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在骨科下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择期单侧下肢手术患者36例,随机分成两组:神经阻滞组(A,n=18)和硬膜外麻醉组(B,n=18).A组:取患肢在上侧卧位,分别标定腰丛与坐骨神经阻滞穿刺点,将神经刺激仪正极与患者相连,负极连接与阻滞针上.腰丛注药量为0.33%罗哌卡因30 ml,坐骨神经注药量为0.33%罗哌卡因15 ml,B组:选择L3~4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硬膜外用药为1%罗哌卡因12~15 ml,观察并记录各组麻醉前,麻醉后5、15、30、60 min的SBP、DBP、HR、SpO2,以及感觉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及维持时间,术后1、4 hVAS评分及麻醉相关的不良反应等.结果 所有患者术中都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麻醉前及麻醉后5 min两组患者的血压无明显差异,麻醉后15、30、60 min B组患者的SBP、DBP与A组相比降低明显.B组患者麻醉后15、30、60 min的SBP、DBP,较麻醉前、麻醉后5 min有显著性降低.A组患者整个麻醉过程中的SBP、DBP均无显著性变化.两组患者的HR、SpO2组内及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A组患者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均快于B组(P<0.05),而恢复较B组慢.术后随访A组患者有1例术后1.4 h VAS评分为3分、5分,其余病例两时点VAS评分均为0分,其中有一例患者术后有轻微恶心,其余病例均无腰痛、头痛的症状,也无神经损伤症状的主诉.B组患者术后1 h VAS评分为0分,术后4 h VAS评分有3例患者为6分,2例为4分,4例患者术后有腰痛、头痛的症状,3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结论 与传统的硬膜外麻醉相比较,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行区域神经阻滞麻醉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效果确切,术后镇痛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2.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阻滞用于下肢手术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比较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与硬膜外阻滞在单侧下肢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44例ASA Ⅰ-Ⅱ级拟行单侧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组(NER组,n=22)和硬膜外阻滞组(EPI组,n=22).NER组采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EPI组采用硬膜外阻滞.记录两组患者在麻醉前、手术15min、30min、60min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术后12h观察有无恶心呕吐、尿潴留不良反应并发症,记录肛门排气时间.结果 NER组手术期各时点的MAP较麻醉前无明显变化,EPI组手术期MAP明显低于麻醉前(P<0.05).术后NER组尿潴留、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EPI组(P<0.01),NER组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EPI组(P<0.01).结论 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用于单侧下肢手术,患者术中循环功能的稳定,术后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3.
下肢手术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与单侧蛛网膜下隙阻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琳  王国林 《天津医药》2003,31(10):636-639
目的 :观察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与单侧蛛网膜下隙阻滞用于下肢手术的临床效果及芬太尼用于外周神经阻滞时对镇痛的影响。方法 :52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 ,A、B组采用罗哌卡因与利多卡因混合液行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A组神经阻滞前静脉给予100μg 芬太尼 ,B组将100μg 芬太尼均分2份用于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C组采用重比重布比卡因10mg行单侧蛛网膜下隙阻滞。结果 :A、B2组神经阻滞后平均动脉压 (MAP)无显著改变 ,C组阻滞15min和20min时MAP较基础值明显下降 (P<0 .01)。A、B组感觉神经阻滞范围小于C组 ,镇痛时间长于C组 (P<0 .01)。B组镇痛时间长于A组 (P<0 .01)。A、B组镇痛时间长于运动阻滞时间 (P<0 .05 ,P<0 .01) ,术中麻黄碱用量和术后24h内要求镇痛的人数少于C组 (P<0 .01)。结论 :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比单侧蛛网膜下隙阻滞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 ,镇痛时间长 ,无不良反应 ,芬太尼用于下肢外周神经阻滞 ,可使镇痛时间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应用于危重患者下肢手术麻醉效果。方法:对照组仅单纯给予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研究组加用超声。结果:研究组麻醉阻滞完成时间与对照组对比,P>0.05;研究组麻醉起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对照组镇痛维持时间显著少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危重患者下肢手术时实施超声、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有效性、安全性均较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4例行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47例。实验组应用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进行干预,对照组应用常规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进行干预。对比两组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长及维持时长、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长及维持时长,疼痛评分及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长为(6.12±0.92)min,感觉神经阻滞维持时长为(441.56±35.36)min,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长为(8.98±0.78)min,运动神经阻滞维持时长为(381.56±42.25)min。对照组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长为(7.63±1.11)min,感觉神经阻滞维持时长为(389.78±28.63)min,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长为(9.96±1.52)min,运动神经阻滞维持时长为(341.45±45.58)min。实验组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长及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长均短于对照组,感觉神经阻滞维持时长及运动神经阻滞维持时长均长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7.180、3.933、7.802、4.424, P=0.000、0.000、0.000、0.000<0.05)。麻醉前,实验组的疼痛评分为(7.45±1.45)分,对照组的疼痛评分为(7.51±1.52)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96, P=0.845>0.05)。麻醉后,实验组的疼痛评分为(1.02±0.44)分,对照组的疼痛评分为(3.78±0.87)分,实验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9.408,P=0.000<0.05)。实验组麻醉优良率97.87%高于对照组的74.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802,P=0.001<0.05)。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方式对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进行干预,麻醉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沈月兰 《首都医药》2021,(23):49-50
