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早期应用硅水凝胶材质的角膜接触镜进行临床观察。方法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25例近视患者(50眼)在LASIK术毕时随机选一眼给予PureVision角膜接触镜,并于术后第1天取出,观察术前及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的角膜荧光素染色(FL)、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量、主观症状评分以及术后角膜瓣并发症。戴镜眼和未戴镜眼之间以及两眼各自分别进行上述时间点不同观察指标的统计学分析。多个时间点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双眼间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角膜瓣并发症的比较采用)(。检验。结果戴镜眼在术后1d(Z=-3.00,P〈0.01)、1周(Z=-2.32,P〈0.05)FL评分比未戴镜眼低;但与术前相比,戴镜眼和未戴镜眼在术后1d(Z=4.80,P〈0.0125;Z=6.20,P〈0.0125)、1周(Z:3.25,P〈0.0125;Z=4.26,P〈0.0125)都比术前有所升高。戴镜眼在术后1d(t=2.40,P〈0.05)、1周(t=2.09.P〈0.05)BUT比未戴镜眼延长,两眼在术后各个时间点均比术前缩短(F=3.12.P〈0.05:F=4.05,P〈0.05)。戴镜眼与未戴镜眼基础泪液分泌量在术后各个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两眼均比术前减少(F=4.64,P〈0.05;F=5.77,P〈0.05)。主观症状戴镜眼在术后1d比未戴镜眼轻(Z=2.15,P〈0.05).两眼在术后各时间点均比术前加重(Z=2.92、2.66、2.28、2.46.P〈0.0125:Z=4.00、3.39、2.88、3.07,P〈0.0125)。两眼在术后各个时间点均未发现角膜瓣相关并发症,结论LASIK术后早期配戴硅水凝胶材质的角膜接触镜可以有效减轻早期眼表角膜的损伤、促进泪膜的稳定、缓解患者的不适感,但并不能缩短由于LASIK手术本身所带来的眼表泪液动力学改变的持续时间和症状的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硅水凝胶角膜接触镜senofilcon A和comfilcon A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术后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自身对照试验的方法,纳入行LASEK患者39例(78眼),术后同一患者一眼配戴senofilcon A角膜接触镜(A组),另一眼配戴comfilcon A角膜...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硅水凝胶角膜接触镜治疗药物源性角膜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诊断为药源性角膜病变的患者15例(18只眼),其中原发基础病为白内障术后患者5例(5只眼)、病毒性角膜炎患者7例(7只眼)、干只眼症患者2例(4只眼)、过敏性结膜炎患者1例(2只眼),予持续配戴硅水凝胶角膜接触镜,根据病情,调整局部用药。观察记录刺激症状缓解及并发症情况,并分别于戴镜后1、3 d及根据病情每周不少于1 d随诊,观察记录角膜病变及上皮愈合情况,询问眼局部刺激症缓解情况,上皮愈合后及时去除镜片。结果15只眼(83.33%)戴镜后刺激症状明显缓解,3只眼(16.67%)部分缓解。至戴镜后30 d,17只眼(94.44%)角膜上皮完全愈合,持续配戴角膜接触镜平均时间(10.33±7.31)d,1只眼(5.56%)角膜上皮呈部分愈合。无一例感染及并发症发生。结论硅水凝胶角膜接触镜治疗药物源性角膜病变安全、有效,能明显缓解眼局部刺激症状,加速角膜愈合。 相似文献
4.
角膜接触镜除了能够矫正屈光不正外,还能够作为绷带型角膜接触镜(绷带镜片)用于眼表疾病的治疗,大多数绷带镜片需要连续过夜配戴以实现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传统的水凝胶镜片由于透氧性能的不足可能导致角膜缺氧,因此有高透氧性能的硅水凝胶镜片是更为理想的绷带镜片选择。了解硅水凝胶镜片作为绷带镜片在角膜病变、角膜屈光手术后以及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情况,将有助于制定绷带镜片治疗措施的个性化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短期佩戴硅水凝胶角膜接触镜对角膜厚度及后表面高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志愿者20例(20眼)作为研究对象,随机一眼佩戴硅水凝胶角膜接触镜(Sure Sight).采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分别测量戴镜前,戴镜后8 h、1 d,以及对侧眼上、下午2个时间点角膜厚度和角膜后表面高度.比较分析2组指标并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硅水凝胶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2017-01我院收治的持续性角膜上皮损伤患者56例56眼病例资料,其中21例配戴水凝胶材质角膜接触镜者纳入对照组,35例配戴硅水凝胶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者纳入观察组,观察临床疗效、角膜混浊分级、视力改善、患者主观舒适度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且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94% vs 76%)。治疗后3d组间haze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1wk,1mo后组间haze分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1mo后观察组haze分级0级所占比例明显较对照组高(49% vs 1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1,P=0.027)。治疗后1mo两组患者视力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47,P<0.05),观察组91.43%患者视力提高,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38%(P=0.002)。治疗前两组舒适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第1d两组患者舒适度评分均增加,且观察组治疗后1、3d,1wk舒适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422、-15.827、-16.588,均P<0.01)。观察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平均为4.25±1.05d,对照组为5.96±2.16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95,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硅水凝胶软性角膜接触镜可用于治疗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 相似文献
7.
