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鼠表皮角质形成细胞(KC)中Ca2+对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表达的调节作用及其与分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技术定性、定量检测低Ca2+(0.05mmol/L)及高Ca2+(1.5mmol/L)浓度对tPA、tPAmRNA的表达及表皮KC分化的影响.结果与未经Ca2+处理的对照相比,低Ca2+浓度下培养的表皮KC中,tPAmRNA及tPA量均增加(P<0.05),KC分化标记物K10抗原表达为弱阳性,KC胞体较小,细胞形态趋于圆形;而高Ca2+浓度下的培养表皮KC中,tPAmRNA及tPA量显著增加(P<0.001),K10抗原呈强阳性表达,KC胞体增大,形态为典型的多角形.结论Ca2+浓度的增高促进了tPAmRNA及tPA的表达,并与KC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小鼠表皮角质形成细胞(KC)中,EGF对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技术, 结合图像分析,定性及定量检测在EGF作用下的小鼠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tPA mRNA/蛋白质的表达。结果 小鼠表皮KC经EGF处理12、24、48、72h后,tPAmRNA/蛋白质的量均增加(P<0.01),tPAmRNA的表达的 高峰出现于EGF作用24h时,tPA蛋白质表达的高峰则出现于EGF作用48h时。EGF联合0.5、1.0、1.5mmol/L Ca^2 作用小鼠表皮KC48h,与EGF单独作用小鼠表皮KC48h时,tPAmRNAA/蛋白质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01)。结论 小鼠表皮KC中,EGF可以时间依赖方式促进 tPAmRNA/蛋白质的表达,但受Ca^2 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鼠表皮角质形成细胞(KC)中Ca^2 对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表达的调节作用及其与分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技术定性,定量检测低Ca^2 (0.05mmol/L)及高Ca^2 (1.5mmol/L)浓度对tPA,tPA mRNA的表达及表皮KC分化的影响。结果:与未经Ca^2+处理的对照相比,低Ca^2 浓度下培养的表皮KC中,tPA mRNA3及tPA量均增加(P<0.05),KC分化标记物K10抗原表达为弱阳性,KC胞体较小,细胞形态趋于圆形;而高Ca^2 浓度下的培养表皮KC中,tPA mRNA及tPA量显著增加(P<0.001),K10抗原呈强阳性表达,KC胞体增大,形态为典型的多角形。结论:Ca^2 浓度的增高促进了tPA mRNA及tPA的表达,并与KC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a2 对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 KC)中PAI-3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利用免疫细胞化学、RT-PCR方法,检测高低Ca2 浓度作用下,培养的人表皮KC中PAI-3的表达变化.结果 PAI-3 mRNA及蛋白质在高低Ca2 浓度下培养的人表皮KC中均有表达,并且高Ca2 浓度培养条件下较低Ca2 浓度下明显增强.PAI-3阳性染色在低Ca2 浓度培养下主要位于核膜周围,而在高Ca2 浓度培养条件下主要位于细胞质.结论 Ca2 调节人表皮KC中PAI-3的表达,PAI-3可能具有调节KC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参与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KC)分化调控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ICC)及原位杂交(ISH)技术定性、定量检测早、中、晚期人胚胎表皮KC中tPA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 (1)tPA在人胚胎期表皮KC中表达量明显高于出生后期。胚胎期的表达高峰在胚胎中期。胚胎晚期其蛋白水平开始降低。而tPAmRNA表达则维持在相对较高水平。(2)tPA在人胚胎期主要存在于分化程度高的表皮浅层KC内。(3)tPA聚集于KC胞膜下方。结论 tPA参与表皮KC分化的调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KC)中,PAI-3/PCI的表达及作用。方法利用免疫细胞化学、RT-PCR方法,检测高CA2 浓度作用下,培养的人分化表皮KC及KC提取物角质壳中PAI-3的表达变化。结果高CA2 浓度下培养24H后,分化标记物K10弱阳性表达,PAI-3呈阳性表达;培养48H后,K10强阳性表达,而PAI-3的阳性表达明显增加,72H后,表达开始降低,在低CA2 浓度下阳性染色主要位于细胞核膜周围而高CA2 浓度下主要位于细胞质,同时,PAI-3存在终末分化KCS角质壳中。结论人表皮KC分化过程中,PAI-3的表达随着分化的增加而增加,PAI-3存在终末分化KCS角质壳蛋白中,表明PAI-3参与KC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AnnexinⅡ在已分化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annexinⅡ在已分化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KC)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技术检测早、中、晚期人胚胎表皮KC及成人表皮KC中annexinⅡ蛋白的表达.结果①annexinⅡ在人胚胎期表皮KC中的表达随胚胎的发育逐渐增强,在成人期表皮KC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胚胎期.②annexinⅡ呈胞膜方式表达,主要分布于基底上层的分化KC中.结论annexinⅡ可能参与表皮KC分化的调控.  相似文献   

8.
