevacizumabDMEM完全培养基),置于37℃、体积分数5%二氧化碳培养箱中培养48h,并分别应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和WesternBlot实验检测Bev-acizumab对TGF-β2刺激下人Tenon囊成纤维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muscleactin,α-SMA)表达的影响。结果 α-SMA蛋白主要表达在细胞质中,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TGF-β2处理组可以见到α-SMA的荧光表达,而Bevacizumab干预组α-SMA蛋白表达受到抑制。WesternBlot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TGF-β2 处理组及Bevacizumab干预组α-SMA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30±0.038、1.130±0.071和0.340±0.033,Bevacizumab干预组α-SMA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空白对照组和TGF-β2处理组(均为P<0.05)。结论 Bevacizumab可明显抑制TGF-β2诱导下人Tenon囊成纤维细胞α-SMA蛋白的表达,抑制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d-δ-三烯生育酚对人晶状体上皮SR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探讨后发性白内障治疗的新方法。方法 将人晶状体上皮SRA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不加药物干预,实验组设3个药物浓度,分别为30μmol?L-1、40μmol?L-1、50μmol?L-1的d-δ-三烯生育酚,药物干预人晶状体上皮SRA细胞24h和48h后,采用MTT法、Hoechst33258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仪分析人晶状体上皮SRA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情况。结果 d-δ-三烯生育酚呈浓度-时间依赖性抑制人晶状体上皮SRA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30μmol?L-1、40μmol?L-1、50μmol?L-1的d-δ-三烯生育酚干预48h对SRA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32.23±5.25)%、(54.17±1.63)%和(86.80±0.8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干预24h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2.70±1.20)%、(19.53±0.95)%和(51.83±6.1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干预24h后,各实验组细胞晚期凋亡率Q2分别为(5.87±0.15)%、(11.37±0.85)%、(22.77±2.41)%,与对照组的(1.10 ±0.17)%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各实验组细胞早期凋亡率Q4分别为(3.57±0.32)%、(4.20±0.40)%、(8.00±0.50)%,与对照组的(2.53±0.15)%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d-δ-三烯生育酚抑制人晶状体上皮SRA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具有抗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生物学作用,为治疗后发性白内障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metalloproteinase-2,MMP-2)及金属蛋白酶2组织抑制因子(tissueinhibitorofmetalloproteinase-2,TIMP-2)与原发性青光眼合并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分A组、B组、C组、D组、E组、F组6组,每组30眼。A组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openangleglaucoma,POAG)组,B组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angleclo-sureglaucoma,PACG)组,C组为POAG合并2型糖尿病组,D组为PACG合并2型糖尿病组,E组为糖尿病性白内障组,F组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房水及血清中TIMP-2及MMP-2的含量,并计算TIMP-2/MMP-2值。结果 在6组研究对象的房水中,MMP-2浓度在A组为(24.92±6.62)μg?L-1、B组为(36.80±15.07)μg?L-1、D组为(28.44±5.78)μg?L-1,均较F组的(22.87±3.54)μg?L-1显著升高(均为P<0.05);同时房水中TIMP-2浓度在A组为(43.92±19.57)μg?L-1、B组为(76.13±27.67)μg?L-1、D组为(61.92±6.51)μg?L-1,也均较F组的(22.48±3.56)μg?L-1显著升高(均为P<0.05)。