硅水凝胶角膜接触镜具备传统水凝胶镜片所无法实现的高透氧性能,但目前这种镜片在国内的应用仍不十分广泛。由于它能够为角膜提供更好的生理环境,是一种理想的长期连续配戴的选择,在未来很可能成为主流方向。本文综述硅水凝胶镜片在高透氧性能、对泪膜的影响、治疗作用、相关并发症等各方面的表现和可能存在的不足,尤其是与现在使用的水凝胶镜片的比较,以探讨其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白内怕乳化术后早期角膜形态的变化特点。方法 采用ALCON EYEMAP EH-290型角膜地型图仪分析24例白内障的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樾主术后早期角膜地形图所表面的变化。分别于术后1天、1周、1月和3月时行角膜地形图检查,记录距角膜中心1.5、2.5、3.5mm处0、180、90、270度方向角膜曲经值并分析角膜地形图变化特点。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1天均叶轻度循规性散光,16例皇术后1月转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对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应用非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和囊外摘出术2组病例的术前和术后每月1次连续3月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观察.结果超声组与囊外组术后3月的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根据术者的熟练与否将超声组分组进行比较,则熟练组与非熟练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在当今的技术及设备条件下施行超声乳化术是安全可靠的,但术者的经验、手术熟练程度及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对保护角膜内皮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白内障手术前后角膜屈光状态的改变。方法:运用角膜地形图计测量老年性白内障和糖尿病性白内障进行超声乳化术前和术后角膜地形图,并得到SIMK、CIM、MTK、SF、ASTIG等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学(t检验)处理。结果:老年性人障和糖尿病性白内障后较术前SIM、SF、MTK、ASTIG值明显改变(P<0.05)两组病例术前和术后SIM、MTK、ASTIG差值无明显改变而SF差值有明显改善(P<0.05)。角膜地形图术后呈蝶鞍形改变,领域结方向与有巩膜切口垂直。.结论角膜地形图能全面、准确地反映角膜屈光状态改变,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植入人工晶状全的角膜地形图明显改变,糖尿病人障手术能增加术后发生角膜图锥形改变可能性,但不增加角膜的散光。 相似文献
11.
评价是超声乳化对角膜内皮的损伤。方法48例白内障超声乳化病人在术前及术后1月在非接触式角膜内皮镜下进行计数检查。结果浅前房下超声对角膜内皮损伤最重,前房内超声次之,在稳定的前方下行囊袋内超声对角膜内皮损伤最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上睑下垂术后早期应用绷带型角膜接触镜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先天性上睑下垂矫正术后眼睑闭合不全患者21例(32眼)随机分为A组(戴镜组)和B组(传统组)。2组均按常规方法行额肌肌瓣悬吊术,术后A组均连续配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每14d更换1次;B组均根据传统的方法滴滴眼液和涂眼膏,术前及术后3d、7d、1个月、3个月观察角膜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患者主觉症状等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A组和B组术后各时间段泪液分泌量均无明显改变,但两组在术后早期均出现了角膜上皮染色,染色点较术前增加,术后3d角膜荧光染色评分明显增加,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8);术后7d、1个月荧光染色评分仍继续增加,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0.010);术后3个月角膜染色基本消失,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7)。泪膜破裂时间术前无明显差异,术后3d两组均较术前减少,术后7d、1个月A组较前逐渐变长,B组变化不明显,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02、0.01),术后3个月两组均有所恢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3)。主觉症状评分术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6),术后3d患者主觉症状明显增加,但A组症状明显较B组减轻,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术后7d、1个月两组主觉症状均有所减轻,但两组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31、0.017);术后3个月两组主觉症状逐渐消失,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2)。结论 上睑下垂矫正术后早期配戴硅水凝胶角膜接触镜,不仅可使患者早期用眼,而且可促进患者泪膜稳定,减轻眼部不适感,降低发生暴露性角膜炎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和修复的特点。方法对104例(104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1、2、3、6个月进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形态的观察和分析。结果角膜内皮细胞术前与术后1周、1个月、2个月细胞密度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细胞形态明显增大,差异有显著性,角膜内皮细胞术前与术后3、6个月对比细胞密度下降不明显,差异没有显著性。细胞形态改变不大,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最严重的损伤发生于术后2个月,在3个月时细胞的修复基本完成,术后半年以后细胞和形态基本恢复至术前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水肿的相关因素。
方法:通过观察532例564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第1d角膜水肿的情况,分析角膜水肿与年龄、核硬度、合并青光眼、糖尿病的关系。
