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又先  濮德敏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7):2416-2418
目的:探讨人群宫颈糜烂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对141例宫颈糜烂患者和137例宫颈光滑者对照进行年龄、生殖道病原微生物、婚育史、性行为等因素研究。结果: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引入回归方程的变量为年龄、首次性交年龄、分娩方式、产次、HPV感染,而首次发生性行为年龄、结婚和孕育年龄、孕产次等生殖因素,与宫颈糜烂发生的危险性呈剂量-反应关系。结论:年龄、首次发生性行为年龄小、HPV感染和孕产次是宫颈糜烂发生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宫颈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为监测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3-2019年西丰县开展的宫颈癌筛查活动检出的宫颈癌患者107例作为病例组,并选择同时期排除宫颈癌诊断的女性107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宫颈癌发病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居住地、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既往妇科疾病、首次性行为年龄、性行为卫生、初孕年龄、初产年龄、孕次数和产次数是宫颈癌患病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HPV感染、既往妇科疾病史和产次数是宫颈癌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宫颈癌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积极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加强对高危人群监测,有助于预防宫颈癌发生.  相似文献   

3.
徐婧  陶冶  张艳  韩美娟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9):4517-4519
目的:探讨已婚妇女子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根据妇科常规检查及病理学检查结果,将3 600例已婚妇女分为有宫颈HPV感染380例和未有宫颈HPV感染3 220例,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两组间年龄≥30岁、初次性生活年龄<20岁、孕次≥2次、性伴侣≥2个、受教育≥12年、使用避孕套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年龄≥30岁、初次性生活年龄<20岁、孕次≥2次、性伴侣≥2个、受教育≥12年与已婚妇女宫颈HPV感染的发生呈正相关(P<0.05);使用避孕套与已婚妇女宫颈HPV感染的发生呈负相关(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受教育≥12年、性伴侣≥2个是已婚妇女宫颈HPV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使用避孕套是已婚妇女宫颈HPV感染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文化程度越高及性伴侣越多的已婚妇女,可以明显增加宫颈HPV感染的风险,而使用避孕套可以有效降低宫颈HPV感染的发生,因此对高危人群需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并定期进行宫颈疾病筛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德州市德城区妇幼保健院622例妇科门诊患者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检测,探讨感染人群中HPV分型、分布特点,了解德州市HP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选择德州市德城区妇幼保健院2014年2月-2015年4月期间行宫颈HPV分型检测的622例患者,对感染阳性患者的HPV亚型感染情况、年龄分布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22例受检者中HPV阳性144例,HPV阳性感染率23.15%;以高危亚型感染为主123例,占阳性感染病例的85.42%;高危型HPV感染亚型前5位依次为:HPV 16、58、52、31及18型,5型总和占高危HPV感染的62.92%;低危型HPV感染以11型及6型为主,两者总和占低危型HPV感染的95.00%。HPV总感染率及高危型HPV感染率均以≤20岁及21岁~年龄组较多,≥61岁年龄组明显减少,HPV总感染率≤20岁组、21岁~组、31岁~组、41岁~组与≥61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可信区间值分别为0.054 8~0.834 1,0.202 3~0.418 4,0.106 5~0.284 4,0061 5~0.285 0,P0.05);高危型HPV阳性率21岁~组、31岁~组、41岁~组与≥61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可信区间值分别为0.158 5~0.363 7,0.087 9~0.257 5,0.049 9~0.265 0,P0.05)。