A、B、C、D组房水中TIMP-2/MMP-2值较E组和F组显著提高,约为其2倍,但A组、B组、C组、D组间TIMP-2/MMP-2值无显著性差异。在6组研究对象的血清中,A组MMP-2和TIMP-2浓度最高,分别为(396.75±49.30)μg?L-1和(337.67±62.78)μg?L-1,其余各组间MMP-2和TIMP-2浓度无显著性差异。6组研究对象血清中TIMP-2/MMP-2值无明显差异。结论 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TIMP-2/MMP-2值均存在失衡,说明MMP-2的活性变化及TIMP-2/MMP-2值与POAG和PACG的发病密切相关,但2型糖尿病对原发性青光眼的病程进展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青光眼视网膜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30只健康雄性成年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白藜芦醇治疗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白藜芦醇治疗组用25g?L-1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溶液0.2mL注入家兔前房内,制作青光眼模型。白藜芦醇治疗组按每日300mg?kg-1体质量给予白藜芦醇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给药28d后测定视网膜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peroxidase,GPX)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活性,抗氧化物质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和还原型抗坏血酸(ascorbicacid,AsA)含量及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和丙二醛(methanedicarboxylicaldehyde,MDA)的含量。结果 模型组视网膜抗氧化酶SOD、GPX、CAT活性及抗氧化物质GSH、AsA含量分别为(42.0±3.3)U?mg-1、(18.3±1.7)U?mg-1、(1.9±0.2)U?mg-1、(33.3±2.7)mg?mg-1和(97.0±7.6)mg?mg-1,均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NO和MDA含量分别为(37.0±2.9)μmol?mg-1和(18.0±1.7)μmol?mg-1,均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白藜芦醇治疗组视网膜上述抗氧化酶活性、GSH和AsA含量分别为(49.2±2.9)U?mg-1、(24.1±3.2)U?mg-1、(2.8±0.2)U?mg-1、(43.0±3.5)mg?mg-1和(108.4±8.1)mg?mg-1,均高于模型组,但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NO和MDA含量分别为(30.1±2.4)μmol?mg-1和(12.4±1.0)μmol?mg-1,低于模型组,但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结论 白藜芦醇能够增加视网膜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物质GSH和AsA含量,从而可以减青光眼视网膜的氧化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岩茶提取物对大鼠视网膜光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光损伤组、高剂量组(0.20g?L-1)和低剂量组(0.05g?L-1)。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三组置于光照强度为(4000±200)Lux的光照箱内照射12h。高、低剂量组光照前3d给予岩茶提取物尾静脉注射,每天一次,光照结束后继续给药7d后处死。光镜下观察4组视网膜病理变化,检测视网膜组织外核层厚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活力及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含量。结果 光损伤组光镜下视网膜各层结构疏松,外核层厚度变薄,见大量空泡细胞;感光细胞内外节排列紊乱,染色不均。高、低剂量组损伤均较光损伤组轻,其中高剂量组损伤更轻。与正常对照组(41.06±1.01)μm比较,其余三组视网膜外核层厚度变薄(均为P<0.05),高、低剂量组较光损伤组(15.10±1.92)μm厚,其中高剂量组(25.77±1.08)μm较低剂量组(19.24±0.55)μm厚(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其余三组视网膜组织SOD活力下降(P<0.05),MDA含量升高(P<0.05);与光损伤组比较,高、低剂量组视网膜SOD活力升高(P<0.05),MDA含量下降(P<0.05),高剂量组表现更明显(P<0.05)。结论 岩茶提取物对大鼠视网膜光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具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0.