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分化无血清培养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建立一种研究角质形成细胞分化的细胞培养方法.方法细胞培养采用无血清无钙离子的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培养基(keratinocyte growth medium,KGM),通过改变培养基中的钙离子浓度来调节角质形成细胞的分化状态,并对分化标记物K10以及在银屑病患者受损表皮中表达异常增高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技术(immunocytochemistry,ICC)分别进行检测.结果低钙(0.09mmol/L)培养条件下,细胞处于未分化状态,K10染色为阴性,tPA呈弱阳性表达;高钙(1.5 mmol/L)条件下,细胞出现分层分化,K10染色为阳性,tPA的表达明显增强.结论通过改变KGM的钙离子浓度来调节角质形成细胞的分化,可用于角质形成细胞分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诱导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体外分层的途径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诱导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体外分层途径及机制.方法在体外培养状态下,利用气液界面培养法及高浓度钙离子诱导胎鼠皮片、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分层,借助冰冻切片、免疫荧光及激光共聚焦等技术检测其分层层数及分化程度.结果胚胎龄16 d的胎鼠皮片经气液界面培养3 d后,其表皮基底上角质形成细胞由2层增加为5层;经气液界面培养7 d后,胎鼠皮片表皮基底上角质形成细胞的局部区域分层已可达8层,细胞呈现更为分化的形态.在高浓度Ca2 (1.5 mmol/L)条件下培养7 d后,培养角质形成细胞发生了分层,分化标记物角蛋白K10在分层角质形成细胞中的表达明显增加.结论气液界面培养法及高浓度钙离子能诱导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体外分层,同时促进其分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25-羟维生素D3-1α-羟化酶(1α-羟化酶)质粒转染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小鼠角质形成细胞(KC)转染1α-羟化酶后,观察细胞在形态上的变化对分化进行研究;利用Giemsa染色法和Tunel荧光素原位末端标记法对凋亡诱导作用进行观察.利用小鼠阴道上皮有丝分裂模型和小鼠尾部鳞片表皮模型对1α-羟化酶质粒转染对KC增殖和分化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携带1α-羟化酶的质粒转染KC可以非常显著的促进其分化,剂量与效应呈正相关;10-6mol/L的维生素D3和0.015 μg/μL 1α-羟化酶质粒转染联合应用即可诱导KC细胞凋亡.1α-羟化酶质粒转染可以非常显著的抑制小鼠阴道上皮有丝分裂(P<0.01),显著促进小鼠尾部鳞片表皮模型中颗粒层的形成(P<0.05).结论:1α-羟化酶质粒转染角质形成细胞可以明显抑制其增殖,促进其分化,诱导其凋亡.1α-羟化酶质粒转染为以增殖过渡分化不全为特征的皮肤病比如银屑病以及某些肿瘤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低氧对肾肌成纤维细胞合成和分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和细胞外基质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的影响,以了解肌成纤维细胞在肾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1)采用原代培养正常大鼠肾皮质肌成纤维细胞,以密闭的细胞培养罐造成低氧环境(1%O2 ,体积分数),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低氧和正常氧(21%O2 ,体积分数)条件下低氧诱导因子-1α( hypoxia induced factor-1α,HIF-1α)蛋白的表达,验证所营造的低氧条件是可靠的.(2)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在低氧和正常氧条件下,各时间点上细胞及上清液中CTGF和FN蛋白水平.(3) 用RT-PCR方法检测低氧和正常氧条件下,各时间点FN mRNA表达的变化.(4)用明胶酶谱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 nase-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 -9)的活性.结果:正常氧组HIF-1α蛋白表达微弱,低氧组有较高水平HIF-1α蛋白表达.低氧作用于原代培养的肌成纤维细胞6 h,12 h和24 h后细胞内的CTGF蛋白均比正常氧组增高,分别为175%±52%,347%±67%和143%±27%,以12 h最明显(P<0.05);低氧刺激24 h时上清液中CTGF蛋白显著增加,是正常氧组的348%±99%(P<0.05);低氧刺激肌成纤维细胞6 h,12 h和24 h后上清液中FN蛋白水平增加,分别是正常氧组的187%±42%,199%±51%和210%±29%,以24 h 最明显(P<0.05),而对应时间点上清液中MMP-9和MMP-2活性无明显变化,但细胞内FN蛋白减少,低氧剌激6 h为正常氧组的64%±13%.低氧刺激肌成纤维细胞3 h,FN的mRNA水平开始上升,6 h达到正常氧组的135%±13%(P<0.05),12 h 下降接近正常氧水平.结论 :低氧可通过促进肌成纤维细胞表达CTGF和FN参与肾间质纤维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参附(Shenfu,SF)注射液预处理对大鼠肝移植缺血再灌注后Kupffer细胞中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参附预处理保护缺血再灌注损害(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的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按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和SF组,其中缺血再灌注组、SF组建立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缺血再灌注后6 h分离培养受体移植肝脏的Kupffer细胞。通过RT-PCR、Westernblot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免疫荧光法、ELISA等实验技术检测Kupffer细胞GR的mRNA和蛋白表达、NF-κB的蛋白表达、培养上清中TNF-α的含量。结果缺血再灌注组Kupffer细胞GR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缺血再灌注组NF-κB、培养上清TNF-α表达量(830.19±71.34)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NF-κB、培养上清TNF-α表达量(65.41±37.63,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SF组GR水平明显上升(P<0.01),NF-κB活性、TNF-α表达量(543.59±41.27)明显下降(P<0.01)。结论缺血再灌注损伤会导致Kupffer细胞GR的表达下调,NF-κB的激活;参附预处理可以改善肝移植缺血再灌注后Kupffer细胞的激活。  相似文献   

13.
