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快速旋转造影在脑血管中应用.方法 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对疑有脑血管病变的61例患者首先进行常规正、侧位脑血管造影检查,其中41例进行旋转DSA检查.结果 经过快速旋转血管造影检查的41例患者(颅内动脉瘤33例,颅内动静脉畸形6例,颈动脉海绵窦瘘2例).病变血管的位置清晰可见,其中36例(87.9%)病变血管的供血和分支动脉能避开造影剂重叠.5例(12.1%)显示效果不好(颅内动脉瘤3例,颅内动静脉畸形2例,).结论 旋转DSA能够显示头颈部大多数病变血管的供血动脉和分支结构,是对常规DSA的重要补充,对头颈部血管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旋转DSA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价值.方法 使用飞利浦V5000数字减影系统,对疑有脑血管病变的30例患者首先进行常规DSA检查,其中21例进行旋转DSA检查.结果 21例患者(脑动脉瘤16枚,颅内动静脉畸形2例,血管狭窄致脑缺血3例),动脉瘤、AVM及血管狭窄的形态、位置及毗邻关系得到清楚显示,使病变血管的供血...  相似文献   

3.
单志愿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5):185-186
目的:分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SAH)全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特征及其意义。方法:对62例经临床和CT诊断为S-SAH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DSA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首次全脑血管DSA检查显示异常50例(80.6%),其中颅内动脉瘤42例(67.7%)、脑动静脉畸形4例、烟雾病3例、硬脑膜动静脉瘘1例。正常(阴性)12例,其中,1例经MRI检查提示C4段颈髓血管异常,经脊髓血管DSA检查诊断为颈脊髓动静脉畸形;余11例病情稳定后复查DSA又有4例显示颅内动脉瘤。结论:颅内动脉瘤是S-SAH的最主要病因,DSA是其最直接、可靠的检查方法,首次DSA检查阴性不能完全排除存在颅内动脉瘤的可能,对高度怀疑动脉瘤性S-SAH的患者可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复查DSA。  相似文献   

4.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全脑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华阳 《中国医药》2010,5(7):611-612
目的 研究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SAH)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特征,分析自S-SAH行DSA检查的意义.方法 对46例经临床和CT诊断为S-SAH的患者行DSA检查,回顾性分析S-SAH的临床特点和DSA影像学资料.结果 首次全脑血管DSA检查46例显示异常37例(80.4%),正常(阴性)9例(19.6%).异常者中颅内动脉瘤31例(67.4%)、脑动静脉畸形3例、烟雾病2例、硬脑膜动静脉瘘1例.9例正常者中1例经MRI检查提示C4段颈髓血管异常,经脊髓血管DSA检查确诊为颈髓动静脉畸形 余8例病情稳定后复查全脑血管DSA又有2例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结论 颅内动脉瘤是S-SAH的主要病因,DSA是最直接和最可靠的检查方法 首次DSA检查阴性不能完全排除动脉瘤存在的可能,对高度怀疑为动脉瘤性S-SAH患者应结合临床表现和CT检查,必要时可在病情允许条件下进行DSA复查.  相似文献   

5.