结果:患者564眼中角膜水肿共计118眼,发生率为209%。其中70岁以上角膜水肿占24.0%,Ⅳ级核占36.9%,Ⅴ级核为100%。其中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角膜水肿比例为68.1%,合并有糖尿病白内障角膜水肿比例为48.6%。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水肿程度与年龄、核硬度程度呈平行关系;糖尿病和抗青光眼术后的患者角膜容易发生水肿反应,反之无眼部手术病史、糖尿病史患者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率低,水肿反应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后角膜水肿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观察11眼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情况,分析角膜水肿原因并讨论处理和预防措施。结果:术后早期87.39%角膜水肿,其中内皮线状浑浊52.2%,内皮点片状浑浊15.32%,角膜基质弥漫水肿19.8%,结论:角膜水肿与多因素有关,避免角膜内皮损伤,主要应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PE)角膜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措施。方法 观察196眼超声乳化术后切口,角内皮,后弹力层,基质层等并发症,分析其原因并讨论处理和预防措施。结果 术后病例55.10%,内皮线状混浊,8.16%内皮点状,小片状混浊,基质弥漫性水肿占18.37%,5眼内皮失代偿,降眼压药物,激素和细胞营养剂应用可减轻并发癍。人 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与超声乳化本身潜在四大损害因素,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造成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的相关因素。方法 观察142例手术眼,分别记录:梗硬度、超声总能量、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粘弹剂类型、撕囊方法、人工晶体状类型、麻醉方式。术后观察角膜内皮细胞变化,计算术后1周内和3个月后细胞损失率。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多因素相关回归分析。结果 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在术后1周内与核硬度、粘弹剂类型密切相关;在术后3个月与梗硬度和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密切相关。结论 为了减少超乳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有必要行角膜内皮细胞检查;提高手术技巧、稳定前房、减少能量和机械损失;选用良好的粘弹剂;有手术适应证的患者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75岁以上高龄老年白内障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联合疏水性硅凝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随访1a资料完整75岁以上老年白内障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联合疏水性硅凝胶人工晶状体植入病例65例(73眼)进行临床分析,并随机选择同期47~70岁年龄组老年白内障45例(56眼)作对照组。结果:术后两组所有患者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高龄组术后3mo,最佳矫正视力大于0.5的有62眼(占84.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透明角膜切口术后1wk,1mo平均角膜散光度与术前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后3mo平均角膜散光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后囊膜破裂发生率及术后1a后囊膜混浊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其他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高龄老年白内障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疏水性硅凝胶人工晶状体植入是安全有效的,术前需进行详细的全身及眼部检查,选择适合个体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青光眼术后经透明角膜切口的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手术的疗效。方法对22例(22眼)青光眼术后白内障行透明角膜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6月,观察视力、滤过泡、眼压和并发症的情况。结果22例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22例滤过泡均无影响,术后眼压在正常范围。22例均有不同程度角膜水肿,用药后恢复。无角膜内皮失代偿。结论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经透明角膜切口行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牛血去蛋白眼用凝胶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高邮市中医院诊断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水肿的患者60例(60只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小牛血去蛋白眼用凝胶、妥布霉素地塞米松、双氯芬酸钠及托吡卡胺滴眼液滴眼;对照组采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双氯芬酸钠及托吡卡胺滴眼液滴眼。两组在治疗后每天采用裂隙灯观察,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共计入组患者60例(60只眼),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30只眼)。所有患者均按计划完成相应治疗和检查。治疗组接受小牛血去蛋白眼用凝胶治疗,角膜水肿消退时间为(6.56±2.74)d;对照组角膜水肿消退时间为(8.22±3.84)d,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t=-2.218,P=0.002)。结论小牛血去蛋白眼用凝胶对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角膜水肿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