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爆裂性眼眶骨折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爆裂性眼眶骨折系指眼前段遭受巨大致伤物撞击,致使眶内压骤然升高,眼眶薄弱部位骨壁断裂,眶内容物嵌入骨折处,引起复视、眼球隐没、眼位改变、眼球运动障碍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特殊类型眼眶骨折,通常发生在眶下壁和内侧壁[1]。现就我院自1994年1月以来收治的10例爆裂性眼眶骨折病例分析报告下:临床资料1一般情况:男9例,女1例;右眼,左眼各5例;年龄18~56岁,平均30岁;伤后当日来诊者9例,2天后来诊1例。2病因与骨折部位:车祸4例,砸伤(包括枪托、石块、爆炸锯片)3例,拳击伤2例,撞伤(水管)1例。爆裂眼眶骨折部位:下壁7例,内壁6例,上壁2例,外壁4例… 相似文献
2.
3.
刘桂琴欧阳明朱远飞蒋丽琼周凤乔元娇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6,(7):730-734
目的通过分析儿童Trapdoor眼眶骨折的临床资料,探讨儿童Trapdoor眼眶骨折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深圳市眼科医院确诊为儿童Trapdoor眼眶骨折的14例(14只眼)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Trapdoor眼眶骨折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垂直复视伴患眼上转受限(6/14),垂直复视伴患眼上转及下转受限(8/14),眼心反射(6/14),急性眼压升高(2/14)。单纯上转受限者牵拉试验5只眼弱阳性、1只眼阳性,上下转均受限者牵拉试验7只眼强阳性、1只眼弱阳性。CT表现为眶下壁眼球赤道后方眶下神经管内侧窄隙样骨折(14/14),下直肌箝闭于骨折处(7/14),下直肌肿胀、向骨折端旋转移位(6/14)。从受伤到就诊时间为4—30d,13例行眼眶骨折复位术,1例保守治疗治愈,手术距外伤时间为7—31d。6例单纯上转受限的患者复视完全消失、眼球运动恢复正常。7例上下转均受限的患者中,1例复视痊愈、3例部分好转、3例无明显好转。结论儿童患者出现垂直方向眼球运动障碍、眼心反射、急性眼压升高却没有眼球受伤表现时,通常为Trapdoor眼眶骨折。眼球上下转均受限伴牵拉试验强阳性是急诊手术的适应证,牵拉试验阳性或弱阳性者如果数天内眼球运动障碍无明显好转,则需尽早手术治疗。仅上转运动受限者较上下转运动均受限者预后好。 相似文献
4.
眼眶爆裂性骨折患者的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眼眶爆裂性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1994-1999年经不同入路开眶术治疗56例眼眶爆裂性骨折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 结膜或下睑睫毛下皮肤入路开眶术52例,眉弓皮肤入路2例,结膜-口腔联合入路开眶术2例,术前平均眼球内陷3.4mm,术后平均内陷1.2mm,术后复视症状完全消失18例,部分消失25例,无变化9例。术后出现眶下神经麻痹4例,置入硅胶移位1例。结论 手术是治疗眼眶爆裂性骨折的较好方法,手术疗效与手术时机及填充物体积相关,经结或下睑睫毛下皮肤入路开眶术具有操作简单,暴露充分,术后无可见瘢;术中充分松解嵌顿的眼外肌防止再粘连是消除复视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伴有眼眶爆裂性骨折的眼部外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对2005年6月~2006年6月61例(62只眼)眼眶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CT检查证实有眶壁骨折的61例眼外伤中,致伤原因为拳击伤41例,车祸伤11例,钝物击伤5例,其它摔伤2例,坠落伤2例。经治疗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眶内感染,矫正视力在≥0.8以上者36只眼,占总数的59%,矫正视力在≥0.5~<0.8者4只眼,≥0.3~<0.5者9只眼,≥0.1~<0.3者5只眼,0.1以下者~指数2只眼,光感或无光感者4只眼。结论CT扫描对眼眶爆裂性骨折的诊断有重要价值,眼球受到外伤,出现眶壁爆裂性骨折的情况下,大部分眼球能得到较好的保护;对于车祸以及非拳击类的外物击伤,伴有眶壁多发骨折的眼外伤往往眼球的损伤比较严重,在临床工作中需要注意。 相似文献
6.
田秋燕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7,29(11):879-880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眼眶爆裂性骨折的技巧、时机和治疗效果。方法应用CT扫描和眼眶三维重建,以高密度聚乙烯为填充材料,对32例(32眼)眼眶爆裂性骨折实施手术治疗修复眶腔壁,术后1月复查。结果术后1个月,32例手术中,眼球内陷明显改善21例;眼球运动改善及复视减轻或消失16例;眼球内陷矫正不足4例;眼球运动障碍加重3例;视力较术前下降2例;眶下神经损伤5例。结论手术是改善和治疗眼眶爆裂性骨折并发症的主要方法,手术时机、手术技巧及填充材料的应用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眼眶爆裂性骨折近年来逐渐增多,多需手术治疗,手术目的是消除复视及矫治眼球内陷。近一年来作者收治了15例病人,采用Medpor做骨折处充填材料进行手术修复,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9.