冯希敏  张凤妍 《眼科新进展》2015,(11):1036-1038
目的 探讨LY294002联合奥曲肽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诱导的兔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epithelialcells,LECs)增殖的影响。方法 兔眼LECs经原代和传代培养后,共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增殖对照组、实验药物组、增殖药物组。空白对照组使用仅含无血清DMEM培养;增殖对照组使用加bFGF(10mg·L-1)的无血清DMEM;实验药物组培养时在不加bFGF增殖的情况下分别单独应用10-5mol·L-1LY294002、单独应用10-9mol·L-1奥曲肽和联合应用10-5mol·L-1LY294002与10-9mol·L-1奥曲肽来培养;增殖药物组在加bFGF增殖的情况下分别单独应用10-5mol·L-1LY294002、单独应用10-9mol·L-1奥曲肽和联合应用10-5mol·L-1LY294002和10-9mol·L-1奥曲肽进行细胞培养,每组重复5次。各组分别培养48h。MTT比色法测定吸光度(A值)分析各组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各周期细胞的百分率。结果 增殖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吸光度A值升高(P<0.05);实验药物组中各组分别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吸光度A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均为P<0.05);增殖药物组中各组分别与增殖对照组相比,吸光度A值明显下降(均为P<0.05);生长抑制率与吸光度A值趋势相同。经流式细胞仪分析,实验药物组中联合用药组与两个单独用药组相比G0/G1期细胞比例增高,S期细胞比例降低(均为P<0.05);增殖药物组中,联合用药组与两个单独用药组相比也出现G0/G1期细胞比例增高,S期细胞比例降低(均为P<0.05)。结论 LY294002联合奥曲肽较单独用药对LECs的增殖抑制作用更强。这为临床筛选药物防治后发性白内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李蓉  杜军辉  常远 《眼科新进展》2015,(12):1132-1136
目的 本研究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alpha,TNF-α)对体外培养的恒河猴脉络膜/视网膜内皮细胞(RF/6A)表达自噬蛋白Beclin-1及细胞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的影响,探讨TNF-α参与新生血管生成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生长良好的RF/6A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TNF-α组和TNF-α+3-MA组。培养24h、48h后采用Westernblot检测细胞Bec-lin-1蛋白的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划痕法检测细胞迁移,Matrigel法检测管腔形成。结果 培养24h和48h,各组Beclin-1/β-actin比值分别是TNF-α组(24h)0.673±0.017、TNF-α+3-MA组(24h)0.491±0.017、TNF-α组(48h)0.792±0.006、TNF-α+3-MA组(48h)0.504±0.007、空白对照组0.268±0.017。TNF-α组RF/6A细胞Beclin-1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TNF-α+3-MA组Beclin-1的表达量较TNF-α组明显减少(P<0.05)。各组细胞的相对增殖率分别是TNF-α组(24h)1.410±0.010、TNF-α+3-MA组(24h)1.290±0.004、TNF-α组(48h)1.320±0.011、TNF-α+3-MA组(48h)0.180±0.015、对照组(24h)1.000±0.020、对照组(48h)1.000±0.011;TNF-α组细胞的相对增殖率均较空白对照组升高(P<0.05),3-MA预处理后,TNF-α促进RF/6A细胞增殖的能力在两个时间点均受到抑制(均为P<0.05)。各组细胞的相对迁移距离分别是TNF-α组(24h)(345±28)μm、TNF-α+3-MA组(24h)(259±77)μm、TNF-α组(48h)(762±55)μm、TNF-α+3-MA组(48h)(659±48)μm、空白对照组(24h)(195±63)μm、空白对照组(48h)(412±94)μm;TNF-α处理组RF/6A细胞24h的迁移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加入3-MA预处理后,这种增强作用有所下降,但仍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培养48h,更多细胞迁移入划痕区域,较24h明显增加;不同组之间的差异与24h时的结果类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24h各组细胞管腔形成个数:TNF-α组(11.80±0.81)个、TNF-α+3-MA组(7.50±0.72)个、空白对照组(4.30±1.12)个,TNF-α组及TNF-α+3-MA组管腔形成个数均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TNF-α+3-MA组较TNF-α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TNF-α能够促进RF/6A细胞的增殖、迁移和管腔样结构的形成,且TNF-α促进内皮细胞自噬在血管新生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阿魏酸作用下,出生后不同时期的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pigmentosa,RP)动物模型(rd小鼠)血浆中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动态表达特征,探讨阿魏酸对rd小鼠表达ET-1的作用特点。