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病例资料 女,21岁,因停经57 d要求终止妊娠收入住院.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8年5月18日.未婚,首次怀孕.无恶心、呕吐、厌食等早孕反应,停经40 d自测尿妊娠试验阳性.妇科检查:子宫50 d孕大小.B超提示:早孕.生殖道畸形(考虑双子宫可能,右侧宫内妊娠).各项辅助检查无异常.遂在静脉麻醉下行人工流产术;手术失败,改用息隐加米索药物流产也未成功;再次在B超引导下行人工流产也以失败而告终;此后又给予天花粉蛋白1.8 mg肌肉注射,仍没有排除胚胎.为慎重起见,请求院外专家会诊后.初步诊断为残角子宫妊娠.在征求患者及家属的同意下行手术治疗.术中证实为Ⅱ型残角子宫妊娠.  相似文献   

2.
有阴道分娩史的妇女残角子宫妊娠破裂临床上相当罕见,易于误诊且病死率高.我院收治了一个妊娠27周的孕妇,由于急腹症和低血容量休克就诊,急诊超声诊断为残角子宫妊娠破裂可能.术中发现为非交通性左侧残角子宫妊娠破裂.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患者,24岁,主因孕6+个月,进餐1h出现腹痛并逐渐加重4h于2012年4月22日16:33急诊入院.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11年10月12日,停经40d在外院查B超提示双子宫,左侧宫腔妊娠.孕期无明显早孕反应.孕4个月自觉胎动至今.  相似文献   

3.
1临床资料门诊接诊异位妊娠患者11例,年龄21~40岁.除2例有月经紊乱外,其余无异常月经史,7例有人流史,4例为初次妊娠,1例曾行输卵管结扎术.除1例为产后6 mo外,其余10例均有停经史,其中停经4 mo的2例,停经3 mo的3例,停经40~70 d的5例.全部病例均出现阴道流血,腹痛,下腹局部压痛,其中8例腹部剧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伴向左或右肩及背部放射,头晕、眼花、倦怠.子宫增大或触及包块6例.尿HCG阳性率100%,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液8例占72.7%,B超检查11例均提示子宫角妊娠.对10例进行了剖宫,发现属残角子宫妊娠1例占10%,右侧宫角妊娠4例占40%,左侧宫角妊娠5例占50%,均发现胚囊、胚胎或绒毛,分别施行了病灶清除.由于1例人流时未发现绒毛组织,B超检查确诊宫角妊娠尚未破裂,仅行刮宫术治愈.  相似文献   

4.
残角子宫妊娠较少见,现将收治的1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26岁,G1P0.因停经21周,晕厥性腹痛1小时,于2005年6月15日凌晨1点急诊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无痛经史.末次月经2005年1月14日,停经45天时,在基层医院化验尿HCG阳性,未做B超.  相似文献   

5.
魏嵬 《广西医学》2003,25(4):650-650
1 病例介绍  患者 ,女 ,2 7岁 ,因停经 5 4天 ,B超发现子宫残角妊娠 1天 ,于 2 0 0 1年 7月 1 0日入院。自诉停经 30余天出现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 ,查尿妊免反应为阳性 ,1天前 B超示宫腔内回声丰富 ,未探及胎囊 ,于子宫右侧探及一 2 .9cm× 3.5 cm大小胎囊光环 ,内见胎芽 ,坐高 1 .0 cm,见胎心搏动 ,胎囊外层壁厚约0 .7cm,提示右侧残角子宫妊娠 ,遂入院。查体 :子宫颈着色 ,子宫体平位 ,如孕 5 0天大小 ,右侧外突 ,无压痛。 7月 1 0日 B超下探针探查子宫腔 ,见探针缓慢进入子宫腔右角 ,触及胎囊下缘 ,提示妊娠部位与宫腔之间相通。 7月 …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子宫动脉灌注甲氨蝶呤(MTX)后栓塞子宫动脉,治疗输卵管妊娠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33例愿意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经子宫动脉灌注甲氨蝶呤后,再行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子宫动脉,术后观察临床体征,定期测血清β—HCG值,B超监测孕囊变化情况。结果:33例中30例获得痊愈,痊愈率达90.9%,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β—HCG平均17天降至正常,月经复潮时间平均为49天。结论:子宫动脉是输卵管的主要供血动脉,子宫动脉灌注和栓塞,治疗输卵管妊娠,安全有效,并可预防和控制输卵管妊娠破裂所致的大出血.  相似文献   

