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研究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中阴道毛滴虫感染的状况;评价尿液及尿道拭子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阴道毛滴虫感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建立一种非侵入性检测男性阴道毛滴虫感染的方法。方法:共收集105例患者。每例取2份尿道拭子标本,分别进行InPouchTV培养和PCR检测;取1份尿液标本进行PCR检测。以培养法为“金标准”,将两种PCR法与之比较,分别计算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InPouchTV培养法检出率为4.76%(5/105);尿液PCR法检出率为3.81%(4/105);尿道拭子PCR法检出率为4.76%(5/105)。尿液PCR法和尿道拭子PCR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100%、100%、99%和80%、99%、80%、99%。结论:阴道毛滴虫感染是男性NGU的病因之一,在本研究中,阴道毛滴虫感染在男性NGU中的检出率为4.76%。尿液PCR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适用于非侵入性标本的检测,是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检测阴道毛滴虫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适合于检测男、女两性泌尿生殖道中阴道毛滴虫(TV)的取材方式和检验方法,以提高TV的阳性检出率。方法:对211例患者的尿道(阴道)分泌物和尿液采用湿片观察、培养法和湿片+培养法分别进行TV的对照检测。结果:在138例男性患者中泌尿生殖道共检出TV 18例(13.0%),在73例女性患者中泌尿生殖道共检出TV 49例(67.1%)。男性患者尿液和尿道分泌物培养法对TV的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x2=133,P>0.05);女性患者阴道分泌物培养后TV检出率显著高于尿液的TV检出率(x2=19.4,P<0.005)。培养法、湿片+培养法与湿片观察相比,女性阴道分泌物中TV的检出率差异均有显著性(x2=4.17,P<0.05;x2=5.14,P<0.05)。女性尿液培养检测TV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低(48.9%,96.2%)。结论:男性滴虫性尿道炎可采用尿液检测TV,在女性患者检测TV可采用湿片+培养法,该方法可作为性传播性疾病(STD)高危人群筛检TV感染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男性毛滴虫尿道炎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探讨阴道毛滴虫在男性尿道致病情况,对1130例男性有症状尿道炎患者采用湿片镜检,并进行治疗。结果检出阴道毛滴虫43例,占3.8%。提示在性活跃期的男性尿道炎患者,阴道毛滴虫感染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病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性病门诊中阴道毛滴虫的检验方法,了解其感染状况。方法对383例尿道/阴道炎患者的尿道(阴道)分泌物同时采用湿片观察和培养法进行阴道毛滴虫(TV)的检测。结果在383例尿道/阴道炎患者中TV检出率为8.09%,其中男性尿道炎患者TV的检出率为零,明显低于女性阴道炎患者的21.68%(χ2=56.6,P<0.001),方法学比较显示女性TV检出率湿片检查法(18.18%)和培养法(21.68%)无明显差别(χ2=0.47,P>0.01)。结论性病门诊中TV的感染率占一定比例,均为女性感染;联合采用湿片检查法和培养法来检查阴道毛滴虫可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性病门诊就诊的尿道炎男性患者中,沙眼衣原体血清型分布情况。 方法 采集2013年1 - 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性病门诊有尿道炎症状的男性患者的尿液,荧光定量PCR检测沙眼衣原体,对沙眼衣原体阳性患者的尿液提取DNA,用巢式 PCR法扩增沙眼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基因ompA的VS1-VS2片段,然后对此片段测序,测序结果用DNAStar5.0软件与每种血清型的参考菌株做比对,分析其血清型。 结果 对2013年432例男性尿道炎患者进行了沙眼衣原体筛查,阳性标本143例,阳性率33.1%。