方法 取新出生的rd小鼠90只及C57/BL6小鼠18只,按照阿魏酸灌胃浓度的不同分成4组,0.25g? L-1组、0.50g? L-1组、0.75g?L-1组、1.00g?L-1组,每组再按照给药时间分为2周组、3周组、4周组,以上12组为药物处理组,每组各6只。相同周龄的rd小鼠各6只不作处理作为病变对照组,相同周龄的C57/BL6小鼠各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ELISA法检测血浆ET-1浓度。结果 2周组、3周组、4周组病变对照组小鼠ET-1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尤其3周组、4周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0.010)。经阿魏酸治疗后2周时,0.50g?L-1组、0.75g?L-1组ET-1水平低于病变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周时,0.25g?L-1组、0.50g?L-1组、0.75g?L-1组ET-1水平低于病变对照组,其中0.50g?L-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4周时,0.25g?L-1组、0.50g?L-1组、0.75g?L-1组ET-1水平低于病变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27、0.021)。各浓度治疗组中,仅1.00g?L-1组治疗3周和4周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009)。结论 rd小鼠在病变过程中,血浆ET-1水平明显升高,可能与RP的发生发展有关。在不同浓度阿魏酸治疗下,rd小鼠ET-1水平不同程度下降,其中0.50g?L-1、0.75g?L-1治疗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转化生长因子-β2(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2,TGF-β2)诱导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pigmentepithelial,RPE)层细胞上皮-间质转分化中miRNA-29b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使用不同浓度TGF-β2刺激RPE细胞上皮-间质转分化后,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Westernblot、RT-PCR检测成纤维化相关分子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on,FN)、神经钙粘连蛋白(nervecalciumadhesionpro-tein,N-Cadherin)的表达。采用RT-PCR检测不同浓度TGF-β2及不同时间TGF-β2(5μg·L-1)刺激RPE细胞后miRNA-29b的表达。结果 TGF-β2刺激后的RPE细胞形态呈纤维化改变。在一定浓度范围内(1μg·L-1、5μg·L-1、10μg·L-1),随着TGF-β2浓度的增加FN、N-Cadherin及相应mRNA随之增加,1μg·L-1、5μg·L-1、10μg·L-1组与对照组(0μg·L-1)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TGF-β2在一定浓度范围内(0μg·L-1、1μg·L-1、5μg·L-1)以剂量依赖的方式诱导RPE细胞miRNA-29b表达的降低,1μg·L-1、5μg·L-1、10μg·L-1组与对照组(0μg·L-1)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在TGF-β2浓度为5μg·L-1时miRNA-29b表达量最低。TGF-β2在一定时间范围内(0h、3h、6h、12h)以时间依赖的方式诱导RPE细胞miRNA-29b表达的降低,3h、6h、12h、24h、48h组与0h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一定范围内TGF-β2以剂量和时间依赖的方式诱导RPE细胞miRNA-29b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miRNA-29b与TGF-β2在RPE细胞上皮-间质转分化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核糖体S6蛋白磷酸化(ribosomalS6proteinphosphorylation,P-S6)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mammaliantargetofrapamycincomplex1,mTORC1)信号通路在翼状胬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翼状胬肉组织31例,正常结膜组织17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blot进行P-S6和CyclinD1的检测及比较。结果 Westernblot检测6例翼状胬肉组织中P-S6蛋白/S6蛋白表达(1.196±0.101)显著高于正常结膜组织(0.295±0.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翼状胬肉中P-S6、CyclinD1的阳性表达率均为100%(25/25),正常结膜组织中P-S6阳性表达率为18.2%(2/11)、CyclinD1阳性表达率为9.1%(1/11),正常结膜组织与翼状胬肉组织中P-S6与CyclinD1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翼状胬肉组织中P-S6与CyclinD1的表达呈正相关(r=0.752,P<0.05)。结论 mTORC1信号通路在翼状胬肉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可能通过调控CyclinD1的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15.