7.
1病例介绍 例1:患者,28岁,以停经11周,腹痛1个月来院就诊。妇科检查:子宫后倾,偏左,稍大,无压痛。其右下方可触及一鸭卵大的包块,与子宫有分界,有压痛,左附件(-)。B超显示:子宫后位,偏左7.0cm×6.0cm×6.1cm,宫内回声正常,其右侧有-6.5cm×5.2cm回声区,内见一妊娠囊样暗区,可见胎心搏动。血常规:白细胞6.3×10^9/L,血红蛋白70g/L。尿妊娠试验阳性。诊断:右侧输卵管妊娠。剖腹探查:子宫稍大,充血明显,其右侧有一残角子宫约6.0cm×4.0cm×3.0cm,[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B超诊断残角子宫妊娠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32岁,经产妇。停经40余天出现早孕反应,在外院行清宫术(术中情况不详),术后仍有早孕反应,未予检查。术后45天再次去该院检查,B超示正常妊娠,即行药物引产(米非司酮片与前列腺素药物序贯合并使用,常规用法),服药4天,出现下腹阵发性疼痛及阴道少量流血,无血块,持续数小时,但未见胚胎组织流出,遂转我院就诊。B超检查:膀胱右后方见一正常子宫,略饱满,宫腔线清晰、居中,内膜稍厚。紧贴子宫左侧见一正圆形包块,内为圆形光整胎囊,外包以薄而完好的肌壁,胎囊内胎儿活跃,双顶径2.3 cm,胎芽5.9 cm,超声计算胎龄孕12周5天(见图1)。B超诊断:残角子宫中期妊娠。妇科检查示:宫体中位,略大,子宫体左侧可扪及一约孕3个月大小包块,固定,张力大。以残角子宫妊娠手术。术中见:子宫平位,略大,右附件正常。子宫体左侧借一短蒂连一残角子宫,如孕3个月大小,血运丰富,其上连一正常左侧附件,行残角子宫加左附件切除术。术后诊断:残角子宫合并妊娠。   讨论 残角子宫其病理为一侧Müllerian管发育不良形成残角,一般多为纤维束连于正常子宫的中部。残角子宫与发育正常的子宫腔一般不相通,受精卵往往由另一侧输卵管经腹腔移行而来。  相似文献   

9.
4例残角子宫妊娠临床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4例残角子宫妊娠病例的报道,探讨残角子宫妊娠的诊断和治疗现状.方法 对1995~2005年我院收治的4例残角子宫妊娠病例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总结目前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 3例患者因人流术后未见绒毛转入我院.入院时均无明显临床症状.3例患者行B超检查,其中2例提示为残角子宫妊娠.3例患者行手术治疗.结论 残角子宫妊娠罕见,孕早期常无临床表现,B超及MRT检查有助于术前诊断,手术是最重要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子宫角妊娠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减少误诊率。方法:对1999~2006年子宫角妊娠4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术前误诊2例,其中1例因延误手术时机而死亡;1例术中才明确诊断;1例孕早期B超确诊后在B超监测下行人工流产;另1例发生破裂后B超诊断为宫角妊娠行剖腹探查证实。结论:妊娠早期常规B超检查及引产前常规B超检查,提示胎盘是否位于子宫角部,可减少子宫角妊娠的误诊及破裂。该病极易与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相混淆。根据Jansen等对子宫角妊娠的诊断标准可与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相鉴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残角子宫妊娠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知,减少误诊、漏诊和提高疗效。方法选取残角子宫妊娠患者1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前正确诊断残角子宫妊娠2例(18.2%),误诊漏诊9例(81.8%),其中娠破裂伴失血休克行急诊手术6例。11例均手术行残角子宫切除及同侧输卵管切除,术后病理确诊为残角子宫妊娠。结论残角子宫妊娠是一种罕见的特殊部位异位妊娠,发病率极低,容易误诊和漏诊,多在妊娠中期破裂,一旦破裂可致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B超、MRI及腔镜检查对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残角子宫妊娠一旦诊断成立,应尽早手术切除残角子宫及同侧输卵管。术中不保留同侧输卵管,以免再次发生输卵管妊娠。对已破裂合并失血性休克者,在抗休克的同时行急诊行手术探查,对未破裂孕早期者行开腹探查手术或腹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12.
回顾性分析1989年1月-1999年12月间住院诊治的子宫角部妊娠26例。结果:综合妇科检查和B超影像诊断13例,误诊为异位妊娠11例。其他2例,误诊率50%。治疗措施包括子宫角部加同侧佃卵管切除术14例。刮宫5例,次全子宫切除术3例。修补 2例,化疗2例,结论:子宫角部妊娠是少见部位的妊娠。综合临床检查,B超影像,腹腔镜检查可提高早期子宫角部妊娠诊断率,治疗应根据病情,采取子宫角部加同侧输卵管切除术和在B超或内镜的引导下刮宫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12例残角子宫妊娠的临床特征及处理,总结认识与体会。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12例残角子宫妊娠的临床特征及处理进行分析。结果:残角子宫妊娠的发生率低,但误诊率高。临床特征:有明显停经史,多于妊娠4~5个月出现剧烈下腹痛伴休克。结论:降低残角子宫妊娠误诊率的关键在于详细询问病史,认真查体,并于早孕时行B超检查确定妊娠部位。治疗以手术切除残角子宫为主。  相似文献   

