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头溢液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例有乳头溢液症状的乳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98例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改良根治术30例,乳腺区段切除术139例,单纯性乳房切除术29例;术后病理检查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102例、乳腺囊性增生症32例、乳腺癌30例、乳腺导管扩张症34例。乳头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查乳腺癌阳性率46.7%;乳腺导管造影检查诊断符合率82.1%;乳管镜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0.0%。随访1—5年,2例复发。结论以乳头溢液为主要症状的乳腺疾病中,良性病变最为常见,行乳腺导管造影检查及乳管镜检查对诊断有重要作用,手术是治疗病理性乳头溢液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纤维乳腺导管镜在以乳头溢液为主要症状的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日本Olympus硬性乳腺导管内视镜对78例乳头溢液患者进行检查.结果 78例患者中,诊断为乳管扩张20例,乳管炎15例(其中8例同时伴有乳管扩张),乳管内占位性病变43例(其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35例,乳腺导管内癌7例,乳腺导管内神经一内分泌癌1例),与病理检验结果相符.结论 纤维乳腺导管镜的应用对伴有乳头溢液的病人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查方法.与病理检验符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管镜在乳头溢液性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08年2月至2009年2月在本院行乳管镜检查的45例乳头溢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作对比分析。结果镜检诊断乳腺癌3例,导管内乳头状瘤10例,乳头状瘤病6例,乳腺增生及乳管扩张症21例,乳管炎症5例,经病理证实符合率分别为66.7%(2/3)、90%(9/10)、83.3%(5/6)、90.5%(19/21)、80%(4/5)。结论乳管镜能够更准确、直观明确乳头溢液性乳腺疾病的病因、病变范围及部位,是术前诊断以乳头溢液为表现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和导管内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王芳 《中国医药指南》2005,3(7):775-777
目的探讨乳管镜检查对有乳头溢液的乳管内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纤维乳管镜系统对乳头溢液病人进行检查,观察溢液导管及其分支的管腔结构,新生物的形状和位置,可疑病例定位切除并送病检确诊.对2004年5月~2004年11月共74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4例患者中单发乳头状瘤57例,乳头状瘤病7例,导管内癌1例,导管癌伴早期浸润2例.乳腺病伴导管慢性炎共7例.病灶位于Ⅰ、Ⅱ、Ⅲ、Ⅳ级乳管各占38.8%,32.8%,17.9%,10.5%,镜检和病检符合率达到90.5%.结论乳管镜是术前诊断和定位乳管内肿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156例单孔透明色乳头溢液的纤维乳管镜诊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单孔透明色乳头溢液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纤维乳管镜检查,并予以局部冲洗,对反复冲洗仍然存在乳头溢液的患者行纤维乳管镜辅助定位下病变乳管切除术。观察156例患者纤维乳管镜下表现及随访情况。结果156例患者均为一次置入纤维乳管镜,无反复扩管过程。其中,132例(84.62%)患者临床表现为:管腔内可见黄白色絮状物,导管相对扩张,管腔通畅,管腔内无隆起改变,管腔内未见明显占位病变;24例(15.38%)患者临床表现为:管腔内可见金属样絮状物渗出,管腔阻塞,部分病例管腔可见明显隆起改变及局灶占位病变。156例患者中,130例患者行纤维乳管镜检查诊断为乳管炎,并行病变乳管冲洗后,随诊1年,无乳头溢液复发,治愈率为83.33%(130/156);26例患者经反复冲洗无效后行病变乳管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乳管扩张19例(12.18%),乳管内乳头状瘤7例(4.49%),术后随访1年,25例患者未见乳头溢液,1例患者再次出现乳头溢液,反复冲洗无效后行病变乳管切除术,对复发性乳头溢液的治愈率为96.15%(25/26)。结论纤维乳管镜技术在局部乳管冲洗治疗及手术定位中具有重要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纤维乳管镜(Fiberoptic ductoscopy,FDS)检查及其镜下图像特征分级在乳头溢液患者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7月至2015年9月以病理性乳头溢液为首发症状就诊的患者223例,单双侧共252侧乳房,分析不同溢液性状、孔数等临床资料与乳头溢液疾病的相关性。