大鼠角朊细胞的无滋养层培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索一种新的表皮角朊细胞 (角蛋白细胞 ,KCs)的培养方法。方法 :应用含有新生牛血清并附加多种调节因子的 DMEM- F1 2培养基 ,对大鼠表皮 KCs进行无滋养层法培养。结果 :大部分 KCs在接种后 36h贴壁 ,并有集落形成。培养至第 9天 ,细胞接近铺满单层。结论 :采用无滋养层法培养大鼠 KCs不仅可行 ,而且具有细胞成活率高、避免滋养层细胞影响等优点。为构建组织工程人工皮肤提供了理想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4.
内毒素诱导的肝细胞及枯否细胞凋亡与肝脏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Yuan J  Zhou L  Qin X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6):423-425
目的探讨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TNF)在诱导枯否细胞及肝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肝脏损伤的关系。方法采用细胞死亡ELISA法分别检测枯否细胞,以及和肝脏细胞联合培养时,对不同浓度的内毒素,在不同时相点两种细胞的凋零密度,同时观察培养上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变化。结果枯否细胞的凋亡数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3~24小时)和内毒素浓度的增加(0~10μg/ml)明显增加。而枯否细胞与肝细胞联合培养时,在内毒素浓度大于1μg/ml时,细胞凋亡数显著上升。TNF单克隆抗体可阻断内毒素诱导的枯否细胞及肝细胞凋亡。LDH及ALT含量在内毒素浓度高于1μg/ml,且培养6小时后,有明显升高,晚于凋亡出现。结论TNF介导了内毒素所致的枯否细胞及肝细胞的凋零。而且细胞凋亡早于细胞损伤的出现。大量凋零细胞的出现,使枯否细胞对内毒素的灭活作用降低进而可能导致肝细胞的凋零及损伤。  相似文献   

15.
大鼠角朊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大鼠角朊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将传代培养的第2代大鼠角朊细胞(KCs),以含有新生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进行无滋养层法培养,当细胞培养至对数生长期时,分别改用含有不同浓度表皮生长因子(E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霍乱毒素(CT)、氢化可的松(HVB)、胰岛素(Insulin)、三碘甲腺原氨酸(T3)的培养液继续培养,以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 结果:在一定浓度范围内,EGF(5~25 μg•L-1)、HGF(0.1~10 μg•L-1)、FGF(0.05~2.0 μg•L-1)、CT(2~10 μg•L-1)、HVB(0.1~0.8 mg•L-1)、Insulin(0.5~6.0 mg•L-1)及T3(0.1~2.0 μg•L-1)对KCs的增殖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结论:采用无滋养层法培养大鼠表皮角朊细胞时,在培养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EGF、HGF、FGF、CT、HVB、Insulin及T3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无血清培养条件下 ,高浓度胰岛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 VECs)产生一氧化氮 (NO即 EDRF)功能的影响 .方法 第 2~ 4代的 HUVEC以普通 DMEM培养液培养 3d后 ,试验组换用含 14.35 ,2 8.70和 5 7.40 nmol· L- 1重组人胰岛素的无血清无酚红 DMEM培养液培养 ,对照组采用普通无血清无酚红 DMEM培养液培养 .每 2 4h换液 1次至72 h,换液时利用 Griess反应比色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 NO代谢产物— NO2 - 离子的 2 4h累积量 .结果 无血清培养条件下 2 8.70和 5 7.40 nmol· L- 1 胰岛素培养 48h可以使HU VEC培养上清 NO2 -离子的 2 4h累积量显著减少 .对照组 (4 7.0± 4.0 ) nmol,2 8.70 nmol·L- 1 胰岛素组 (4 0 .9± 3.4)nm ol;5 7.40 nm ol· L- 1胰岛素组 (38.1± 1.9) nmol,P<0 .0 5 .结论 高浓度胰岛素 (>2 8.70 nmol· L- 1 )长时间 (>48h)作用可以减少无血清培养的 HUVEC NO的产生 .由于NO是心血管系统重要的保护因子 ,高浓度胰岛素可能通过本途径直接促进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