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用氨吡酮治疗慢性肺心病患者30例,治疗前后测其最大口腔压,结果表明:用氨吡酮治疗后,肺心患者的最大口腔压有显著(P〈0.001),提示氨吡酮能有效提高呼吸肌肌力而改善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应用二维,脉冲多普勒,M型超声心动图观察50例慢性左心衰病人氨吡酮治疗前,后的左心功能变化。肯定了氨吡酮正性肌力的强心作用。治疗前10例患者的超声检查与漂导法进行了比较,证实多普勒超声在心尖五腔观主动脉瓣环水平测量的心搏量及心输出量与其相关最佳。 相似文献
3.
氨吡酮对缺氧性兔肺动脉高压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兔急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模型基础上,用氨吡酮药物静脉注射,观察其对肺动脉压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氨吡酮能降低缺氧引起的肺动脉高压,为一种扩张肺动脉的有效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作者应用静脉注射国产氨吡酮治疗30例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有效率为90%,心功能级别平均改善1.3级,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心脏指数平均提高每平方米0.77L/min,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应用二维,脉冲多普勒,M型超声心动图观察50例慢性左心衰病人氨吡酮治疗前,后的左心功能变化。肯定了氨吡酮正性肌力的强心作用。治疗前10例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与漂浮导管法进行了比较,证实多普勒超声在心尖五腔观主动脉瓣环水平测量的心搏量及心输出量与其相关最佳。 相似文献
6.
心脏舒张功能的年龄性变化早于收缩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目的是为了明确心脏舒张和收缩这2种功能年龄性变化的时间关系。方法: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139名正常人的心脏舒张和收缩功能进行同时记录。结果:20~29、30~39、40~49、50~59、≥60岁等5组的早期充盈峰速/晚期充盈峰速的比值分别为2.18±0.45、2.04±0.54、1.63±0.59、1.52±0.44和1.45±0.59;早期充盈分数分别为0.76±0.04、0.75±0.06、0.68±0.07、0.68±0.07和0.69±0.08;心输出量指数分别为3.5±1.3、3.3±1.1、3.0±0.9、2.8±0.9和2.8±0.9L·min-1/m2;射血前期/左心室射血时间比值分别为0.256±0.070、0.264±0.050、0.254±0.050、0.244±0.040和0.285±0.030。相关性和方差分析表明,心脏收缩功能没有明显年龄相关性变化(P>0.05);舒张功能呈显著的年龄相关性变化(P<0.01),并且在40岁以后就开始发生显著改变(P<0.01)。结论:心脏舒张功能年龄性变化先于收缩功能而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氨吡酮 (氨力农 )治疗慢阻肺合并心衰患者 ,观其疗效。方法 :设对照组及治疗组 ,均符合肺心病心衰标准。治疗组予氨力农 ,对照组予西地兰及硝苯吡啶 ,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 ,超声心动及肺导纳图变化并对比。结果 :2组均有确切疗效 ,但对照组中心衰较重病人需使用西地兰较大剂量时 ,出现洋地黄毒性反应 ,且需使用 2种药。结论 :氨吡酮既具强心作用 ,又能扩张肺血管 ,避免使用洋地黄类药物。因为肺心病缺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易发生洋地黄反应或中毒。氨吡酮类药物不失为肺心病并心衰的又一可选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8.
9.
左心室局部收缩及舒张不协调性对左心室整体舒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用放射性核素左心室造影方法,研究了正常人心绞痛及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局部收缩(局部射血分数,REF)及舒张功能(高峰充盈率,PFR),对比不同患者的左心室局部收缩及舒张不协调分数对整体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正常人组的左心室各局部存在着机械功能不协调性,其中以舒张不协调性明显;心绞痛组左心室内部舒张不协调性比正常人增加,而心肌梗死患者,特别是有室壁瘤形成的患者,左心室内部收缩及舒张不协调笥 相似文献
10.
多普勒超声对左室收缩功能不全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多普勒超声对97例左室收缩功能不全患者进行左室舒张功能检测,发现左室舒张功能呈现四种类型:①E/A比值在1~2之间者26例,占26.8%;②E/A<1者18例,占18.6%;③E/A>2者34例,占35.1%;④仅有E峰、E峰之后无A峰者19例,占19.6%。①、②类型多见于轻度心力衰竭(心衰)患者,③、④类型多见于心衰较严重患者,尤其④类仅见于重度心衰患者,认为此系严重心收缩、舒张功能受损的指征。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 :探讨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 (DCM)是否存在主动舒张功能障碍及舒张功能障碍与收缩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DCM患者 5 6例 ,彩色超声诊断仪常规方法测量 L VEDD,L AD,L VEF,L VEDV,L VESV,E,A,E/ A ,IVRT,DT。结果 :1仅有舒张功能障碍 8例 (14%) ,收缩功能障碍和舒张功能障碍并存者 48例 (86 %)。 2主动舒张功能障碍 ,即 IVRT≥ 10 0 m s者 2 1例 (38%) ,IVRT<10 0 ms者 35例 (6 2 %) ,两组比较 ,前者 L VEF高 ,L AD小 ,E低 ,A高 ,E/ A大 (P<0 .0 5 )。IVRT≥ 10 0 ms时 ,控制变量 L VEF情况下 ,IVRT与 L VEDD呈正相关 (r=0 .39,P<0 .0 5 ) ,未发现 L VEF与 E/ A或 E相关 (均 r=- 0 .2 2 ,P>0 .0 5 ) ;以 IVRT 110 ms为分界点分成两组 ,IVRT≥110 ms组较 <110 ms组 L VEDD大 (74± 9vs 6 6± 10 m m,P<0 .0 5 ) ,而 L VEF无显著差别。 3DT≥ 15 0 m s者 2 1例 ,DT<15 0 m s者 35例 ,两组比较 ,前者 IVRT长 ,L VEDV小 (P<0 .0 5 ) ,而 L VEF,L AD,L VEDD,E,A,E/ A,L VESV无显著差别。结论 :DCM存在主动舒张功能障碍 ,随着主动舒张功能障碍加重 ,收缩功能下降增剧。 相似文献
14.