并以术后病理诊断为标准评价FDS检查分级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FDS诊断为占位性病变的主要以血性和浆液性溢液为主,FDS图像分级对乳腺癌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4,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结论 FDS可在直视下观察病变乳管并找到乳头溢液的原因,是乳头溢液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其分级对仅存在乳头溢液症状的早期乳腺癌发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提高了早期乳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纤维乳管内视镜检查对乳管内乳头状病变的诊断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管内乳头状病变行乳管内视镜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乳头溢液患者行乳管内视镜检查,对其中乳管内乳头状病变患者的乳管内视镜下的特点予以分析。结果72例乳管内乳头状病变患者中,单发性乳头状瘤55例,多发性乳头状瘤12例,乳头状瘤病5例。共发现98个病灶,其中30.5%的病灶位于总乳管,44.4%位于乳管的Ⅰ级分支,13.9%位于Ⅱ级分支,位于Ⅲ级和Ⅳ级分支的病灶仅占6.9%和1.4%。病灶距乳头开口的平均距离为2.9 cm。2例患者乳管内视镜检查未见新生物。结论乳管内视镜可以对乳管内乳头状病变作出明确的诊断和定位,乳管内视镜是乳头溢液患者病因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为乳腺癌普查提供新的方法。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分析乳头溢液住院患者乳管镜检查,乳管灌洗液癌胚抗原(CEA)测定,病理检查结果均进行24个月的随访。结果:乳头溢液患者经乳管镜检查和乳管灌洗液CEA测定,可以有效提高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本组乳腺癌患者漏诊率为0,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符合率100%。结论:乳管镜检查和乳管灌洗液CEA测定,可作为乳头溢液患者常规检查手段进行推广,并应进行复查及随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头溢液乳腺疾病乳管内视镜的诊断价值。方法用纤维乳管镜FVY780纤维乳管镜系统对2653例乳头溢液患者进行检查,对可疑病例用活捡针取组织活检或定位切除送病检确诊。结果共检出乳头状瘤992倒,占37.4%;导管内癌66例,占2.5%;乳管扩张症和乳管炎共1205,占53.8%。结论乳管内视镜检查可以明确乳头溢液的病因,确定病变部位,引导活检或定位切除.提高早期乳腺癌的发现率,是乳头溢液的乳管内疾患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邙建波  麦沛成  罗民 《河北医药》2003,25(8):575-576
目的 探讨乳头溢液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95例乳头溢液患者,其中经手术治疗53例,分别行病变导管切除、乳腺区段切除、乳腺切除手术,病理恶性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余42例门诊随访观察。结果 本组53例手术患者中恶性1l例,其中乳管内乳头状癌3例,导管内癌3例,乳腺浸润性癌5例。另外乳管内乳头状瘤16例,导管扩张症7例,慢性化脓性乳腺炎2例,乳腺增生15例。余42例门诊随访均1年以上,其中12例乳头溢液症状消失,5例溢液症状明显减轻,其余患者病情无变化,辅助检查未发现异常。结论选择性乳管造影、乳头溢液的细胞学检查对诊断有较大价值,配合钼靶、B超、乳头溢液的CEA测定可以提高诊断率,发现导管内病变和早期乳腺癌。对于50岁以上、血性乳头溢液伴随乳腺肿物,乳管造影、乳头溢液涂片、钼靶、CEA测定及潜血检查异常者,应争取尽早手术,切除病变导管。明确诊断,同时应适当掌握手术适应证,减少不必要的乳腺活检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性状乳头溢液与乳管内不同病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007年3月~2012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91例乳头溢液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91例乳头溢液患者中发现乳管内非占位性病变37例(40.7%);占位性病变54例(59.3%),其中乳腺癌5例(5.5%)。与双侧、多孔、非血性乳头溢液患者相比,单侧、单孔、血性溢液患者更具有临床意义(P<0.05);与非咖啡样血性溢液相比,咖啡样血性溢液更具有临床意义(P<0.01)。结论乳头溢液是乳管内病变的早期表现,也是早期乳腺癌的重要征象。不同性状乳头溢液与乳管内不同性质的疾病之间密切相关,应高度重视单侧、单孔、血性溢液,尤其是咖啡样乳头溢液。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并探讨乳管内窥镜对乳头溢液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从2009年11月至2010年12月入我院的100例异常乳头溢液患者借助乳管内镜系统进行治疗.结果 100例异常乳头溢液患者共有溢液孔105个,完成插入102个孔,成功率达到97.0%.采用内窥镜诊断共有100例,其中通过活检吸出肿块5例患者,通过导管慢性炎症冲洗联合药物灌注治愈12例患者,实施手术者共35例,与病理学证实的符合率为96.5%.溢液涂片结果显示,在5例乳腺癌患者中,2例出现可疑的异形细胞.导管内乳头状瘤与乳头状瘤病患者共有35例,其中有8例位于上皮细胞,可能为良性病变.诊断导管扩张或伴导管炎症患者49例,其中4例患者的溢液涂片中出现中性白细胞与吞噬细胞.结论 乳管内窥镜能够插入到4级的乳腺导管中,对乳腺癌可以做出早期诊断,对导管慢性炎症与部分乳头状瘤也能实施介入治疗,在乳腺外科中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超细乳管纤维内视镜(FDS)是通过光导纤维对乳腺导管管腔及管壁进行检查,可以在直视下观察乳管管腔的结构、病变的大下及位置等,目前主要用于乳头溢液患者的检查。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开始对96例乳房疼痛常伴有局部象限融合的条索状、结节状及团块状的患者进行乳腺管镜检查治疗。