调整年龄分组,把全部受检者分为≤30岁、31岁~、≥61岁3个年龄组,则HPV总阳性率:≤30岁组与31岁~组、≥61岁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95%可信区间值分别为0.045 9~0.227 0,0.244 4~0.398 2,P0.05);低危型HPV阳性病例,≤30岁组及31岁~组分别与≥61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可信区间值为0.190 0~0.334 9,P0.05);高危型HPV阳性病例,≤30岁组与31岁~组及≥61岁组比较(95%可信区间值分别为0.020 1~0.097 6,0.002 9~0.037 6,P0.05),31岁~组与≥61岁组比较(95%可信区间值为0.040 2~0.274 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德州市女性宫颈HPV感染率23.15%;高危型HPV感染亚型前5位依次为:HPV 16、58、52、31及18型,低危型HPV感染以11型、6型为主,感染年龄以≤30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并随年龄增加感染率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妊娠期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现状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预防不良妊娠结局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5—2017年4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门诊建卡的1 679名孕妇,收集年龄、孕产次和妊娠结局等资料,采集宫颈细胞并应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检测HPV,分析HPV感染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调查孕产妇1 679人,其中HPV阳性527例,感染率为31.39%;感染组与未感染组首次性行为年龄、文化程度及吸烟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感染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31.50%,高于未感染组的9.81%(P0.05);高危型、低危型和混合型HPV感染组胎膜早破、新生儿呼吸道乳头瘤和其他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感染HPV是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OR高危型=4.194,95%CI:3.099~5.675;OR混合型=3.350,95%CI:1.630~7.735;OR低危型=1.771,95%CI:1.288~2.434),年龄、孕产次与是否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均未见统计学关联(P0.05)。结论 HPV感染是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危险因素,应加强HPV感染途径、危害和HPV疫苗接种的宣传教育及孕前、孕期筛查工作。  相似文献   

6.
曹霞  高娜  黄立  姚嘉斐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9):4152-4155
目的:探讨外阴湿疣及宫颈炎症与宫颈HPV亚临床感染(SPI)的关系以及SPI与高危型HPV DNA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对169例研究对象进行基本情况问卷调查,通过宫颈液基细胞检查、阴道镜检查及阴道镜下取组织进行病理诊断,或术后宫颈病理检查,判定有无SPI感染。通过杂交捕获试验Ⅱ检测高危型HPV DNA感染。结果:宫颈SPI的检出率为外阴湿疣组53.1%,宫颈糜烂组为22.7%(P<0.05);97例宫颈糜烂患者中,Ⅰ、Ⅱ、Ⅲ度患者的PSI感染率有逐渐上升趋势,但三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纯型、颗粒型、乳头型宫颈糜烂组SPI感染率分别为20.0%、23.4%、22.5%,颗粒型和乳头型糜烂中的SPI感染率略高于单纯型,但三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高危HPV DNA的检出率为外阴湿疣组41.7%、宫颈糜烂组为28.7%、正常对照组为8.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高危HPV DNA检出率明显提高(P<0.01);宫颈糜烂组与外阴湿疣组比较,高危HPV DNA检出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型HPV DNA检出率在SPI阳性病例与阴性病例中的检出率分别为69.2%和7.8%,SPI阳性病例与阴性病例比较,高危型HPV DNA检出率明显提高(P<0.01)。结论:外阴湿疣、宫颈炎症患者是宫颈SPI的高危人群,且SPI病例中高危HPV DNA的检出率高于非SPI病例,应重点随访和管理。  相似文献   

7.