旋转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美国GE公司Advantx LCV加高档数字血管造影系统,对35例疑有颅内动脉瘤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做旋转X线DSA检查.并于常规DSA检查比较。结果:旋转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35例病人常规DSA发现32例。3例只有通过旋转DSA才能发现。30例动脉瘤解剖结构显示不清的加摄旋转DSA后动脉瘤瘤颈及周围血管分支的解剖关系显示清晰。结论:旋转DSA可更好地显示动脉瘤瘤颈及周围血管解剖结构。对临床诊断治疗颅内动脉瘤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汕尾地区开展全脑血管造影术(DSA)对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有造影指征的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60例,进行DSA全脑血管造影,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42例:发现异常(出血性颅内动脉瘤)32例;颅内动静脉畸形(AVM)10例;出血性烟雾病2例;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3例;海绵状血管畸形(CA)2例;脑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瘤1例。结论汕尾地区开展脑血管造影术.有助于该地区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尽早明确病因,有助于病情判断和评估,并作为进一步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旋转血管造影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患者的脑血管造影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常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及旋转DSA检查,比较DSA和旋转DSA对动脉瘤瘤体、瘤颈和载瘤血管的显示情况.结果 ①21例患者共发现动脉瘤23个,常规DSA仅清晰显示16个,旋转DSA清晰显示23个.②DSA清晰显示瘤颈4个,载瘤血管11个,旋转DSA清晰显示瘤颈17个,载瘤血管21个.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旋转DSA比常规DSA更容易发现动脉瘤,能更清晰显示动脉瘤形态、位置以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是常规DSA不可缺少的补充.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在颅脑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占军  陈凯  梁明柱 《中国医药》2009,4(8):604-60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脑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颅内血管性病变患者的16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CTA)资料,其中动脉狭窄14例,动脉闭塞2例,动脉瘤9例,动静脉畸形12例,静脉畸形1例,烟雾病1例,颈动脉海绵窦瘘1例。结果多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CTA)对脑血管主干及其主要分支均可显示,其中大脑前、中动脉清晰显示5级分支。动脉狭窄14例,CTA均清晰显示狭窄部位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动脉闭塞2例,CTA清楚显示中断部位、形态、范围。脑动脉瘤9例,CTA均清晰显示动脉瘤位置、大小、形态、瘤颈与其及载瘤动脉关系。动静脉畸形12例,CTA均清晰显示畸形血管团、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静脉畸形1例可显示左顶叶静脉畸形。烟雾病1例,CTA显示各动脉的闭塞部位及侧支血管团形态。40例患者中,5例动静脉畸形及1例烟雾病经数字减影血管成像证实,6例动脉瘤及4例动静脉畸形经手术证实。结论CTA是一种快速、无创、有效的脑血管病变诊断手段,对临床治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钟华阳 《中国医药》2010,5(1):611-612
目的 研究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SAH)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特征,分析自S-SAH行DSA检查的意义.方法 对46例经临床和CT诊断为S-SAH的患者行DSA检查,回顾性分析S-SAH的临床特点和DSA影像学资料.结果 首次全脑血管DSA检查46例显示异常37例(80.4%),正常(阴性)9例(19.6%).异常者中颅内动脉瘤31例(67.4%)、脑动静脉畸形3例、烟雾病2例、硬脑膜动静脉瘘1例.9例正常者中1例经MRI检查提示C4段颈髓血管异常,经脊髓血管DSA检查确诊为颈髓动静脉畸形;余8例病情稳定后复查全脑血管DSA又有2例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结论 颅内动脉瘤是S-SAH的主要病因,DSA是最直接和最可靠的检查方法;首次DSA检查阴性不能完全排除动脉瘤存在的可能,对高度怀疑为动脉瘤性S-SAH患者应结合临床表现和CT检查,必要时可在病情允许条件下进行DSA复查.  相似文献   

10.
钟华阳 《中国医药》2009,5(12):611-612
目的 研究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SAH)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特征,分析自S-SAH行DSA检查的意义.方法 对46例经临床和CT诊断为S-SAH的患者行DSA检查,回顾性分析S-SAH的临床特点和DSA影像学资料.结果 首次全脑血管DSA检查46例显示异常37例(80.4%),正常(阴性)9例(19.6%).异常者中颅内动脉瘤31例(67.4%)、脑动静脉畸形3例、烟雾病2例、硬脑膜动静脉瘘1例.9例正常者中1例经MRI检查提示C4段颈髓血管异常,经脊髓血管DSA检查确诊为颈髓动静脉畸形;余8例病情稳定后复查全脑血管DSA又有2例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结论 颅内动脉瘤是S-SAH的主要病因,DSA是最直接和最可靠的检查方法;首次DSA检查阴性不能完全排除动脉瘤存在的可能,对高度怀疑为动脉瘤性S-SAH患者应结合临床表现和CT检查,必要时可在病情允许条件下进行DSA复查.  相似文献   

11.