患者疼痛常无规律性,少数患者月经前加重,且无乳头溢液,结合超声、乳腺数字化检查,诊断为乳腺增生病,行FDS检查,排除占位性病变后,在镜下予以冲洗后灌注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P)是发生在乳腺导管上皮的良性肿瘤,我院1997年1月至2005年2月共收治患者63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均为女性,年龄21~74岁,平均42岁。以首发症状为乳头溢液者43例,占68%,其中血性溢液和浆液性溢液为30例、13例;以首发症状为乳房肿块者16例,占25%;乳房疼痛者4例,占6%。单侧病变59例,占94%;双侧病变4例,占6%。单发性乳管内乳头状瘤51例,占91%;多发性乳管内乳头状瘤12例,占20%。1·2检查方法:32例行乳头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查,8例诊断为IP;13例行乳腺钼靶照相,10例发现肿物;11例超声检查,6例诊断为乳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绝经后乳头溢液的病因和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4例绝经后乳头溢液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肿瘤性乳头溢液123例中乳管内乳头状瘤78例,乳头状瘤病24例,乳腺癌21例。乳管扩张症12例,乳管慢性炎症29例。乳头溢液脱落细胞检查诊断乳腺癌的阳性率57%;选择性乳管造影检查对乳管肿瘤性病变诊断的阳性率为93.4%,对乳腺癌诊断的阳性率为85.7%;乳管镜检查对乳管肿瘤性病变诊断的阳性率97%,对乳腺癌诊断的阳性率为92.3%。良性肿瘤采用局部切除术治疗69例,乳腺区段切除治疗41例;乳腺癌应用保乳手术治疗4例,根治手术治疗17例。结论绝经后乳头溢液患者乳头状瘤和乳腺癌发生率较高。选择性乳管造影和乳管镜检查对乳头溢液的病因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王景学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7):1039-1040
目的:总结单纯性乳头溢液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单纯性乳头溢液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双功能超声和乳管造影对本病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敏感性分别为66.7%和68.4%(P>0.05).单纯钼靶摄片对诊断无帮助.病变乳管内置管美兰注射有助于病灶的探查和切除.结论:影像学检测只可能做出病灶的定位诊断,术中冰冻切片才是定性诊断的惟一方法.病变区乳腺的区段切除应成为大多数乳头溢液病人的手术方法,应尽量避免盲目地单纯乳腺切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头溢液的病因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病理性乳头溢液的临床资料.结果137例乳头溢液中,乳腺癌占10.9%,导管内乳头状瘤53.3%,乳腺增生症15.3%,导管扩张症11.7%,乳腺炎8.8%.结论乳头溢液涂片检查对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预防和早期诊断乳腺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秦建伟  韦达  张建  唐金海 《江苏医药》2007,33(11):1165-1166
目的 评价纤维乳管内视镜检查对乳头溢液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纤维乳管镜检查系统,对180例乳头溢液患者进行诊断,并与术后病理诊断作对比分析.结果 180例患者中发现乳管内占位性病变66例(36.7%),镜下诊断恶性病变7例(3.9%),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3.8%.结论 纤维乳管镜检查乳头溢液诊断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单纯性乳头溢液的诊断及治疗措施,明确乳腺病变与乳头溢液性质的关系. 方法 对我院确诊的乳头溢液30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本组术后病理检查示乳腺导管炎占32.68%,乳腺导管扩张症占28.10%,乳管内乳头状瘤或乳头状瘤病占16.67%,小叶囊性增生占15.03%,乳腺癌占3.27%,导管发育不良占2.94%,乳腺良性肿瘤占1.31%.乳腺导管炎、乳腺导管扩张症及导管发育不良中最常见的为黄色溢液分别占35.00%、29.07%和44.44%,乳管内乳头状瘤或乳头状瘤病及乳腺癌中最常见的为血性溢液,分别占43.14%和90.00%,小叶囊性增生和乳腺良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为浆液性溢液,分别占45.65%和75.00%.本组10例乳腺癌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2例重度乳头状瘤病行全乳切除.306例均临床治愈,随访1~3年无复发. 结论 乳头溢液可因多种病引起,尤其可能与乳腺癌相关,对此类患者临床医师应详细询问溢液性状,采取恰当检查方法,制定相应治疗措施,以最大限度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纤维乳管内视镜(乳管镜)对单侧血性乳头溢液的诊断与病理符合率,年龄及月经状态对单侧血性乳头溢液疾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单侧血性乳头溢液141例。结果乳管镜诊断病理总符合率为92.03%,乳腺癌为92.31%,乳管内乳头状瘤为96.46%;乳腺癌9.22%,乳管内乳头状瘤80.14%;年龄>50岁的乳腺癌患者较年龄≤50岁者多见(P<0.01),闭经乳腺癌患者多于未闭经者(P<0.01)。结论乳管镜对单侧血性乳头溢液诊断符合率高,可作为乳头溢液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血性溢液中,乳管内乳头状瘤居首位;年龄>50岁以及闭经者,血性乳头溢液可能是早期乳腺癌的唯一症状,应及时手术取得病理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