143例沙眼衣原体阳性标本,127例扩增出ompA的VS1-VS2片段,16例未扩增出。127例阳性标本经测序分析获得9种血清型。血清型分布情况如下:E型29(22.83%)、F型28株(22.05%)、D型19(14.96%)、G型16株(12.60%)、J型16株(12.60%)、K型8株(6.30%)、H株5株(3.94%)、I型3株(2.36%)、B型3株(2.36%),E、F、D、J、G型占85.02%。与标准菌种比对,发现127例菌株中有14株存在碱基突变,为同义突变。 结论 性病门诊男性尿道炎沙眼衣原体血清型主要是E型、F型、D型和G型,与20年前相比,E型菌株比例有所下降,J型菌株比例增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和评价多重PCR-反向线点杂交技术(mPCR-RLB)快速同时检测阴道毛滴虫和念珠菌感染的方法。方法分别选择阴道毛滴虫特异性DNA重复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以念珠菌属28srRNA至5.8s rRNA间隔序列Ⅱ(ITS2)为靶基因设计一对检测念珠菌的通用引物,构建二重PCR同时扩增阴道毛滴虫、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光滑念球菌、近平滑念珠菌、都柏林念株菌DNA,然后与通过氨基标记固定在尼龙膜上的各特异性寡核苷核探针杂交,并对女性阴道试子标本进行检测。结果多重PCR可同时扩增阴道毛滴虫、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光滑念球菌、近平滑念珠菌、都柏林念株菌临床或标准菌株DNA,上述念珠菌标准菌株可扩增出302~441bp DNA片段,阴道毛滴虫临床株可扩增出262bp DNA片段。6种念珠菌和阴道毛滴虫的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可分别与其相应的PCR产物杂交。通过对150例女性阴道试子进行检测,mPCR-RLB检测念珠菌的阳性率为47.33%,阴道毛滴虫的阳性率为6.67%,二者同时阳性率为1.33%。而培养法检测念珠菌阳性率为36.00%,阴道毛滴虫的阳性率为2.00%,二者同时阳性率为0.67%。明显高于培养法(P<0.05)。结论多重PCR-RLB可快速同时检测念珠菌和阴道毛滴虫,为女性阴道炎的临床诊断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PCR检测阴道毛滴虫的引物筛选和条件优化。方法 从文献中筛选TVA5-TVA6、TV1-TV2、TVK3-TVK73对引物进行比较,每种PCR对引物、Mg2+、dNTPs、Taq酶4个因素,每个因素取3个浓度水平,使用Taguchi法进行优化,筛选出每种PCR的较佳反应条件。在较佳反应条件下,比较3种PCR的敏感性。用培养法及PCR法检测阴道拭子标本,初步评价敏感性最高的PCR方法。结果 3种PCR法均具有较高的特异性,TVK3-TVK7PCR的敏感性最高。25份临床拭子标本中,培养法检测出7份阳性标本,TVK3-TVK7PCR方法检测出8份,所有培养法检测阳性的标本经PCR方法检测的结果均为阳性。结论 TVK3-TVK7PCR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是一种检测阴道毛滴虫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马拉维 ,女性滴虫病的发病率高 ,推测男性阴道毛滴虫感染的患病率亦高。研究目的包括 :确定马拉维有和无尿道炎男性滴虫病的患病率 ,评价一种检测尿道拭子标本中阴道毛滴虫的PCR方法 ,以及了解阴道毛滴虫感染对精液中HIV排出的影响。1 996年 1~ 3月 ,到Lilongwe中心医院性病科就诊的 2 0 6例有症状尿道炎和到皮肤科就诊的 1 2 7例无症状男性入选了该项研究。有症状尿道炎定义为尿痛 ,或有尿道分泌物 ,或二者均有 ,且尿道革兰染色涂片上每一高倍镜视野中白细胞≥ 5个。无症状男性无尿痛或尿道分泌物。采集患者的尿道拭子、…  相似文献   

9.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了139例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泌尿道标本中的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的DNA,结果:沙眼衣原体的阳性率为53.96%(75例),解脲支原体的阳性率为19.43%(27例),其中仅1例患者二种病原体同时阳性。结果表明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是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主要致病菌;对检测阴性的患者,有必要做进一步的检测,以利于临床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0.