14.
1 临床资料患者 ,女 ,3 1岁 ,以查体下腹包块就诊 ,妇科检查及 B超均示右卵巢囊肿入院。患者 1个月前因停经 45 d来就诊 ,尿妊娠试验阴性 ,而用黄体酮 2 0 mg肌注 ,每日 1次共 5 d,停药后 7d月经来潮 ,同正常月经 ,现月经干净 10 d。术中所见 ,左侧子宫略小于正常 ,双附件 (- ) ,右侧子宫如70 d妊娠大 ,壁薄 ,囊性感 ,顺时针扭转 180°。相当于峡部处呈条索状与左侧子宫相连。测尿妊娠试验 (- ) ,穿刺右侧子宫抽出浅黄色液体 ,考虑为残角子宫积液 ,行残角子宫切除术 ,送病理检查 ,大体所见 ,全切子宫 ,体积 4.5× 3 .5× 2 .0 ,临床已沿前…  相似文献   

15.
何琼波  黄珊萍 《海南医学》2004,15(4):127-127
33岁,0-0-1-0,住院号387991。因停经24周,胎动消失l周,于2003年7月8日入住我科。患者平素月经规则,无明显痛经史。末次月经为2003年1月19日,4月14日及5月30日在当地两家医院行B超检查,均提示残角子宫妊娠及子宫肌瘤,胎儿发育正常。因患者未生育,不同意住院治疗。6月30日无明显诱因自觉胎动消失,到上级医院行  相似文献   

16.
残角子宫妊娠是一种罕见的异常妊娠。因其早期表现无明显特征,故极容易误诊: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性,25岁,孕3产1,人流1次,剖宫产1次。因停经50d,于2006年10月18日,在本院门诊行B超检查,提示“双子宫,右侧子宫妊娠”。于2006年10月19日在妇科门诊行无痛人流术。  相似文献   

17.
患者,30岁,以停经50天、下腹痛伴肛门坠胀4h,于2005年7月6日入院。平时月经周期规律,末次月经2005年5月16日,停经后无妊娠反应,1天前阴道少量出血,在当地诊所查尿HCG(+),诊断先兆流产,给以保胎治疗。4h前自觉腹痛加重、且伴肛门坠胀。既往健康,1年前孕50天右侧输卵管妊娠破裂,行右侧输卵管切除。查体T36.6℃,P84次/min、R24次/min、BP100/70mmHg,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脾未触及,下腹压痛、反跳痛(+),宫颈举痛明显,子宫前位、大小正常,压痛,后穹隆可触及明显包块。B超显示:子宫大小形态正常,右侧输卵管缺如,  相似文献   

18.
<正>子宫残角妊娠指受精卵于子宫残角内着床并生长发育,多发生于初产妇身上。残角子宫为子宫先天发育畸形,系胚胎期副中肾管会合过程中出现异常而导致一侧副中肾管发育不全的结局[1]。笔者旨在分析子宫残角妊娠胎儿存活的相关治疗经验和体会,现报告如下。1病例摘要患者,26岁,孕1产0,以"孕8+月,腹阵痛5小时"之主诉由急诊入院,平素月经规律,3~4/28~30天,孕40天在当地医院查B超提示:早孕。孕期未按时产前检查,共查B超  相似文献   

19.
陈淑芳 《华夏医学》2003,16(2):173-174
目的:分析残角子宫妊娠的误诊原因、诊断方法及注意问题。方法:对残角子宫妊娠12例进行回顾性分桥和总结。结果:12例残角子宫妊娠10例术前不能确诊,误诊为其他疾病,10例残角子宫妊娠完全破裂。9例腹腔出血量达2500一3500m1并休克。12例均治愈出院。结论:详细询问病史、妇检结合B超检查等可使残角子宫妊娠得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20.
1 临床资料病例1 患者35岁,孕3产1,停经12周,下腹疼痛6 h入院.末次月经为入院前85 d,入院前4 d,服米索前列腺醇引产钳刮失败.查体;血压10/7 kPa,全腹有压痛、反跳痛.妇科检查:子宫前位,增大如11周妊娠大小,子宫形状不规则,左侧角突出,包块与宫体分不开,宫体触痛阳性.拟诊:异位妊娠破裂.行剖腹探查术.见左角子宫妊娠破裂,胎儿如10周大小,部分进入腹腔,子宫残角可见少量绒毛组织剥离不全出血,清理绒毛及宫腔后行残角子宫及同侧输卵管切除术.诊断:左侧残角子宫妊娠破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