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普勒超声在诊断小儿肠套叠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8月小儿肠套叠病37例,分别进行低频和高频彩色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分析其超声声像图,用彩色多普勒检测套入肠管彩色血流的特征。结果肠套叠的超声特征改变为包块形态规则,套叠处的肠管短轴切面呈“同心环”征,长轴切面呈“套桶征”结论,二维超声的特征性声像图改变结合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进一步提高小儿准确性,35例显示出肠壁血流信号,2例未检测到明显血流信号。所有病例经X线空气灌肠复位、手术治疗后证实。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肠套叠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高,方法简便无创性,是诊断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普勒超声在诊断小儿肠套叠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8月小儿肠套叠病37例,分别进行低频和高频彩色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分析其超声声像图,用彩色多普勒检测套入肠管彩色血流的特征。结果肠套叠的超声特征改变为包块形态规则,套叠处的肠管短轴切面呈“同心环“征,长轴切面呈“套桶征“结论,二维超声的特征性声像图改变结合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进一步提高小儿准确性,35例显示出肠壁血流信号,2例未检测到明显血流信号。所有病例经X线空气灌肠复位、手术治疗后证实。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肠套叠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高,方法简便无创性,是诊断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章向东 《当代医学》2008,14(23):85-85
目的 探讨高频彩色普勒超声在诊断小儿肠套叠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8月小儿肠套叠病37例,分别进行低频和高频彩色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分析其超声声像图.用彩色多普勒检测套入肠管彩色血流的特征.结果 肠套叠的超声特征改变为包块形态规则.套叠处的肠管短轴切面呈"同心环"征.长轴切面呈"套桶征"结论,二维超声的特征性声像图改变结合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进一步提高小儿准确性,35例显示出肠壁血流信号,2例未检测到明显血流信号.所有病例经X线空气灌肠复位、手术治疗后证实.结论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肠套叠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高,方法简便无创性,是诊断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小儿肠套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经临床证实的小儿肠套叠病例52例,回顾性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52例小儿肠套叠,超声检出50例,超声检出率为96.2%。肠套叠的超声特征性改变为"同心圆征"和"套筒征"。超声发现的50例肠套叠中45例检测出肠壁血流信号,5例未检测到血流信号,其中4例经手术后证实为肠坏死。所有病例经X线引导下空气灌肠复位、手术治疗后证实。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同时在某种程度上有提示肠管坏死的作用,是目前诊断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肠套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河源市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肠套叠患儿135例,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影像学检查,分析小儿肠套叠的彩色多普勒图像特征。结果 135例患儿中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出132例肠套叠患儿,检出率为97.78%,其中112例呈短条状或半环状血流信号,17例呈棒状或点状血流信号,3例未探及血流信号者诊断为肠管坏死。结论小儿肠套叠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可以早期发现、早期确诊,具有安全可靠、准确性高、可重复性好、操作简便等优点,可以作为小儿肠套叠临床上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急性肠套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小儿急性肠套叠患儿9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经过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临床资料完整.结果 本次研究中,96例患儿,彩色超声检查结果 ,右侧包块88例,左侧包块8例.76例患儿CDFI检测血流信号无变化,采用X线下空气灌肠复位,其中75例复位成功.21例手术复位的患儿,有5例发生伴肠坏死,4例伴肠梗阻,1例合并憩室,1例合并息肉.1例患儿开腹后明确诊断为阑尾炎.准确诊断率98.96%(95/96).彩色多普勒超声下纵切面呈套筒征,横切面呈靶环征.结论 彩色超声多普勒用于诊断小儿急性肠套叠具有较高的确诊率,并且能够观察套叠部位肠管血运,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实验的课题旨在探讨小儿肠套叠诊断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效果与超声特点。方法:选取112例本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肠套叠患儿,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实施影像学诊断,分析其彩超图像特征。结果:112例肠套叠患儿通过彩超诊断检出110例,检出率高达98.21%。其中14例为点状或棒状血流信号,94例为半环状或短条状血流信号,2例未探测到血流信号诊断为肠管坏死。结论:小儿肠套叠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能够早期明确诊断,可发挥准确性高、安全性高、操作简单与可重复性好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杨秀录  金伟敏  杨松玉  虞希祥 《浙江医学》2017,39(22):2037-2039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小儿急性肠套叠诊断与水压灌肠复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肠套叠患儿71例,对疑似急性肠套叠患儿行高频超声检查,当肠套叠诊断明确且有治疗指征时,行超声监测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结果71例肠套叠患儿中,高频超声诊断肠套叠69例,漏诊2例,诊断准确率为97.2%。超声诊断肠套叠的69例患儿中,均表现为横切面“同心圆征”、纵切面“套筒征”,部分患儿有病变近端肠管扩张的肠梗阻征象、低回声肠壁增厚的肠黏膜水肿征象,2例多普勒超声示套入部肠管无血流信号。67例于超声下水压灌肠复位,成功65例,成功率97.0%,2例因多次灌肠复位失败而改行手术治疗;2例因多普勒超声示套入部肠管无血流而直接行手术治疗;余2例超声未能准确诊断,结合临床行外科手术,术中证实肠套叠伴肠管坏死。结论高频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套叠具有较高的准确率,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肠套叠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选择手术及复位的肠套叠165例,回顾性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特征及诊断方法。结果 165例肠套叠患儿,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161例,4例无典型征象而漏诊,超声检出率为98%。肠套叠的超声特征性改变为"同心圆征"和"套筒征"。超声发现的161例肠套叠中,156例检测出肠壁血流信号,5例未检测到血流信号,经手术后证实为肠坏死。结论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小儿肠套叠检出率高,具有无创、简便、经济、可重复性等特点,可作为临床怀疑小儿肠套叠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低频彩色超声、高频彩色超声及多普勒超声中的声像图特征,探讨其在诊断小儿急性肠套叠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5例小儿急性肠套叠声像图特征,其中回盲部套叠119例,小肠套叠35例,1例为误诊病例,手术后证实为阑尾周围脓肿。