353例男性泌尿生殖道疾病患者加德纳菌的检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表1 77例GV荧光抗体阳性病例相关疾病及标本来源分析 疾病组标本来源受检例数阳性例数阳性率(%)不育症组精液79810.1前列腺炎组前列腺液1272318.1龟头及尿道炎组尿道口分泌物691623.2泌尿道感染组尿液291137.9妻现患BV男配偶组尿液9777.8吸毒组尿液401230.0合计3537721.8 加德纳菌 (Gardnerella vaginalis,GV)是育龄妇女常见阴道定殖的细菌之一,可以通过性接触传播。 GV是否为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病原菌,目前报道较少 [1,2],为此我们于 1999年 4~ 5月对我院泌尿外科门诊的男性泌尿生殖道疾患和住院戒毒患者进行 GV检测,并对 G…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评价以正常人皮肤、猴食管及盐裂皮肤为底物的间接免疫荧光对自身免疫性表皮下水疱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诊断的自身免疫性表皮下水疱病56例,其中大疱性类天疱疮(BP)47例,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A)6例,线状IgA大疱性皮病2例,P200类天疱疮1例。对照组为70例天疱疮、15例慢性湿疹和15例健康成人。分别以正常人皮肤、猴食管及盐裂皮肤为底物行间接免疫荧光,观察荧光沉积情况,比较不同表皮下水疱病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采用SPSS 13.0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BP患者血清以正常人皮肤、猴食管为底物间接免疫荧光可见到荧光物质沿基底膜带线性沉积,盐裂皮肤间接免疫荧光可见BP患者荧光线性沉积于表皮侧,EBA和P200类天疱疮线性沉积于真皮侧。以正常人皮肤、猴食管及盐裂皮肤为底物间接免疫荧光对表皮下水疱病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73.2%、60.7%、9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8.2,P < 0.05),特异性分别为98.0%、100%、9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以盐裂皮肤为底物时诊断的敏感性高于以正常人皮肤、猴食管为底物(χ2值分别为8.0、16.7,均P < 0.05)。结论 对于自身免疫性表皮下水疱病的诊断,盐裂皮肤为底物行间接免疫荧光检查优于以猴食管和正常人皮肤为底物。  相似文献   

12.
【摘要】 大量证据表明精神因素如焦虑、紧张、精神应激等可以诱发或加重银屑病,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银屑病的治疗效果,提示精神因素可能在银屑病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关于银屑病精神神经相关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精神因素作为应激源,引起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与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两大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激活;另一方面神经肽及神经生长因子诱导体内的神经源性炎症反应。精神神经因素可能通过以上途径共同参与银屑病发病。  相似文献   

13.
【摘要】 自身炎症性疾病是一组以固有免疫失衡、周期性发热以及反复炎症发作为特征的遗传性疾病。自身炎症性疾病中常见的皮疹表现有痤疮、坏疽性脓皮病、丹毒、荨麻疹、鱼鳞病、脓疱病等,而血管炎少见。本文对可伴有血管炎表现的自身炎症性疾病做一简要概述。其中,家族性地中海热主要以过敏性紫癜和结节性多动脉炎两种中等及小血管炎为主,Blau综合征以大血管炎更常见,腺苷脱氨酶2缺陷患者也可伴有中等大小及小动脉受累,临床上需和结节性多动脉炎相鉴别,干扰素刺激基因突变相关的婴幼儿血管病以皮肤小血管炎及血管病为主。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初步探讨和厚朴酚对瞬时受体电位通道(TRP)活化的影响和抗瘙痒作用。方法 用4 ~ 6周龄健康雄性ICR小鼠分别建立组胺诱导和乙醚/丙酮/水(AEW)诱导的瘙痒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3种剂量和厚朴酚组(50、25和12.5 mg/kg)、溶媒组及氯苯那敏组(仅在组胺诱导实验中设置)。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氯化钠溶液灌胃,溶媒组给予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灌胃,氯苯那敏组给予氯苯那敏灌胃,和厚朴酚组用不同浓度和厚朴酚灌胃。在组胺模型实验中,给予小鼠灌胃24 h后注射组胺;在AEW模型实验中,先用乙醚/丙酮/水处理小鼠4 d后再予不同药物灌胃。通过计数30 min内动物的搔抓次数评价各处理的抗瘙痒作用。分离培养原代大鼠脊髓背根神经元(DRG)细胞,将其分成6组,即辣椒素或异硫氰酸烯丙酯(AITC)诱导的模型组、辣椒平(500 μmol/L)或HSC030031(10 μmol/L)组、溶媒组、3种浓度(7.81、15.63、31.25 mg/L)和厚朴酚组:辣椒素或AITC诱导的模型组预先用Hanks平衡盐溶液孵育,辣椒平或HSC030031组、溶媒组、和厚朴酚组分别预先加入辣椒平或HSC030031、二甲基亚砜、不同浓度的和厚朴酚孵育,用Ca2+荧光成像技术观察辣椒素或AITC诱导后Ca2+细胞内流的变化。用SPSS 20.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nett?t检验。结果 组胺诱导小鼠瘙痒模型经50 mg/kg和25 mg/kg和厚朴酚处理后,搔抓次数显著低于模型组(21.88和21.14比 63.70,t值分别为3.48、3.49,P值均为0.003),12.5 mg/kg和厚朴酚组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2.01,P = 0.062)。AEW诱导的小鼠瘙痒模型经50 mg/kg和厚朴酚处理后搔抓次数显著低于模型组(61.4比101.17,t = 0.45,P = 0.009),但25 mg/kg和12.5 mg/kg和厚朴酚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31.25 mg/L和厚朴酚处理组与辣椒素或AITC诱导的模型组相比,DRG细胞内Ca2+荧光信号的升高受到显著抑制:辣椒素模型组第45秒时相对荧光强度变化率(△F/F0)为1.11,而31.25 mg/L和厚朴酚处理组为-0.11;AITC模型组第45秒时△F/F0为0.56,而31.25 mg/L和厚朴酚组为0.00。结论 和厚朴酚对组胺因素与非组胺因素诱导的瘙痒动物模型均具有瘙痒抑制作用,可能与其抑制DRG细胞TRPV1和TRPA1通道活化后Ca2+细胞内流有关。  相似文献   

15.