张兰兰  刘琼  于健  唐晓娟  徐静 《眼科新进展》2016,(11):1011-1015
目的 本研究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growthfactor,TGF-β)体外刺激豚鼠巩膜成纤维细胞,观察豚鼠巩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mus-cleactin,α-SMA)的表达。方法 原代培养豚鼠巩膜成纤维细胞并鉴定,MTT法检测豚鼠巩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培养液分别加入20ng·mL-1 TGF-β1、TGF-β2、TGF-β3,分别于12h、24h、48h、72h,Real-timePCR检测α-SMAmRNA,Western-blotting和免疫荧光化学法检测其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TGF-β1、TGF-β2和TGF-β3促进豚鼠巩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呈剂量依赖性(P<0.05),其中TGF-β1促进豚鼠巩膜成纤维细胞增殖作用最强(P<0.05);TGF-β1、TGF-β2和TGF-β3均增加α-SMA的表达(均为P<0.001),TGF-β3促进α-SMA表达作用最强(P<0.001)。结论 TGF-β通过调控细胞外基质合成参与调控巩膜组织重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飞秒激光术后眼内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E2)浓度的变化与瞳孔缩小的关系,同时比较术前应用两种非甾体类药物(nonsteroidaldrugs,NSAIDs)预防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术中瞳孔缩小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为2014年6月至2015年3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白内障科行白内障手术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20例(120眼),根据手术方式及用药分为4组,其中拟行传统超声乳化手术30例(30眼)为A组;拟行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90例(90眼)随机分为3组,其中空白对照组为B组,术前应用1g·L-1普拉洛芬滴眼液为C组,术前应用1g·L-1双氯芬酸钠滴眼液为D组。收集包括患者年龄、性别、晶状体核分级、术前充分散瞳后以及完成飞秒激光或手工透明角膜切口后瞳孔直径等临床资料,测量所有样本中PGE2浓度。结果 A、B、C、D四组中PGE2浓度分别为(48.25±10.52)pg·mL-1、(124.14±8.97)pg·mL-1、(18.28±3.49)pg·mL-1、(19.05±3.13)pg·mL-1;B组与A、C、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1),C组与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D四组术中瞳孔缩小的发生率分别为6.67%(2/30)、20.00%(6/30)、3.33%(1/30)、3.33%(1/30);B组与A、C、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组与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05)。瞳孔缩小与年龄、性别及晶状体核分级均无相关性(均为P>0.05)。发生瞳孔缩小者与未发生瞳孔缩小者PGE2浓度分别为(130.74±8.76)pg·mL-1、(120.86±7.27)pg·m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瞳孔缩小程度与PGE2浓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 飞秒激光术后瞳孔缩小可能与房水中PGE2浓度升高有关,术前局部应用NSAIDs能降低眼内PGE2浓度,减少飞秒激光术后瞳孔缩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重组γ-干扰素作用人Tenons囊成纤维细胞体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体外研究人重组γ-干扰素对人Tenons囊成纤维细胞作用。方法以人Tenons囊成纤维细胞作为实验对象,分别加入0.1~10~6U/ml人重组γ-干扰素(IFN-γ)、0.001~10mg/L丝裂霉素(MMC)、0.1~103mg/L 5-氟尿嘧啶(5-Fu)孵育48h,然后以MTT法进行检测。结果高浓度和低浓度IFN-γ实验组OD值较对照组升高(P<0.05),中间浓度 IFN-γ实验组 OD值较对照组低(P<0. 05)。 IFN-γ的抑制率较 MMC及5-Fu低(P<0. 005)。结论 IFN-γ对体外培养的人Tenons囊成纤维细胞具有促增殖及抑制增殖双向调控作用,其抗增殖作用较MMC及5-Fu弱。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RNA干扰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metalloproteinase-2,MMP-2)表达对体外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umanlensepithelialcells,hLECs)增殖、移行的影响。探讨RNA干扰技术抑制LECs增殖、移行的可行性,以探索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新方法。