目的 分析在进行膝关节置换手术麻醉中分别采取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后,患者的血压和运动神经阻滞变化.方法 本次研究随机抽取76例在大石桥市中心医院接受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进行分析,按照麻醉方式均分为两组,每组各38例.其中,参照组行腰硬联合麻醉,研究组采取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种方案的麻醉效果.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危重老年病人下肢手术中应用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及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本组28例ASAⅡ-Ⅳ级老年糖尿病足坏疽行单侧大腿中下1/3截肢术患者,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吸氧2L/分,酌情予咪达唑仑镇静,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于腰丛注入1%利多卡因20ml和0.375%罗哌卡因15ml,坐骨神经处注入1%利多卡因15ml和0.375%罗哌卡因5ml,观察患者阻滞后感觉神经阻滞效果、阻滞维持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记录本组麻醉前、麻醉后15分钟、30分钟、60分钟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结果所有患者术中都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无严重麻醉意外及死亡病例。与麻醉前比较,本组病人麻醉后血压虽有明显下降,但平均降幅低于术前20%。本组患者1例术中轻度恶心,术后无腰痛、头痛、尿潴留发生,也无神经损伤症状。结论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是老年高危患者下肢手术一种安全有效、循环干扰小的理想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付健 《贵州医药》2020,(3):360-362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行下肢骨科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顺序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行常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于超声引导下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围麻醉期(麻醉前、麻醉后15 min、麻醉后45 min)及手术结束即刻的氧分压(PaO2)、心率(H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评估患者麻醉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结果 (1)两组患者麻醉前PaO2、HR、DBP、S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15 min、麻醉后45 min及手术结束即刻观察组患者PaO2、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HR、DBP、SBP均低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患者Ⅰ级麻醉率明显高于对照组,Ⅲ级麻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患者麻醉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评估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借由超声设备配合展开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措施的有效性。方法筛选2014年5月至2016年6月因下肢骨折入住本院骨科实施手术的67例老年患者,以随机标准分组,分析组内35例借超声设备展开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基础组内32例选择常规麻醉措施,对两种麻醉质量客观比对。结果分析组麻醉工作有效率100.00%,基础组为78.13%(P<0.05),且两组运动神经系统、感觉神经系统麻醉阻滞程序的起效时间以及维持时间对照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实施手术治疗的骨科患者,借由超声设备实施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突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和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手术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我院行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患者79例,按照手术麻醉方式不同分为A组采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患者28例,B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患者51例。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等生命体征,记录2组患者术中输液总量及并发症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患者麻醉后镇痛效果。结果 2组患者麻醉后各项生命体征较麻醉前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麻醉后各项生命体征变化较B组同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中输液总量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围术期均无并发症发生,A组1例患者术后出现头痛,B组3例患者术后出现恶心、呕吐,2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B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和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均有较好的疗效。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好,能有效降低免疫抑制及尿路感染风险,但可能需要加用更多的镇静或镇痛类药物;腰硬联合麻醉对患者镇痛效果明显,但术中输液量较大。临床医生可根据患者实际病情、身体质量及可否耐受等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为患者减轻病痛,更好地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B超引导下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于危重下肢手术患者的作用与效果。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122例危重下肢手术病例,纳入时间为2017年10月至2019年5月,单纯接受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61例为A组,在A组基础上接受B超引导下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61例为B组,观察比较其结果。结果 B组患者在各时间点其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对比A组患者,没有十分显著的差异性(P> 0.05)。B组患者在麻醉后其阻滞完成时间、阻滞起效时间低于A组患者,而镇痛维持时间高于A组患者,进行对比具有十分显著的差异性(P <0.05)。B组患者在麻醉后其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对比A组患者,没有十分显著的差异性(P> 0.05)。结论对于危重下肢手术患者来说,在运用B超引导下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后,能够得到十分良好且确定的麻醉效果,同时,能够维持患者各身体情况与生命体征更为平稳,且十分安全,可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中所发挥的麻醉效果差异。