结果:不同部位的急性肠套叠具有不同的超声特征,155例诊断为肠套叠的病例中,1例为阑尾周围脓肿,诊断准确率99.3%。结论:低频、高频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应用,二维图像与彩色血流信息结合,并准确测得套入部肠管的阻力指数,从而获得较准确的声像信息,对诊断小儿急性肠套叠准确率较高,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肠套叠辅助诊断的临床价值及意义,为临床复位治疗提供指导。方法总结分析我院2003年3月~2009年1月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28例小儿肠套叠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征。结果28例小儿肠套叠患儿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呈典型的“假肾征”或“套筒征”、“同心圆”或“靶环”征。测量其动脉血流峰值流速(Vs)为(14.6~34.8)cm/s,血管阻力指数(RI)为0.48~0.88。超声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腹部超声检查小儿肠套叠检出率高、特异性强,能够早发现、早确诊,安全可靠,为临床复位治疗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小儿肠套叠早期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本研究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在锦州妇婴医院门诊急诊经超声显像检查,同时经空气灌肠复位或手术证实的118例肠套叠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8例中109例经X线透视下空气灌肠后复位,其余9例手术。手术的9例中其中5例超声提示肠坏死,1例超声提示肠套叠合并肠重复畸形可能,1例超声提示肠套叠合并肠系膜囊肿。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具有检出率高的特点,同时提供肠坏死可能,为复位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是早期诊断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13.
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超声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0年1月经超声诊断肠套叠病例78例,并经X线空气灌肠复位,手术治疗后证实的肠套叠小儿患者的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超声诊断准确率达到100%。结果肠套叠的超声特征改变为混合性包块,形态规则,套叠处的肠管横切面呈"同心圆",纵切面呈"假肾征"。67例显示出肠壁血流信号,11例未检测到血流信号。结论超声诊断肠套叠具有无创性、高度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是诊断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高频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小儿肠套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2例小儿肠套叠病例的特征性二维声像图表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检查后病例经X线空气灌肠或手术证实.结果 32例本组病例中有28例表现为典型的肠套叠二维声像图,4例表现为不典型声像图.20例在彩色多普勒检查中表现为局部肠壁血流信号增加,3例表现为局部肠壁血流信号消失.结论 二维超声的特征性声像图改变结合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进一步提高小儿肠套叠超声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方法:2012年8月~2013年11月选择我院收治小儿肠套叠60例,采用西门子ACUSON-Antares及ALOKA-a5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查。结果:所有患儿超声检查均表现为典型的肠套叠声像图,患儿腹腔内可发现肿块,短轴切面见外圆轮廓光滑完整,可形成“同心圆征”。大多患儿局部肠壁血流信号增加;后期由于局部肠管壁缺血坏死,患儿彩色多普勒超声中显示血流信号消失。结论:对于判断肠套叠血供情况,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措施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高频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小儿肠套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2例小儿肠套叠病例的特征性二维声像图表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检查后病例经X线空气灌肠或手术证实.结果 32例本组病例中有28例表现为典型的肠套叠二维声像图,4例表现为不典型声像图.20例在彩色多普勒检查中表现为局部肠壁血流信号增加,3例表现为局部肠壁血流信号消失.结论 二维超声的特征性声像图改变结合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进一步提高小儿肠套叠超声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张凤菊  杨焕松 《右江医学》2010,38(2):181-182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的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学特点、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小儿肠套叠住院病例46例,分析其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结果小儿肠套叠在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及不同切面下均有较特异的超声表现,所有病例均经X线空气灌肠复位、超声监视下复位及手术证实,其中经X线空气灌肠复位17例,超声监视下复位26例,经手术确诊3例,超声确诊率100%。结论高频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无辐射,无创性,并且对小儿肠套叠的临床复位方式的选择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价值,是目前诊断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肠套叠进行诊断与超声监视下生理盐水灌肠复位的研究,探讨超声诊断与协助治疗该病的价值.方法 采用东芝8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2007年1月~2009年1月在我院门诊确诊的小儿肠套叠患儿150例,运用高频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肠套叠征象.结果 多普勒超声及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诊治价值远大于腹部平片,其超声表现为:局部包块横切面为同心圆征、纵切面为套筒征、肠管内多有增大淋巴结回声、肠管间多有少量积液等,同时通过观察彩色多普勒显示肠管壁的血流情况可判断肠管的血液情况.结论 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准确率高、可靠,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安全性高、治愈效果好,其治疗效果比X线监视下空气灌肠复位有明显优势,而且可避免不必要的X线照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高频及凸阵探头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相结合对51例小儿肠套叠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总结其声像图特征。结果本组51例小儿肠套叠有48例表现为典型的肠套叠声像图,3例为不典型声像图。39例在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中表现为局部有肠壁血流信号显示,1例未探及血流信号。结论应用高频及凸阵探头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相结合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和治疗措施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成人肠套叠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年来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20例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资料,总结诊断准确性和治疗的有效性.结果 20例成人肠套叠,肠壁水肿明显15例,根据缺血坏死程度,行不同程度的肠管切除.另外,显示出肠壁血流信号5例,首先选择X线气灌肠复位,复位成功3例,另2例经手术后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