宫颈上皮内瘤病及宫颈癌与HPV感染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宫颈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病(CIN)和宫颈癌的关系及CIN中HPV感染的年龄分布。方法以HPV通用引物及型特异性引物对HPV及其型别进行检测。结果CINⅠ组,CINⅡ/Ⅲ组及宫颈癌组患者HPV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宫颈炎组,其检出率分别为62.5%、75.5%、83.3%、20%及29.5%。在宫颈上皮内瘤病中,HPV感染主要分布在18~29岁及30~39岁年龄组,与40岁以上年龄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在CINⅡ/Ⅲ及宫颈癌患者中主要检出的是HPV16/18型,检出率分别为61.2%和66.7%;而在CINⅠ组、宫颈炎组和对照组则以检出HPV6/11型为主,检出率分别为49.0%、26.0%和18.0%。结论HPV16/18型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病及宫颈癌密切相关,宫颈上皮内瘤病和宫颈癌的发生有年轻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武汉地区宫颈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患者年龄分布、HPV感染亚型,为HPV感染及宫颈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3月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妇产科送检的9 915份宫颈刷取物标本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21种亚型),对1 732例HPV阳性病例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26~、36~、46~和≥56岁年龄组HPV阳性率分别为22.15%、15.90%、17.04%、19.97%和17.57%,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6.587,P0.01),≤25和46~岁年龄组的阳性率均高于其他各组。不同年龄组患者单一感染和多重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4.39、36.51,均P0.05),单一感染以46~和≤25组最高,分别为15.41%、15.24%;多重感染以≤25和≥56年龄组最高,感染率分别为6.90%和5.86%。单一感染和多重感染所占比率分别为75.58%、24.42%,单一感染以HPV高危亚型为主(84.34%),多重感染以高危-高危复合型和高危-低危复合型为主,分别占60.52%、38.77%。以单一感染为主导的有HPV高危亚型33、68、31、16型和HPV低危亚型11型,其所致单一感染/多重感染的比值分别为3.13、2.03、1.71、1.67和2.00。结论武汉地区宫颈HPV感染率以≤25和46~岁年龄组较高,单一感染和多重感染HPV各亚型分布具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素a-2b栓对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宫颈糜烂的疗效。方法 128例宫颈糜烂,实验室检查证明有HPV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使用重组人干扰素a-2b栓,对照组使用甲硝唑泡腾片。结果治疗1~2个疗程后,重组人干扰素a-2b栓的有效率为81.25%,甲硝唑泡腾片组有效率为51.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a-2b栓治疗HPV感染引起的宫颈糜烂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颈炎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况及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在该院经阴道镜活检筛查出的宫颈炎患者54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荧光杂交法(x MAP)检测宫颈炎HPV感染患者的基因型。按年龄将患者分为19~30岁组、31~40岁组、41~50岁组和>60岁组,比较各组间基因型分布的差异。结果545例宫颈炎患者检出HPV阳性者120例,阳性率为22.0%。高危基因型感染69例(57.5%),以HPV 16型(20/69)和HPV 18型(17/69)为主;低危基因型感染51例(42.5%),以HPV 6型(30/51)和HPV 11型(11/51)为主。不同年龄组患者HPV检查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9~30岁组感染率最高,为28.1%(48/171)。结论宫颈炎患者HPV 6型、HPV 16型和HPV 18型有较高的检出率。单一感染以高危感染为主,混合感染以二重感染为主,19~30岁患者HPV检出率最高,HPV亚型可能与宫颈炎相关。  相似文献   

11.
何宇  殷娜  薛虹  邱丽雅 《中国妇幼保健》2014,(25):4079-4081
目的:了解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者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感染情况,探讨HPV、UU与宫颈组织学改变的相关性。方法:2009年1月~2012年10月在浙江省台州市中医院妇科门诊体检的妇女中随机抽取1 200例,分HPV阳性组480例和HPV阴性组720例,回顾分析高危型HPV、UU感染与宫颈组织病理分级、炎症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UU阳性者HPV感染的发生率与UU阴性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V阳性者宫颈上皮内病变(CIN)和宫颈糜烂的发生率均较高(P<0.01),HPV阴性者宫颈糜烂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单纯HPV阳性者比较HPV和UU混合感染者CIN的发生率以及宫颈糜烂程度、CIN分级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UU感染增加了HPV感染的概率,HPV感染增加了宫颈组织的病理损害程度,UU与宫颈病变程度相关,UU对HPV感染导致的CIN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孕早期血脂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GH)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 对自2013年1月至2013年4月在北京妇产医院进行常规产前检查并在本院分娩的1 906例孕妇进行前瞻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为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的孕妇,对照组为血压正常的孕妇.