魏小宾  刘保良 《河北医药》2012,34(17):2598-2600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头颈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对血管病变中的临床诊断运用研究.方法 随机选取脑血管病变的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SCTA进行诊断,并对阳性患者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或者手术确诊.结果 共有73例为动脉瘤患者,其动脉瘤部位及瘤体大小情况,采用DSA以及手术证实,动脉瘤94个,其中单个动脉瘤52例,2个动脉瘤21例;动脉闭塞4例以及动脉畸形4例;2例脑血管狭窄的患者,共检出血管121条,采用DSA检查,满足DSA诊断的113条,SCTA检查中脑血管狭窄23例,对其采用DSA诊断,SCTA误诊2例,漏诊3例.结论 对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采用SCTA进行检查,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与DSA和手术对照,评价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脑血管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获得原始横断面图像,采用容积显示(volume rendering VR)及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MIP)技术进行扫描范围内脑血管三维成像,回顾性分析31例脑血管病患者CTA检查。结果CTA检出脑血管异常30例,CTA检出颅内动脉瘤22例(共25个),动静脉畸形6例,硬脑膜动脉静脉瘘1例,静脉血管畸形1例。对动脉瘤检出的敏感性为92.3%,对脑血管病总符合率96.8%。CTA能够清晰显示动脉瘤瘤体(形态、指向、轮廓)、瘤颈的宽度、载瘤动脉及与颅骨之间的关系,显示脑血管畸形的部位、范围、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的情况。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图像质量高,能快速、安全、无创有效地诊断脑血管疾病,尤其适用于颅内动脉瘤破裂及脑血管畸形出血等急症病人的筛选。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并分析脑血管病变在脑血管造影中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探讨脑血管造影所显示的脑血管形态学变化在探究脑血管病变的发病原理、对临床表现的预测以及治疗方式的选择上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脑血管病变患者150例,此前均经过脑血管造影的检查和准确的诊断,通过观察脑血管造影所显示的脑血管病变的表现,讨论脑血管病变的发生、各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式的选择等和脑血管病变血管上的形态学变化特点之间的关系,并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脑血管造影病例的前提下,与作为对照组的随机选取的290例非前交通动脉瘤相比可以看出,前交通动脉瘤组的A1优势征(25例)多于对照组(12例),两组数据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动静脉畸形中单支引流静脉的出血例数多于3支或以上引流静脉,脑动静脉畸形出血与供血动脉数量间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讨论A1优势征是前交通动脉瘤的最大诱因,供血动脉的数量与脑动静脉畸形出血之间无相关性,脑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病变中具有明显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徐剑峰 《河北医药》2009,31(15):1897-1898
目的分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全脑血管造影(DSA)的特征、并发症等情况。方法所有患者均行头颅CT证实为SAH,全部行DSA,对94例SAH患者的临床表现,Hunthess分级,头颅CT、DSA检查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94例SAH患者临床症状以头痛、恶心为主。行DSA检查发现颅内动脉瘤46例,颅内动静脉畸形4例,硬脑膜动静脉瘘和海绵状血管瘤各1例。术中无1例有并发症发生,术后并发症预后良好。结论SAH患者出血原因以动脉瘤破裂为主。脑血管造影检查可以准确的评估动脉瘤的大小、位置等情况。  相似文献   

15.