方法 设计构建含有靶向MMP-2的短发夹RNA(shorthairpinRNA,shRNA)质粒载体和不含靶向MMP-2的shRNA阴性对照质粒载体,体外转染hLECsSRA01/04,分别标记为MMP-2沉默组和阴性对照组;以等体积培养液代替转染质粒培养作为空白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检测转染后24hMMP-2mRNA及MMP-2蛋白的表达水平。MTT比色法测定细胞转染后24h、48h以及72h时hLECs的增殖能力。细胞划痕实验方法测定转染后24h、48h时hLECs的移行愈合率。结果 转染24h后MMP-2沉默组mRNA及其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202±0.075、80.856±2.165,与空白对照组1.041±0.163和184.419±3.584比较分别下降了80.6%和5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阴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TT比色法检测结果显示,各时间点的细胞增殖能力MMP-2沉默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较空白对照组均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细胞划痕实验示转染24h与48h后MMP-2沉默组的移行愈合率分别为(20.36±4.14)%和(23.19±5.62)%,较空白对照组(41.26±4.57)%和(67.61±8.80)%以及阴性对照组的(36.28±2.28)%和(74.48±9.21)%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阴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靶向MMP-2shRNA可以有效降低hLECsSRA01/04MMP-2mRNA和蛋白表达,抑制细胞的移行,但尚不能认为对细胞增殖能力有影响。RNA干扰MMP-2的表达可有效抑制hLECs的移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人眼玻璃体内CXC配体16(CXCligand16,CXCL16)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在安阳市眼科医院行玻璃体切割术的患者60例60眼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情况分为3组,对照组为无糖尿病的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NDR组为合并2型糖尿病但无DR的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DR组为2型糖尿病合并DR及玻璃体积血或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每组各20例20眼。所有患者均于玻璃体切割术中收集中央及周边皮质玻璃体,经酶联免疫吸附检测试剂盒定量测定各组不同部位玻璃体内CXCL16的含量并进行对比。结果 对照组、NDR组、DR组患者中央玻璃体内CXCL16浓度分别为(2.50±0.23)μg?L-1、(4.17±0.26)μg?L-1和(4.22±0.35)μg?L-1,周边皮质玻璃体内的CXCL16浓度分别为(4.43±0.21)μg?L-1、(6.35±0.24)μg?L-1和(6.73±0.34)μg?L-1,3组中央与周边皮质玻璃体中的CXCL16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NDR组、DR组中央及周边皮质玻璃体内CXCL16的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NDR组周边皮质玻璃体CXCL16浓度低于DR组(P<0.05)。结论 CXCL16可能与DR的发生有关,并有可能参与了DR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检测组织激肽释放酶(tissuekallikrein,TKLK)、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intracellularadhensionmolecul-1,sICAM-1)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患者血清中的变化,观察TKLK在低氧条件下对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retinalmicrovascularendothelialcells,HRMECs)中VEGF和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60例,按照DR分期标准将患者分为糖尿病无DR组(DM组)、非增生性DR组(NPDR组)和增生性DR组(PDR组),收集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每组20例。ELISA法检测血清中TKLK、VEGF和sICAM-1的水平。体外HRMECs分别进行常氧和低氧培养,不同浓度重组TKLK处理后,检测细胞增殖、凋亡以及VEGF和ICAM-1的表达。结果 DM、NPDR和PDR组患者血清中TKLK、VEGF和sICAM-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4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805,P=0.002;F=32.041,P=0.002;F=26.169,P=0.001);PDR患者血清中TKLK、VEGF和sICAM-1水平显著高于DM和NPDR组(均为P<0.001)。TKLK与VEGF(r=0.623,P<0.01)和sICAM-1水平(r=0.598,P<0.01)均呈正相关。10μg?mL-1rhTKLK可显著抑制低氧诱导的HRMECs增殖以及VEGF和ICAM-1的表达,并可促进细胞凋亡(P<0.05)。结论 TKLK通过与VEGF和ICAM-1相互作用而影响DR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