收集年龄、身高、孕前体重、高血压家族史、孕次、产次以及首次产检检测空腹血脂的孕周和实验室结果等资料,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病例组的孕早期三酰甘油(TG)水平(1.37±0.57mmol/L)高于对照组(1.22±0.59mmol/L),t=2.65, P=0.01.控制混杂因素后,TG每增加1mmol/L发生GH的风险增加34%(95%可信区间为1.01~1.78,P<0.05);孕前超重/肥胖孕妇发生GH的风险是孕前体重正常孕妇的2.85倍(95%可信区间为1.62~5.03,P<0.01);孕次≤2次的孕妇发生GH的风险是孕次>2次孕妇的2.45倍(95%可信区间为1.19~5.06,P<0.05).结论 孕早期的TG水平,独立于孕前BMI,是GH的显著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江门地区职业女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状况,为宫颈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8年10月~2009年10月期间,采取高危型HPV病毒基因多重荧光PCR检测技术对江门地区1 300名职业女性进行免费检查,并对高危型HPV感染者的年龄阶段、取材生理周期、宫颈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 300名女性共检出高危型HPV阳性者103例,平均年龄为(39±9)岁,感染率为7.92%;其中20岁~、31岁~、46岁~、61岁~年龄组间,31岁~年龄组的感染率最高9.50%(67/705),它们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情况方面,发生Ⅲ度宫颈糜烂者感染率最高31.58%(12/38),它们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性HPV感染者取材生理周期的分布中,黄体期、排卵期、卵泡期和绝经期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江门地区职业女性高危型HPV感染率相对较低,高危型HPV的感染与年龄阶段、宫颈糜烂程度密切相关,应该积极开展高危型HPV的筛查工作,有效降低该人群宫颈癌的发生率和致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石嘴山市惠农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现阶段宫颈癌的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1∶1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对确诊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92例患者和94例同期筛查中最终确诊为非患者的妇女进行调查。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感染HPV、既往妇科疾病史、阴道不规则出血、孕次数多和产次数多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危险因素;高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高、居住在城市、首次性生活(性行为)年龄晚、性生活前/后冲洗外阴、初孕年龄晚、初产年龄晚、丈夫性生活前进行冲洗是保护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HPV感染(OR=3.521)、产次数(OR=1.836)和阴道不规则出血(OR=2.217)为危险因素。结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积极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监测,有助于预防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浙江省台州地区自然流产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导致早期自然流产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浙江省台州恩泽医疗中心下属四家医院及台州市立医院早期自然流产的患者340例,选择同一时期在台州恩泽医疗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非自然流产者340例作为对照组。设计统一流行病学问卷,对基本信息、个人史、不良环境暴露情况、不良生活习惯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危险因素进行筛查。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初次性生活年龄、婚外性伴侣数、孕次、初孕年龄、产次、产孕间隔、不良环境暴露、生殖道感染、精神压力、家族史、夜间工作、职业、劳动强度、孕前被动吸烟、既往流产史与自然流产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初孕年龄≤20岁、精神压力大、婚外性伴侣数≥2、家族史、产孕间隔≤1年、孕次3、解脲支原体感染、既往有自然流产史、夜间工作、劳动强度大、孕前被动吸烟与自然流产发生相关,OR值(95%CI)分别为2.065(2.013~2.329),11.712(4.596~29.843),2.436(2.270~2.705),2.110(2.018~2.681),2.192(2.060~2.621),10.085(2.251~45.189),21.866(2.430~196.729),2.500(1.492~4.188),16.033(9.593~26.798),2.772(1.057~2.163),8.780(2.699~28.564)。结论浙江省台州地区自然流产防治重点人群包括初孕年龄≤20岁、精神压力大、婚外性伴侣数≥2、有家族史、产孕间隔≤1年、孕次3、解脲支原体感染、既往有自然流产史、夜间工作、劳动强度大、孕前有被动吸烟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张家口地区女性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现况特点,为制定预防及筛查宫颈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在张家口市第一医院自愿进行HPV分型检测的4 868例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技术和杂交技术对其进行HPV分型检测。按照年龄、学历和感染类型等因素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统计分析不同组间的感染情况及复发率。结果地区感染率最高的高危亚型为52型、16型、51型、58型、53型、56型和18型,以单一亚型感染为主;各年龄段患者总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31~40岁年龄段检出率最高。