眼眶爆裂性骨折9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丽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3,21(5):374-375
我院眼科自2000年1月至2002年1月间承担当地市区治安伤害病人的诊治工作。二年间共收治眼部拳脚钝力伤病人2021例,其中有95例确诊为眼眶爆裂性骨折。现将95例眼眶爆裂性骨折进行总结性的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1889年Long首先指出,眼钝挫伤后出现运动受限性眼球陷没而眶缘完整,是由眶底骨折造成【1~2】;Pfeiffer(1942)从放射学现象中首先提出本病的基本机制,Linhart同年用同样的理论解释了内壁骨折。1957年Converse和Smiht,提出本病诊断名称;1978年重申其定义,爆裂性眶底骨折,其眶缘完整伴眶内压增高,眶内坎组织嵌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应用异体巩膜15例眼眶爆裂性骨折进行整复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异体巩膜充填于骨折区与骨膜之间,检查手术前后的视力,复视程度,眼球运动和眼球突出症。结果 复视,眼球运动及眼球突出度均有改善,视力也有不同程度提高,无不良反应,结论异体巩膜是治疗此症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edpor材料骨折修复术治疗眼眶爆裂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Medpor材料充填,修复眶壁骨折区,比较手术前后复视程度、眼球运动和眼球突出度。结果148例术后复视消失,眼球运动良好,眼球突出度改善,术后无不良反应。结论Medpor用于眼眶爆裂性骨折修复手术,手术安全,方法简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4.
爆裂性眼眶骨折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成哲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7,25(7):733-734
目的探讨爆裂性眼眶骨折的病因、病情、治疗。方法对68例爆裂性眼眶骨折病因、病情、治疗进行分析。对早期眶上壁和眶外壁骨折者根据视功能选择保守或手术治疗。对内侧壁和下壁骨折面积大、或已经出现眼球凹陷明显还有肌肉嵌顿于骨折缝隙者进行手术治疗。结果通过脱入于筛窦或上颌窦的眼眶软组织疝的还纳、骨折塌陷区适当体积MEDPOR材料的垫放,对眼球凹陷和复视治疗得到较满意效果。对视功能正常的眶上壁和眶外壁骨折早期不必施行手术。对已经出现视力丧失的眶上壁和眶外壁骨折致视神经挫伤者即使做视神经减压,效果不是很理想。 相似文献
15.
眼眶爆裂性骨折的临床表现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爆裂性眼眶骨折是指眶压突然增高引起的眼眶骨折 ,眶内软组织嵌入骨折处 ,造成眼球运动障碍 ,产生复视和眼球内陷 ,多为眶底骨折。本文收集我科 1990年以来不完全统计 95例爆裂性眶骨折 ,经 CT或 X线检查证实诊断 ,临床分析如下。本组 95例 (98眼 ) ,其中男性 79例 ,占总数的 83% ;女性16例占 17%。年龄最小 4岁 ,最大 6 5岁 ,右眼 36例 ,左眼 5 9例。拳击伤 38例 ,摔伤 19例 ,车祸 14例 ,脚踢伤 7例 ,捧棍击伤4例 ,酒瓶击伤 3例 ,木块、砖块砸伤 3例 ,汽车方向盘撞伤 2例 ,钢管扎伤、砂轮伤、膝盖碰伤、头部击伤、汽车摇把击伤各 1例。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早期牵引治疗眼眶爆裂性骨折所致复视临床疗效,探讨牵引治疗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观察眼眶爆裂性骨折病52例52只眼.其中38例经药物治疗无效后应用手法行牵引治疗.随访期为6个月.结果 38例患者经牵引治疗后27例复视症状消失,4例好转,7例无效.未见治疗引起的并发症.结论 早期牵引治疗眼眶爆裂性骨折所致复视方法简单,有效,是一种较为实用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眼眶骨折2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眼眶骨折的病因、伤情和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例眼眶骨折病因、损伤部位、伤情和治疗进行分析。认为在软组织裂伤缝合时尽可能早期行眼眶骨折整复。眶上壁骨折若视功能和眼位无明显改变者,不必行骨折整复。视神经孔骨折者,可以经筛窦进路行视神经探查。重度颜面凹陷畸形,需要行颧骨、上颌骨复位后钛板固定。内直肌嵌入筛窦,下直肌嵌入上颌窦,在眶内容还纳复位后分别用天然珊瑚人造骨板修复骨孔。结果眶壁重度粉碎性骨折51例行Ⅱ期骨折整复,其余均在软组织清创缝合时行I期整复,视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眼眶骨折经早期和恰当方法整复,完全可以修复颜面畸形,并恢复眼球运动和视觉功能。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的探讨眼眶爆裂性骨折二次整复手术的原因及治疗。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11例(11眼)眶壁骨折整复术后效果欠佳的患者。方法行再次眶壁骨折整复术,取出原修复材料,植入新的修复材料。主要指标术后眼部表现。结果二次整复手术前主要症状为复视者9例均有好转,2例眼球内陷均得以矫正。眶壁爆裂性骨折手术效果欠佳的主要原因为修复材料植入不合理,包括修复材料位置不正确、修复材料大小及深度不够、修复材料植入的范围不足。结论术前通过不同层面的CT检查详细了解骨折及眼外肌情况,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法,掌握手术技巧,合理植入修复材料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再次手术的几率。(眼科,2007,16:385-387)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