对施行心脏手术后低心排的25名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静脉注射两种剂量的氨吡酮,观察该药对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影响。结果表明5例显效、19例有效、1例因血压下降而终止用药。用药后两组CI、CO均较用药前显著增加,在连续观察中,均能保持在已增高的水平上,且与剂量无明显相关。同时PCWP迅速下降,较用药前有显著差异。研究揭示氨吡酮可作为治疗心脏手术后低心排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5.
开博通治疗30例Ⅱ期及32例Ⅲ期高血压病患者,降压有效率分别为73.3%、59.4%,总有效率66.1%,无则显副作用。41例患者维持有效降压治疗3~4月(平均101天)。以多普勒超声检测评估左室功能,结果显示治疗后其减退的左室舒张功能明显改善,降低的左室收缩功能显著提高(P<0.05或P<0.01),对正常的收缩功能则无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41例前壁心肌梗塞患者的病例中,研究了梗塞面积对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指标的影响,梗塞面积由Selvester QRS 记分系统估测,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指标由核素心室造影获得。结果表明。左室收缩功能指标和舒张功能指标均与梗塞面积显著相关,但收缩功能指标与梗塞面积的相关性均高于舒张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17.
18.
作者用放射性核素左心室造影方法,研究了正常人心绞痛及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局部收缩(局部射血分数,REF)及舒张功能(高峰充盈率,PFR),对比不同患者的左心室局部收缩及舒张不协调分数对整体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正常人组的左心室各局部存在着机械功能的不协调性,其中以舒张不协调性明显;心绞痛组左心室内部舒张不协调性比正常人增加,而心肌梗死患者,特别是有室壁瘤形成的患者,左心室内部收缩及舒张不协调性均明显增加,局部不协调分数与左心室PFR呈负相关。提示:正常人的左心室局部各个区域的心肌收缩及舒张均存在着不一致性。当心肌缺血发生后,随着缺血程度的加重;室壁运动异常也加重,当矛盾性室壁运动出现后,更加重了心肌的不协调性,局部机械功能的不协调性是影响左心室舒张功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氨氯吡咪对预收缩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环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氨氯吡咪(AM)对预收缩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环的舒张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离体血管环灌流方法,在用KCl(6×10^-2mol/L)或去甲肾上腺素(NE,1×10^-6mol/L)预收缩的去内皮或内皮完整的离体大鼠主动脉环上加入AM,观察其对大鼠主动脉血管环的作用及加入不同工具药后对其舒张血管的影响。结果AM(1×10^-6mol/L-3×10^-5mol/L)对基础状态的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环无作用;对KCI(6×10mol/L)和NE(1×10^-6mol/L)预收缩的内皮完整或去内皮的胸主动脉血管环有浓度依赖性的舒张作用,对内皮完整血管环的舒张作用强于去内皮的血管环。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及部分钾离子通道阻断剂四乙胺(TEA,1×10^-2mol/L)、氯化钡(BaCl2,1×10^-3mol/L)预处理对AM诱导的动脉环舒张作用具有明显的抑制效应。结论AM的血管舒张作用具有内皮依赖性,其与内皮NO的合成有关;同时AM可能涉及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钙激活钾通道和内向整流钾通道的激活。 相似文献
20.
维持性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指标,并探讨相关因素对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血压、血红蛋白、每周透析时间和KT/V值将44例尿毒症患者分为透析充分组(A组,24例)和未充分透析组(B组,17例)。血液透析前后及首次超声心动检查一年后透析前测定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Ds)、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得出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测定心率(HR)。并依据上述指标判断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结果首次超声心动检查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占59.1%,收缩功能减退占18.2%;左心室肥厚占43.2%。LAD、LVDd、LVDs、IVST、LVPWT值较对照组明显增加,FS、EF、E/A、EI/AI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单次透析前后FS、EF、E/A、EI/AI无显著变化。一年后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占80.5%;收缩功能减退占22.0%,均同时伴有舒张功能减退。左心室肥厚占70.7%。LAD、LVDd、LVDs、IVST、LVPWT值明显增加,FS、EF、E/A、EI/AI明显降低;A、B组LAD、LVDd、LVDs、IVST、LVPWT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B组尤为显著;B组E/A、EI/AI较A组明显下降。结论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首先出现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进而影响收缩功能;单次血液透析后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无改善;血液透析一年后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明显降低,尤以舒张功能降低显著。未充分透析患者舒张功能下降更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