单一感染类型的阳性检出率在31~40岁与51~60岁两个年龄组占比较高,31~40岁组与51~60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重感染类型的阳性检出率在41~50岁年龄组比例最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重感染类型的阳性检出率在51~60岁年龄组比例最高,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历患者总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中学历受检者阳性率最高为20.2%。复发感染中,小学学历的人群感染复发率最高为68.1%,并且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59,P<0.05)。三重感染的复发率最高为88%,并且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40,P<0.05)。结论本地区HPV感染亚型分布与其他地区存在显著性差异,其感染水平与年龄、学历等因素呈现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蔡如惠  袁慧琴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7):2707-2708
目的:探讨宫颈糜烂与宫颈HPV亚临床感染(SPI)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12月接受治疗的258例宫颈糜烂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52例接受妇科检查的正常女性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女性进行阴道镜检查以确定有无SPI感染,并采用杂交捕获实验II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结果:258例宫颈糜烂患者中SPI阳性66例,阳性率25.6%,52例正常女性患者中SPI阳性2例,阳性率3.7%,两组阳性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宫颈糜烂组不同分型、不同分度的患者SPI阳性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SPI阳性者高危型HPV阳性率为68.4%,明显高于SPI阴性者(P<0.01)。结论:SPI在宫颈糜烂人群中比例较高,并且SPI阳性者高危型HPV的检出率高,故应加强宫颈糜烂人群的随访与管理,尤其是该人群中的SPI阳性患者,以防止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孕症女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提供诊治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1年10月海口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高危型HPV阳性不孕症女性为感染组,另选取104例HPV阴性不孕症女性为未感染组,分析感染高危型HPV的型别分布和危险因素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结果 感染的高危型HPV型别中HPV16、HPV52及HPV58的占比较高,分别为41.30%、20.65%及18.48%;初次性生活年龄<20岁、吸烟、有宫颈糜烂史是不孕症女性高危型HP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感染组外周血CD3+、CD4+、辅助性T淋巴细胞1(Th1)水平均低于未感染组,CD8+、Th2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结论 不孕症女性高危型HPV感染以HPV16、HPV52及HPV58为主,初次性生活年龄<20岁、吸烟、有宫颈糜烂史是不孕症女性高危型HP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危型HPV...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子宫颈癌高发区江西修水地区调查其危险因素,为现阶段宫颈癌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30~49岁的1907例已婚妇女为研究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信息、月经婚孕史、性行为及卫生习惯、避孕史、既往疾病和肿瘤家族史等。进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病例组是经病理证实为宫颈癌及中高度鳞状上皮病变者,共86例;对照组是经病理诊断正常者,共1737例。结果:该人群高危型HPV DNA总检出率为18.7%。病例组HPV感染率为94.2%,对照组HPV感染率为11.8%。单因素分析显示,高危型HPV感染、饮用井水、婚姻次数、性伴侣数及宫颈炎病史等5个因素具有显著意义。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后,高危型HPV感染(OR=154.5)和饮用井水(OR=2.85)具有显著意义。结论:生殖道高危型HPV感染是当地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流行的主要危险因素,提示宫颈癌的防治重点应放在防止HPV感染、对HPV感染的筛查和密切监测已感染高危型HPV的对象上。当地井水的水质情况与宫颈癌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HPV DNA检测是一种较实用的宫颈癌初筛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女性宫颈疾病HPV基因检测的感染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技术对130例患者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研究HPV在女性人群中的感染率,基因型别和年龄分布的特点。结果 130例标本中HPV阳性例数28例,总感染率为21.54%。共检出17种基因型,未检出基因型为39、68、44、11。高危亚型组检出24株HPV基因型(包括多重感染的重复计算在内),阳性率为18.46%,以HPV52型、16型、31型为主。低危亚型组检出4株HPV基因型,阳性率为3.01%,以HPV6型、CP8304(81)型为主。各年龄组的感染率以40~49岁组的阳性率(26.35%)最高,各年龄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9,P0.05)。结论 HPV总感染率为21.45%,以单亚型基因感染为主,感染的基因亚型主要以52型、16型、31型、6型为主,40~49岁组的感染阳性率(26.35%)高于其他年龄组。HPV分型检测在宫颈癌的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治疗效果监测,疫苗研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