董福仁  张祥林  王志铭  雷振 《江苏医药》2013,39(2):202-204,249
目的 探讨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3D-CTA)对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经普通CT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而高度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38例,均行3D-CTA和DSA检查并同时获得CT三维图像;对颅内动脉显示情况、动脉瘤检出情况、动脉瘤与载瘤动脉及颅骨解剖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与DSA一样,CTA图像可清晰显示颅内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动脉瘤确诊患者35例,检出动脉瘤42个;其中,DSA检出动脉瘤40个,CTA检出动脉瘤41个.CTA对25个瘤颈形态及与载瘤血管三维立体结构清晰显示,DSA仅对8个动脉瘤颈清晰显示(P<0.05).结论 3D-CTA可以作为临床筛选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常规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够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脑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脑血管病变在脑血管造影中的影像学表现特点,讨论脑血管造影显示的脑血管形态学改变在探讨脑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预测临床表现及选择治疗方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7年10月行脑血管造影检查并明确诊断为脑血管病变的病例140例,观察各种脑血管病变的造影表现,探讨病变血管的形态学特点与脑血管病变的发生、临床过程、治疗方式等的关系.结果:前交通动脉瘤组中,A1优势征26例(占68.42%),随机选取293例非前交通动脉瘤脑血管造影病例作为对照组.A1优势征11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脑动静脉畸形组中单支引流静脉的出血率比3支或以上引流静脉明显升高,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数量供血动脉组中出血率差异未见显著性(P>0.05).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组中前交通动脉或后交通动脉代偿在单、双侧病变中出现率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A1优势征是前交通动脉瘤发生的高危因素.脑动静脉畸形单支引流静脉的出血率明显高于多支引流静脉,供血动脉的数目则不是脑动静脉畸形出血的相关因素.单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经过前交通动脉或后交通动脉的侧支血流代偿,而双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主要是通过后交通动脉的侧支血流代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CAVM)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中的表现及MSCTA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36例行MSCTA检查的CAVM患者的资料,采用容积再现重组(VR)血管生长技术(AV)进行血管重建,分析供血动脉、引流静脉的表现。结果36例CAVM患者中,病变累及枕叶10例,颞叶9例,额叶2例,顶叶3例,枕叶、小脑半球7例,颞、枕叶3例,额、顶叶2例,均清楚显示畸形血管团、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4例合并血管畸形内动脉瘤,2例合并血管畸形外动脉瘤,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脑出血。结论MSCTA能清楚显示CAVM的畸形血管团、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合并的动脉瘤。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研究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与颅内外供血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选择颈动脉系统TIA患者58例行DSA全脑血管造影,观察患者颅内外供血动脉有无狭窄及其狭窄部位和程度。结果58例中有49例(84.48%)存在不同程度的颅内外血管病变(共113处),30例(51.72%)存在2处以上血管病变,11例(18.97%)为单纯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14例(24.14%)为单纯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24例(41.38%)表现为颅内外动脉多发性狭窄或闭塞。颅内动脉狭窄72处,颅外动脉狭窄41处,颅外动脉狭窄明显多于颅内动脉,最常见的受累部位为大脑中动脉及颈动脉。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多见于短时程(发作持续时间大于1h)TIA。结论颈动脉系统TIA患者大多存在颅内外血管狭窄,短时程发作TIA常伴有血管严重狭窄或闭塞,对于颈动脉系统TIA患者,尤其是短时程发作TIA患者应尽早行颅内外血管检查以指导下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19.
杨华  刘健  孙业忠  刘窗溪  韩国强  陈益民  高方友 《贵州医药》2002,26(10):875-877,F003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治疗和血管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76例可疑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分别进行常规的脑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共检出66例动脉瘤(共72个动脉瘤),根据影像结果拟定显微外科治疗和血管内治疗的治疗方案。结果:76例可疑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行普通脑血管造影和DSA检查49例,显示脑动脉瘤的阳性率为81.6%;行3D-DSA检查27例,清楚显示动脉瘤的阳性率为96.3%,共检出66例动脉瘤。显微外科治疗组36例,完全夹闭31例(86.1%),死亡2例(5.6%),并发症5例(1.39%)。血管内治疗组23例,完全栓塞者19例(82.6%),90%以上栓塞2例,载瘤动脉闭塞2例,并发症2例(0.87%),无死亡病例。66例动脉瘤中有7例未治疗。结论:3D-DSA能够提高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脑动脉瘤的检出率,清楚显示脑动脉瘤的立体形态、瘤颈和载瘤动脉的关系,对指导颅内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治疗和血管内治疗有潜在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6层螺旋血管成像技术(CT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疑有颅内动脉瘤患者行16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检查,层厚0.625mm,应用后处理技术三维重建。结果30例患者患颅内动脉瘤18例,动静脉畸形2例,烟雾病1例。9例正常。10例动脉瘤患者同时行脑血管DSA检查。与CTA检查结论一致。结论16层螺旋CTA能准确诊断颅内动脉瘤,为临床提供精确的诊疗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