方法 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94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以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实施腰从-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患者实施腰硬联合麻醉,统计不同麻醉后的麻醉质量、疼痛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生活质量、睡眠质量、满意度等,并对相关的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两组的麻醉药物起效时间、麻醉阻滞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Ramsay评分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24 h疼痛、镇痛泵按压次数、镇痛泵剩余药量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5例,占10.64%)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对照组(6例,占12.7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麻醉前,两组患者的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麻醉后,两组患者的PSQI评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43例,占91.49%)患者对麻醉的满意度对照组(44例,占93.62%)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行下肢骨折手术的10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54例)和对照组(n=54例),观察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患者施以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阻滞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阻滞维持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均有P <0.05。结论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施以超导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麻醉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高龄或危重患者下肢手术应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进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5年1月~2017年1月高龄或危重患者下肢手术患者84例随机分两组,单一定位组单纯用神经刺激仪定位进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定位组应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进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完成阻滞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结果:联合定位组患者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单一定位组,P0.05;联合定位组完成阻滞时间、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单一定位组,镇痛维持时间长于单一定位组,P0.05。结论:高龄或危重患者下肢手术应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进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确切,起效快且阻滞完成时间短,可延长镇痛时间,减少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郑方坤 《北方药学》2022,(4):99-101
目的:探讨分析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其血流动力学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80例老年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按照麻醉方式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参照组以常规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实验组行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水平。结果:血流动力学水平在麻醉前(T0)两组患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麻醉后5min(T1)、30min(T2)组间数据比较均显示P<0.05。实验组患者感觉神经的阻滞时间和维持时间以及运动神经的阻滞时间和维持时间,麻醉效果均优于参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其应用效果较为理想,对其血流动力学水平基本不影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王磊 《中国医药指南》2011,9(14):279-280
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在临床上的应用在近年来越来越为广泛,髋部远端整个小腿的复杂手术均可采用此麻醉方法。北京市丰台医院自2010年开始应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行髌骨骨折手术,现总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68例髌骨骨折手术,男性39例,女性29例,年龄17~72岁,体质量45~97kg,ASAⅠ~Ⅱ级,所有患者均采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  相似文献   

18.
唐东彪  王胜斌 《安徽医药》2010,14(12):1435-1436
目的比较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与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单侧大隐静脉剥脱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5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单侧大隐静脉剥脱术患者,随机分为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组(N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SEA组)。记录两组注药前后不同时间点的心率(HR)、血压(BP)及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完善、维持时间,并评价麻醉效果。结果两组病人麻醉效果优良。N组术中血流动力学较SEA组平稳;麻醉起效与完善时间无明显差异,N组感觉、运动神经阻滞维持时间明显延长(P〈0.01)。结论神经刺激定位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单侧下肢手术具有定位精确和对术中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下肢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600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麻醉(1)组(300例)实施右美托咪定腰硬联合麻醉,麻醉(2)组(300例)实施右美托咪定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临床麻醉效果优良率、Ramsay镇静评分、术后24h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麻醉(2)组临床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9.33%,高于麻醉(1)组的96.00%(P<0.05);麻醉(2)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麻醉(1)组(P<0.05);麻醉(2)组术后24 h收缩压、舒张压高于麻醉(1)组,心率低于麻醉(1)组(P<0.05);麻醉(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麻醉(1)组(P<0.05)。结论:下肢骨折手术中实施右美托咪定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可获得更佳的麻醉、镇静效果,稳定血流动力学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