【摘要】 放射治疗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肿瘤及其他多种疾病的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中约有95%的患者出现程度不等的皮肤损害,包括急慢性放射性皮炎,或出现放疗相关的皮肤病如皮肤纤维化、硬斑病、硬化性脂膜炎、大疱性皮肤病、嗜酸性多形性瘙痒性皮疹、硬化萎缩性苔藓、血管肉瘤、非典型性血管病变、放射记忆性皮炎等。此类皮肤损害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本文将对放疗引起的常见和少见皮肤病作一简要综述,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放疗相关皮肤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群组看病及同伴教育对痤疮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探讨痤疮患者的有效健康教育方式。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就诊的80例痤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单纯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干预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的同时接受群组看病及同伴教育,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在干预后1、2、4周进行遵医行为调查,比较两组的遵医行为。结果 因拒访和无应答原因脱落18例,最终干预组32例、对照组30例纳入分析。在干预1、2、4周后,干预组遵医行为总分分别为83.6 ± 9.3、85.9 ± 9.1、91.2 ± 8.4,对照组分别为77.1 ± 7.3、77.1 ± 8.6、79.1 ± 10.2,干预组遵医行为的提高显著优于对照组(P组间<0.05),随着干预时间的增加显著性地提高(P时间<0.05),时间和分组之间有交互作用(P交互<0.05)。结论 群组看病及同伴教育的健康教育模式能提高痤疮患者遵医行为。  相似文献   

17.
皮肤微生物群与特应性皮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肤的微生物群与机体保持着稳态关系,影响皮肤的屏障和免疫功能。皮肤微生物群的构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优势菌和皮肤微生物群的多样性降低是特应性皮炎的主要特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过度繁殖 加重了特应性皮炎的炎症反应。表皮葡萄球菌虽然也是特应性皮炎优势菌,但通过树突细胞、分泌IL?17A的Th17细胞/IL?17通路调节皮肤屏障免疫反应,拮抗金黄色葡萄球菌过度繁殖,发挥保护性免疫防御作用。马拉色菌可以通过定植、致敏和交叉反应等多种机制诱导和加重特应性皮炎的炎症反应。皮肤益生菌的研究有望为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摘要】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复发性皮肤病,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免疫、遗传及环境因素在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研究证明,肠道菌群失调与免疫疾病有关,尤其与炎症性肠病关系密切。而银屑病与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上有众多相似之处,肠道微生物群变化也被证实与银屑病有关。本文就银屑病与肠道菌群失调之间的可能关联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疫苗作为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为人类预防各种传染病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可产生有益的“免疫反应”,也可以产生不利甚至造成损害的不良反应,部分不良反应表现在皮肤。疫苗相关的皮肤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多样机制复杂,本文主要阐述疫苗相关的皮肤不良反应的现状,有助于理解和认识疫苗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和不同的临床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0.
BP180相关自身免疫性水疱病包括大疱性类天疱疮、扁平苔藓样类天疱疮、线状IgA大疱性皮病、妊娠类天疱疮和瘢痕性类天疱疮。BP180胞外区含有多个自身抗体反应的位点,目前研究显示,BP180上相关自身免疫性水疱病靶位呈现出异质性,并且同一种疾病不同临床表现也与靶位异质性有关,然而异质性机制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